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平衡功能与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丰雷 王玉凤 王娟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7-251,共5页
目的:探讨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DBD)是否增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平衡功能损害的程度,平衡功能损害严重的患儿中共患DBD的比例是否增多。方法:使用平衡功能测试仪(Balance Master)对按照性别、年龄配对的单纯ADHD、ADHD+DBD和正... 目的:探讨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DBD)是否增加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平衡功能损害的程度,平衡功能损害严重的患儿中共患DBD的比例是否增多。方法:使用平衡功能测试仪(Balance Master)对按照性别、年龄配对的单纯ADHD、ADHD+DBD和正常对照儿童各20例的平衡功能进行评价。同时以正常儿童各项指标晃动速率的第85位百分位数值作为临界值,比较各组儿童晃动速率高于该临界值者所占的比例。结果:单纯ADHD组在固定平面睁眼[(0.65±0.26)°/s]、固定平面闭眼[(0.65±0.30)°/s]、海绵垫平面睁眼[(0.95±0.29)°/s]、海绵垫平面闭眼[(1.70±0.49)°/s]状态下的晃动速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0.47±0.18)°/s,(0.43±0.19)°/s,(0.76±0.21)°/s和(1.27±0.38)°/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HD+DBD组在海绵垫平面睁眼[(1.00±0.33)°/s]和闭眼[(1.78±0.66)°/s]状态下的晃动速率也大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DHD患儿在各种状态下的晃动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纯ADHD组在固定平面睁眼(50%)、闭眼(50%)和海绵垫平面闭眼(50%)状态下的晃动速率高于临界值者所占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分别为10%、5%和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共患组和正常儿童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儿在固定平面闭眼状态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纯ADHD组比例(50%)高于共患组(10%)。结论:单纯ADHD患儿本身就存在平衡功能异常,共患DBD并不加重ADHD患儿平衡功能受损的程度,平衡功能受损明显的患儿中共患DBD的比例也未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 注意缺陷和破坏性行为障碍 肌肉骨骼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巴胺D4受体基因多态与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管丽丽 王玉凤 +3 位作者 李君 汪冰 杨莉 钱秋谨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3-236,共4页
目的:探讨共患和不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DBD)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多巴胺D4受体(DRD4)基因上游调控区-521C/T多态之间的关联。方法:对401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中国汉族ADHD患儿(包含... 目的:探讨共患和不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DBD)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多巴胺D4受体(DRD4)基因上游调控区-521C/T多态之间的关联。方法:对401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中国汉族ADHD患儿(包含284个完整核心家系)进行-521C/T多态的基因型检测,采用卡方检验和传递不平衡检验(TDT)分别对共患和不共患DBD的ADHD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ADHD共患DBD组(n=143)T等位基因(χ2=6.778,P=0.009,OR=1.485)和TT基因型(χ2=6.292,P=0.012,OR=1.729)的频率明显高于不共患DBD组(n=258);(2)在共患DBD的ADHD核心家系(n=100)中,T等位基因优先传递(χ2=3.868,P=0.049);在不共患DBD的ADHD家系(n=184)中,未观察到任何等位基因的传递不平衡现象(χ2=0.223,P=0.637)。结论:DRD4基因-521C/T多态与共患DBD的ADHD存在关联。ADHD共患DBD与否可能存在遗传学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和破坏性行为障碍 受体 多巴胺 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男孩的执行功能特点 被引量:15
3
作者 帅澜 王玉凤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41-246,共6页
