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72例临床体会 被引量:5
1
作者 杨菊萍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第21期139-140,共2页
目的研究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过程中采用注射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的疗效。方法 72例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对其采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CPAP方法治疗前后的CPAP参数以及动脉血气等指数进行比较分... 目的研究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过程中采用注射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的疗效。方法 72例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患儿,对其采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CPAP方法治疗前后的CPAP参数以及动脉血气等指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患儿的情况有比较明显的提升,在72例患儿中有63例患儿痊愈,9例患儿在经过进一步治疗后也已经痊愈。而患儿的呼困难等现象也有明显的改善。结论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过程中,采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CPAP治疗方法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 持续正压通气 临床体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 被引量:4
2
作者 杜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10期1807-1808,共2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淮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RDS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在常规干预基础... 目的观察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淮阳县人民医院收治的82例RDS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接受NCPAP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牛肺表面活性剂。统计两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2.68%(38/41)]高于对照组[75.61%(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9.76%(4/41)]低于对照组[29.27%(1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NCPAP治疗新生儿RDS,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 鼻塞式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震荡通气联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临床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徐鸣浩 刘成军 +1 位作者 许峰 杜幸琴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4年9月至2014年12月河南省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治疗的重症MAS患儿64例,按治疗方案分为高频振荡通气(HFOV)+肺表面活性物质(PS)组、常频机械通气(CMV)+PS组、HFOV组... 目的:探讨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04年9月至2014年12月河南省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治疗的重症MAS患儿64例,按治疗方案分为高频振荡通气(HFOV)+肺表面活性物质(PS)组、常频机械通气(CMV)+PS组、HFOV组、CMV组各16例,4组辅助处理措施相同。PS为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Calsurf),在气管插管后以100 mg/kg气管内给药,患儿依次取平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平卧位,每个体位均注入总剂量的1/4,为防止药物黏滞导致气道阻塞,给药时采用复苏囊加压通气,给药完毕后继续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观察记录4组患儿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气分析、Pa O2/Fi O2、氧合指数(OI)及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转归情况。结果:HFOV+PS组死亡2例,CMV+PS组死亡3例,HFOV组死亡3例,CMV组死亡4例,其他患儿均治愈出院,4组患儿的转归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儿治疗前(0 h)p H、Pa O2、Pa CO2、Pa O2/Fi O2、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改善,其中HFOV+PS组改善最为显著,其在治疗2、12、24、48 h时与另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FOV+PS组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93.6±41.2)h,平均住院时间为(15.8±5.1)d,均短于其余3组(P均<0.05)。结论:HFOV联合PS治疗重症MAS,可迅速改善通气和氧合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 胎粪吸入综合征 高频振荡通气 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足月儿、近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马友凤 唐军 李志博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足月儿、近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新生儿科RDS患儿病历66份,根据是否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的血气分析结果(pH值、二氧化...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对足月儿、近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新生儿科RDS患儿病历66份,根据是否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的血气分析结果(pH值、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呼吸频率)和用药1 h、6 h、12 h后两组患儿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和吸氧浓度,肺氧合功能(PaO2/FiO2、A-aPO2),比较两组患儿的吸氧时间、住院时间、呼吸机使用人数和死亡人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血气分析各项结果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1 h、6 h、12 h后治疗组的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吸氧浓度均小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的肺氧合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PaO2/FiO2治疗组高于对照组,A-aPO2治疗组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吸氧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呼吸机使用人数和死亡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对足月儿、近足月儿NRDS有明显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 足月儿 近足月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韩卫军 陈苏巧 李桂平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43-44,共2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胎龄28~32周早产儿随机分成两组,预防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经气管给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100 mg/kg,比较两组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情况和病死率。结果:... 目的:观察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预防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胎龄28~32周早产儿随机分成两组,预防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经气管给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100 mg/kg,比较两组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情况和病死率。结果:预防组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25.0%、病死率7.1%,对照组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61.5%、病死率34.5%,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生后预防性应用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可降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 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双途径给药对重症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治疗价值 被引量:1
