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注射毒品后股动脉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治疗 被引量:1
1
作者 程颖 乔建华 +3 位作者 冯钢 李敬来 熊少伟 崔东哲 《罕少疾病杂志》 2004年第5期12-13,共2页
目的讨论注射毒品后股动脉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对3例注射毒品致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中男1例,女2例,年龄27~36岁,均在腹股沟区注射毒品1年以上。动脉瘤大小分别为9cm×10cm、30cm... 目的讨论注射毒品后股动脉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外科治疗。方法对3例注射毒品致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中男1例,女2例,年龄27~36岁,均在腹股沟区注射毒品1年以上。动脉瘤大小分别为9cm×10cm、30cm×20cm、12cm×15cm。1例行人造血管移植术,2例行股动脉破裂修补术。手术后均恢复了下肢血供,但存在创口感染。结论长期在腹股沟区注射不洁毒品,是发生股动脉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原因。诊断明确后急诊外科手术仍是治疗首选,彻底清创和血管重建是治疗股动脉感染性假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假性动脉瘤 外科治疗 感染 注射毒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静脉注射毒品人群抗HCV抗体和HCV RNA的检测结果分析
2
作者 骆峻 郑明 +3 位作者 王锋 黄微微 马恩才 吴旭东 《临床检验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94-394,共1页
关键词 静脉注射毒品人群 HCV 抗HCV抗体 HCV 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在注射毒品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伤口中的应用
3
作者 邓亚竹 马思星 +2 位作者 喻超 邓劼 吴婕 《安徽医学》 2014年第2期195-197,共3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装置在注射毒品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感染并破裂出血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注射毒品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感染并破裂出血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瘤腔使用VSD装置7-10d,观察引流及拆除VSD装置后患者...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装置在注射毒品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感染并破裂出血患者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例注射毒品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感染并破裂出血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瘤腔使用VSD装置7-10d,观察引流及拆除VSD装置后患者的全身及伤口局部情况。结果15例患者在引流过程中伤口无需换药,局部红肿逐渐消退,全身无发热等感染中毒症状,拆除VSD装置后创面较干净,渗出物少,肉芽组织新鲜。经术后1~2个月随访,伤口愈合好。1例患者术后出现戒断综合征而死亡,未能继续观察伤口情况。结论注射毒品所致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感染并破裂出血患者术后使用VSD装置,能引流彻底、很好地控制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减少换药次数,在临床应用中有较好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动脉 假性动脉瘤 注射毒品 负压封闭引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警惕由注射毒品引起的假性动脉瘤
4
作者 罗学宏 《求医问药》 2008年第12期19-19,共1页
31岁的男性患者杨某,半个月前发现自己的右腹股沟处长了一个小包块,到医院就诊后,医生让他住院接受进一步的诊疗。入院后医生发现杨某的包块上有血痂,便用棉签拨开血痂,想看看血痂下面的情况。没想到拨开血痂后引起了动脉破裂,鲜血像... 31岁的男性患者杨某,半个月前发现自己的右腹股沟处长了一个小包块,到医院就诊后,医生让他住院接受进一步的诊疗。入院后医生发现杨某的包块上有血痂,便用棉签拨开血痂,想看看血痂下面的情况。没想到拨开血痂后引起了动脉破裂,鲜血像箭一样喷溅至天花板上,出血量约为300毫升左右。医生立即为杨某进行压迫止血,并在与其交谈中获悉,他已吸毒6年之久,曾多次在右腹股沟血管搏动处注射毒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射毒品 假性动脉瘤 右腹股沟 男性患者 动脉破裂 压迫止血 血管搏动 血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毒品犯罪及其法律控制
5
作者 张国辉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1998年第3期65-68,共4页
毒品及毒品犯罪问题为当今世界一大公害。1996年,全球毒品贸易额为6500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8%左右,成为仅次于世界军火贸易的世界第二大贸易,遥遥领先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石油、粮食、矿产品等大宗国际贸易。96年世... 毒品及毒品犯罪问题为当今世界一大公害。1996年,全球毒品贸易额为6500亿美元,占世界贸易总额的8%左右,成为仅次于世界军火贸易的世界第二大贸易,遥遥领先于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石油、粮食、矿产品等大宗国际贸易。96年世界毒品贸易的利润达到4000亿美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品犯罪 麻醉品 麻醉药品 《公约》 注射毒品 反洗钱 国际社会 精神药物公约 新《刑法》 联合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海洛因致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的外科治疗(附5例报告)
6
作者 李自力 赵桂香 +3 位作者 程代薇 朱文 彭德飞 肖向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52-53,共2页
