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射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挽救治疗侵袭性真菌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被引量:6
1
作者 曹易耕 陈兵 +12 位作者 史鹏程 杨继龙 何祎 魏嘉璘 庞爱明 杨栋林 马巧玲 张荣莉 翟卫华 陈欣 冯四洲 韩明哲 姜尔烈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3-448,共6页
目的评价注射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ABCD)挽救治疗侵袭性真菌病(IF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既往抗真菌治疗失败后在2021年4—8月间接受ABCD治疗的106例患者资料。统计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结局以及ABCD相关不良反应... 目的评价注射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ABCD)挽救治疗侵袭性真菌病(IF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收集既往抗真菌治疗失败后在2021年4—8月间接受ABCD治疗的106例患者资料。统计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结局以及ABCD相关不良反应指标。结果106例患者中,ABCD相关不良反应主要为输液反应,包括寒颤(60.4%)、发热(54.7%)和畏寒(11.3%)。不良反应多为1~2级。106例患者的ABCD挽救治疗有效率为85.8%(91例,95%CI:77.7%~91.9%)。其中,确诊/临床诊断IFD患者有效率为92.6%(25/27,95%CI:75.7%~99.1%),包括毛霉病(9例)、肺曲霉病(5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5例)、马尔尼菲篮状菌病(3例)、肺念珠菌病(2例)患者治疗均有效,3例念珠菌血症患者中的1例治疗有效。7例既往接受过多烯类抗真菌药物治疗的确诊/临床诊断IFD患者挽救治疗均有效。此外,确诊/临床诊断IFD患者6周内均为生存状态。结论ABCD治疗IFD安全可耐受,肾毒性较低,用于既往抗真菌治疗不耐受或无效患者仍可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袭性真菌病 注射用两性霉素b胆固醇硫酸酯复合物 安全性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临床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王曼曼 张雪媛 +3 位作者 祁欢欢 尹佩华 肇丽梅 李春雷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62-368,共7页
1953年发现的两性霉素B为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是临床上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金标准”药物[1-2]。两性霉素B具有广泛的抗真菌谱,对念珠菌属、曲霉属都具有杀菌作用,抗真菌活性强,而且几乎没有耐药性[3]。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amphoteri... 1953年发现的两性霉素B为多烯类抗真菌抗生素,是临床上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金标准”药物[1-2]。两性霉素B具有广泛的抗真菌谱,对念珠菌属、曲霉属都具有杀菌作用,抗真菌活性强,而且几乎没有耐药性[3]。两性霉素B去氧胆酸盐(amphotericin B deoxycholate,AmB-DOC)是首个用于临床的两性霉素B普通制剂,临床应用已超过50年,也是应用最久的抗真菌药,但是其会产生不可逆的肾损伤、输液反应等严重的不良反应[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 侵袭性真菌感染 作用机制 药动学 有效性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效价测定法的改进 被引量:2
3
作者 蔺娟 蔡阳 常艳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1133-1138,共6页
目的建立准确测定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效价含量的生物测定方法,解决现有质控标准中培养体系下无法形成抑菌圈的难点问题。方法效价测定方法:管碟法,沙氏培养基(含1%氯化钠)pH6.0~6.2,磷酸盐缓冲液(pH7.0,含1%聚山梨醇),检定菌为啤酒酵... 目的建立准确测定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效价含量的生物测定方法,解决现有质控标准中培养体系下无法形成抑菌圈的难点问题。方法效价测定方法:管碟法,沙氏培养基(含1%氯化钠)pH6.0~6.2,磷酸盐缓冲液(pH7.0,含1%聚山梨醇),检定菌为啤酒酵母(ATCC9763)。桥接液相方法:色谱柱:CAPCELLPAK MGⅡC18(250mm×4.6mm,5μm);流动相:乙腈:磷酸溶液(pH1.00±0.05)(370:630, V/V);流速:0.8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383nm;进样量:10μL。结果改进后的方法:抑菌圈边缘清晰,且其抑菌圈直径大小符合生物测定法的方法学要求;在1.0~11.9u/mL浓度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5);可信限率符合中国药典要求(不大于5%);通过HPLC间接桥接方式验证,效价含量测定结果准确,可满足预期用途。结论改进后的效价测定方法通过了方法学验证,可作为注射用两性霉素B脂质体的日常质控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用两性霉素b 脂质体 效价测定 方法改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性霉素B含量的HPLC测定 被引量:5
4
作者 黄泓 仇士林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3-45,共3页
建立了两性霉素 B与注射用两性霉素 B含量的 HPL C测定法方法 :采用 ODS柱 ,以 0 .0 1mol/ L磷酸二氢钾溶液 -乙腈 (6 6∶ 34)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 410 nm,流速为 1.0 ml/ min,柱温为室温 ,进样量为10 μl。结果 ,线性范围 1.2 5~ 3.... 建立了两性霉素 B与注射用两性霉素 B含量的 HPL C测定法方法 :采用 ODS柱 ,以 0 .0 1mol/ L磷酸二氢钾溶液 -乙腈 (6 6∶ 34)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为 410 nm,流速为 1.0 ml/ min,柱温为室温 ,进样量为10 μl。结果 ,线性范围 1.2 5~ 3.75 μg,日内 RSD为 0 .3% ,日间百分偏差为 0 .3% ,提示本法快速简便 ,适用于两性霉素 B与注射用两性霉素 B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两性霉素b 注射用两性霉素b 七烯大环内酯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