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临床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7
1
作者 王曼曼 张雪媛 +3 位作者 祁欢欢 尹佩华 肇丽梅 李春雷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2-368,共7页
1953年发现的两性霉素B为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是临床上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金标准”药物[1-2]。两性霉素B具有广泛的抗真菌谱,对念珠菌属、曲霉属都具有杀菌作用,抗真菌活性强,而且几乎没有耐药性[3]。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amphoteri... 1953年发现的两性霉素B为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是临床上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金标准”药物[1-2]。两性霉素B具有广泛的抗真菌谱,对念珠菌属、曲霉属都具有杀菌作用,抗真菌活性强,而且几乎没有耐药性[3]。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amphotericin B deoxycholate,AmB-DOC)是首个用于临床的两性霉素B普通制剂,临床应用已超过50年,也是应用最久的抗真菌药,但是其会产生不可逆的肾损伤、输液反应等严重的不良反应[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 侵袭性真菌感染 作用机制 药动学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效价测定法的改进 被引量:2
2
作者 蔺娟 蔡阳 常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1133-1138,共6页
目的建立准确测定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效价含量的生物测定方法,解决现有质控标准中培养体系下无法形成抑菌圈的难点问题。方法效价测定方法:管碟法,沙氏培养基(含1%氯化钠)pH6.0~6.2,磷酸盐缓冲液(pH7.0,含1%聚山梨醇),检定菌为啤酒酵... 目的建立准确测定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效价含量的生物测定方法,解决现有质控标准中培养体系下无法形成抑菌圈的难点问题。方法效价测定方法:管碟法,沙氏培养基(含1%氯化钠)pH6.0~6.2,磷酸盐缓冲液(pH7.0,含1%聚山梨醇),检定菌为啤酒酵母(ATCC9763)。桥接液相方法:色谱柱:CAPCELLPAK MGⅡ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磷酸溶液(pH1.00±0.05)(370:630, V/V);流速:0.8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383nm;进样量:10μL。结果改进后的方法:抑菌圈边缘清晰,且其抑菌圈直径大小符合生物测定法的方法学要求;在1.0~11.9u/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5);可信限率符合中国药典要求(不大于5%);通过HPLC间接桥接方式验证,效价含量测定结果准确,可满足预期用途。结论改进后的效价测定方法通过了方法学验证,可作为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日常质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两性霉素b 脂质体 效价测定 方法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包封率测定
3
作者 沈宏一 陈玉双 郑玉林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3年第5期41-45,共5页
建立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通过微柱离心法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以HPLC法测定药物含量,计算包封率。在选定色谱条件下,辅料不干扰测定,两性霉素B质量浓度在0.408-16.3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 0),3个浓度... 建立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方法。通过微柱离心法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以HPLC法测定药物含量,计算包封率。在选定色谱条件下,辅料不干扰测定,两性霉素B质量浓度在0.408-16.32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1.000 0),3个浓度回收率分别为99.45%、99.75%、100.54%,RSD分别为0.34%、0.93%、0.42%(n=3);洗脱曲线和柱回收率的研究表明,Sephadex G-25微型柱可以较好地分离脂质体和游离药物,3个浓度的柱回收率分别为99.79%、97.11%、97.71%,RSD分别为0.48%、1.04%、1.03%(n=3)。微柱离心-HPLC法可用于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包封率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封率 微柱离心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两性霉素b 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注射剂与市售注射剂家兔体内药代动力学行为的比较 被引量:3
4
作者 赵荣生 严宝霞 侯新朴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43-246,共4页