目的:探讨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DBD)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男孩的执行功能特点。方法:以年龄匹配的、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ADHD合并对立违抗性障碍(ODD)或品行障碍(CD),单纯ADHD和正常对照各1... 目的:探讨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DBD)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男孩的执行功能特点。方法:以年龄匹配的、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ADHD合并对立违抗性障碍(ODD)或品行障碍(CD),单纯ADHD和正常对照各19例男孩为研究对象,采用Stroop色词命名任务、Rey复杂图形测试(RCFT)、数字广度、连线测试、汉诺塔任务和言语流畅性任务对其执行功能的各个层面进行评估。结果:(1)两病例组的Stroop 2,4试耗时,4试错误数,Rey复杂图形测试的延迟回忆结构得分、即时和延迟记忆的细节得分,汉诺塔任务中犯规步数的测验成绩均明显差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病例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单纯ADHD组的Stroop 2试错误数、3试耗时及错误数、字义干扰时,Rey复杂图形测试的即时记忆结构得分,数字字母连线时间和错误数、转换时间,汉诺塔操作总时间和总步数的测验成绩均明显差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ADHD共患DBD组的Stroop 2试耗时(P=0.044)和4试错误数(P=0.022)的测验成绩优于单纯ADHD组。结论:ADHD共患DBD组儿童与正常儿童相比,在反应抑制、工作记忆和定势切换的执行功能层面上存在明显受损;但与单纯ADHD组儿童相比,其执行功能的受损范围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 注意缺陷和破坏性行为障碍 执行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羟色胺4受体基因多态与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相关性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君 王玉凤 +3 位作者 周儒伦 杨莉 张浩波 汪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7-240,共4页
目的:探讨共患及不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DBD)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5-羟色胺4受体基因(HTR4)83097C>T、83198A>G及-36C>T三种多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52个共患DBD的ADHD核心家系和173个不共患DBD的ADHD核心家系的83... 目的:探讨共患及不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DBD)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5-羟色胺4受体基因(HTR4)83097C>T、83198A>G及-36C>T三种多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152个共患DBD的ADHD核心家系和173个不共患DBD的ADHD核心家系的83097C>T、83198A>G及-36C>T三种多态进行检测,并分别进行传递不平衡(TDT)检验和单体型分析。结果:在共患DBD的家系中,单体型T/G/T呈现传递增多的趋势(χ2=3.470,P=0.062),而在不共患DBD的家系中,单体型C/G/T(χ2=4.568,P=0.032)和C/G/C(χ2=5.333,P=0.021)均传递减少。无论在共患DBD的家系,还是在不共患DBD的家系中均未发现等位基因的传递不平衡现象。结论:ADHD共患DBD与否在HTR4多态水平存在遗传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和破坏性行为障碍 受体 血清素 基因 连销不平衡 单元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HT1D基因多态与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相关性 被引量:7
5
作者 李君 王玉凤 +3 位作者 周儒伦 张浩波 汪冰 杨莉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92-495,共4页
目的:探讨共患和不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DBD)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5-HT1D受体基因(HTR1D)1350T>C和1236A>G两种多态之间的关联。方法:检测90个共患DBD的ADHD核心家系和182个不共患DBD的ADHD核心家系的1350T>C和1236A&... 目的:探讨共患和不共患破坏性行为障碍(DBD)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5-HT1D受体基因(HTR1D)1350T>C和1236A>G两种多态之间的关联。方法:检测90个共患DBD的ADHD核心家系和182个不共患DBD的ADHD核心家系的1350T>C和1236A>G两种多态,并分别进行传递不平衡(TDT)检验和单体型分析。结果:在共患DBD的家系中,1350T等位基因(χ2=3.67,P=0.055)和G/T单体型(χ2=3.84,P=0.050)优先传递,1350C等位基因(χ2=3.67,P=0.055)和G/C单体型(χ2=5.22,P=0.022)传递减少。在不共患DBD的家系中未发现任何等位基因和单体型的传递不平衡现象。结论:ADHD共患DBD与否在HTR1D受体基因多态水平存在遗传差别,遗传在共患DBD的ADHD中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和分裂性行为障碍 受体 血清素 基因 连锁不平衡 单元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共病破坏性、冲动控制及品行障碍的反应抑制和情绪反应 被引量:7
6
