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氮气机抽防腐防垢一体化管柱的研制与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刘培亮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2-128,共7页
针对塔河油田注氮气机抽井井筒及井下工具严重腐蚀结垢,易造成抽油泵卡泵、封隔器解封困难等井下故障的问题,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优化改进结构、技术创新,研制了一种注氮气防腐防垢机抽一体化管柱。该管柱包括注气防垢杆式泵、防腐封隔... 针对塔河油田注氮气机抽井井筒及井下工具严重腐蚀结垢,易造成抽油泵卡泵、封隔器解封困难等井下故障的问题,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优化改进结构、技术创新,研制了一种注氮气防腐防垢机抽一体化管柱。该管柱包括注气防垢杆式泵、防腐封隔器等关键工具,注气防垢杆式泵优化改进了柱塞和泵筒的结构,泵筒上部设计注气孔、下部设计封堵筒,柱塞下部设计密封堵头,注气时柱塞下部堵头将进油通道密封,能防止高压油液倒灌进入泵腔发生腐蚀结垢,消除柱塞下放失败的风险;防腐封隔器采用新型护肩式的胶筒组件及双“O”型圈、双向支撑密封结构、分级解封机构和分体式双向卡瓦锚定结构,提高封隔器胶筒的耐腐蚀性能、降低上提解封力和保证卡瓦锚定性能。经过理论校核和室内模拟试验均满足现场需求,现场应用表明,该管柱坐封、解封及注气均正常,转采成功率100%,满足开发需求,解决了注气腐蚀结垢卡泵和封隔器解封困难的工程难题,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氮气 杆式泵 防腐防垢 防腐封隔器 一体化管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气顶油藏顶部注氮气重力驱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33
2
作者 张艳玉 王康月 +2 位作者 李洪君 李楼楼 聂法健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8-62,共5页
针对江苏油田欧北区块的地质条件和开发现状,建立了顶部注氮气重力驱数值模型。从生产井和注入井的控制条件及地质条件出发,分析了影响气顶油藏顶部注氮气重力驱开发效果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方案的开发指标进行计算对比,并... 针对江苏油田欧北区块的地质条件和开发现状,建立了顶部注氮气重力驱数值模型。从生产井和注入井的控制条件及地质条件出发,分析了影响气顶油藏顶部注氮气重力驱开发效果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对各种方案的开发指标进行计算对比,并对该区块提高采收率的潜力进行评价,提出了适合同类气顶油藏的开发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气顶油藏顶部注氮气重力驱可以有效地提高采收率,达到降水增油的效果;提高采液速度并不能改善顶部注氮气重力驱的开发效果;注气速度对开发效果以及气顶边缘推进速度有很大的影响,并且存在最佳和临界注气速度。研究区块的最佳注气速度为12500~17500m^3/d,临界注气速度为30000m^3/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顶油藏 注氮气 重力驱 数值模拟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稠油油藏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数模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于会永 刘慧卿 +2 位作者 张传新 雷旭东 谢寿昌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6-78,139,共3页
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油汽比低,周期含水量高,开采效果差,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已经成为1种提高超稠油开采效果的有效手段。与常规稠油油藏不同,超稠油对于注氮参数以及筛选条件有更严格的限制。模拟研究得知,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不同... 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后期,油汽比低,周期含水量高,开采效果差,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已经成为1种提高超稠油开采效果的有效手段。与常规稠油油藏不同,超稠油对于注氮参数以及筛选条件有更严格的限制。模拟研究得知,超稠油油藏蒸汽吞吐不同时期宜采用不同的注氮模式。因该类型油藏对原油黏度、油层厚度、采出程度敏感性较强,从而确定超稠油油藏选井标准。该研究对同类油藏注氮辅助蒸汽吞吐开采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汽吞吐 注氮气 数值模拟 超稠油油藏 红山嘴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氮气控制稠油油藏底水水锥技术 被引量:34
4
作者 杨元亮 沈国华 +2 位作者 宋文芳 郭卫忠 李军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2年第3期83-84,88,共3页
针对单家寺稠油油藏主力油层水淹严重 ,热采油汽比接近蒸汽吞吐经济极限的现状 ,对注氮气控制底水锥进及热氮混注提高热采采收率技术进行了有益探索。矿场试验结果表明 ,该技术有效地抑制底水锥进和蒸汽超覆 ,改善了吞吐井生产效果 ,成... 针对单家寺稠油油藏主力油层水淹严重 ,热采油汽比接近蒸汽吞吐经济极限的现状 ,对注氮气控制底水锥进及热氮混注提高热采采收率技术进行了有益探索。矿场试验结果表明 ,该技术有效地抑制底水锥进和蒸汽超覆 ,改善了吞吐井生产效果 ,成为“十五”期间巨厚块状底水稠油油藏多周期吞吐后控制底水锥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活跃边底水 注氮气 控制水锥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油田缝洞型油藏单井注氮气采油机理及实践 被引量:31
