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用助推器安全实施眶部自体脂肪注射移植:186例临床经验总结
1
作者 刘萍 刘毅 +3 位作者 宋玫 杨福秀 李晓晓 汪引萍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42-1347,共6页
目的总结采用助推器实施眶部自体脂肪注射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2月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烧伤整形科行眶部精细化自体脂肪注射移植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自主研发的恒量恒压微量可控自体脂肪移植助推... 目的总结采用助推器实施眶部自体脂肪注射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3年12月于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烧伤整形科行眶部精细化自体脂肪注射移植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自主研发的恒量恒压微量可控自体脂肪移植助推器连接1 mL注射器对受术者进行眶部精细化自体脂肪注射移植,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共186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受术者纳入本研究,其中女性165例,男性21例,平均年龄(39.0±7.1)岁(范围:23~71岁);上睑凹陷58例、内眦区凹陷45例、眼台区扁平34例、睑板区凹陷6例、泪沟凹陷43例。颗粒脂肪移植量为0.1~10 mL,平均3.5 mL;纳米脂肪注射量0.5~2.0 mL,平均0.5 mL。随访7 d至4年,所有受术者均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效果满意者163例(87.6%),效果一般者15例(8.1%),不满意者8例(4.3%)。结论采用恒量恒压微量可控的电动助推器辅助进行自体脂肪注射移植,实现了眶部自体脂肪移植的精细化管理,受术者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脂肪注射移植 纳米脂肪 眶部 助推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脂肪颗粒多层次注射移植矫治面部凹陷畸形 被引量:13
2
作者 谢艾玲 孟令军 +2 位作者 黄治林 牛磊 王秀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745-1746,共2页
目的评估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矫治面部凹陷畸形的效果。方法 2003年4月~2008年4月,应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矫治面部凹陷畸形患者43例,男8例,女35例。年龄18~30岁,平均23.6岁。在肿胀麻醉下用注射器抽取法吸取下臀部脂肪颗粒,经静... 目的评估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矫治面部凹陷畸形的效果。方法 2003年4月~2008年4月,应用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矫治面部凹陷畸形患者43例,男8例,女35例。年龄18~30岁,平均23.6岁。在肿胀麻醉下用注射器抽取法吸取下臀部脂肪颗粒,经静置沉淀去除肿胀液后,采用多层次注射移植,以矫正颜面部凹陷畸形。每例患者注射2~4次,平均2.3次。每次注射5~30ml,平均20ml。结果随访3个月~3年,43例患者移植脂肪大部存活,改善满意,无明显术后并发症,手术效果满意。结论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为面部凹陷畸形的矫治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凹陷 自体脂肪颗粒 注射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视角——自体颗粒脂肪注射移植的进展 被引量:7
3
作者 刘志芳 李华莹 王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11期838-840,共3页
20世纪 80年代随着脂肪抽吸术的兴起 ,游离脂肪移植再掀高潮 ,尤其是颗粒脂肪注射移植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本文对游离脂肪移植的应用范围、颗粒脂肪的获取与纯化、移植后的转归、影响颗粒脂肪注射移植存活率的相关因素、术... 20世纪 80年代随着脂肪抽吸术的兴起 ,游离脂肪移植再掀高潮 ,尤其是颗粒脂肪注射移植的研究与应用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本文对游离脂肪移植的应用范围、颗粒脂肪的获取与纯化、移植后的转归、影响颗粒脂肪注射移植存活率的相关因素、术中注意事项及手术并发症等问题作了探讨并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 颗粒脂肪 注射移植 手术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治疗面部软组织凹陷 被引量:4
4
作者 尤维涛 李东 +3 位作者 李健宁 李比 秦荣生 陈育哲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3年第2期131-133,共3页
目的 评价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治疗面部软组织凹陷的效果。 方法 利用吸脂术从身体其它部位皮下吸取脂肪颗粒 ,注射植入面部软组织凹陷部位。 结果  1996年~ 2 0 0 2年 ,共治疗 36例 ( 5 6个部位 )面部软组织凹陷 ,其中 45个部... 目的 评价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治疗面部软组织凹陷的效果。 方法 利用吸脂术从身体其它部位皮下吸取脂肪颗粒 ,注射植入面部软组织凹陷部位。 结果  1996年~ 2 0 0 2年 ,共治疗 36例 ( 5 6个部位 )面部软组织凹陷 ,其中 45个部位接受 1次脂肪颗粒注射 ,11个部位接受 2次注射 ,每次注射量为 1 5ml~ 2 4ml,平均 8 9ml。在随访超过 6个月的 2 8例 ( 43个部位 )中 ,8个部位 ( 18 6 % )注射 2次 ,术后 6个月 38个部位外形得到明显隆起的改善效果 ,优良率 88 4 % ( 38/4 3)。未见严重并发症。 结论 对于较为单纯的面部软组织凹陷的患者 ,自体脂肪颗粒注射移植是一种微创、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必要时需重复注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颗粒 注射移植 治疗 面部软组织凹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应用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获妊娠分娩1例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7