6
作者 吴靖 张红阳 周曼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2期2222-2226,共5页
目的研究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双途径给药对重症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78例重症MAS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9)和试验组(n=89)。对照组接受注射用... 目的研究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双途径给药对重症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78例重症MAS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89)和试验组(n=89)。对照组接受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气管内滴入治疗,试验组接受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双途径给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气管内滴入)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48 h后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经皮血氧饱和度(SpO_(2))]、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短(P<0.05)。治疗48 h后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IL-8水平低,IL-10水平高(P<0.05);PaO_(2)、SpO_(2)水平高,PaCO_(2)水平低(P<0.05);ET-1水平低,NO水平高(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双途径给药治疗重症新生儿MAS效果显著,能缩短机械通气、氧疗及住院时间,减轻机体炎症,改善患儿血气指标,抑制血管内皮功能受损,且治疗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粪吸入综合征 新生儿 表面活性 血气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BiPAP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2
7
作者 陈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19期3553-3556,共4页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CPS)联合双水平无创正压(BiPAP)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唐河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5例NRDS患儿资料,按给药剂量分成A组(43例)和B组(42例)。... 目的对比不同剂量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CPS)联合双水平无创正压(BiPAP)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唐河县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85例NRDS患儿资料,按给药剂量分成A组(43例)和B组(42例)。两组均行BiPAP通气治疗,于此基础上B组接受常规剂量注射用CPS治疗,A组接受大剂量注射用CPS治疗。对比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及治疗3 d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肺泡氧分压(a/APO_(2))]、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和不良反应(一过性发绀、血压波动、心率波动、呛咳等)发生率。结果A组总有效率[95.35%(41/43)]较B组[78.57%(33/42)]高(P<0.05);治疗3 d,两组PaO_(2)、a/APO_(2)较治疗前升高,且A组PaO_(2)、a/APO_(2)高于B组,PaCO_(2)较治疗前降低,且A组PaCO_(2)低于B组(P<0.05);治疗3 d,两组血清IL-8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A组低于B组,血清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A组高于B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剂量注射用CPS联合BiPAP通气治疗NRDS患儿相比,大剂量注射用CPS治疗效果更为显著,于改善血气水平、缓解炎症反应方面更具优势,且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综合征 BIPAP通气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呼吸机联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6
8
作者 娄霞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7年第10期1873-1874,共2页
目的探讨呼吸机联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通许县中医院收治的64例NRDS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各3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NCPAP呼吸机支持治疗,观察... 目的探讨呼吸机联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通许县中医院收治的64例NRDS患儿,按照随机数表法分组,各32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NCPAP呼吸机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统计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7.50%(28/32),高于对照组65.63%(2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呼吸机联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治疗NRDS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机 表面活性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极/超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分析
9
作者 陈珊珊 《中国实用医药》 2025年第2期102-105,共4页
目的分析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极/超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极/超低出生体重NRDS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及观察组(32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使用气管内滴入... 目的分析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极/超低出生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2例极/超低出生体重NRDS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及观察组(32例)。所有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使用气管内滴入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氢离子浓度指数(pH)、氧合指数(OI)],呼吸机参数[吸气峰压(PIP)、呼气末正压(PEEP)、吸入氧浓度(FiO_(2))],治疗指标(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75%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治疗后,两组PaCO_(2)低于治疗前,pH、PaO_(2)、OI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PaCO_(2)(44.83±4.24)mm Hg(1 mm Hg=0.133 kPa)低于对照组的(47.12±3.38)mm Hg,pH(7.37±0.06)、PaO_(2)(81.21±10.25)mm Hg、OI(298.51±37.15)mm Hg高于对照组的(7.30±0.09)、(72.43±9.38)mm Hg、(230.78±35.22)mm Hg(P<0.05)。治疗后,两组FiO_(2)、PIP、PEEP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FiO_(2)(0.24±0.10)、PIP(16.28±2.54)cm H_(2)O(1 cm H_(2)O=0.098 kPa)、PEEP(5.25±0.48)cm H_(2)O均低于对照组的(0.31±0.12)、(18.53±2.42)cm H_(2)O、(5.90±0.73)cm H_(2)O(P<0.05)。观察组的机械通气时间(7.25±3.53)d、氧疗时间(16.72±4.22)d、住院时间(26.25±12.29)d均短于对照组的(9.63±3.75)、(19.60±4.38)、(32.80±12.47)d(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极/超低出生体重NRDS患儿的效果显著,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用氧时间及住院时间,改善血气分析指标,提高肺功能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枸橼酸咖啡因 表面活性 极/超低出生体重儿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肺表面活性剂不同给药途径对重症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高迪 蒋伟峰 张瑞 《中国医学工程》 2024年第11期60-64,共5页