5
作者 惠健 刘学利 +2 位作者 汪洋 杨占红 陈勇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5-77,共3页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层类型特殊、开发难度大,前期通过实施单井及单元注水,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增油效果;随着注水量增加,开发效果逐渐变差,大量剩余油富集在缝洞单元高部位,注水无法波及。针对此类剩余油,开展了注氮... 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储集层类型特殊、开发难度大,前期通过实施单井及单元注水,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增油效果;随着注水量增加,开发效果逐渐变差,大量剩余油富集在缝洞单元高部位,注水无法波及。针对此类剩余油,开展了注氮气吞吐驱油实验研究,结合数值模拟技术,论证了注氮气能有效动用这部分剩余油。注入地层中的氮气与原油混合并发生重力分异,将高部位剩余油向下置换并采出,注入氮气在原油中溶解也能起到一定的降低原油黏度、补充地层能量的作用。该项技术2012年开始在塔河油田奥陶系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开展现场试验,已投产试验井123口,累计产油16.13×104t,增油效果显著,验证了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气吞吐置换剩余油是一项可行的提高采收率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河油田 缝洞型油藏 注氮气提高采收率 机理 现场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GD过程注氮气改善开发效果实验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纪佑军 程林松 +1 位作者 刘志波 刘其成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8-112,共5页
针对辽河油田先导试验区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过程热损失严重的情况,根据SAGD物理模拟的相似准则将该试验区的一个实际SAGD井组转化为物理模型,进行了SAGD比例物理模拟实验,并在SAGD实验过程中注入蒸汽与氮气混合气体,得到了其开发指... 针对辽河油田先导试验区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过程热损失严重的情况,根据SAGD物理模拟的相似准则将该试验区的一个实际SAGD井组转化为物理模型,进行了SAGD比例物理模拟实验,并在SAGD实验过程中注入蒸汽与氮气混合气体,得到了其开发指标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SAGD过程添加氮气后,蒸汽腔的横向扩展加快,垂向扩展减缓;在SAGD的注入蒸汽中添加氮气能减少蒸汽注入量,增大热效率,提高油汽比,改善蒸汽辅助重力泄油的开发效果;SAGD过程一开始就注入氮气能得到更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GD 物理模型 相似准则 物理模拟 蒸汽腔 注氮气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缝洞型油藏注氮气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建海 李娣 +3 位作者 曾文广 马清杰 葛际江 管润红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8-541,共4页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经过历年多轮次注水替油,油水界面不断抬升、注水失效井逐渐增多。针对构造顶部"洞顶油"难以动用的问题,塔河油田形成了以气水混注为主导的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为达到提高注气效果的目的,通过...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经过历年多轮次注水替油,油水界面不断抬升、注水失效井逐渐增多。针对构造顶部"洞顶油"难以动用的问题,塔河油田形成了以气水混注为主导的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为达到提高注气效果的目的,通过理论研究和现场试验总结对注气量、注气速度、焖井时间、开井工作制度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注气量设计以注气井剩余油估算和注气补能为依据,采用油藏工程方法计算;注气速度考虑"气液滑脱"影响,以大于6×104m3/d为宜;焖井时间不宜超过20 d;工作制度优化主要采用嘴流公式和多项管流公式进行油嘴设计。截至2013年底,塔河缝洞型油藏累计注气施工102口井/127井次,有效率87.5%,累计增油97 040 t,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注氮气 气参数 优化设计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孤岛油田底水稠油油藏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的选区新方法 被引量:13
8
作者 杨阳 刘慧卿 +2 位作者 庞占喜 张兆祥 陈庆元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8-61,115,共4页
