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混合离子注入加热器表面降低CaSO_4污垢生成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任晓光 李翠清 +1 位作者 刘长厚 赵起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56-59,共4页
为防止污垢在加热器表面上生成 ,对核状沸腾条件下CaSO4 污垢沉积过程在实验室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经动态混合离子注入非晶碳的加热器表面可以有效地抑制CaSO4 在加热器表面上的生成 ,传热系数随时间的变化不大 ,... 为防止污垢在加热器表面上生成 ,对核状沸腾条件下CaSO4 污垢沉积过程在实验室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经动态混合离子注入非晶碳的加热器表面可以有效地抑制CaSO4 在加热器表面上的生成 ,传热系数随时间的变化不大 ,它与未处理表面相比 ,在 10 0~30 0kW /m2 的热通量范围内 ,传热系数是未处理表面的 2 .5倍左右 ;热通量的增加并不改变传热的趋势 ,而只对传热系数的值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酸钙 污垢 加热器 表面处理 传热 传热系数 动态混合离子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蒸汽吞吐井流入动态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刘慧卿 张琪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9年第3期32-36,共5页
根据蒸汽吞吐井的生产特征,建立了广义流入动态关系的合理性边界条件,确定了其涵盖性特征。以油藏数值模拟为手段,对蒸汽吞吐井弹性开采过程中注汽参数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周期注汽量、蒸汽干度和采液速度是影响蒸汽吞吐效... 根据蒸汽吞吐井的生产特征,建立了广义流入动态关系的合理性边界条件,确定了其涵盖性特征。以油藏数值模拟为手段,对蒸汽吞吐井弹性开采过程中注汽参数的敏感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周期注汽量、蒸汽干度和采液速度是影响蒸汽吞吐效果的主要因素。以国内几个主要稠油油田的油藏及蒸汽吞吐井动态为基础,建立了不同类型的油藏和油井蒸汽吞吐的流入动态关系。不同类型油藏和油井的蒸汽吞吐流入动态具有相似特性,即都具有油井产能关系的线性特征、油藏平均压力随累积采注比(PIR)变化的线性特征、极限产液量随PIR变化的幂指数型特征、井底温度随ln(PIR)变化的逻辑斯蒂函数型特征和含水率随PIR变化的指数型特征等。将研究结果与草平1井第二周期的矿场实际生产资料进行了对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油藏 蒸汽吞吐井 注入动态 压力 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前注水流入动态模型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被引量:7
3
作者 张芨强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2-97,共6页
在超前注水低渗透油藏生产过程中,原油、注入水及脱出的溶解气在地层中会形成三相流动。为准确表征其渗流特征,将流体在地层中的渗流区域划分为油水两相渗流区和油气水三相渗流区,通过引入三相拟压力函数,考虑非达西效应(启动压力梯度... 在超前注水低渗透油藏生产过程中,原油、注入水及脱出的溶解气在地层中会形成三相流动。为准确表征其渗流特征,将流体在地层中的渗流区域划分为油水两相渗流区和油气水三相渗流区,通过引入三相拟压力函数,考虑非达西效应(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及油气互溶影响,建立具有拐点的三相流产能方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自动拟合的方法对非达西渗流参数进行拟合后,该三相流产能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一致。4口井实例计算显示:当油井控制在拐点压力下生产时,可提升约195.0%的产量;在高流压阶段各因素对油井产量影响较大,其中含水率影响最为明显。研究成果对超前注水低渗透油藏合理井底流压界限的确定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前注水 三相流 低渗透油藏 非达西效应 自动拟合 注入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软件的星载计算机系统故障注入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仉俊峰 洪炳镕 乔永强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3期28-29,170,共3页
基于软件的故障注入是对星载计算机系统可靠性进行的一种评测技术。该文首先提出了用软件方法进行的故障注入系统SFIS,并提出故障注入模型;其次阐述了用软件方法进行动态故障注入的过程,最后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故障注入 故障模型 动态注入 覆盖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易部署的Android APP动态行为监控方法
5
作者 王学强 雷灵光 王跃武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89-694,共6页
Android平台目前已经成为恶意代码攻击的首要目标,超过90%的Android恶意代码以APP的形式被加载到用户设备.因此,监控APP行为成为对抗Android恶意代码攻击的重要手段.然而,已有的监控手段依赖于对Android系统底层代码的修改.由于不同OEM... Android平台目前已经成为恶意代码攻击的首要目标,超过90%的Android恶意代码以APP的形式被加载到用户设备.因此,监控APP行为成为对抗Android恶意代码攻击的重要手段.然而,已有的监控手段依赖于对Android系统底层代码的修改.由于不同OEM厂商对Android系统的严重定制,直接改动商用Android系统的底层代码很难由第三方人员部署到用户设备.本文在分析Android进程模型和代码执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在应用层实现的程序行为监控方案,通过动态劫持Android虚拟机解释器的方法,实现对应用程序代码执行情况的全面监控.由于不直接对Android系统源码进行任何改动,该方案可以灵活、快速地部署在不同型号、不同版本的Android移动终端上.通过对原型系统的实现和测试,发现该系统易于部署、监控全面并且性能损耗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DROID APP 行为监控 Dalvik劫持 动态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iN膜离子注入与沉积工艺研究
6
作者 Huafang Zhang Hongchen Wu Yanli Jiang Guojia Ma Liping Peng 《航空制造技术》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55-258,281,共5页
采用离子注入、沉积、动态混合注入沉积工艺,在硅基体上制备TiN膜层.用纳米划痕法检测成膜质量,用扫描电镜观察划痕形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动态混合离子注入沉积工艺对提高膜层与基体的结合性能效果显著.