目的观察牛肺表面活性剂不同给药途径对重症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85例MAS患儿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组(42例)和双途径组(43... 目的观察牛肺表面活性剂不同给药途径对重症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影响。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择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收治的85例MAS患儿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组(42例)和双途径组(43例),常规组采用机械通气结合气管内滴入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双途径组通过牛肺表面活性剂支气管肺泡灌洗结合气管内滴入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炎症因子、血气指标、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情况,治疗后康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双途径组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分别为(114.45±10.27)ng/mL、(60.45±10.31)pg/mL、(45.15±10.27)ng/mL,均低于常规组[(121.36±10.25)ng/mL、(65.27±10.36)pg/mL、(50.33±10.24)ng/mL](P<0.05);双途径组的动脉氧分压(PO_(2))、血氧饱和度(SaO_(2))分别为(92.44±10.45)mmHg、(95.18±5.26)%,均高于常规组[(87.32±10.46)mmHg、(92.55±5.46)%](P<0.05);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CO_(2))[(40.24±10.33)mmHg]低于常规组[(45.11±10.19)mmHg](P<0.05);双途径组的一氧化氮(NO)[(23.25±5.77)ppb]高于常规组[(20.47±5.16)ppb](P<0.05),内皮素-1(ET-1)[(50.62±10.39)ng/L]低于常规组[(55.47±10.28)ng/L](P<0.05);双途径组的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3.36±0.24)d、(6.65±1.33)d、(10.33±2.26)d,均低于常规组[(4.18±1.77)d、(8.12±2.54)d、(14.42±4.15)d](P<0.05);双途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9.30%(4/43)]低于常规组[23.81%(10/42)](P<0.05)。结论牛肺表面活性剂肺泡灌洗+气管内滴入给药有利于改善MAS患儿的气道炎症及肺部血气指标,可一定程度上减轻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加快康复进程并改善患儿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表面活性 炎症反应 血管内皮功能 康复情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对肺透明膜病患儿呼吸力学及预后转归的影响
11
作者 谢春丹 王莹莹 高杰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50-51,共2页
目的探究牛肺表面活性剂对肺透明膜病患儿呼吸力学及预后转归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在本院收治的NRDS患儿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4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和64例观察组(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对比两... 目的探究牛肺表面活性剂对肺透明膜病患儿呼吸力学及预后转归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在本院收治的NRDS患儿108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44例对照组(常规治疗)和64例观察组(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呼吸力学的变化情况、治疗后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静态肺顺应性、吸气峰流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总有效率更高,并发症总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肺透明膜病患儿使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可以改善气体交换,能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安全性尚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透膜病 呼吸力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牛肺表面活性剂辅助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临床效果分析
12
作者 安娜娜 钟斌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4期58-60,共3页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牛肺表面活性剂辅助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2年8月—2024年5月清远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与试验组(n=30)。两组患儿均...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牛肺表面活性剂辅助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22年8月—2024年5月清远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0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与试验组(n=30)。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给予70 mg/kg牛肺表面活性剂辅助治疗,试验组给予100 mg/kg牛肺表面活性剂辅助治疗。对比两组血气指标、治疗效果、临床指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H值上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下降;和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动脉血氧分压、pH值较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较低(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辅助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剂量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儿均有一定效果,与常规剂量相比,高剂量牛肺表面活性剂更能改善早产儿血气指标,促进患儿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氨溴索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智 康华 雷宏涛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6年第8期20-22,共3页