在注入相同蒸汽量的基础上分析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效果时,许多学者忽略了注入总热量对蒸汽吞吐的影响。在注入总热量相同的条件下,通过分析孤岛油田底水稠油油藏特征,选取研究区3种典型地层参数,即油层厚度分别为2-5,5-8和8 m以上,渗透... 在注入相同蒸汽量的基础上分析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效果时,许多学者忽略了注入总热量对蒸汽吞吐的影响。在注入总热量相同的条件下,通过分析孤岛油田底水稠油油藏特征,选取研究区3种典型地层参数,即油层厚度分别为2-5,5-8和8 m以上,渗透率分别为500×10^-3,1 000×10^-3,2 000×10^-3μm^2,对应的孔隙度分别为30%,35%和40%,利用数值模拟技术从增油量、加热半径和底水锥进程度3个方面,对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的效果进行了对比。建立了强底水和弱底水条件下普通稠油以及特稠油油藏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地层参数的筛选图版,利用该图版可有效分析底水稠油油藏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孤岛油田东区Ng3和中二北Ng5油层适合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孤北1区Ng3油层不适合注氮气辅助蒸汽吞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底水油藏 蒸汽吞吐 注氮气 数值模拟 孤岛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块油田不同方式注氮气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9
9
作者 左青山 温鸿滨 +1 位作者 芦维国 王杰 《钻采工艺》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2-43,52,共3页
断块油田水驱开发后期都面临高含水的问题,如何降低含水提高油藏采收率一直是研究重点。着重在通过氦气对地层由膨胀降粘及长岩心水气交替物模实验基础上介绍了注氮气降水增油机理和在现河断块油田采用氮气吞吐、气水交替驱以及泡沫驱... 断块油田水驱开发后期都面临高含水的问题,如何降低含水提高油藏采收率一直是研究重点。着重在通过氦气对地层由膨胀降粘及长岩心水气交替物模实验基础上介绍了注氮气降水增油机理和在现河断块油田采用氮气吞吐、气水交替驱以及泡沫驱等不同注入方式下的矿场实践情况,分析了影响注气效果的因素,为断块油田注氮气提供一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氮气 氮气吞吐 交替驱 断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氮气改善稠油蒸汽吞吐后期开采效果 被引量:54
10
作者 王嘉淮 李允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2002年第3期46-49,共4页
蒸汽吞吐后期随着地层能量枯竭和井筒周围含油饱和度减少 ,周期含水升高 ,油气比下降 ,开采效益变差。注氮气是改善稠油蒸汽吞吐后期开采效果的有效途径 ,其主要增产机理是增加蒸汽波及体积 ,补充驱动能量 ,进一步降低残余油饱和度和提... 蒸汽吞吐后期随着地层能量枯竭和井筒周围含油饱和度减少 ,周期含水升高 ,油气比下降 ,开采效益变差。注氮气是改善稠油蒸汽吞吐后期开采效果的有效途径 ,其主要增产机理是增加蒸汽波及体积 ,补充驱动能量 ,进一步降低残余油饱和度和提高回采水率。模拟研究表明 ,在吞吐后期宜采取先注氮气、后注蒸汽的注入方式 ,并且存在一个优化的周期注氮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油藏 蒸汽吞吐 注氮气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油藏注氮气开采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张茂林 梅海燕 +1 位作者 顾鸿军 董汉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5年第6期34-36,共3页
注气提高采收率是高含水油藏、低渗油藏、水敏油藏改善开采效果的有效技术。针对五2西克下组油藏建立2个注氮气驱方案,对比预测了各方案的开采动态指标,并进行了经济效果分析。数值模拟研究结果及开采效果评价分析表明,该油藏采用气水... 注气提高采收率是高含水油藏、低渗油藏、水敏油藏改善开采效果的有效技术。针对五2西克下组油藏建立2个注氮气驱方案,对比预测了各方案的开采动态指标,并进行了经济效果分析。数值模拟研究结果及开采效果评价分析表明,该油藏采用气水交替的注气开采方式能够改善油藏高含水后期开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藏 注氮气 开采效果分析 气水交替 气参数 五2西克下组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冀东油田深层油藏注氮气井管柱及井口装置设计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晓蒙 王磊 +2 位作者 许晶晶 路海伟 邢丽洁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47-156,共10页