作者 江茜茜 刘丽 +6 位作者 季海峰 高炬 张敏敏 朱云程 李开云 季卫东 李国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破坏性、冲动控制及品行障碍(DICCD)在情绪反应中可能存在的神经心理缺陷的特征。方法选择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ADHD诊断标准的6~16岁患儿20名,ADHD共病DICCD患儿20名,DICCD患... 目的了解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破坏性、冲动控制及品行障碍(DICCD)在情绪反应中可能存在的神经心理缺陷的特征。方法选择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ADHD诊断标准的6~16岁患儿20名,ADHD共病DICCD患儿20名,DICCD患儿20名以及年龄、性别、智力匹配的健康儿童(HC)20名作为对象,选择Golden Stroop测验和情绪Stroop测验对反应抑制和情绪反应进行评估,组间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事后分析使用SNK-q检验同质性亚组进行配对比较。结果在Golden Stroop测验中,错误次数(P=0.003)和反应时间(P=0.044)干扰得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Post Hoc分析ADHD组的干扰得分显著高于其余三组。在情绪Stroop测验中,平均反应时间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事后分析ADHD共病DICCD组正性词-色一致平均反应时间低于ADHD组而高于DICCD组,疾病组均高于HC组;ADHD共病DICCD与DICCD组正性词-色不一致、负性词-色一致平均反应时间显著低于ADHD组且高于HC组;DICCD组负性词-色不一致平均反应时间显著低于ADHD组与ADHD共病DICCD组且高于HC组。结论 ADHD的反应抑制缺陷和异常情绪反应均表现为ADHD的核心症状。偏向性情绪刺激可能对于存在冷漠无情特征的DICCD的反应抑制功能具有的负面作用,尤其在处理负性情绪时问题更为突出,而ADHD与DICCD共病更倾向于DICCD的情绪反应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破坏性行为障碍 神经网络 反应抑制 STROOP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6
7
作者 钱秋谨 杨莉 王玉凤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23-328,共6页
关键词 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 注意缺陷和破坏性行为障碍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伴与不伴对立违抗性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脑α波竞争图比较 被引量:5
8
作者 孙黎 王玉凤 +1 位作者 何华 陈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2-256,共5页
目的:探讨伴与不伴对立违抗性障碍(ODD)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脑α波竞争图特点及其神经生理机制。方法: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并按照性别、年龄及ADHD亚型配对的单纯ADHD、ADHD共患ODD... 目的:探讨伴与不伴对立违抗性障碍(ODD)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脑α波竞争图特点及其神经生理机制。方法: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并按照性别、年龄及ADHD亚型配对的单纯ADHD、ADHD共患ODD及正常儿童各46例为研究对象,应用脑电超慢涨落分析仪,采集并分析处理三组儿童的脑电信号α波。结果:(1)单纯ADHD儿童8 Hz全脑平均优势几率(28.07%±15.57%)明显高于正常儿童(18.72%±11.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ADHD共患ODD组8 Hz全脑平均优势几率(24.78%±13.31%)与单纯ADHD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ADHD共患ODD组在右额、右中央、双侧枕部的熵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纯ADHD儿童脑发育迟缓,ADHD共患ODD儿童右脑有序度差,提示两组儿童可能具有不同的神经病理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 注意缺陷和破坏性行为障碍 Α节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父母培训对共患对立违抗性障碍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作用 被引量:10
9
作者 刘津 王玉凤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10-314,共5页
目的:探讨Russell Barkley父母培训八步法对共患对立违抗性障碍(ODD)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疗效,以及该方法在中国的适用性。方法: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30例共患ODD的ADHD患儿为研究对象... 目的:探讨Russell Barkley父母培训八步法对共患对立违抗性障碍(ODD)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疗效,以及该方法在中国的适用性。方法: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30例共患ODD的ADHD患儿为研究对象,对其家长进行每周1次、为期10周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有:孩子产生对抗行为的原因,关注和表扬孩子,用极为系统的代币方法奖励或惩罚孩子,在公共场所监管孩子以及纠正孩子在学校的不良行为的方法。结果:经过培训后,患儿的所有症状数、ADHD症状数、注意缺陷症状数、多动冲动症状数和ODD症状数都比培训前明显下降(P<0.01)。总体有效率为80.0%,ADHD有效率为76.7%,注意缺陷有效率为80.0%,多动冲动有效率为66.7%,ODD有效率为80.0%,各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36,P=0.692)。在24例总体有效的患儿中,注意缺陷症状数的减少率为(47±23)%,多动冲动症状数的减少率为(60±37)%,ODD症状数的减少率为(61±56)%,ODD症状数的减少率显著高于注意缺陷症状数的减少率(Z=-2.949,P=0.003)。