关键词 动态混合离子注入沉积 TIN膜 纳米划痕 结合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井斜角油井修正IPR曲线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孙大同 田树宝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53-55,共3页
分析1989年Cheng提出的溶解气驱油藏不含水时不同井斜角的斜井(水平井)的IPR方程,发现在两端存在问题:当无因次压力为0时,无因次产量不等于1;当无因次压力为1时,无因次产量不等于0。用Wiggins提出的多相... 分析1989年Cheng提出的溶解气驱油藏不含水时不同井斜角的斜井(水平井)的IPR方程,发现在两端存在问题:当无因次压力为0时,无因次产量不等于1;当无因次压力为1时,无因次产量不等于0。用Wiggins提出的多相流方程的泰勒级数解形式,重新回归了Cheng提供的油藏数值模拟数据,得到不含水时不同井斜角的斜井(水平井)修正IPR方程,不仅修正了Cheng方程的不合理之处,而且具有较高的拟合精度。利用该修正IPR方程,推导了含水油井综合IPR曲线的计算公式,可用于不同井斜角油井含水后的产能预测和举升工艺设计。图1表1参5(陈志宏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井动态分析 注入动态 井斜角 IPR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油纳米脂质体的制备及其性质测定 被引量:11
8
作者 涂宗财 张朋 +2 位作者 王辉 尹月斌 满泽洲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0-55,共6页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乙醇注入-动态高压微射流法制备鱼油纳米脂质体的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制备鱼油纳米脂质体的最佳工艺为:磷脂浓度29 mg/mL,m(磷脂)∶m(鱼油)∶m(胆固醇)∶m(吐温-80)=10∶2∶2.5∶1,微射流压力...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乙醇注入-动态高压微射流法制备鱼油纳米脂质体的工艺,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初步测定。结果表明:制备鱼油纳米脂质体的最佳工艺为:磷脂浓度29 mg/mL,m(磷脂)∶m(鱼油)∶m(胆固醇)∶m(吐温-80)=10∶2∶2.5∶1,微射流压力150 MPa,微射流处理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脂质体的包封率为76.9%,平均粒径128.1 nm,Zeta电位-20.11 mV。乙醇注入-动态高压微射流法制备的鱼油纳米脂质体粒径小且分布均匀(多分散指数0.258),具有较高的包封率和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油 纳米脂质体 乙醇注入-动态高压微射流法 包封率 粒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四氟乙烯薄膜表面滴状冷凝传热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9
作者 马学虎 刘延来 +2 位作者 陈嘉宾 朱晓波 安家明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30,共4页
为了探索实现滴状冷凝传热的新表面涂层 ,采用离子束动态混合注入技术制备了紫铜基聚四氟乙烯(PTFE)薄膜 ,显著地提高了水蒸气冷凝传热性能。实验表明 ,该表面涂层能够实现常压水蒸气稳定的滴状冷凝形态 ,在表面过冷度 9.8— 1 4 .2K范... 为了探索实现滴状冷凝传热的新表面涂层 ,采用离子束动态混合注入技术制备了紫铜基聚四氟乙烯(PTFE)薄膜 ,显著地提高了水蒸气冷凝传热性能。实验表明 ,该表面涂层能够实现常压水蒸气稳定的滴状冷凝形态 ,在表面过冷度 9.8— 1 4 .2K范围内 ,滴状冷凝传热通量和传热系数比膜状冷凝结果提高 30—47倍。同时发现 ,在大气压附近 ,热通量和冷凝传热系数都随着水蒸气蒸汽温度的增加而增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四氟乙烯薄膜 表面滴状冷凝传热 实验研究 蒸气温度效应 离子束动态混合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卫星姿轨控系统故障推演系统设计架构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迪 董云峰 《航天器工程》 2011年第1期70-75,共6页
研究了目前的卫星姿态轨道控制系统,针对其故障预测、诊断及对策提出了一套故障推演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由故障动态注入系统、动态模拟系统、数据归档显示处理系统组成,完成了对在轨卫星的电性接口一致性仿真,通过计算仿真遥测数据与... 研究了目前的卫星姿态轨道控制系统,针对其故障预测、诊断及对策提出了一套故障推演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由故障动态注入系统、动态模拟系统、数据归档显示处理系统组成,完成了对在轨卫星的电性接口一致性仿真,通过计算仿真遥测数据与真实遥测数据的相关量获得异常指标,得出可能出现的故障模式;通过软故障、硬故障和真实部件故障注入方式复现在轨卫星的各种状态,并在数据处理阶段提出参考对策,为专家提供决策支持。系统设计架构充分利用地面计算机的高性能运算,动态推演可能出现的各种故障,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通过地面操作及时修复故障,可为卫星的长期可靠的运行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姿轨控系统 故障推演 故障诊断 故障预测 动态模拟 故障动态注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76-81 GHz汽车雷达的CMOS毫米波下混频器 被引量:3
11
作者 饶晟瑀 石春琦 张润曦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41-446,共6页
