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庆低渗透油藏注水动态裂缝开启机理及有效调整对策 被引量:17
1
作者 王文环 彭缓缓 +3 位作者 李光泉 吕文峰 魏晨吉 秦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42-847,共6页
大庆长垣外围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受注水动态裂缝影响,水驱开发效果差。为改善水驱效果,需首先明确注水动态裂缝开启规律,进而才能提出开发调整对策。综合利用地质力学、油藏工程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建立了注水动态裂缝开启压力计算方... 大庆长垣外围低渗透油藏水驱开发受注水动态裂缝影响,水驱开发效果差。为改善水驱效果,需首先明确注水动态裂缝开启规律,进而才能提出开发调整对策。综合利用地质力学、油藏工程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建立了注水动态裂缝开启压力计算方法,揭示了其开启机理和延伸规律,并针对裂缝开启不同情况,形成了相应的调整对策。研究表明:当注水压力超过储层现今最小水平主应力时,裂缝首先沿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开启;随着注水压力继续增加,裂缝沿与现今最大主应力方向夹角较小的注采井连线方向开启。根据裂缝开启压力计算方法,结合大庆外围A油藏条件,其裂缝开启的临界注水压力为9 MPa。油藏注水压力为12~14 MPa,当注水井排与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一致时,油藏沿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开启单方向裂缝,剩余油主要沿裂缝呈条带状分布;当注水井排与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呈一定夹角时,油藏开启多方向裂缝,剩余油被多方向裂缝切割呈零散分布。基于不同井网与裂缝匹配油藏剩余油分布模式,提出了“限压注水控制多方向注水动态裂缝开启、沿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裂缝线性注水、侧向基质驱替”的开发新理念,给出了注水压力界限与井网加密调整模式,现场应用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动态裂缝 井网加密调整 低渗透油藏 大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庆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动态裂缝及井网加密调整模式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王文环 彭缓缓 +2 位作者 李光泉 雷征东 吕文峰 《石油钻探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06-110,共5页
为改善长庆特低渗透油藏中高含水期水驱开发效果,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综合运用储层地质力学、油藏工程及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注水动态裂缝开启机理及延伸规律,给出了不同方向裂缝开启压力界限。当注水压力超过现今最小水平主应力时,单... 为改善长庆特低渗透油藏中高含水期水驱开发效果,进一步提高采收率,综合运用储层地质力学、油藏工程及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注水动态裂缝开启机理及延伸规律,给出了不同方向裂缝开启压力界限。当注水压力超过现今最小水平主应力时,单方向注水动态裂缝开启;注水压力越高,现今最大、最小水平主应力差越小,注采井连线与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夹角越小,越容易产生多方向注水动态裂缝。根据不同缝网匹配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采取了不同的井网加密调整模式,限定注水压力控制多方向裂缝开启,沿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注水动态裂缝线性注水、侧向基质驱替等措施,改善了水驱效果,提高了油藏水驱采收率,为提高特低渗透油藏水驱采收率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注水动态裂缝 井网调整 长庆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藏注水诱导动态裂缝实验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15
3
作者 梁卫卫 党海龙 +6 位作者 刘滨 张天龙 王小锋 侯玢池 崔鹏兴 王谦 张凤远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66-575,共10页
为了进一步明确特低渗透油藏注水诱导动态裂缝形成机理及其对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的影响,基于注水诱导动态裂缝室内实验,阐述了注水诱导动态裂缝成因机理及延伸过程,建立了注水诱导动态裂缝数值表征方法并进行了相对应的油藏数值模拟... 为了进一步明确特低渗透油藏注水诱导动态裂缝形成机理及其对特低渗透油藏注水开发的影响,基于注水诱导动态裂缝室内实验,阐述了注水诱导动态裂缝成因机理及延伸过程,建立了注水诱导动态裂缝数值表征方法并进行了相对应的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注水诱导动态裂缝按照成因主要分为天然闭合型、人工压裂诱导型和超储层破裂压力型3类。注水诱导动态裂缝生长机理主要为注入压力与岩石破裂压力或裂缝延伸压力的反复作用促使岩石发育裂缝或使已存在的裂缝不断延伸。改进的注水诱导动态裂缝实验表明,注入压力呈现反复的“升—降”特征,且注入压力是岩石产生注水诱导动态裂缝的主控参数。注水诱导动态裂缝数值模拟结果也验证了注入井井底压力呈现周期性“憋压上升—起裂下降”趋势。诱导动态裂缝产生后,裂缝体系内的压力和饱和度场是随着动态裂缝的开启和延伸而动态变化的,且沿裂缝体系变化明显,裂缝系统两侧波及范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诱导动态裂缝 成因机理 室内实验 诱导裂缝数值表征 油藏数值模拟 特低渗透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砂岩油藏注水诱导裂缝特征及其识别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W区长6油藏为例 被引量:16