目的 :比较自制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注射剂 (amphotericinBliposomes ,LAmB)和市售两性霉素B注射剂(marketamphotericinB ,MAmB)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 方法 :分别静脉注射单剂量 (1mg·kg-1)的LAmB和MAmB ,用HPLC法测定血浆... 目的 :比较自制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注射剂 (amphotericinBliposomes ,LAmB)和市售两性霉素B注射剂(marketamphotericinB ,MAmB)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 方法 :分别静脉注射单剂量 (1mg·kg-1)的LAmB和MAmB ,用HPLC法测定血浆中的药物浓度 ,用 3P97程序和Excel处理和分析数据 ,求算有关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 :经 3P97程序拟合 ,家兔静脉注射单剂量LAmB和MAmB后其血药浓度 时间数据分别符合权重为 1/C和 1的三室模型 ;静脉注射LAmB和MAmB后Cmax分别为 (8.4± 2 .1)和 (2 .4± 0 .6 )mg·L-1,AUC分别为 (2 2 .5±6 .8)和 (9.0± 1.9)mg·h·L-1,CL分别为 (0 .0 5 0± 0 .0 2 4)和 (0 .114± 0 .0 2 2 )L·h-1,Vc 分别为 (0 .13± 0 .0 4)和(0 .46± 0 .18)L ,可见LAmB比MAmB注射后具有更高的血药浓度水平和更大的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下面积 ,以及较低的总体清除率和较小的表观分布容积。结论 :LAmB和MAmB在家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行为有显著的不同 ,这些药代动力学特性的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药代动力学 脂质体 注射 抗真菌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玻璃体腔注射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玻璃体切除治疗真菌性眼内炎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2
5
作者 薛朝华 罗汉萍 罗婧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4期32-34,共3页
对44例(44眼)真菌性眼内炎患者采取两性霉素B脂质体玻璃体腔注药联合玻璃体切除治疗,术后随访4~6个月,40例(40眼)治愈,炎症控制,角膜透明,前房清,视力均较术前提高;3例(3眼)术后5d内前房再次出现积脓,给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5μg行前房注... 对44例(44眼)真菌性眼内炎患者采取两性霉素B脂质体玻璃体腔注药联合玻璃体切除治疗,术后随访4~6个月,40例(40眼)治愈,炎症控制,角膜透明,前房清,视力均较术前提高;3例(3眼)术后5d内前房再次出现积脓,给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5μg行前房注射,感染控制,视力不增;1例(1眼)术后感染复发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行眼内容物剜除术。提出术前做好入院评估,加强心理护理、隔离和药物治疗护理;术后密切观察病情,指导患者坚持治疗体位,积极预防并发症,给予科学的出院指导,对确保手术效果至关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性眼内炎 玻璃体切除 玻璃体腔注射 两性霉素b脂质体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腔内注射治疗念珠菌性肝脓肿
6
作者 廖万清 姚志荣 +4 位作者 温海 徐红 杨松林 刘兴华 谭跃萍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1期678-679,共2页
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抑霉泰,L-AMB)脓腔内注射治愈1例白念珠菌引起的肝脓肿。患儿男,12岁。因外伤手术后发现右肝前叶脓肿入院。先后行11次肝脓肿穿刺液真菌镜检和培养,证实为白念珠菌感染。在超声引导下脓腔内注射L-AMB,每周2次,首次0... 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抑霉泰,L-AMB)脓腔内注射治愈1例白念珠菌引起的肝脓肿。患儿男,12岁。因外伤手术后发现右肝前叶脓肿入院。先后行11次肝脓肿穿刺液真菌镜检和培养,证实为白念珠菌感染。在超声引导下脓腔内注射L-AMB,每周2次,首次0.8mg,以后依次为1.0、2.0、3.0、4.0mg,共注射9次,总量30.8mg。治疗后病情迅速好转,患者经脓肿穿刺液真菌镜检、培养转阴后出院。随访3年,未见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脓肿 白念球菌性 两性霉素b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7
作者 潘炜华 廖万清 +3 位作者 姚志荣 温海 顾菊林 刘晓刚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577-578,共2页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AMB)脂质体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早期采用AMB脂质体静脉滴注,同时间断鞘内注射治疗,后期采用氟康唑口服维持。结果:4例患者均治愈。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AMB)脂质体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4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早期采用AMB脂质体静脉滴注,同时间断鞘内注射治疗,后期采用氟康唑口服维持。结果:4例患者均治愈。治疗期间未发生明显毒性作用和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隐球菌性 两性霉素b 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卡泊芬净与脂质体两性霉素B在血液病患者经验性抗真菌治疗中的比较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俊 孙爱宁 +5 位作者 吴德沛 陈苏宁 仇惠英 金正明 苗瞄 唐晓文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16-319,共4页
