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凝析气藏循环注气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1
1
作者 蒋海 杨兆中 +2 位作者 胡月华 李小刚 孙健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4-56,共3页
凝析气藏循环注气参数是影响循环注气采收率及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为深入了解不同的注入参数对气藏开发效果的影响程度,针对大涝坝凝析气藏的特征开展了注气可行性研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注入介质、注入方式、注入时机、注采比等... 凝析气藏循环注气参数是影响循环注气采收率及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为深入了解不同的注入参数对气藏开发效果的影响程度,针对大涝坝凝析气藏的特征开展了注气可行性研究.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注入介质、注入方式、注入时机、注采比等参数对凝析气藏注气开发效果的影响,并优选了注入参数.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参数后的注气开发方式可明显提高凝析油采收率,同时可提高天然气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析 循环 注气参数优化 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西3块非混相驱注气参数优选室内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仓辉 杨永亮 陈建琪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5年第5期95-98,共4页
开展温西3块非混相驱长岩心室内实验,分析了注入气贫富、注入气段塞尺寸、注入气水比和转注气驱时机对驱油效率的影响,并优选出了该块非混相驱注气参数。该项研究对今后类似油藏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非混相驱 长岩心实验 段塞 水比 注气参数 温西3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复注气压降法煤层渗透率模型与原位测试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伟 杨世龙 +1 位作者 周红星 刘金兆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93-202,共10页
煤层渗透率作为衡量瓦斯渗流与抽采难易程度的重要指标,对其进行准确测定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方法计算渗透率测试周期长、结果不稳定、模型不完善等问题,研究煤层渗透率的快速准确测定方法及相应的计算模型。基于煤层中气体径向不稳... 煤层渗透率作为衡量瓦斯渗流与抽采难易程度的重要指标,对其进行准确测定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现有方法计算渗透率测试周期长、结果不稳定、模型不完善等问题,研究煤层渗透率的快速准确测定方法及相应的计算模型。基于煤层中气体径向不稳定流控制方程,结合不同压差下气体在煤层中的体积流量方程,建立可利用全区间压降数据测定煤层渗透率的注气压降计算模型。应用COMSOL数值模拟软件的达西渗流模块对模型进行求解,针对现场工程设计中可对压降曲线产生影响的测压气室长度进行单变量处理,根据模拟结果分析钻孔的测压气室长度可设计为2.0 m。根据数值模拟结果进行现场布置,搭建井下重复注气压降试验系统,结合煤层瓦斯赋存条件和巷道条件施工两组穿层钻孔,对2个测点分别注入两次高于煤层瓦斯压力的补偿气体进行渗透率原位测试,测试周期分别约为6 d和17 d,第2轮测试的注气压力高于第1轮。结合理论推导验证了注气压降过程中煤层瓦斯的雷诺数均处于线性达西渗流段,瓦斯在煤层中的渗流符合达西定律,满足计算模型的假设。与传统煤层渗透率计算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方法和径向流量法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可以满足实际工程需要。重复注气压降法的测试结果稳定可靠,具备快速测定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压降法 煤层渗透率 注气参数优化 原位测试 瓦斯抽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塔河缝洞型油藏注氮气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王建海 李娣 +3 位作者 曾文广 马清杰 葛际江 管润红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38-541,共4页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经过历年多轮次注水替油,油水界面不断抬升、注水失效井逐渐增多。针对构造顶部"洞顶油"难以动用的问题,塔河油田形成了以气水混注为主导的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为达到提高注气效果的目的,通过... 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经过历年多轮次注水替油,油水界面不断抬升、注水失效井逐渐增多。针对构造顶部"洞顶油"难以动用的问题,塔河油田形成了以气水混注为主导的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为达到提高注气效果的目的,通过理论研究和现场试验总结对注气量、注气速度、焖井时间、开井工作制度等工艺参数进行优化。注气量设计以注气井剩余油估算和注气补能为依据,采用油藏工程方法计算;注气速度考虑"气液滑脱"影响,以大于6×104m3/d为宜;焖井时间不宜超过20 d;工作制度优化主要采用嘴流公式和多项管流公式进行油嘴设计。截至2013年底,塔河缝洞型油藏累计注气施工102口井/127井次,有效率87.5%,累计增油97 040 t,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注气参数 优化设计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油藏注氮气吞吐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吕铁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9-124,共6页
