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垂直井闭循环地热系统热提取性能和注入优化数值模拟
1
作者 马永法 周学军 +9 位作者 袁利娟 刘玲 董俊领 王旭 詹涛 何兰 刘新 刘艳 李昌 雷宏武 《可再生能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302-1312,共11页
为了评价单井闭循环的热提取性能,优化注入参数,文章针对中国东北典型场地,基于井筒-储层耦合数值模拟和场地的运行监测数据,分析了地热系统短期(热响应测试)和长期(一个供暖季)的提热性能,并优化了系统运行注入温度和流量。结果显示,... 为了评价单井闭循环的热提取性能,优化注入参数,文章针对中国东北典型场地,基于井筒-储层耦合数值模拟和场地的运行监测数据,分析了地热系统短期(热响应测试)和长期(一个供暖季)的提热性能,并优化了系统运行注入温度和流量。结果显示,典型东北地区1500 m长度的地热井在平均注入温度7℃,注入流量7.7 m^(3)/h条件下,换热孔出口平均功率为65.2 kW,一个供暖期出口与入口平均温差为4.9℃,地层温度降低影响最大范围约7 m,地层中的降温程度最大为23℃,并可以在非供暖期得到较好的恢复。在不考虑运行成本和可持续开发的情况下,注入温度越低、流量越大,获得的换热功率也越大。在调整注入温度为5℃和流量为6.3m^(3)/h的情况下,可获得同样的换热功率,此时的运行成本最低,比现有方案成本降低20%。考虑运行成本和可持续开发的优化设计对单井闭循环地热供暖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热供暖 垂直井闭循环地热系统 性能评价 注入优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代理模型与遗传算法的海上油田聚合物驱注入参数优化控制方法 被引量:7
2
作者 李俊键 马佳 +2 位作者 刘勇 郑伟 姜汉桥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41-44,49,共5页
针对传统优化方法效率低、精度差的问题,将响应面方法引入到化学驱注入参数优化设计中,提出了基于二次响应面代理模型与遗传算法的海上油田聚合物驱注入参数优化控制方法,即运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以油藏数值模拟为计算手段,采用... 针对传统优化方法效率低、精度差的问题,将响应面方法引入到化学驱注入参数优化设计中,提出了基于二次响应面代理模型与遗传算法的海上油田聚合物驱注入参数优化控制方法,即运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方法,以油藏数值模拟为计算手段,采用二次响应面方法建立了拟合净现值增幅与注入参数之间非线性关系的代理模型,并以此作为适应度函数,由遗传算法在变量空间范围内进行全局寻优,获得注入参数最优组合。渤海SZ36-1油田A7井组聚合物驱注入参数优化结果表明,基于代理模型和遗传算法的优化策略可以有效减少数值模拟的次数和计算量,同时能够获得较高的求解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聚合物驱 注入参数优化 代理模型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238断块凝胶与聚合物多轮次交替注入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申乃敏 张连锋 +3 位作者 李俊杰 卢俊 龙卫江 胡书奎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1年第6期878-883,共6页
为改善下二门油田泌238断块水驱开发过程中窜流严重,开发效果变差的现状,实现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系统地开展了水驱后凝胶体系与聚合物多级段塞交替注入参数优化及聚合物注入质量浓度差异... 为改善下二门油田泌238断块水驱开发过程中窜流严重,开发效果变差的现状,实现进一步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系统地开展了水驱后凝胶体系与聚合物多级段塞交替注入参数优化及聚合物注入质量浓度差异化调整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多轮次小段塞组合方式提高采收率效果优于低轮次大段塞组合方式,主体段塞为:0.08 PV(聚合物)+0.02 PV(凝胶)+0.06 PV(聚合物)+0.02 PV(凝胶)+0.06 PV(聚合物)+0.02 PV(凝胶)+0.06 PV(聚合物)+0.02 PV(凝胶)+0.06 PV(聚合物)+0.02 PV(凝胶)+0.06 PV(聚合物)的组合方式提高采收率值最高,提高采收率值为7.92%;注入井聚合物质量浓度差异化调整幅度为20%,即质量浓度值调整420 mg/L时,提高采收率出现拐点,随聚合物质量浓度调整幅度的继续增加,采收率增幅呈下降趋势。