冀东油田高5区块具有油藏压力高、注气井斜度大、管柱下入深等特点。根据该区块目前的注气井井身结构、地面设施状况和注气增效要求,设计了笼统注气的管柱结构方案。利用冲蚀模型优选油管尺寸,并按照不同工况条件开展高温高压动态腐蚀... 冀东油田高5区块具有油藏压力高、注气井斜度大、管柱下入深等特点。根据该区块目前的注气井井身结构、地面设施状况和注气增效要求,设计了笼统注气的管柱结构方案。利用冲蚀模型优选油管尺寸,并按照不同工况条件开展高温高压动态腐蚀模拟实验,探究注氮气井的井筒腐蚀机理,确定各因素对腐蚀速率的影响。最后对管柱的剩余强度和服役寿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选用Φ73 mm、13Cr油管作为笼统注气管柱能够应对注氮气产生的冲蚀、氧腐蚀等影响,并有着良好的服役寿命。配备地面安全阀等安全装置,可以大大降低高压注气井存在的安全风险。该设计方案能够满足冀东油田深层氮气驱的生产需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东油田 深层油藏 注氮气 井口装置 完井管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任11井山头注氮气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赫恩杰 蒋明 +3 位作者 许爱云 宋富霞 闫爱华 朱红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4期325-328,共4页
碳酸盐岩潜山油藏是华北油区的主要油藏类型,其动用地质储量占全油区的60%左右,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如何挖潜剩余油潜力,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是目前的主要工作方向。针对任11井山头块状底水潜山油藏的地质及生产特点,分析了注氮气提... 碳酸盐岩潜山油藏是华北油区的主要油藏类型,其动用地质储量占全油区的60%左右,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如何挖潜剩余油潜力,进一步提高采收率,是目前的主要工作方向。针对任11井山头块状底水潜山油藏的地质及生产特点,分析了注氮气提高采收率的机理及有利地质条件;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论证了任11井山头注氮气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对注气井数、油气水平衡时间、采液速度、注气采油方式、注气速度、注气时机和开发井网等技术政策界限进行了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任11井山头在一定工艺技术保障下,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是可行的,预计注气形成的富集油带厚度约200m,采收率提高4%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藏 地质储量 采收率 注氮气 可行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原油田高压低渗油藏注氮气效果及其分析 被引量:6
14
作者 娄兆彬 杨朝光 +1 位作者 王志鹏 曾贤辉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5年第2期64-65,共2页
低渗透油藏氮气驱矿场试验是中原油田氮气驱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先导试验选取卫42块卫42-14井组实施注氮气,该区块平均空气渗透率3.5×10-3μm2,平均孔隙度13%。氮气驱先导试验表明注气启动压力可高达62MPa,随着注入量的增加,注... 低渗透油藏氮气驱矿场试验是中原油田氮气驱可行性研究的重要内容。先导试验选取卫42块卫42-14井组实施注氮气,该区块平均空气渗透率3.5×10-3μm2,平均孔隙度13%。氮气驱先导试验表明注气启动压力可高达62MPa,随着注入量的增加,注气压力很快降落后又逐步回升,当注入量达到一定程度后,压力趋于稳定,本试验稳定压力为56.5MPa;注气约50d后,对应油井产量明显上升,累积注液氮863.73m3,井组累积增油767t,效果明显;整个试验过程中,注气压力与油井产量变化呈明显的阶段性,体现为氮气驱本质上的非混相驱替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注氮气 效果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气田开发措施效果定量评价的累计产量曲线法——以渤海湾盆地雁翎油田注氮气试验区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董伟 焦健 +3 位作者 谢世建 吕翠艳 崔刚 孟杰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5-620,共6页
为了定量评价油气田开发措施的效果,以Arps产量递减理论为基础,推导出累计产量与生产时间的乘积Npt与生产时间t的直线关系式,建立了定量评价开发措施效果的累计产量曲线方法。以雁翎油田注氮气试验区为例,计算了注氮气前后的可采储量,... 为了定量评价油气田开发措施的效果,以Arps产量递减理论为基础,推导出累计产量与生产时间的乘积Npt与生产时间t的直线关系式,建立了定量评价开发措施效果的累计产量曲线方法。以雁翎油田注氮气试验区为例,计算了注氮气前后的可采储量,通过可采储量的变化,定量评价了注氮气对开发生产的实际效果。递减曲线晚期形态的相似性分析表明,该方法不受递减类型限制,Npt-t的关系曲线在开发晚期均趋于一条直线。累计产量曲线法不仅适用于单井,也不受油藏和气藏类型的限制。配合导数曲线进行诊断,不仅反映了Npt-t直线段斜率的微观变化,而且反映了开发中可采储量的变化以及储量动用的过程。利用累计产量曲线法对雁北注氮气试验区进行单井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注氮气使位于潜山腰部的油井产能明显增加,顶部油井产能降低,注氮气对边部油井产能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发效果 定量评价 累计产量 可采储量 渤海湾盆地 雁翎油田 注氮气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超稠油注氮气实验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郭臣 解慧 +2 位作者 聂延波 杨新影 邓博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7年第4期22-26,共5页