5
作者 马伟旭 陈薪 +4 位作者 周星宇 李雪兰 陈婉乐 叶德盛 陈士岭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418-1422,共5页
报道1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在长期密切监测过程中出现卵巢功能的波动,并行多次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治疗,最终获得临床妊娠和分娩的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提示对于较年轻、有强烈生育愿望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 报道1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在长期密切监测过程中出现卵巢功能的波动,并行多次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治疗,最终获得临床妊娠和分娩的病例并进行相关文献复习。提示对于较年轻、有强烈生育愿望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应该在排除禁忌症后尽早开始激素替代治疗,积极进行辅助生殖助孕,仍有望在卵巢功能完全耗竭之前获得正常妊娠分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 激素替代治疗 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 分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对不孕症患者行体外受精/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彭超男 张晓敏 +3 位作者 杨贵芳 王云燕 杨晓丽 李淑珍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4期3769-3772,3777,共5页
目的观察不孕症患者中不同TSH水平对体外受精/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follicle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IVF/ICSI-ET)促排卵结局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太原市中心... 目的观察不孕症患者中不同TSH水平对体外受精/卵泡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follicle 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IVF/ICSI-ET)促排卵结局及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太原市中心医院生殖中心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186例不孕患者不同TSH水平下行IVF/ICSI-ET助孕治疗的结局,分为A组(TSH<2.5 mU/L)、B组(2.5 mU/L≤TSH≤4 mU/L)均93例,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超促排卵治疗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促性腺激素(Gn)(总量/使用时间)、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日(E2/LH/P)、取卵日E2、获卵数、卵裂总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受精率、晚期卵裂率、优质胚胎率、OHSS发生率及累计种植率、累计临床妊娠率、累计流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SH<2.5 mU/L组患者可获得更高的正常受精率、优质胚胎率、累计种植率、累计临床妊娠率及较低的晚期卵裂率和累计流产率,并且OHSS发生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促甲状腺激素 促排卵 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VF/ICSI-ET中胚胎实时监测系统与常规形态学评估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累积活产率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成桂红 郑爱燕 +7 位作者 丁洁 邹琴燕 许咏乐 朱蕊 王馥新 吴惠华 李红 孟庆霞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0-135,共6页
目的:分析胚胎实时监测(TLM)系统和常规形态学评估(CMA)在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中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初步探讨拉曼光谱分析胚胎培养液对临床妊娠率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 目的:分析胚胎实时监测(TLM)系统和常规形态学评估(CMA)在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中选择性单胚胎移植的临床应用价值,并初步探讨拉曼光谱分析胚胎培养液对临床妊娠率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7月在苏州市立医院生殖与遗传中心行IVF/ICSI-ET助孕的139例患者,随机分为TLM组和CMA组,分别选择最优胚胎行单胚胎移植(新鲜周期和复苏周期),患者第1次胚胎移植未获临床妊娠,则进行第2次,比较两组患者移植后的累积活产率和其他妊娠结局差异。同时收集IVF/ISCI受精后第3天胚胎培养液15μl,进行拉曼光谱分析。结果:TLM组与CMA组的累积活产率、累积临床妊娠率、累积早产率、累积早期自然流产率、累积异位妊娠率、累积早产率、小于胎龄儿或大于胎龄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LM组新生儿性别比低于CM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胚胎培养液拉曼光谱分析预测临床妊娠率的准确度为67.21%。结论:在卵巢储备功能良好的年轻女性中,进行选择性单胚胎移植时TLM评估胚胎优势不明显,需警惕基于动力学参数的胚胎选择可能影响性别比。拉曼光谱分析胚胎培养液尚不能很好地预测胚胎的种植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胚胎实时监测 常规形态学 拉曼光谱分析 累积活产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宫腺肌病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陶婷 陈士岭 +5 位作者 陈薪 叶德盛 许丽娟 田小龙 刘玉东 牛静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8-251,共4页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对不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ICSI-ET)临床结局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腺肌病患者61个IVF/ICSI周期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为164例单纯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对两组的一般情...