设计了一款用于76~81 GHz汽车雷达的CMOS毫米波正交下混频器,该混频器由前置放大、有源正交混频两部分构成。在前置放大器中,采用基于变压器的跨导增强技术改善了增益。在有源正交下混频器中,使用并联电感谐振结合交叉耦合管动态电流注... 设计了一款用于76~81 GHz汽车雷达的CMOS毫米波正交下混频器,该混频器由前置放大、有源正交混频两部分构成。在前置放大器中,采用基于变压器的跨导增强技术改善了增益。在有源正交下混频器中,使用并联电感谐振结合交叉耦合管动态电流注入技术,消除跨导管与开关管之间的寄生电容,降低混频器噪声、提高转换增益。芯片采用55-nm CMOS工艺制造,测试结果表明,该下混频器3dB带宽为5.5 GHz,峰值转换增益4.1 dB,I/Q两路增益失配小于0.16 dB(50Ω负载条件),最小噪声系数19 dB,输入1dB压缩点-6 dBm,直流功耗40 mW,实现了优异的FOM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导增强 动态电流注入 寄生电容消除 交叉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UHF RFID零中频接收机的混频器设计
12
作者 冒昌银 张长春 +3 位作者 陈德媛 郭宇锋 方玉明 李卫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8-122,共5页
基于SMIC 0.18μm 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应用于超高频(UHF)射频识别(RFID)系统零中频接收机的混频器。在对传统吉尔伯特混频器的噪声指标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动态电流注入技术,设计出了一种低噪声、高线性度的混频器。动态注入电... 基于SMIC 0.18μm CMOS工艺,设计了一种应用于超高频(UHF)射频识别(RFID)系统零中频接收机的混频器。在对传统吉尔伯特混频器的噪声指标进行深刻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动态电流注入技术,设计出了一种低噪声、高线性度的混频器。动态注入电路有选择地向跨导级注入适当电流,大大抑制了开关管中的闪烁噪声,从而提高了混频器的整体噪声性能,同时又不影响混频器的线性度。在1.8 V电源电压下,仿真显示,该混频器取得11.3dB的噪声系数、-5.58 dBm的输入1 dB压缩点、26.04 dB的转换增益。芯片仅消耗7.2 mW功耗,占用404μm*506μm芯片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零中频接收机 混频器 动态注入 1 f噪声 增益 线性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eneration and propag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luctuation pressure in hydraulic fracturing with unstable fluid-injection 被引量:1
13
作者 ZHU Ge DONG Shi-min +1 位作者 JIA He-tong DONG Zi-long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22年第1期186-196,共11页
Different from the stable injection mode of conventional hydraulic fracturing,unstable fluid-injection can bring significant dynamic effect by using variable injection flow rate,which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frac... Different from the stable injection mode of conventional hydraulic fracturing,unstable fluid-injection can bring significant dynamic effect by using variable injection flow rate,which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fracturing effect.Obviously,the propagation process of fracturing fluid along the pipe string is crucial.In this paper,the fluid transient dynamics model in the pipe string was established,considering the boundary conditions of variable injection flow rate and reservoir seepage,and the unsteady friction was also taken into account.The above model was solved by characteristics and 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respectively.Furthermore,the influences of geological parameters and fluid injection schemes on fluctuating pressure were also analyzed.The results show that unstable fluid-injection can cause noticeable fluctuation of fracturing fluid in the pipe string.Simultaneously,there is attenuation during the propagation of pressure fluctuation.The variation frequency of unstable fluid-injection and well depth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pressure fluctuation amplitude at the bottom of the well.This research is conducive to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 of unstable fluid-injection hydraulic fracturing and providing guidance for the design of fluid-injection schem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aulic fracturing unstable injection transient flow fluctuation pressure SEEPAGE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