针对缝洞型油藏注气井低产低效的问题,基于AD19井的地质模型,研究周期注气量、注气速度、闷井时间、采液强度等参数对注气效果的影响,考虑地质因素的不确定性,建立不同充填类型的数值模型,形成不同充填条件下的注气参数优化图版。研究... 针对缝洞型油藏注气井低产低效的问题,基于AD19井的地质模型,研究周期注气量、注气速度、闷井时间、采液强度等参数对注气效果的影响,考虑地质因素的不确定性,建立不同充填类型的数值模型,形成不同充填条件下的注气参数优化图版。研究结果表明,砂泥充填的储集体,应该选择小注气量、低注气速度、低采液强度、长闷井时间的注气技术对策;垮塌充填的储集体,应该选择大注气量、高注气速度、高采液强度、短闷井时间的注气技术对策。实例研究表明,该图版的符合率达到78%,可以作为矿场注气参数选取的一种可靠依据。该研究为缝洞型油藏提质增效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油藏 吞吐 注气参数 优化图版 塔河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氮气提高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佘治成 陈利新 +2 位作者 徐三峰 肖云 张键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8-148,共11页
哈拉哈塘奥陶系油藏是典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岩溶储层发育,储层储渗空间主要由大小不等的溶洞、溶蚀孔洞和裂缝组成,宏观上离散,局部连续,储集体空间多尺度,缝洞体空间形态及分布复杂。水驱是这类油藏最主要的开发方式,经过15 a开发... 哈拉哈塘奥陶系油藏是典型的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岩溶储层发育,储层储渗空间主要由大小不等的溶洞、溶蚀孔洞和裂缝组成,宏观上离散,局部连续,储集体空间多尺度,缝洞体空间形态及分布复杂。水驱是这类油藏最主要的开发方式,经过15 a开发,注水失效单井和单元逐年增多,水驱失效后,注气成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提高采收率的最重要手段,注气提高采收率技术在哈拉哈塘进行了现场试验和推广应用,并且建立了6因素注气选井标准,从岩溶背景、井储关系、钻揭深度、储量规模、生产动态及剩余油类型等6个方面选井,依据注气时机、注气方式、注气量、焖井时间及指示曲线等5个方面进行注气参数设计,取得了一些注气选井原则和注气参数设计的初步认识,以期为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气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储层 局部连续 水驱失效 提高采收率 注气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含水油藏注氮气开采效果分析 被引量:6
7
作者 张茂林 梅海燕 +1 位作者 顾鸿军 董汉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5年第6期34-36,共3页
注气提高采收率是高含水油藏、低渗油藏、水敏油藏改善开采效果的有效技术。针对五2西克下组油藏建立2个注氮气驱方案,对比预测了各方案的开采动态指标,并进行了经济效果分析。数值模拟研究结果及开采效果评价分析表明,该油藏采用气水... 注气提高采收率是高含水油藏、低渗油藏、水敏油藏改善开采效果的有效技术。针对五2西克下组油藏建立2个注氮气驱方案,对比预测了各方案的开采动态指标,并进行了经济效果分析。数值模拟研究结果及开采效果评价分析表明,该油藏采用气水交替的注气开采方式能够改善油藏高含水后期开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含水油藏 开采效果分析 水交替 注气参数 五2西克下组油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正交试验方法的注烃气影响因素优化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胡伟 杨胜来 +2 位作者 张洁 吕晓伟 王智林 《断块油气田》 CAS 2014年第6期750-754,共5页
烃类气驱作为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方法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而只有在了解注烃气提高采收率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对开发效果影响程度的前提下,才能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注气方案,从而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和油田经济效益。以泉28断块为例... 烃类气驱作为提高原油采收率的重要方法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而只有在了解注烃气提高采收率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对开发效果影响程度的前提下,才能制定出合理可行的注气方案,从而提高油藏最终采收率和油田经济效益。以泉28断块为例,在油藏数值模拟的基础上,运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设计了5种影响注烃气开发效果因素的方案;对各方案运算结果进行极差和方差分析,优选了适合研究区注烃气参数的最佳组合方案,确定了影响最终采收率的主要和次要因素,并明确了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为注气段塞尺寸、转气驱时机、气水比、压力保持水平、注气速度。该组合方案对研究区注烃气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类 EOR 正交试验设计 注气参数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延长油田特低渗透浅层油藏注CO_2提高采收率技术研究 被引量:19
9
作者 刘仁静 刘慧卿 +2 位作者 李秀生 李建军 庞长廷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2-65,共4页