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对不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ICSI-ET)临床结局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方医院经阴道超声诊断为子宫腺肌病患者61个IVF/ICSI周期作为研究组,对照组为164例单纯输卵管性不孕患者。对两组的一般情况、控制性促排卵过程中的卵巢反应性、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等进行分析。结果研究组的新鲜周期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早期流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与Gn RHa降调节的长方案相比,Gn RH拮抗剂方案对临床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均有不利影响(25.0%vs 45.0%,P=0.184;66.7%vs27.8%,P=0.247),但无统计学差异,而活产率显著低于长方案组患者(0%vs 30.8%,P=0.025)。结论子宫腺肌病降低不孕患者IVF/ICSI-ET的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且增加流产率,Gn RH拮抗剂方案对子宫腺肌病患者IVF/ICSI-ET的临床结局有负面影响,Gn RHa长方案能够增加IVF/ICSI-ET的临床妊娠率、降低流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 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临床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发生单卵双胎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唐永梅 李忻琳 马文红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965-1968,共4页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技术中发生单卵双胎(MZT)现象的原因,探讨可能引起MZT的实验室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我中心行单胚胎移植的患者资料,包括1786个新鲜移植周期和1... 目的:分析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技术中发生单卵双胎(MZT)现象的原因,探讨可能引起MZT的实验室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于我中心行单胚胎移植的患者资料,包括1786个新鲜移植周期和1710个冻融移植周期及49个冻融胚胎移植前遗传学诊断(PGD)周期,分析新鲜胚胎、胚胎冻融、胚胎质量、人工辅助孵化方法等与发生MZT的相关性。结果:(1)新鲜移植周期年龄、体外培养时间、体外授精方式与MZT无明显相关性。(2)新鲜囊胚移植与冻融囊胚移植周期MZT率差异有显著性(0.88% vs.3.08%,P<0.05)。(3)PGD周期中激光打孔方法MZT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机械孵化方法(25.00% vs.0.00%,P<0.05)。结论:囊胚期胚胎冷冻和辅助孵化是发生MZT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单卵双胎 冻融胚胎 辅助孵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辅助生殖技术中影响出生婴儿性别比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9
10
作者 张力佳 全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77-984,共8页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中影响出生婴儿性别比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4年3月于我院接受ART治疗并成功分娩的4348个周期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男女双方年龄、不孕原因、授精方式、移植胚胎期别、移植胚胎类型、分娩...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中影响出生婴儿性别比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4年3月于我院接受ART治疗并成功分娩的4348个周期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男女双方年龄、不孕原因、授精方式、移植胚胎期别、移植胚胎类型、分娩类型(单胎、双胎分娩)、既往ART流产次数、ART分娩次数和分娩的5607名新生儿的性别,分析不同因素对于分娩新生儿性别的影响。结果共有3019名男婴和2588名女婴出生,性别比为116∶100;单胎分娩的3087名新生儿出生性别比为117∶100;双胎分娩的2520名新生儿性别比为116:100;经ART治疗一胎分娩5542名新生儿出生性别比为117∶100;二胎分娩新生儿65名,出生性别比为117∶100。在单胎妊娠活产婴儿中,若女方或男方高龄,出生男婴比例较对照组(年龄〈35岁)显著增高(分别为58.4%vs 52.8%,P=0.012;56.4%vs 52.3%;P=0.026),同时观察到ICSI组出生男婴比例较IVF组明显较低(45.7%vs 55.6%,P〈0.001),其它因素则对出生婴儿性别比无显著影响;在双胎妊娠活产新生儿组中,上述不同因素对出生新生儿性别比均无显著性差异。ART治疗后生育一胎新生儿中,女方高龄组出生男婴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57.4%vs 53.0%, P=0.009),并可知ICSI组中出生男婴比例显著低于IVF组(48.6%vs 55.4%, P=0.001);而ART治疗后生育二胎新生儿中,不同因素各组间出生婴儿性别比均无显著性差异。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女方年龄(OR:0.836,95%CI 0.731-0.955,P〈0.05)、授精方式(OR∶1.151,95%CI 1.027-1.289,P〈0.05)对出生婴儿性别比产生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其它因素对出生婴儿性别比则无显著影响。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无独立的预测因素。结论经ART治疗后高龄女性生育男性婴儿比例更高,在单胎活产婴儿中男方高龄与出生男婴比例增加相关,而ICSI授精方式较IVF女性婴儿比例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辅助生殖技术 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性别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VF/ICSI-ET术后双胎妊娠的临床结局及预防对策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燕 董娟 +3 位作者 蔡令波 马龙 千日成 刘嘉茵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1297-1301,共5页