对5例注射海洛因致感染性假性股动脉瘤患者行手术治疗,对本病特点、外科治疗及治疗中应注意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认为彻底清创、避免污染和血管修复重建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毒品注射 假性股动脉瘤 感染 血管外科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横纹肌溶解致急性肾衰竭3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8
7
作者 刘岩 肖笑 +3 位作者 钟小仕 周道远 孔敏玲 覃丹平 《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 2005年第8期460-462,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横纹肌溶解致急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报道典型的横纹肌溶解导致急性肾衰竭3例患者,并作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3.3岁,2例大量饮酒(其中1例同时注射海洛因)后,另1例由于一氧化碳中毒... 目的:探讨横纹肌溶解致急性肾衰竭的发病机制及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报道典型的横纹肌溶解导致急性肾衰竭3例患者,并作文献复习。结果: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3.3岁,2例大量饮酒(其中1例同时注射海洛因)后,另1例由于一氧化碳中毒。有长时间昏睡史,血压偏低。其中有1例患者的肾活检病理报告:急性肾小管坏死,肾小管内存在大量蛋白栓子;免疫组化证实为肌红蛋白。3例患者入院时均无尿,高钾血症,重度酸中毒,所以予以血液透析及对症治疗,痊愈出院。结论:虽然尿中检测到肌红蛋白是诊断横纹肌溶解的“金标准”,但我们认为肾穿刺活检免疫组化证明肾小管内肌红蛋白栓子可作为诊断横纹肌溶解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更直接证据。酗酒加注射毒品后引起肌溶解急性肾衰竭的病情较重且复杂,早期血液透析治疗可以减少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创伤性横纹肌溶解 急性肾衰竭 肌红蛋白 横纹肌溶解 文献复习 急性肾小管坏死 血液透析治疗 一氧化碳中毒 免疫组化 注射毒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组人群梅毒感染者对比分析
8
作者 王榕榕 陈布安 +1 位作者 张霞 张春发 《口岸卫生控制》 2005年第4期23-25,共3页
目的了解厦门口岸出入境人员及劳教人员梅毒感染情况,为执法服务提供准确依据;有针对性地为有关人员提供预防性病的知识普及宣传与教育。方法根据1988年1月-2001年12月在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体检的各类出入境人员检查记录和厦门市劳教... 目的了解厦门口岸出入境人员及劳教人员梅毒感染情况,为执法服务提供准确依据;有针对性地为有关人员提供预防性病的知识普及宣传与教育。方法根据1988年1月-2001年12月在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体检的各类出入境人员检查记录和厦门市劳教所吸毒劳教人员的血检记录加以分析。结果14年来共监测96 001人次,继1992年发现首例梅毒感染,至2001年12月共查出梅毒感染151例,感染率为15.73/万。其中出入境人员95 668人次,梅毒感染134例,感染率为14.01/万;吸毒人员333人次,梅毒感染17例,感染率为510.51/万。两组人群感染率差异有高度显著性(X2=258.78,P<0.01)。结论吸毒者感染率高,其原因与不洁性接触及静脉注射毒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梅毒感染 出入境人员 吸毒人员 人群感染 对比分析 感染者 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吸毒劳教人员 静脉注射毒品 厦门口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凭祥地区口岸首次被越南遣返的2例HIV感染者报告分析
9
作者 黄长风 《口岸卫生控制》 2006年第5期62-62,共1页
2004年9月下旬,2例疑似HIV感染者的中国籍人员被越方从中国广西凭祥友谊关口岸遣回,经凭祥检验检疫部门检验确诊均为HIV感染者。1基本情况感染者1男,24岁,中国籍,边民,经常从边境通道往返中越两国间,约八个月前前往越南购买毒品... 2004年9月下旬,2例疑似HIV感染者的中国籍人员被越方从中国广西凭祥友谊关口岸遣回,经凭祥检验检疫部门检验确诊均为HIV感染者。1基本情况感染者1男,24岁,中国籍,边民,经常从边境通道往返中越两国间,约八个月前前往越南购买毒品时被越南公安机关抓获关押,在关押期间反复发热、咳嗽、消瘦,食欲差,在越南曾进行静脉输液、打针等治疗,疑似患有艾滋病后,通知中国有关部门遣返回国。患者有多年静脉注射毒品及不洁性交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V感染者 友谊关口岸 越南 检验检疫部门 静脉注射毒品 不洁性交史 广西凭祥 公安机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及治疗
10
作者 林剑国 《抗感染药学》 2001年第1期10-11,共2页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艾滋病(AIDS),是一种严重的性传播疾病,因其潜伏期长,传播迅速,病死率高,被称为“20世纪瘟疫”和“超级癌症”。自1981年首次报告第一例患者以来,世界各地报告患者人数呈几何级数增强,对人类生命造成了巨大威... 人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艾滋病(AIDS),是一种严重的性传播疾病,因其潜伏期长,传播迅速,病死率高,被称为“20世纪瘟疫”和“超级癌症”。自1981年首次报告第一例患者以来,世界各地报告患者人数呈几何级数增强,对人类生命造成了巨大威胁,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警惕。 1 我国艾滋病的流行特点 1.1 总体趋势 我国自1985年首次发现5例艾滋病以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行趋势 艾滋病病毒感染 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人免疫缺陷病毒 性传播疾病 免疫功能 静脉注射毒品 CD4淋巴细胞 HIV感染者 流行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名模背后的世界
11
作者 朱敏 《纺织报告》 1995年第7期45-45,共1页
16岁时的那些日子是蒂娜颇为怀念的好时光。那时的她,每天下午一下课便匆匆往市中心的摄影中心赶,为的是替一本杂志拍一些插页照片。那是一种太普通太普通的开始,但却寄托了蒂娜太多太多的梦。蒂娜记得,为了娇美的皮肤滋润光泽,为了健... 16岁时的那些日子是蒂娜颇为怀念的好时光。那时的她,每天下午一下课便匆匆往市中心的摄影中心赶,为的是替一本杂志拍一些插页照片。那是一种太普通太普通的开始,但却寄托了蒂娜太多太多的梦。蒂娜记得,为了娇美的皮肤滋润光泽,为了健美的身材更苗条动人,她照着营养书上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名模 摄影中心 经纪人 可卡因 迈克尔 矿泉水 每天下午 时装展览 毒品注射 市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