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微波注入实验用高隔离度双工器的研究
1
作者 胡标 李家胤 汪海洋 《现代电子技术》 2012年第4期205-207,210,共4页
微波注入实验要求微波注入电路和效应监测电路的接入不影响正常的电路器件工作状态,同时要求注入电路隔离度足够大。在此设计了一种高隔离度微波双工器0~800MHz和1.4~4.5GHz,两信号通道内插入损耗小于0.2dB;0~400MHz和1.5~4.5GHz两... 微波注入实验要求微波注入电路和效应监测电路的接入不影响正常的电路器件工作状态,同时要求注入电路隔离度足够大。在此设计了一种高隔离度微波双工器0~800MHz和1.4~4.5GHz,两信号通道内插入损耗小于0.2dB;0~400MHz和1.5~4.5GHz两信号通道隔离度大于50dB。这种微带线型双工器结构紧凑、研制周期短、性能稳定已经在微波效应注入实验系统中获得良好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隔离度 双工器 注入实验 插入损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T-7托卡马克氘丸注入实验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夏承遗 杨愚 +2 位作者 高翔 辜学茂 程永飞 《真空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3-46,66,共5页
简要介绍了用于国家中型超导托卡马克装置HT 7弹丸注入系统 ;详细阐述了在HT 7装置首次用于加料实验的氘 (D2 )丸的成冰工艺、氘丸注入实验以及氘丸注入对等离子体产生的影响 ;研究了等离子体的密度、温度的分布变化。
关键词 弹丸注入系统 氘丸成冰工艺 氘丸注入实验 等离子体分布变化 HT-7托卡马克装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波段微波注入反相器模数转换电路的响应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占平 钱宝良 +1 位作者 王弘刚 赵素波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49-754,共6页
利用设计的三反相器模数(A/D)转换电路,开展了P波段微波注入实验。采用眼图观测法对电路的线性响应进行了有效测量,推导了实验线路中微波注入效率公式,利用一种实时温度检测电路来验证芯片工作状态的稳定性,并利用统计检验的方法分析... 利用设计的三反相器模数(A/D)转换电路,开展了P波段微波注入实验。采用眼图观测法对电路的线性响应进行了有效测量,推导了实验线路中微波注入效率公式,利用一种实时温度检测电路来验证芯片工作状态的稳定性,并利用统计检验的方法分析了不同芯片及电路板等对实验数据获取的影响,从而保证了实验的有效性和可信度。重点研究了注入微波的幅值、频率、脉宽及重复频率等参数对反相器正常工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注入微波信号脉宽大于70 ns时,电路信号在微波脉冲结束后,相邻脉冲脉宽变化10%的非线性干扰功率阈值,比使电路信号噪声容限降低50%的功率阈值大4~6 dB,电路信号脉宽变化30%的功率阈值比脉宽变化10%的大2~3 dB,在功率小于32 dBm的实验中得到的最大非线性干扰为脉宽变化约40%。非线性干扰阈值随注入微波信号脉宽变化明显,拐点为40~70 ns。注入微波的重复频率对微波干扰阈值影响很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波段 注入实验 线性干扰 统计检验 A/D转换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注入反相器基本电路的非线性效应
4
作者 朱占平 王弘刚 +1 位作者 钱宝良 赵素波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855-2860,共6页
采用理论分析和微波注入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别研究了以74HC04和74LVCU04A两种芯片为核心的反相器基本缓冲及数模转换电路的微波效应问题,通过反相器闩锁过程对非线性扰乱进行了机理分析,并利用微波注入实验详细分析了非线性扰乱效应的... 采用理论分析和微波注入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分别研究了以74HC04和74LVCU04A两种芯片为核心的反相器基本缓冲及数模转换电路的微波效应问题,通过反相器闩锁过程对非线性扰乱进行了机理分析,并利用微波注入实验详细分析了非线性扰乱效应的微波有效功率阈值及其随频率、脉冲宽度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固定环境温度条件下,有效注入功率大于33dBm,频率在3GHz以下的微波均可使74HC04效应电路的非线性扰乱强度达到10%以上;有效注入功率大于30dBm,频率在3GHz以下的微波均可使74LVCU04A效应电路的非线性扰乱强度达到10%以上。相同非线性扰乱强度的注入有效功率阈值近似随频率的提高而增大。非线性扰乱阈值随注入微波信号脉宽变化明显,拐点为40~70ns不等,与反相器中的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寄生三级管的导通电流积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入实验 非线性扰乱 反相器电路 闩锁 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AST弹丸注入系统及其工程调试 被引量:2