针对延长油田特低渗透浅层油藏储层物性差、破裂压力低、注水开发效果差等开发难点,为探讨注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利用复配原油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地层条件下溶解不同含量CO2对原油高压物性的影响,并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对注气量、... 针对延长油田特低渗透浅层油藏储层物性差、破裂压力低、注水开发效果差等开发难点,为探讨注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利用复配原油通过室内实验研究了地层条件下溶解不同含量CO2对原油高压物性的影响,并通过数值模拟技术对注气量、注入速度、注入方式、段塞大小及气液比等注气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CO2能很好地改善原油性质,CO2溶解能力强,能有效增加地层弹性能量,降低原油黏度;但是注气参数对最终采收率影响较大,气水交替注入方式优于连续注气开发,最优注气量为0.3PV,最佳注气速度为8×103m3/d.采用变气液比的方式开采,可以缩短投资回收期.该研究结果对延长油田特低渗油藏及类似油田的注气高效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油田 特低渗透储层 二氧化碳 注气参数 原油物性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气动力洗井技术在煤层气井中的应用与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王少雷 林晓英 +3 位作者 苏现波 王怀 范超 苏黎楠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34-140,共7页
煤层气地面开发过程中,由于排采不当,支撑剂、煤岩粉沉淀,造成井壁或压裂裂缝堵塞,直接影响煤层气的排采。对于这类煤层气井常需要对其进行清洗和疏通。通过对井筒周围裂缝的力学分析,给出了空气洗井系统参数设计的计算模型,并简要介绍... 煤层气地面开发过程中,由于排采不当,支撑剂、煤岩粉沉淀,造成井壁或压裂裂缝堵塞,直接影响煤层气的排采。对于这类煤层气井常需要对其进行清洗和疏通。通过对井筒周围裂缝的力学分析,给出了空气洗井系统参数设计的计算模型,并简要介绍了在煤层气井中的空气动力洗井的设备和工艺,以及对洗井效果参数的选择和计算。利用该技术在ZM-1井组中进行了实际应用,有效地解决了ZM-1井堵塞、产气量低等问题。这一空气动力反循环洗井技术的应用,对探索煤层气井的高产高效开发提供了新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洗井 设备 工艺 注气参数 效果检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非混相气驱采收率影响因素 被引量:6
11
作者 胡蓉蓉 姚军 +1 位作者 王晨晨 孙致学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70-474,共5页
为研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非混相气驱采收率的影响因素,建立了缝洞介质机理模型,分析了注采井所处的储集层类型、注采井间洞的分布、注采部位及注气速度等对非混相气驱采收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混相气驱的主要机理为油气密度差异形成... 为研究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非混相气驱采收率的影响因素,建立了缝洞介质机理模型,分析了注采井所处的储集层类型、注采井间洞的分布、注采部位及注气速度等对非混相气驱采收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非混相气驱的主要机理为油气密度差异形成的重力驱、膨胀原油增加弹性能量和降低原油黏度改善流动能力;气驱过程中宜选取缝注洞采,高部位注低部位采的注采方式;洞的存在有利于降低气窜风险,洞距离油藏顶部和生产井越近,采收率越高;采收率随注气速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模拟结果表明,非混相气驱采收率主要受重力、储集层类型、注采井间洞的分布及注气参数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 数值模拟 非混相 采收率 注气参数 储集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烟道气驱油与埋存关键实验技术标准化
12
作者 兰尚涛 王子强 +4 位作者 王启祥 时凤 周伟 唐红娇 梁宝兴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86-93,共8页
火驱可以明显提高准噶尔盆地试验区原油的采收率,但在此过程中也会生成大量的火驱烟道气,其成分主要为氮气、二氧化碳以及少量杂质。火驱烟道气埋存技术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目前对于该领域及火驱驱油实验评价方面的研... 火驱可以明显提高准噶尔盆地试验区原油的采收率,但在此过程中也会生成大量的火驱烟道气,其成分主要为氮气、二氧化碳以及少量杂质。火驱烟道气埋存技术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有效手段之一,但目前对于该领域及火驱驱油实验评价方面的研究还处于空白,因而开展烟道气埋存与提高原油采收率实验技术及标准化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战略意义。为此,借助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重大试验项目“火驱工业废气提高采收率先导试验”及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相关科研项目,对上述空白开展了研究;在注气提高原油采收率实验方法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烟道气对于原油相态变化的影响;明确了固相沉积对储层的影响,采用物理模型实验对比分析了提高原油采收率的机理和效果,优化了注气方式及参数;明确了烟道气吸收效果和最大埋存量。结论认为,该项研究成果在烟道气回注油藏实验评价技术领域开辟了从注单一气体到注混合气体的新思路,完善了气驱评价手段,相关关键技术可以为烟道气驱油与埋存提供操作依据,同时能够提出并规范其适用范围,有望弥补烟道气驱油与埋存领域的研究空白,为烟道气埋存与提高原油采收率标准化方案优化和实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道埋存 提高采收率 原油相态 物理模型实验 方式 注气参数 标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