目的:观察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氨溴索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NRDS早产儿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0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综合治疗,对... 目的:观察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氨溴索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陕西省人民医院确诊并接受治疗的NRDS早产儿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0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综合治疗,对照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70-100 mg/kg气管内滴入,观察组给予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剂量同上)联合静脉滴注氨溴索7.5 mg/kg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机械通气参数与血气指标的变化,并比较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吸入氧浓度(Fi O2)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氧分压(Pa O2)、血氧饱和度(Sp O2)和p H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h、24 h后两组患儿血Pa CO2、Pa O2、Sp O2和p 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观察组Fi O2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上机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撤机后氧疗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结论: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氨溴索治疗早产儿RDS可以尽早降低呼吸治疗中吸入氧浓度及撤机后氧疗时间,从而对早产儿的NRDS治疗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溴索 表面活性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通气方式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对呼吸窘迫合并气胸新生儿动脉血气及呼吸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曼丽 黄玉焕 +2 位作者 吴靖 张红阳 王东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3期4291-4294,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通气方式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对呼吸窘迫合并气胸新生儿动脉血气及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4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69例呼吸窘迫合并气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组,将接受常频机械通气(C... 目的分析不同通气方式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对呼吸窘迫合并气胸新生儿动脉血气及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4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69例呼吸窘迫合并气胸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分组,将接受常频机械通气(CMV)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的34例新生儿作为对照组,将接受高频振荡机械通气(HFOV)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的35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疗效、机械通气时间、动脉血气指标、呼吸力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43%)较对照组(58.82%)高(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3.56±1.42)、(7.05±1.69)d,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6、12、24 h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较对照组高,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较对照组低,每分通气量(MV)、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较对照组高,呼吸道阻力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HFOV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呼吸窘迫合并气胸新生儿效果较好,可有效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动脉血气和呼吸力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窘迫 气胸 新生儿 高频振荡机械通气 表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表面活性剂联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15
作者 葛标 张翔 《儿科药学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24-26,共3页
目的:观察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珂立苏)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太和县中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NRDS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经气管... 目的:观察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珂立苏)联合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太和县中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NRDS患儿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经气管内滴入牛肺表面活性剂后拔管给予nCPAP支持治疗,对照组单纯应用nCPAP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24 h后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X线胸片情况。结果:治疗24 h后,治疗组总有效率86.66%,对照组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 h、12 h、24 h后,治疗组血气分析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联合nCPAP治疗NRDS疗效确切,可提高抢救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牛肺表面活性剂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应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和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法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玉芹 杜琨 《当代医药论丛》 2015年第2期294-295,共2页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和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法对早产儿肺透明膜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4例肺透明膜病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为对照...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和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法对早产儿肺透明膜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4例肺透明膜病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4例)。为对照组患儿采用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进行治疗,为治疗组患儿联合应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和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法进行治疗,并对比分析两组患儿在进行治疗前及进行治疗后6h、12h、24h动脉血气指标的变化情况,观察其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进行氧疗的时间、住院时间、进行高压力通气治疗、NCPAP治疗及高Fi O2治疗的时间。结果:与进行治疗前相比,两组患儿在进行治疗后6h、12h、24h的血气指标均得到明显的改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患儿相比较,治疗组患儿在进行治疗后各时段Pa O2、Pa CO2、Pa O2/Fi O2指标的改善程度更明显,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儿进行高压力通气治疗、NCPAP治疗及高Fi O2治疗的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儿发生肺炎和慢性肺疾病的几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患儿进行氧疗的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牛肺表面活性剂和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法治疗早产儿肺透明膜病的疗效显著,可显著减少患儿的住院时间,减轻其痛苦及其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导致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透明膜病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剂量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56例临床观察