5
作者 李长征 胡建生 陈跃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454-457,共4页
超导托卡马克(EAST)弹丸注入系统能够连续制备和发射多颗弹丸,其能够在连续100 s的弹丸发射过程中保证可靠性大于99.6%。弹丸形状为直径2mm,长度2mm的圆柱体,注入频率1~10 Hz,注入速度150~300 m/s可调。目前,弹丸注入系统已经安装在E... 超导托卡马克(EAST)弹丸注入系统能够连续制备和发射多颗弹丸,其能够在连续100 s的弹丸发射过程中保证可靠性大于99.6%。弹丸形状为直径2mm,长度2mm的圆柱体,注入频率1~10 Hz,注入速度150~300 m/s可调。目前,弹丸注入系统已经安装在EAST装置上,经过台面测试和联机调试,证明系统性能可靠。本文主要介绍了弹丸注入系统的组成、原理、调试以及相关弹丸注入等离子体改变其行为的实验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AST 弹丸注入系统 工程调试 注入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注入式仿真的红外侦察告警系统作用距离等效推算 被引量:1
6
作者 杨淼淼 刘连伟 +3 位作者 许振领 樊宏杰 王敏 刘艳芳 《红外与激光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674-1679,共6页
作用距离是红外侦察告警系统一项重要的性能指标,一般采用外场动态飞行试验方法进行考核。飞行试验只能获得特定气象条件下的作用距离,为评估系统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作用距离,提出基于数字图像注入式仿真实验的红外侦察告警系统作用距... 作用距离是红外侦察告警系统一项重要的性能指标,一般采用外场动态飞行试验方法进行考核。飞行试验只能获得特定气象条件下的作用距离,为评估系统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作用距离,提出基于数字图像注入式仿真实验的红外侦察告警系统作用距离等效推算方法。介绍了"电影回放式"的数字图像注入式仿真实验模式,以及用于作用距离等效推算的数字图像的生成方法,给出了仿真实验应用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用距离 等效推算 红外侦察告警系统 注入式仿真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接收前端高功率微波效应实验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金祖升 施佳林 +2 位作者 李建轩 李国林 王瑜卫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6-152,共7页
高功率微波可通过雷达、电子战装备的天线进入装备内部,这种方式耦合能力强、峰值幅度大,容易造成装备电磁干扰或损伤.因此,有必要开展高功率微波对电子设备的作用效应和防护研究.针对设备级高功率微波效应研究较少的现状,以某X波段微... 高功率微波可通过雷达、电子战装备的天线进入装备内部,这种方式耦合能力强、峰值幅度大,容易造成装备电磁干扰或损伤.因此,有必要开展高功率微波对电子设备的作用效应和防护研究.针对设备级高功率微波效应研究较少的现状,以某X波段微波接收前端为对象,采用注入法开展高功率微波损伤效应实验,获取了效应现象和数据.结果显示,无限幅器保护时,注入微波的峰值功率达到48.8 dBm,单个脉冲就能损伤微波接收前端的低噪声放大器;采用限幅器防护后,注入微波的峰值功率需增加到60.7 dBm,脉冲数增加到100个才能实现微波接收前端的损伤.实验表明,能量沉积是进行损伤的必要条件,通过高峰值功率短脉冲或长脉宽脉冲串,高功率微波都可以对电子设备中的敏感器件造成损伤,综合运用峰值功率、脉宽和脉冲数等参数可增强高功率微波作用效应.在此基础上,还分析了典型参数高功率微波武器对电子设备的作用距离、作用规律,可为武器装备高功率微波效应评估和防护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功率微波 高功率微波效应 注入实验 微波接收前端 限幅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页岩储层孔隙连通性表征方法研究进展
8
作者 董庆浩 熊生春 +6 位作者 赵庆 沈瑞 孙文臣 徐蕾 杨航 王果 苏合英 《应用化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740-2745,2751,共7页