目的 :分析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卵细胞浆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ICSI-ET)术后双胎妊娠的临床生殖结局,探讨降低辅助生殖技术中多胎率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 目的 :分析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卵细胞浆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ICSI-ET)术后双胎妊娠的临床生殖结局,探讨降低辅助生殖技术中多胎率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IVF/ICSI-ET术后获得双胎妊娠的425例孕妇的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和围产期结局。结果:1行IVF/ICSI-ET 4 603个治疗周期,双胎率23.35%,流产率9.18%,妊娠并发症发生率13.41%,出生缺陷发生率1.60%;2活胎双胎组孕周[(29.66±3.64周)vs.(30.69±3.47周)]、出生体重[(2.64±0.45)kg vs.(3.12±0.64)kg]低于活胎单胎组,剖宫产率(97.68%vs.77.38%)、早产率(41.06%vs.16.67%)、低体重儿发生率(42.05%vs.19.05%)高于活胎单胎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多胎减胎组和自然减胎组比未减胎组获得良好的生殖结局,孕周[(38.00±2.03)周、(37.89±2.46)周vs.(36.43±1.77)周)]和出生体重[(3.05±0.65)kg、(3.15±0.63)kg vs.(2.64±0.45)kg]、早产率(13.64%、15.71%vs 37.24%)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双胎较单胎妊娠发生早产、低出生体重不良风险高,需重视其围生期保健和产前检查。临床早期预测并进行减胎等补救性手段是安全有效的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卵细胞浆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辅助生殖技术 双胎 多胎减胎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左五合方对卵巢低反应者IVF/ICSI-ET助孕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谢璐 姚俐 +4 位作者 陈烨 吕霄 何田田 潘碧琦 刘颖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95-398,共4页
目的评价左五合方对卵巢低反应(POR)者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卵巢反应性、妊娠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肾精不足合脾气虚型PO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常规行IVF/ICSI-ET,其中治疗组以... 目的评价左五合方对卵巢低反应(POR)者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卵巢反应性、妊娠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00例肾精不足合脾气虚型POR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2组均常规行IVF/ICSI-ET,其中治疗组以左五合方治疗3月再行IVF/ICSI-ET.比较2组患者促性腺激素(Gn)用量及用药天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雌二醇(E2)及孕酮(P)水平、获卵数、优胚率、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结果 2组Gn用量及用药天数、HCG日E2和P水平、优胚率、生化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获卵数、临床妊娠率、持续妊娠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左五合方能提高POR者IVF/ICSI-ET的获卵数、临床妊娠率和持续妊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五合方 卵巢低反应 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控制性超促排卵后不同卵巢反应对体外受精妇女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高敏芝 孙兆贵 +2 位作者 赵晓明 张慧琴 孙赟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45,共7页
目的观察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后不同卵巢反应对体外受精妇女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分析1 310例因输卵管和(或)男性因素接受第一周期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的不孕妇女的临床资料。根据COH周期中人绒毛膜... 目的观察控制性超促排卵(COH)后不同卵巢反应对体外受精妇女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分析1 310例因输卵管和(或)男性因素接受第一周期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的不孕妇女的临床资料。根据COH周期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日血清雌二醇(E_2)质量浓度,按百分位0%~10%、11%~25%、26%~75%、76%~90%、91%~100%将卵巢反应程度分为低反应组(A组)、低中反应组(B组)、中反应组(C组)、中高反应组(D组)和高反应组(E组)。比较各组卵子、胚胎发育情况以及妊娠结局。结果所有患者的临床妊娠率为44.73%,着床率为30.05%,流产率为3.73%。