培训后符合诊断标准的ADHD或ODD的病例数分别下降57%和80%,且ODD病例数有继续减少的趋势(χ2=3.774,P=0.052)。93%的家长对父母培训感到非常满意或满意,87%的家长愿意把学到的方法介绍给其他家长。父母的主观满意度与培训前的总症状数、ADHD症状数、注意缺陷症状数和多动冲动症状数均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439,-0.478,-0.447,-0.523;P均<0.05)。父母向其他家长宣传该方法的热情与培训前的ODD症状数和ODD症状减少率呈正相关(r=0.466,0.398,P均<0.05),与培训后的ODD症状数呈负相关(r=-0.391,P<0.05)。家长普遍反映父母培训的内容适合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现状。结论:父母培训适合中国的文化和社会现状,可改善ADHD及ODD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 注意缺陷和破坏性行为障碍 干预性研究 心理学 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共患对立违抗性障碍的危险因素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刘津 王玉凤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7-260,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共患对立违抗性障碍(ODD)的危险因素。方法: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并按照性别、年龄及ADHD亚型匹配的单纯ADHD及ADHD共患ODD儿童各43例为研究对象,由家长... 目的:探讨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共患对立违抗性障碍(ODD)的危险因素。方法:以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并按照性别、年龄及ADHD亚型匹配的单纯ADHD及ADHD共患ODD儿童各43例为研究对象,由家长填写健康史、生活环境及家族史等。比较两组间在各变量上的差异,以ADHD+ODD诊断为因变量,以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作为自变量,用向后删除法作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ADHD+ODD组与ADHD组患儿相比,精神病阳性家族史(16%vs2%,P=0.058,OR=8.167)、父母长期冲突(23%vs7%,P=0.035,OR=4.040)、有持久而严厉的父母训导(51%vs28%,P=0.027,OR=2.706)的比例高;ADHD+ODD组患儿出生时缺氧/青紫的比例低于ADHD组(0vs12%,P=0.055,OR=0.469)。(2)经两步筛选,保留在模型中的自变量有1个,即持久而严厉的父母训导(P=0.054,OR=2.879)。回归方程的灵敏度为53.5%,特异度为83.7%,总正确率为68.6%。结论:教育方式不当是ADHD共患ODD的危险因素。父母长期冲突和精神病阳性家族史也可能对ADHD共患ODD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障碍伴多动 注意缺陷和破坏性行为障碍 危险因素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羟色胺1D基因多态与共患学习困难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相关性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君 王玉凤 +3 位作者 周儒伦 杨莉 张浩波 汪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535-538,共4页
目的:探讨共患学习困难(LD)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5-羟色胺1D受体基因(HTR1D)1350T>C和1236A>G两种多态之间的关联。方法:就91个共患LD的ADHD核心家系和181个不共患LD的ADHD核心家系的1350T>C和1236A>G两种多态进... 目的:探讨共患学习困难(LD)的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与5-羟色胺1D受体基因(HTR1D)1350T>C和1236A>G两种多态之间的关联。方法:就91个共患LD的ADHD核心家系和181个不共患LD的ADHD核心家系的1350T>C和1236A>G两种多态进行检测,并分别进行传递不平衡(TDT)检验和单体型分析。结果:在不共患LD的家系中1236A等位基因(χ2=5.306,P=0.021,传递和未传递的次数分别为115和82)传递次数明显增加。在共患LD的家系中未发现任何等位基因和单体型的传递不平衡现象。结论:ADHD共患LD与否在HTR1D受体基因多态水平存在遗传差别,遗传在不共患LD的ADHD中具有更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和分裂性行为障碍 受体 血清素 基因 连锁不平衡 单元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铜陵市3~12岁儿童注意缺陷障碍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陈尚徽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13期1102-1103,共2页
目的 了解铜陵市区3~12岁儿童注意缺陷障碍的基本情况和影响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和自行编制的儿童家庭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352名3~12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1)注意缺陷障碍者44名,患病率为3.25%(4... 目的 了解铜陵市区3~12岁儿童注意缺陷障碍的基本情况和影响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和自行编制的儿童家庭一般情况调查表,对1352名3~12岁儿童进行调查。结果 (1)注意缺陷障碍者44名,患病率为3.25%(44/1352),其中男女儿童分别为5.22%(36/689)和1.21%(8/663),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各年龄组之间注意缺陷障碍患病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2)影响儿童注意缺陷障碍的危险因素为母亲文化,父母及同胞和亲属中有注意缺陷障碍者,家庭关系及儿童性别4个因素。