目的 评价和比较卡泊芬净与脂质体两性霉素B在血液病患者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开放的临床试验研究,选取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广谱抗生素治疗3~7d无效且被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血液病患者。将60例入选... 目的 评价和比较卡泊芬净与脂质体两性霉素B在血液病患者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采取随机、对照、开放的临床试验研究,选取出现不明原因发热、广谱抗生素治疗3~7d无效且被真菌感染的高危因素血液病患者。将60例入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卡泊芬净组(32例)静脉滴注卡泊芬净(d170mg,d2起50mg/d);脂质体两性霉素B组(28例)静脉滴注脂质体两性霉素BE3mg/(kg·d)]。两组治疗时间持续至中性粒细胞恢复和症状消失后5d,或者疗程大于10d。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共有60例患者接受评估,卡泊芬净组32例,总有效率65.6%,不良反应率25.0%;脂质体两性霉素B组28例,总有效率67.9%,不良反应率71.4%。两组总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卡泊芬净组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脂质体两性霉素B组。结论 对血液病患者的经验性抗真菌治疗,卡泊芬净的疗效与脂质体两性霉素B相当,但耐受性较脂质体两性霉素B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卡泊芬净 两性霉素b 脂质体 真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体内外毒性及抗真菌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赵荣生 严宝霞 侯新朴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3-126,共4页
对自制的两性霉素 B脂质体的体内外毒性以及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将两性霉素 B制成脂质体后 ,其对红细胞的溶血作用较市售注射剂有明显的降低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的结果表明 ,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 L D5 0 为 (14.89± 2 .18)... 对自制的两性霉素 B脂质体的体内外毒性以及抗菌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将两性霉素 B制成脂质体后 ,其对红细胞的溶血作用较市售注射剂有明显的降低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的结果表明 ,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 L D5 0 为 (14.89± 2 .18) mg/ kg,约为市售注射剂 L D5 0 的 6倍 ,其急性毒性显著下降 ;体外抗菌活性研究表明 ,两性霉素 B脂质体保持了与市售注射剂相同的体外抑菌、杀菌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脂质体 毒性 抗真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氟康唑治疗早产儿真菌性中枢感染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陶芳芳 陈妍 +7 位作者 夏红萍 张永红 张拥军 谢丽娟 钱继红 杨庆南 朱建幸 何振娟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821-824,共4页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氟康唑治疗早产儿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10—2011.5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早产儿7例,均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氟康唑治疗,总疗程8~12周,监测治疗过程中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的... 目的探讨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氟康唑治疗早产儿真菌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09.10—2011.5收治的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早产儿7例,均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氟康唑治疗,总疗程8~12周,监测治疗过程中患儿临床症状、体征及相关的血清学、脑脊液及影像学检查指标。结果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氟康唑足量长疗程治疗使早产儿真菌感染得到良好控制,除1例放弃治疗外,余6例症状明显改善,血培养均转阴,中枢神经系统病灶较前明显改善。治疗过程中未发现较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氟康唑治疗早产儿真菌性中枢感染有效且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菌感染 早产儿 两性霉素b脂质体 氟康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疗儿童耐锑剂黑热病1例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7
11
作者 袁传杰 朱渝 《临床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07-310,共4页