A~E组MⅡ卵数逐渐递增,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优质胚胎数也呈递增趋势,除D组与E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各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D组和E组平均移植胚胎数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1)。C组周期取消率最低,D组和E组的周期取消率高于B组和C组(P<0.05或P<0.01)。A~C组妊娠率和着床率递增,C~E组妊娠率和着床率递减;C组妊娠率和着床率均显著高于A组和E组(P<0.05或P<0.01)。各组间流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低反应和高反应均不利于体外受精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性超促排卵 体外受精 卵胞质内单精子注射一胚胎移植 卵巢反应 子宫内膜容受性 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3胚胎短暂延长培养对IVF/ICSI-ET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晓鹏 王玲 +4 位作者 张文华 张丽媛 贾俊龙 桑元坤 常飞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5-60,共6页
目的:探讨短暂延长培养辅助生殖助孕中第3天(D3)上午的胚胎7~8小时在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中心458个取卵周期根据培养方法分为短暂延长培养组(A组)及常规培养组(B组),对其临床妊娠... 目的:探讨短暂延长培养辅助生殖助孕中第3天(D3)上午的胚胎7~8小时在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中心458个取卵周期根据培养方法分为短暂延长培养组(A组)及常规培养组(B组),对其临床妊娠结局进行回顾全面分析及比较。结果:通过延长培养,有52.72%的胚胎发生卵裂球数目增加或致密化。A组新鲜周期和冻融胚胎移植(FET)周期的胚胎种植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平均胚胎种植率也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新鲜周期和FET周期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均高于B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平均临床妊娠率、平均活产率以及每移植周期活产率均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新鲜周期和FET周期的流产率低于B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平均流产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每移植周期的新生儿出生率显著高于B组(P<0.001),并且A组每移植胚胎的新生儿出生率也显著高于B组(P<0.001)。A、B两组患者的累积妊娠率、累积活产率以及平均新生儿体质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VF/ICSI-ET助孕患者D3上午的胚胎延长培养7~8小时,并没有提高累积妊娠率和活产率,但是可以帮助选择更具有发育潜能的胚胎优先用于移植,提高了胚胎着床率和临床妊娠率,从而改善了患者每个移植周期的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延长培养 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VF/ICSI-ET年轻患者双胎妊娠的不良围产期结局及其相关因素 被引量:1
15
作者 黄莉 周娜 +3 位作者 齐诠 易艳红 董梅 刘风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9-222,共4页
目的分析年轻患者(年龄<35岁)行体外受精/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后单、双胎妊娠的不良围产期结局以及双胎妊娠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获得单胎或双胎妊娠的1 321例年轻IVF/I... 目的分析年轻患者(年龄<35岁)行体外受精/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治疗后单、双胎妊娠的不良围产期结局以及双胎妊娠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获得单胎或双胎妊娠的1 321例年轻IVF/ICSI患者的临床结局和新生儿分娩情况。结果双胎组的整体流产率、早期流产率和出生体质量低于单胎组(P<0.05),中期流产率、早产率、剖宫产率和低出生体质量率显著高于单胎组(P<0.05),两组的妊娠囊丢失率和出生缺陷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冻融胚胎移植、囊胚期胚胎、双胚胎移植为年轻患者双胎妊娠的危险因素。结论双胎妊娠增加了年轻患者中期流产、早产、剖宫产和低出生体质量儿的风险。在冻融周期选择单囊胚移植是年轻患者保证高临床妊娠率的情况下减少双胎率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双胎 围产期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不同来源促卵泡激素对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不同体重指数患者IVF/ICSI-ET临床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真 王可欣 +3 位作者 王兴玲 张俊韦 任炳楠 管一春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0-124,共5页
目的:比较不同体重指数(BMI)预期卵巢正常反应患者在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长长方案)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中应用尿促卵泡激素(uFSH)和基因重组人促卵泡激素(rFSH)临床结局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9月... 目的:比较不同体重指数(BMI)预期卵巢正常反应患者在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长长方案)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中应用尿促卵泡激素(uFSH)和基因重组人促卵泡激素(rFSH)临床结局的差异。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9月至2019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长长方案IVF/ICSI-ET助孕且预期卵巢正常反应的患者,按照BMI分为偏瘦或正常组(BMI<24 kg/m2,1056例)、超重组(24 kg/m2≤BMI<28 kg/m2,554例)和肥胖组(BMI≥28 kg/m2,112例)。