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气体注入对挥发油流体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6
1
作者 刘玉奎 郭肖 +2 位作者 张弦 常鹏刚 王俊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15年第3期28-32,共5页
挥发性油藏在注气过程中的流体性质变化是决定注气效果以及确定注入气类型的主要因素。为此,以国内某典型挥发性油藏流体为例,在相态实验拟合的基础上通过注气膨胀实验对比了四种气体(CO2、N2、CH4、天然气)注入对挥发油流体性质的影响... 挥发性油藏在注气过程中的流体性质变化是决定注气效果以及确定注入气类型的主要因素。为此,以国内某典型挥发性油藏流体为例,在相态实验拟合的基础上通过注气膨胀实验对比了四种气体(CO2、N2、CH4、天然气)注入对挥发油流体性质的影响,同时为了验证注气膨胀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建立机理模型模拟了注入不同气体的开发效果。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注入气比例下,CO2对挥发油饱和压力基本没有影响,使体积膨胀和界面张力降低幅度最大,同时降黏效果也较好;CO2是挥发性油藏注气保压开发最理想的气体,若考虑到注CO2在气源获取和管材防腐等方面存在困难,则天然气是另一种可选择的经济有效的气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油 膨胀实验 流体性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油藏注CO_2/N_2组合段塞改善驱油效率实验 被引量:9
2
作者 刘晓军 潘凌 +2 位作者 孙雷 张心文 巢忠堂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73-78,共6页
针对江苏高集低渗低饱和低能量油藏,开展了先注CO2前置段塞再后续N2段塞顶替的驱油机理研究。通过高集油藏地层原油加注CO2/N2气体互溶性膨胀相态机理、多次接触抽提-凝析过程相态机理以及交替注CO2/N2组合段塞细管驱替最小混相压力测... 针对江苏高集低渗低饱和低能量油藏,开展了先注CO2前置段塞再后续N2段塞顶替的驱油机理研究。通过高集油藏地层原油加注CO2/N2气体互溶性膨胀相态机理、多次接触抽提-凝析过程相态机理以及交替注CO2/N2组合段塞细管驱替最小混相压力测试、长岩芯驱替效率等实验和模拟研究,对CO2/N2组合段塞注气驱油机理及效果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显示,先注CO2前置段塞再后续注N2顶替的驱替方式能更有效地发挥CO2增溶膨胀、近混相和N2弹性膨胀驱油的优势,其驱油效率能达到甚至超过单纯注CO2的驱油效率。这种驱替方式不仅有利于改善注非烃气体的驱替效率,还可减轻令人担忧的采油井气窜后所带来的采油管柱和设备的腐蚀问题。此外将这一方式推广到注CO2前置段塞再后续注烟道气的驱替过程,还可在提高油藏采收率的同时实现工业温室气体地下环保埋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油机理 驱油效率 驱油方式 CO2/N2段塞驱 实验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层流管道黏壁温度计算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被引量:1
3
作者 程显闻 熊建华 +2 位作者 黄启玉 田家兴 于乐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50,共14页
高含水集输管道低温输送工艺可有效降低能源和经济损耗,但是随着气驱采油的推广,很多集输管道内的流体为油、气、水三相共存的状态。为了探究气体对凝油在壁面黏附现象的影响,利用自行研发的可承压搅拌釜装置对不同条件下凝油在壁面上... 高含水集输管道低温输送工艺可有效降低能源和经济损耗,但是随着气驱采油的推广,很多集输管道内的流体为油、气、水三相共存的状态。为了探究气体对凝油在壁面黏附现象的影响,利用自行研发的可承压搅拌釜装置对不同条件下凝油在壁面上的黏附质量进行了测量,发现溶解在原油中的气体可明显减小凝油的黏附量,但是质量突增时对应的温度点没有改变;随后在油田现场开展了高含水集输管道注气实验,发现随着管道内气油比的增加,最低进间温度从29℃降低至26℃,表明气体的存在改善了原油的流动性;最后,以“壁面剪切应力=屈服应力×系数”为理论依据,建立了可用于分层流集输管道的黏壁温度计算模型,经验证模型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 低温集输 黏壁温度 注气实验 分层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