说明凝胶体系与聚合物交替注入驱油方法具备进一步开发剩余油的潜力,为同类油藏开发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模拟 注入参数优化 质量浓度差异化调整 采收率 泌238断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碱二元复合驱注入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包玲 邹洪超 +2 位作者 梁保生 夏云鹏 赵宏奇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CAS 2013年第1期20-22,41,共4页
介绍了无碱二元复合驱注入参数优化依据,即以配方体系黏度范围确定聚合物溶液浓度范围;以油水界面张力达10-3mN/m对所需表面活性剂含量优化。考察了聚合物溶液浓度、表面活性剂含量及段塞尺寸对驱油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聚合物溶液... 介绍了无碱二元复合驱注入参数优化依据,即以配方体系黏度范围确定聚合物溶液浓度范围;以油水界面张力达10-3mN/m对所需表面活性剂含量优化。考察了聚合物溶液浓度、表面活性剂含量及段塞尺寸对驱油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聚合物溶液浓度为1 400~1 600mg/L,表面活性剂含量为0.2%~0.3%,段塞尺寸0.5~0.7 PV时,无碱二元复合驱油效率比水驱提高25%,与聚合物驱、弱碱三元驱相比,无碱二元复合驱更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驱 二元驱油体系 注入参数优化 驱油效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层稠油油藏天然气气水交替注入参数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鸣川 朱维耀 +1 位作者 石成方 武男 《复杂油气藏》 2016年第3期45-49,共5页
针对鲁中区M稠油油藏的地质与开发特征,结合相态拟合后的状态方程,建立先导试验区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利用历史拟合调整后的油藏数值模拟模型,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考虑天然气气水交替的注气量、首段塞尺寸、后续段塞尺寸、气水段塞比... 针对鲁中区M稠油油藏的地质与开发特征,结合相态拟合后的状态方程,建立先导试验区油藏数值模拟模型。利用历史拟合调整后的油藏数值模拟模型,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考虑天然气气水交替的注气量、首段塞尺寸、后续段塞尺寸、气水段塞比、注气时机和注气速度6个参数,以采收率为评价指标,对各注入参数进行正交试验研究。通过对试验结果的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定量评价各注入参数对稠油油藏采收率的影响程度,得到各注入参数优先次序,并获得天然气气水交替各注入参数的最优组合,为现场天然气气水交替注入参数的确定提供指导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稠油油藏 气水交替 正交试验 注入参数优化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iO_(2)纳米流体在低渗透油藏中的驱油性能和注入参数优化 被引量:15
6
作者 尚丹森 侯吉瑞 程婷婷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7-142,共6页
为研究纳米流体在低渗油藏中的驱油性能,采用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具有一定疏水性的SiO_(2)纳米颗粒,研究了SiO_(2)纳米流体的稳定性及其对界面张力的影响,并通过低渗岩心驱替实验评价了SiO_(2)纳米流体的驱油性能,优化了该纳米流体的注入... 为研究纳米流体在低渗油藏中的驱油性能,采用实验室自主研发的具有一定疏水性的SiO_(2)纳米颗粒,研究了SiO_(2)纳米流体的稳定性及其对界面张力的影响,并通过低渗岩心驱替实验评价了SiO_(2)纳米流体的驱油性能,优化了该纳米流体的注入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纳米SiO_(2)颗粒的粒径中值约为50 nm;纳米SiO_(2)颗粒加量为0.15%时,界面张力最低,为0.55 mN/m;纳米SiO_(2)颗粒加量在0.15%以下时体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浓度越高,体系稳定性越差。