4
作者 赵向原 曾联波 +1 位作者 胡向阳 朱圣举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87-1197,共11页
在总结注水诱导裂缝概念的基础上,阐明了注水诱导裂缝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提出了识别注水诱导裂缝方法,最后利用该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W地区长6油藏A0井组的注水诱导裂缝进行了识别。注水诱导裂缝为张性裂缝,其规模大、延伸长... 在总结注水诱导裂缝概念的基础上,阐明了注水诱导裂缝的基本特征及形成机理,提出了识别注水诱导裂缝方法,最后利用该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安塞油田W地区长6油藏A0井组的注水诱导裂缝进行了识别。注水诱导裂缝为张性裂缝,其规模大、延伸长,渗透率高,纵向上不受单层控制,延伸方位一般与现今地应力的最大水平主应力或者油藏主渗流裂缝方向一致,并随着低渗透油藏注水的推进发生动态变化。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若油井逐渐表现出方向性水淹且含水率变化曲线呈现出阶梯状上升,试井解释具有裂缝渗流特征,同时水淹井对应的注水井吸水剖面逐渐表现为指状吸水且注水指示曲线出现拐点,示踪剂或水驱前缘监测油水井之间表现出良好的连通关系,则可判定在油水井之间形成了注水诱导裂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水诱导裂缝 注水动态特征 特低渗透 砂岩油藏 安塞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T30井区注水时移地震监测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云美厚 张国才 +1 位作者 李清仁 易维启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2年第4期410-415,共6页
迅速发展的油田强化开采时移地震监测技术已被成功地应用于稠油热采监测中 ,但油田注水时移地震监测 ,特别是陆相薄互层油藏注水监测的研究却刚刚起步。时移地震能否用于监测注水动态 ,可行性分析是关键。利用Lumley等人 (1997)给出的... 迅速发展的油田强化开采时移地震监测技术已被成功地应用于稠油热采监测中 ,但油田注水时移地震监测 ,特别是陆相薄互层油藏注水监测的研究却刚刚起步。时移地震能否用于监测注水动态 ,可行性分析是关键。利用Lumley等人 (1997)给出的时移地震监测技术风险定量评价方法 ,对大庆T30井区葡一组油层注水时移地震监测的可行性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在现有条件下 ,在大庆油田开展注水时移地震监测工作是比较困难的。至少对T30井区葡一组油层而言 ,这一结论基本上是可信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T30井区 注水动态 时移地震 地震监测 可行性 研究 薄互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藏水驱规律及最佳驱替模式 被引量:26
6
作者 王文环 彭缓缓 +2 位作者 李光泉 蔚涛 魏晨吉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82-189,共8页
为了进一步改善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提高水驱采收率,通过大量特低渗透油藏水驱开采特征研究,揭示了特低渗透油藏的水驱规律: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特低渗透油藏会首先沿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注、采井间开启注水动态裂缝,随着注水压力的... 为了进一步改善特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提高水驱采收率,通过大量特低渗透油藏水驱开采特征研究,揭示了特低渗透油藏的水驱规律: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特低渗透油藏会首先沿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注、采井间开启注水动态裂缝,随着注水压力的升高,或将开启与之成最小角度的注采井连线方向裂缝,导致注入水沿裂缝方向注采井无效循环,造成油藏水驱开发效果很差。等值渗流阻力法计算结果也证明了面积驱替径向渗流转为裂缝线性侧向驱替平行流后可大大降低渗流阻力。由此提出了"沿现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注水动态裂缝线性注水、侧向基质驱替"的井网转换模式。井网模式的转换避免了注水动态裂缝导致的注入水无效循环,消除了动态裂缝对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减小了渗流阻力,扩大了水驱波及程度。现场应用效果显著,单井产能增加了一倍,平面波及系数提高了43. 2%,水驱采收率提高了19. 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流阻力 注水动态裂缝 侧向驱替 平面径向流 平面平行流 水驱规律 特低渗透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