目的探讨儿童耐锑剂黑热病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耐锑剂黑热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2岁5个月。1年半前因发热、血三系降低、肝脾肿大等经骨髓检查确诊黑热病,予足量锑剂治疗好转,以后复发2次,均予足量锑剂治... 目的探讨儿童耐锑剂黑热病的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例耐锑剂黑热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2岁5个月。1年半前因发热、血三系降低、肝脾肿大等经骨髓检查确诊黑热病,予足量锑剂治疗好转,以后复发2次,均予足量锑剂治疗好转。第3次复发,考虑为耐锑剂黑热病,经两性霉素B脂质体(第1天1mg/kg,第2天2 mg/kg,第3~7天及第10天3 mg/kg,累计剂量21 mg/kg)治疗好转,随访1年未复发。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可治疗儿童耐锑剂黑热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脂质体 黑热病 治疗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药代动力学及组织分布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徐智儒 秦燕 +1 位作者 毛文学 刘全海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9期995-999,共5页
目的:测定血浆及组织中两性霉素B的浓度,并比较受试与参比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犬体内药代动力学性质及大鼠主要组织分布特性。方法:6只犬静脉随机、交叉给予受试及参比药物,剂量为5 mg/kg,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浆样品;大鼠同样剂量静脉给予... 目的:测定血浆及组织中两性霉素B的浓度,并比较受试与参比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犬体内药代动力学性质及大鼠主要组织分布特性。方法:6只犬静脉随机、交叉给予受试及参比药物,剂量为5 mg/kg,在不同时间点采集血浆样品;大鼠同样剂量静脉给予受试及参比药物,在给药后不同时间点取组织样品。用HPLC法测定生物样品中两性霉素B浓度,并用DAS 2.0软件拟合求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犬i.v.给药两性霉素B脂质体后血药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二室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为,受试药物:t1/2β(53.6±2.2)h,AUC(18.7±3.2)mg.L-1.h,CL(0.23±0.05)L.h-1.kg-1,V1(11.6±2.8)L/kg;参比药物:t1/2β(52.8±0.9)h,AUC(19.6±2.2)mg.L-1.h,CL(0.22±0.03)L.h-1.kg-1,V1(10.6±2.9)L/kg。结论:对上述参数以SAS统计软件进行双侧t检验,结果表明给予受试及参比药物后犬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各时间点主要脏器的药物浓度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脂质体 HPLC 药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霉素B和两性霉素B脂质体体外抗真菌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红 廖万清 +2 位作者 温海 赵瑾 仇芸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1-31,37,共2页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脂质体 MIC 体外抗菌 药敏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危重患者真菌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戴凌燕 郭蕾 应斌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9期1626-1628,共3页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脂质体(安浮特克)1mg/(kg.d)应用于危重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选择2006年收住我院危重病房确诊为深部真菌感染的病例19例,应用由广州万方健医药有限公司提供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安浮特克)1mg/(kg... 目的:观察两性霉素B脂质体(安浮特克)1mg/(kg.d)应用于危重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方法:选择2006年收住我院危重病房确诊为深部真菌感染的病例19例,应用由广州万方健医药有限公司提供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安浮特克)1mg/(kg.d)的剂量,观察治疗期间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病原学检查变化。结果:19例中痊愈13例,显效4例,进步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5%。结论:两性霉素B脂质体(安浮特克)1mg/(kg.d)的剂量应用于危重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病 真菌病 两性霉素b 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质体两性霉素B联合氟康唑治疗播散性毛孢子菌病1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蓉娅 敖俊红 +3 位作者 张水文 王文岭 李大伟 张洁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10期1012-1012,共1页
关键词 播散性毛孢子菌病 脂质体两性霉素b 氟康唑 治疗 病例报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泊沙康唑治疗儿童糖尿病合并肺毛霉菌病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6
作者 谢晓虹 赵顺英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25-428,共4页