结论 家长应重视自身及家庭成员的文化素质修养,减少家庭中的紧张气氛,给儿童创造一个轻松、和谐的家庭氛围,以减少儿童注意缺陷障碍的患病率,保障儿童身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和分裂性行为障碍 儿童 Conners父母问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夜间遗尿症儿童注意缺陷的扩散张量成像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于兵 郭启勇 +3 位作者 麻宏伟 范国光 王璐 刘娜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259-262,共4页
目的评价原发性夜间遗尿症(PNE)患儿的注意/记忆水平,探讨单纯PNE患儿大脑主要投射、联络和连合纤维的扩散张量成像(DTI)部分各项异性(FA)值与正常对照儿童的差异。资料与方法12例右利手PNE患儿(试验组)以及12例正常对照组儿童(对照组)... 目的评价原发性夜间遗尿症(PNE)患儿的注意/记忆水平,探讨单纯PNE患儿大脑主要投射、联络和连合纤维的扩散张量成像(DTI)部分各项异性(FA)值与正常对照儿童的差异。资料与方法12例右利手PNE患儿(试验组)以及12例正常对照组儿童(对照组)采用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C-WISC)进行智力测试,计算言语智商(VIQ)、操作智商(PIQ)、总智商(FIQ)、记忆/不分心(M/C)因子等,行DTI扫描,采用基于像素的分析方法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的FA值。结果 PNE患儿FIQ、VIQ和PIQ均在正常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NE患儿M/C因子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NE患儿右侧胼周额部深部白质(PCF)、右侧内囊前肢(AIC)和左侧小脑中脚(MCP)FA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原发性夜间遗尿症儿童存在注意、记忆缺陷,右侧PCF、右侧AIC和左侧MCP功能障碍可能与这种功能缺陷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遗尿症 注意缺陷和分裂性行为障碍 记忆障碍 磁共振成像 弥散 弥散张量成像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对立违抗性障碍 被引量:3
14
作者 周淑新 梁剑虹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295-296,共2页
对立违抗性障碍是孩童期最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早期不易被家长重视,对家长和孩子同时进行咨询和训练对此病的治疗非常重要。本刊将国外对立违抗性障碍的主要临床建议及建议等级、诊断标准等进行了编译,希望对我国全科/家庭医生或心理... 对立违抗性障碍是孩童期最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在早期不易被家长重视,对家长和孩子同时进行咨询和训练对此病的治疗非常重要。本刊将国外对立违抗性障碍的主要临床建议及建议等级、诊断标准等进行了编译,希望对我国全科/家庭医生或心理学家提供有价值的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和分裂性行为障碍 儿童精神病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多动症遗传因素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伏洁 周士新 刘光陵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9期758-761,共4页
儿童多动症是最常见的儿童时期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并不明了,家系研究和流行病学资料支持遗传因素在儿童多动症发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发现多个基因与该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就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 儿童多动症是最常见的儿童时期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但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并不明了,家系研究和流行病学资料支持遗传因素在儿童多动症发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发现多个基因与该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就多巴胺、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三类神经递质及这些神经递质代谢的基因多态性与儿童多动症的关系进行了综述,认为儿童多动症是多基因参与的并受环境因素影响的复杂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意缺陷和分裂性行为障碍 神经递质 基因 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多动症的治疗现状 被引量:5
16
作者 王志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6年第9期762-764,共3页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是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心理卫生问题,治疗手段多种多样。现将近几年来有关药物治疗、心理社会治疗、感觉统合训练、脑电生物反馈、平衡仪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关键词 注意缺陷和分裂性行为障碍 药物疗法 心理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