针对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超稠油储量动用程度低、采出程度低、采收率低和掺稀比高的开发现状,在认识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井间连通模式基础上,依据储集性宏观上相似及联通关系可借鉴性的原则,设计制备了裂缝—溶洞简化的缝洞岩心物理模型... 针对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超稠油储量动用程度低、采出程度低、采收率低和掺稀比高的开发现状,在认识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井间连通模式基础上,依据储集性宏观上相似及联通关系可借鉴性的原则,设计制备了裂缝—溶洞简化的缝洞岩心物理模型。在此基础上,运用岩心串联的方式开展了不同注气压力和不同注气量的氮气驱物模实验,通过分析产出气组成、产出油密度和黏度及采收率变化情况,研究了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中注氮气驱替超稠油驱油机理以及对应的采收率变化关系。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随注氮气压力和注气量的增加,超稠油氮气驱的采收率也随之增加;超过一定压力时,氮气因过早突破,采收率反而呈下降趋势;氮气驱主要依靠增压保压、溶解膨胀、抽提等作用驱替超稠油;为认识碳酸盐岩缝洞型超稠油微观连通模式以及超稠油注氮气驱油具体机理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缝洞型油藏 超稠油 注氮气 采收率 物理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油井注氮气增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9
17
作者 孙德浩 《断块油气田》 CAS 2003年第5期61-62,共2页
辽河油田是以稠油为主的油田 ,稠油产量占总产量的 80 %以上 ,稠油开采以热力采油为主。目前辽河油田稠油开采到了中后期 ,稠油产量递减加剧 ,有些油井已到了开采的经济极限 ,为此利用NPU - 60 0膜分离制氮注氮装置 ,结合辽河油田的特... 辽河油田是以稠油为主的油田 ,稠油产量占总产量的 80 %以上 ,稠油开采以热力采油为主。目前辽河油田稠油开采到了中后期 ,稠油产量递减加剧 ,有些油井已到了开采的经济极限 ,为此利用NPU - 60 0膜分离制氮注氮装置 ,结合辽河油田的特点开发了氮气隔热助排增产工艺技术。通过在辽河油田和胜利油田的推广应用 ,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成为稠油热采的一项重要接替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辽河油田 稠油开采 注氮气 增产技术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热采井注氮气实验 被引量:1
18
作者 谢泽英 裘嘉璞 +2 位作者 李学凤 王曰宝 于艳 《油气田地面工程》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3-13,共1页
由于热采井随着转周次数的增加 ,转周难度将越来越大 ,部分区块随着边水的入侵 ,使含水上升速度加快 ,为了探索热采生产的潜力 ,在工艺所的协调下对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热采井实施了氮气调剖工艺的探索和研究工作。 2 0 0 1年对 4口油井... 由于热采井随着转周次数的增加 ,转周难度将越来越大 ,部分区块随着边水的入侵 ,使含水上升速度加快 ,为了探索热采生产的潜力 ,在工艺所的协调下对胜利油田孤岛采油厂热采井实施了氮气调剖工艺的探索和研究工作。 2 0 0 1年对 4口油井进行热采井调剖堵水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采井 注氮气实验 三次采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断块油田注氮气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4
19
作者 朱青云 兰小林 《油气井测试》 2008年第4期55-57,共3页
针对断块油田水驱开发后期面临高含水的问题,着重介绍了注氮气降水增油机理和在现河断块油田采用氮气吞吐、气水交替驱以及泡沫驱等不同注入方式下的矿场实践情况,分析了影响注气效果的因素,为断块油田注氮气提供了经验。
关键词 注氮气 氮气吞吐 交替驱 断块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氮气采油井筒内可燃气体爆炸数值模拟
20
作者 李明智 刘振翼 +1 位作者 李鹏亮 赵耀 《新疆石油天然气》 CAS 2023年第4期75-81,共7页
注气驱油过程中井筒内存在可燃气体爆炸风险,为了明确热采注氮井筒内发生可燃气体爆炸事故后果及爆炸演化规律,开展了高温高压条件下油管大长径比空间内,轻烃组分爆炸的数值模拟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管内爆炸超压峰值随初始温度的升... 注气驱油过程中井筒内存在可燃气体爆炸风险,为了明确热采注氮井筒内发生可燃气体爆炸事故后果及爆炸演化规律,开展了高温高压条件下油管大长径比空间内,轻烃组分爆炸的数值模拟研究工作。研究结果表明,管内爆炸超压峰值随初始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此现象是由于升温引起管内可燃气体总量降低,升温对燃爆反应速率的增强作用被抵消,但管内爆炸超压峰值随初始压力的升高而快速增大,同时在相同的初始压力和温度下,与中部和顶部点火相比,超压的最高值出现在管内底部点火时的井口位置,且在井筒两端由于爆炸冲击波反弹使得超压迅速上升,爆炸产生的超压最高可达300 MPa以上,足以对油管和井筒等设施造成严重破坏。研究成果为注气采油井筒爆炸安全防控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氮气采油 高温高压 可燃气体爆炸 爆炸超压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