目的:探索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泊沙康唑治疗儿童糖尿病合并肺毛霉菌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儿童糖尿病合并肺毛霉菌病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泊沙康唑治疗过程并文献复习。结果:支气管镜下发现左肺上叶段支气管痰... 目的:探索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泊沙康唑治疗儿童糖尿病合并肺毛霉菌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儿童糖尿病合并肺毛霉菌病患者应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泊沙康唑治疗过程并文献复习。结果:支气管镜下发现左肺上叶段支气管痰栓堵塞和肉芽增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涂片见毛霉菌,诊断肺毛霉菌病。予两性霉素B脂质体静脉治疗1周后复查胸部CT发现左上肺空洞样改变,加用泊沙康唑口服。两性霉素B治疗3周时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伴室性早搏,停两性霉素B脂质体后好转。改为泊沙康唑序贯治疗至12周,患者左上肺空洞消失且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儿童糖尿病合并肺毛霉菌病少见且治疗困难,两性霉素B脂质体联合泊沙康唑治疗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诊疗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毛霉菌病 糖尿病 两性霉素b脂质体 泊沙康唑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临床合理应用 被引量:21
17
作者 沈银忠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495-499,共5页
目的介绍临床如何合理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 B)。方法综述国内外文献,分析其药理特点、适应症和临床合理应用原则。结果两性霉素B(AMB)仍是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药物,但众多的不良反应也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L-Am B在保留... 目的介绍临床如何合理使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 B)。方法综述国内外文献,分析其药理特点、适应症和临床合理应用原则。结果两性霉素B(AMB)仍是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主要药物,但众多的不良反应也限制了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L-Am B在保留AMB相似的抗真菌疗效的同时,减少了毒副作用。L-Am B具有抗真菌谱广、疗效稳定以及不易诱导真菌耐药等优点,可用于念珠菌病、曲霉、隐球菌病、马尔尼菲青霉病、组织胞浆菌病以及毛霉病等真菌病的治疗,尤其适于重症患者、孕妇以及因基础疾病而不适合使用或不能耐受AMB的患者以及对三唑类药物耐药的真菌感染和存在较多药物间相互作用的情况下,也可作为经验性抗真菌治疗的药物选择及高危人群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预防性用药。L-Am B价格较高,限制了其在临床的推广和使用。结论临床上应根据真菌感染的类型、感染部位、感染人群、基础疾病、肝肾功能状态、合并用药情况、不良反应、药物的可及性和可接受性等情况来合理使用L-Am B。有必要对L-Am B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成本—效益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感染 两性霉素b脂质体 不良反应 适应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霉素B脂质体在大鼠体内分布及LD_(50)的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经广纬 吴松云 +4 位作者 滕德义 翁国英 王玲玲 吴淮亮 丁燕燕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1997年第1期8-11,共4页
用HPLC测定两性霉素B脂质体(L-AmpB)及游离两性霉素B(F-AmpB)在大鼠体内的组织分布,并比较了它们的急性毒性。L-AmpB改变了组织分布,提高了肺、肝、脾等组织中的分布量,而且也降低了毒性。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药理学 抗真菌药 毒性 脂质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治愈茄病镰刀菌所致角膜炎一例报道
19
作者 冯晓博 姚志荣 +1 位作者 凌波 吴念祖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015-1016,共2页
关键词 两性霉素b脂质体 角膜炎 镰刀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霉素B及其卵磷脂-胆固醇脂质体降解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肖萍 杨丽 +2 位作者 游劲松 史彩虹 曾群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486-489,495,共5页
目的考察以卵磷脂、胆固醇为膜材制备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稳定性及降解动力学。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光和热对两性霉素B溶液及其脂质体中药物稳定性及降解动力学的影响,并拟合其降解动力学模型,求算降解半衰期。结果两性霉素B溶... 目的考察以卵磷脂、胆固醇为膜材制备的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稳定性及降解动力学。方法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光和热对两性霉素B溶液及其脂质体中药物稳定性及降解动力学的影响,并拟合其降解动力学模型,求算降解半衰期。结果两性霉素B溶液及其脂质体光降解分别符合一级和零级动力学过程,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6和24.7d;热降解过程分别符合零级动力学和Higuchi方程;40℃下半衰期分别为27.8和1532.8d;60℃下半衰期分别为8.2和17.9d。结论脂质体可明显降低两性霉素B的光和热降解,延长药物降解半衰期,显著提高两性霉素B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性霉素b 卵磷脂 胆固醇 脂质体 稳定性 降解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