在3组不同BMI的患者中,分别对使用uFSH或rFSH进行超促排卵IVF/ICSI-ET助孕的两组患者以年龄、窦卵泡数、不孕年限、基础FSH和抗米勒管激素(AMH)进行1∶1倾向性评分匹配,对匹配后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Gn启动量、Gn时间、Gn总量、Gn费用,HCG日内膜厚度、LH、E2、P、≥14 mm卵泡数、获卵数、可利用胚胎数以及两组患者优质胚胎率、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OHSS)综合征发生率、胚胎着床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活产率、累积妊娠率和累积分娩率的差异。结果:3组不同BMI的患者rFSH组和uFSH组比较,获卵数、中重度OHSS发生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uFSH组的Gn启动量均高于rFSH组(P均<0.05),而Gn费用低于rFSH组(P<0.05);偏瘦或正常组和超重uFSH组的Gn总量均高于rFSH组(P<0.05);肥胖组中uFSH组的优质胚胎率(44.03%)高于rFSH组(3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uFSH的临床有效性不低于rFSH,控制性卵巢刺激有效性低于rFSH;uFSH成本低,更具有经济学优势;肥胖患者可能更适合选用uFSH进行超促排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尿促卵泡激素 基因重组人促卵泡激素 体重指数 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早卵泡期长效长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灵活方案中促黄体生成素一过性早升对新鲜周期IVF/ICSI-ET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高红 林莉 +2 位作者 颜晓红 陶萍 李友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566-1573,共8页
目的:比较拮抗剂灵活方案中促黄体生成素(LH)一过性早期升高(早升)和未出现LH早升对新鲜周期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患者的妊娠结局,探讨一过性LH早升是否对妊娠结局有不良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拮抗剂灵... 目的:比较拮抗剂灵活方案中促黄体生成素(LH)一过性早期升高(早升)和未出现LH早升对新鲜周期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患者的妊娠结局,探讨一过性LH早升是否对妊娠结局有不良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拮抗剂灵活方案促排卵的145例IVF/ICSI-E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LH是否出现一过性早升分为无LH早升组(n=105)和LH早升组(n=40)。比较2组患者基本情况、促排卵情况、实验室指标及临床妊娠结局等指标。结果:2组患者平均年龄、不孕年限、体质量指数(BMI)、基础卵泡刺激素(FSH)水平、基础LH水平、基础雌二醇(E_(2))水平、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基础窦卵泡(AFC)数、卵巢低储备患者百分率和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百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H早升组患者添加拮抗剂日的促性腺激素(Gn)天数、添加拮抗剂日LH水平和添加拮抗剂日E_(2)水平均大于无LH早升组(t=-3.251,P=0.001;t=-10.198,P<0.001;t=3.233,P=0.002),而拮抗剂使用天数少于无LH早升组(t=3.090,P=0.003)。2组患者添加拮抗剂日卵泡直径、扳机日E_(2)和孕酮(P)水平、扳机日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成熟卵数(率)、正常受精数(率)、第3天(D3)可用胚胎数(率)、D3优质胚胎数(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及继续妊娠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添加拮抗剂的Gn天数和添加拮抗剂当日E_(2)水平是采用新鲜IVF/ICSI-ET周期拮抗剂灵活方案中患者出现LH早升的危险因素[OR(95%CI)=1.516(1.128~2.038),P=0.006;OR(95%CI)=2.424(1.345~4.371),P=0.003]。结论:采用拮抗剂灵活方案患者在超促排卵过程中出现一过性的LH早升不影响妊娠结局,但需要及时控制升高的LH并注意添加拮抗剂的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拮抗剂方案 促黄体生成素 妊娠结局 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8
作者 孙贤 姜宏 +2 位作者 刘迎春 倪丰 朱杰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423-1427,共5页
目的探讨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技术在辅助生殖技术(ART)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冻融卵母细胞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CSI⁃ET)113个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冻卵组),并按1∶3比例随机抽取同期行新鲜周期ICSI⁃ET共33... 目的探讨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技术在辅助生殖技术(ART)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冻融卵母细胞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ICSI⁃ET)113个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冻卵组),并按1∶3比例随机抽取同期行新鲜周期ICSI⁃ET共339个周期作为对照组,分析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原因,比较两组受精情况及临床妊娠结局。结果卵母细胞冷冻的原因包括取卵日男方无活精子、男方取精失败、家庭意外及女方获卵数较多(≥25枚)等。冷冻卵母细胞复苏率为85.73%,冻卵组无可移植胚胎周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卵裂率、第3天(D3)优质胚胎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受精率、D3可移植胚胎率、种植率、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可获得与新鲜卵母细胞相近的临床结局,并可作为取卵日无可用精子的补救措施及女性生育力的保存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卵母细胞玻璃化冷冻 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妊娠结局 生育力保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氢表雄酮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患者IVF结 局及卵泡液GDF-9 、BMP-15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庄虔莹 王芹 +1 位作者 陈仝 杨晓葵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8-193,共6页