页岩油气储层通常具有复杂的孔隙网络系统,其孔隙连通性对于油气的流动起着重要作用。储层的孔隙连通性可与渗透率、孔隙度、可动流体百分数等参数共同作为储层评价的重要参数。介绍了4种表征储层孔隙连通性的方法:重复高压压汞实验、... 页岩油气储层通常具有复杂的孔隙网络系统,其孔隙连通性对于油气的流动起着重要作用。储层的孔隙连通性可与渗透率、孔隙度、可动流体百分数等参数共同作为储层评价的重要参数。介绍了4种表征储层孔隙连通性的方法:重复高压压汞实验、高压伍德合金注入实验、对比匹配小角中子散射实验以及核磁共振-自发渗吸实验。此外调研了几种方法的应用现状,有助于了解不同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劣势,为页岩油气储层的微观孔隙表征提供参考,能够更全面地理解页岩油气储层的孔隙连通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连通性 重复高压压汞 核磁共振实验 渗吸实验 高压伍德合金注入实验 对比匹配小角中子散射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噪声放大器有意电磁干扰效应(英文) 被引量:5
9
作者 汪海洋 周翼鸿 +2 位作者 李家胤 许立刚 于秀云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2865-2871,共7页
低噪声放大器(LNA)是高功率微波"前门"效应典型薄弱器件之一。通过SPICE效应电路建模、模拟计算和注入实验,研究了LNA在不同微波脉宽、功率参数下其增益压制效应规律。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获得良好一致,表明基于SPICE电路模型... 低噪声放大器(LNA)是高功率微波"前门"效应典型薄弱器件之一。通过SPICE效应电路建模、模拟计算和注入实验,研究了LNA在不同微波脉宽、功率参数下其增益压制效应规律。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获得良好一致,表明基于SPICE电路模型微波效应研究方法的有效性。研究表明,LNA增益压制脉宽随注入微波脉冲脉宽的增大具有饱和效应,该饱和值基本等于LNA直流偏置电路RC时间常数,并且出现饱和现象对应注入微波脉宽拐点约为150~250ns。最后,给出了LNA微波脉冲效应定性物理解释和机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噪声放大器 有意电磁干扰 高功率微波 直接注入实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L-1M装置的杂质线辐射特性
10
作者 王全明 李可华 +2 位作者 刘永 邓中朝 姚良骅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4-128,共5页
给出了HL-1M装置放电实验中杂质线辐射的测量结果。氢分子束注入后 ,等离子体电子密度ne 明显提高 ,而杂质浓度大大降低。对应于分子束注入脉冲 ,分子束的“团簇”效应引起了杂质辐射峰化时间的错位。
关键词 杂质辐射 HL-1M装置 硅化壁 脉冲超声分子束注入实验 “团簇”效应 等离子体 正常放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音频放大电路的电源电磁干扰效应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柴梦娟 余道杰 +3 位作者 胡俊杰 贺凯 赵铜城 周东方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9-84,共6页
选取一种典型的音频功率放大电路,采用直接功率注入法研究了音频功放电源的电磁干扰效应。分析了电路的电磁干扰耦合机理,设计了基于直接功率注入法的电源电磁干扰测试平台,测试得到0.1~1GHz电磁干扰对音频放大电路直流电源的干扰效果... 选取一种典型的音频功率放大电路,采用直接功率注入法研究了音频功放电源的电磁干扰效应。分析了电路的电磁干扰耦合机理,设计了基于直接功率注入法的电源电磁干扰测试平台,测试得到0.1~1GHz电磁干扰对音频放大电路直流电源的干扰效果数据,得出临界失真、典型失真和完全失真三种状态下的功率阈值与干扰频率规律曲线。结果表明:测试频段内,三种失真状态下的失真功率阈值随频率的变化关系一致,失真功率阈值相差约2dBm。当注入干扰的频率较低时(100~300MHz),失真功率阈值较高,且随频率增大近似以幂函数趋势下降;当注入干扰频率高于300MHz时,失真功率阈值随频率增大呈减幅振荡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频放大电路 电磁干扰 电源耦合 注入实验 失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反演技术在通信多路径传输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郝晓军 陈翔 闫京海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264-267,共4页
由于信号多路径传输的存在,对于高速率调制的通信信号,传输质量往往会受到影响。因此研究了基于时间反演的通信多路径信号传输算法,通过运用时间反演迭代技巧,在已知空间多路径传输函数的前提下,通过发射时间反演信号,使得信号在接收端... 由于信号多路径传输的存在,对于高速率调制的通信信号,传输质量往往会受到影响。因此研究了基于时间反演的通信多路径信号传输算法,通过运用时间反演迭代技巧,在已知空间多路径传输函数的前提下,通过发射时间反演信号,使得信号在接收端聚焦,最终得以提高多路径信道环境下的信噪比,优化了信号波形,降低了误码率,明显减轻了定点通信中多路径传输带来的影响。通过多路径传输注入式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反演 迭代算法 多路径 注入实验 波形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