17
作者 郭亚楠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第26期125-126,共2页
目的观察并研究大剂量牛肺表面活性剂对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12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小剂量牛肺表面活性剂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大剂量牛肺表... 目的观察并研究大剂量牛肺表面活性剂对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12例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小剂量牛肺表面活性剂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大剂量牛肺表面活性剂进行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吸入气中氧浓度分数、呼气末正压通气值以及pH。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儿动脉血氧分压为(91.05±2.56)mm Hg(1 mm Hg=0.133 k Pa)、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为(39.62±3.59)mm Hg、吸入气中氧浓度分数为(31.59±3.46)%、呼气末正压通气值为(3.71±0.16)cm H_2O(1 cm H_2O=0.098 k Pa)、pH为(7.42±0.26),均优于对照组的(77.62±2.46)mm Hg、(46.22±2.41)mm Hg、(37.52±3.56)%、(4.16±0.51)cm H_2O、pH(7.40±0.0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进行治疗时,选择采用大剂量牛肺表面活性剂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活性 呼吸窘迫综合征 早产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频震荡通气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6
18
作者 李杰 张荷花 +1 位作者 李磊 李帅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2年第26期103-106,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HFOV)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安徽省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行呼吸机辅助通气的80例ARDS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HFOV)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1年6月安徽省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行呼吸机辅助通气的80例ARDS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抛硬币法分为研究组(48例,HFOV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和对照组(32例,常规机械通气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呼吸机使用时间、撤机后给氧天数和住院天数);比较两组患儿通气时,通气12、24、48、72 h血气改善情况[动脉血氧分压(PaO_(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呼吸机使用时间、撤机后给氧天数和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PaO_(2)、PaCO_(2)、OI、RI组内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12、24、48 h,两组PaO_(2)、PaCO_(2)、OI、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气72 h,两组OI、R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儿ARDS可明显改善患儿血氧状态,缩短机械通气及用氧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高频震荡通气 表面活性 疗效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持续正压通气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血气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郭媛媛 薛伟 闫凤林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28-31,共4页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6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研究组在此基...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对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6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氧疗、住院时间,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气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氧疗、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二氧化碳分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氧分压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研究组较对照组变化更显著(P<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效果显著,可显著缩短患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及氧疗时间,改善血气指标状态,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呼吸窘迫综合征 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表面活性 血气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FOV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血气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余鹏程 黄晓群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36期11-14,共4页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商品名:珂立苏)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80例MAS患儿,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高频振荡通气联合牛肺...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商品名:珂立苏)对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MAS)血气指标的影响。方法80例MAS患儿,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高频振荡通气治疗,观察组给予高频振荡通气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不同时间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表(NBNA)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治疗前,两组PaO2、PaCO2、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84.59±11.03)mm Hg(1 mm Hg=0.133 kPa)、SpO2(97.46±2.92)%均高于对照组的(75.46±11.24)mm Hg、(92.46±2.49)%,PaCO2(46.49±4.58)mm Hg低于对照组的(58.67±4.61)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4.37±0.61)d、氧疗时间(11.25±1.39)d及住院时间(12.58±1.19)d均短于对照组的(7.15±1.28)、(16.48±1.46)、(18.24±1.5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两组NBN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3个月,观察组NBNA评分(38.41±0.68)分高于对照组的(35.96±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2.50%低于对照组的1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振荡通气联合牛肺表面活性剂治疗新生儿MAS效果显著,血气指标明显改善,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胎粪吸入综合征 高频振荡通气 表面活性 血气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