目的探讨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患者的卵巢功能、卵泡液中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9,GDF-9)、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 目的探讨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对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患者的卵巢功能、卵泡液中生长分化因子-9(growth differentiation factor-9,GDF-9)、骨形态发生蛋白-15(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15,BMP-15)浓度及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IVF/ICSI-ET)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共纳入163例行IVF/ICSI-ET助孕的DOR患者,根据预处理方案分为DHEA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础内分泌水平、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窦卵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s,AFC)、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总量、Gn使用天数、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日激素浓度和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成熟卵数、受精率、优胚率、胚胎种植率及临床妊娠率。比较两组患者卵泡液GDF-9、BMP-15浓度,并将其与卵巢储备功能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DHEA预处理前两组基础内分泌、AMH、AF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处理后,DHEA组基础卵泡刺激素(basal 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bFSH)降低、AFC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n总量、Gn天数、hCG日激素浓度、hCG日子宫内膜厚度、获卵数、成熟卵数、受精率、优胚率、胚胎种植率、临床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HEA组卵泡液中BMP-15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DF-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侧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卵泡液BMP-15表达与基础雌二醇(estradiol,E 2)呈正相关。结论DHEA可通过增加AFC和下调FSH改善DOR患者的卵巢储备功能并提高卵泡液BMP-15的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氢表雄酮 卵巢功能减退 体外受精/卵胞质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 生长分化因子-9 骨形态发生蛋白-1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VF/ICSI-ET助孕后双绒毛膜三胎减灭为双绒毛膜双胎妊娠的围产期结局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思敏 慕铭坤 +8 位作者 闫俊芳 郑威 杨书衡 杨宸 俎若雯 范宏芳 李真 任炳楠 管一春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1-215,共5页
目的:探讨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双胚胎移植后的双绒毛膜三胎减灭为双绒毛膜双胎妊娠的围产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ET助孕双胚... 目的:探讨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ET)助孕双胚胎移植后的双绒毛膜三胎减灭为双绒毛膜双胎妊娠的围产期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中心行IVF/ICSI-ET助孕双胚胎移植后早孕超声诊断为双绒毛膜三胎妊娠,其中选择减灭单绒毛膜双胎(MCT)中一个胚胎的患者24例(MCT组),同时从生殖中心电子病历系统中随机筛选相同时间节点内IVF/ICSI-ET助孕双胚胎移植后早孕超声诊断为双绒毛膜双胎妊娠的48例患者作为对照(非MCT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产期结局差异,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调整患者年龄、BMI、抗米勒管激素(AMH)、不孕年限等混杂因素,分析阴道超声引导下减灭双绒毛膜三胎妊娠中MCT的一个胚胎成为双绒毛膜双胎妊娠对其围产期结局的影响。结果:MCT组自然减胎率高于对照组(P=0.044)。与非MCT组相比,MCT组双胎活产新生儿出生体重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3);MCT组的新生儿5 min Apgar评分低于非MCT组(P=0.004),新生儿住院率高于非MCT组(P=0.017)。在调整混杂因素后,发现该减胎方式不影响其围产期结局(P>0.05)。结论:选择阴道超声引导下减灭双绒毛膜三胎妊娠中MCT的一个胚胎成为双绒毛膜双胎妊娠,尽管自然减胎率较高,但与双胚胎移植后双绒毛膜双胎妊娠相比,对其围产期结局无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胚胎移植 双绒毛膜三胎 单绒毛膜双胎 双绒毛膜双胎 多胎妊娠减胎术 围产期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