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骶前静脉丛注水实验及意义
1
作者 朱明才 周庭永 熊正中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3期275-276,279,共3页
目的 经尸体骶前静脉丛(Presacral Venous Plexus,PSVP)注水实验研究,探索PSVP大出血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与血管走行方向垂直缝扎PSVP断裂各端、网膜填塞、压迫骶椎体静脉开口或人为通道,并缝... 目的 经尸体骶前静脉丛(Presacral Venous Plexus,PSVP)注水实验研究,探索PSVP大出血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与血管走行方向垂直缝扎PSVP断裂各端、网膜填塞、压迫骶椎体静脉开口或人为通道,并缝扎在骶前纵韧带上堵水。将自来水注入PSVP和椎体静脉内或人为通道内。观察水从缝扎处流出情况。结果 注水压强超过1000mmH2O,均无水自缝扎、填塞处漏出。结论 上述措施在尸体上堵水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骶前静脉丛 注水实验 直肠癌 PSVP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吞咽功能障碍的早期管理实践 被引量:24
2
作者 邵秀芹 石艳红 +3 位作者 张慧颖 郑茶凤 李晓悦 冯珍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24-326,332,共4页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早期实施吞咽管理后其吞咽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颅脑损伤气管切开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早期吞咽管理,管理内容包括:...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患者早期实施吞咽管理后其吞咽功能的恢复效果。方法:颅脑损伤气管切开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行早期吞咽管理,管理内容包括:冷热口腔刷洗、治疗性抚触、改良吞咽注水实验。比较两组患者在第1周、2周及1个治疗疗程后(3周)吞咽动作的产生、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分值的改善;比较1个疗程后(3周)吞咽疗效、口腔清洁度及误吸发生率。结果:康复组实行早期吞咽管理1个疗程(3周)后,产生正常吞咽动作有24例,而对照组仅1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组与对照组吞咽功能比较,SSA评分随着住院时间延长评分降低,吞咽能力转好,而对照组评分逐渐增加,吞咽问题更加严重,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组吞咽功能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为20%,两组吞咽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组与对照组口腔清洁度比较,康复组口腔清洁度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组误吸发生者3例,对照组误吸发生者9例,两组误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脑损伤气管切开吞咽功能障碍患者早期实施吞咽管理策略,能及时筛查出吞咽异常者,减少吞咽障碍及其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吞咽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 改良吞咽注水实验 治疗性抚触 吞咽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真实岩芯刻蚀模型的缝洞油藏水驱油机理 被引量:12
3
作者 王世洁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5-79,207,共5页
首先提出了采用全直径岩芯对剖刻蚀缝洞网络系统的物理模拟方法研究缝洞油藏注水驱油机理,然后再通过冷冻对剖拆开的方式观测缝洞网络中剩余油分布状态的基本思想。通过基于真实岩芯刻蚀模型的缝洞型油藏水驱油机理研究,考察了不同流体... 首先提出了采用全直径岩芯对剖刻蚀缝洞网络系统的物理模拟方法研究缝洞油藏注水驱油机理,然后再通过冷冻对剖拆开的方式观测缝洞网络中剩余油分布状态的基本思想。通过基于真实岩芯刻蚀模型的缝洞型油藏水驱油机理研究,考察了不同流体黏度、不同含水饱和度对缝洞体油藏衰竭采收效果的影响,同时考察了不同流体黏度、不同注入速度、不同原始含水饱和度等多方面因素对水驱油效果的影响,总结了缝洞模型的注水驱油规律,同时通过所获得的水驱油之后冷冻岩芯模型剩余油水直观图像,分析了水驱前后的油水的分布规律和原因。对缝洞体油藏水驱油机理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全直径实验 衰竭和注水实验 影响因素 水驱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容量舱容积计量的快速测量新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时永鹏 胡铁牛 《海洋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9-95,共7页
针对不断大型化和多样化的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舱室,为适应其舱容测量需求,借鉴传统的容量比较法和几何测量法,提出了一种新的高效、准确、适用性强的舱容测量方法。新测量方法采用间接积分计算舱容思路,包含实验与计算两个部分;实验中标... 针对不断大型化和多样化的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舱室,为适应其舱容测量需求,借鉴传统的容量比较法和几何测量法,提出了一种新的高效、准确、适用性强的舱容测量方法。新测量方法采用间接积分计算舱容思路,包含实验与计算两个部分;实验中标准容器注水和未知体积大量注水交替进行,再将实验数据转化为可以描述舱容变化趋势的水线面积数据;计算部分基于水线面积数据、采用收敛性较好的样条插值方法得到近似水线面积曲线,并进一步积分得到测量舱容曲线。通过算例验证,相对于传统测量方法,该方法可以更方便、高效地完成大容量舱的容积测量,同时具有很高精度;并可根据舱体特点灵活安排测量方案,更好地解决测量效率与精度间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容量舱 容积计量 容量比较法 注水实验 插值型求积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