岩心驱替实验表明,在渗透率20×10^(-3)μm2的低渗岩心中,SiO_(2)纳米流体可以有效降低含水率,降低注入压力,最佳的注入参数为:注入速率0.1 mL/min、注入量0.5 PV、加量0.15%,在此条件下可提高采收率25.41%。SiO_(2)纳米流体可用于低渗透油藏提高采收率。所合成的具有一定疏水性的SiO_(2)纳米颗粒可用于低渗透油藏高效提高采收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O_(2)纳米颗粒 低渗透 纳米流体驱 注入参数优化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藏CO_2-ECBM注入参数优化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王杰祥 陈征 +2 位作者 赵密福 杜建德 李玉英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5-118,157,共4页
针对目前CO2-ECBM技术缺乏有效注入参数优化方法的问题,研究不同CO2相态下的吸附置换能力。运用井筒多相管流的计算方法,以沁端区块为研究对象,进行CO2-ECBM注入时机、注入速度以及注入压力等注入参数的优化研究。研究表明:区块开发中... 针对目前CO2-ECBM技术缺乏有效注入参数优化方法的问题,研究不同CO2相态下的吸附置换能力。运用井筒多相管流的计算方法,以沁端区块为研究对象,进行CO2-ECBM注入时机、注入速度以及注入压力等注入参数的优化研究。研究表明:区块开发中后期地层压力下降后再实施CO2-ECBM措施效果更好;在区块气温变化范围内,最大CO2注入压力为2.5MPa,夏季可适当提高,但不得高于3 MPa;区块最大CO2注入速度为50 t/d。优化后的注入参数将对该区块CO2-ECBM的顺利实施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藏 注入参数优化 采收率 沁端区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非均质油藏空气泡沫驱替注入参数优化实验 被引量:10
8
作者 黄炜 温柔 +2 位作者 庞进 孙亚君 杨文军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24-129,共6页
针对低渗透非均质油藏空气泡沫驱过程中不同渗透率储层注入参数优化困难的问题,以安塞油田长63组天然岩心为例,采用一维岩心流动实验装置开展空气泡沫驱注入参数优化实验,对气液比、泡沫段塞体积、注入压力、注入速率和注入时机进行优化... 针对低渗透非均质油藏空气泡沫驱过程中不同渗透率储层注入参数优化困难的问题,以安塞油田长63组天然岩心为例,采用一维岩心流动实验装置开展空气泡沫驱注入参数优化实验,对气液比、泡沫段塞体积、注入压力、注入速率和注入时机进行优化,获得最佳注入参数,并分析不同渗透率储层空气泡沫驱注入参数优化规律。结果表明:同一组岩心内,随着气液比、泡沫段塞体积、注入压力和注入速率增加,采出程度不断提高,当这些注入参数达到一定程度后,采出程度增幅减小或下降,各注入参数均存在最优值;不同注入参数对采出程度的影响很大,对渗透率较低的储层尤为敏感;渗透率与最优注入气液比、注入体积、注入压力、注入速率均具有较好的指数递减关系,低含水时注入空气泡沫能够获得更高的采收率。该研究结果为低渗透油藏空气泡沫驱分区分层精细化注入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泡沫驱 提高采收率 注入参数优化 低渗透油藏 优化设计 实验研究 安塞油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上油田化学驱注入浓度优化调整新技术及矿场实践 被引量:1
9
作者 张国浩 邓景夫 +2 位作者 张振杰 王欣然 魏舒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23年第3期10-14,共5页
海上S油田化学驱实施时区块内采用均一注入参数。随着化学驱实施中后期,油田也步入高含水期,不同井组间见效效果差异大,均一注入参数制约了化学驱后期开发效果。考虑单井见效差异,精细划分不同见效类型。针对不同见效类型的井,通过数值... 海上S油田化学驱实施时区块内采用均一注入参数。随着化学驱实施中后期,油田也步入高含水期,不同井组间见效效果差异大,均一注入参数制约了化学驱后期开发效果。考虑单井见效差异,精细划分不同见效类型。针对不同见效类型的井,通过数值模拟法、注入压力优化法及化学驱流度控制法对注入浓度开展逐级优化,形成了一套化学驱后期注入浓度优化调整的新技术。该技术已应用于渤海S油田,其中,提高注入浓度,井组典型受效单井含水率下降6%,实现日增油20 m^(3);降低注入浓度后,注入井注入能力提升20%,受效井组液量及流压逐步回升,含水平稳;截止目前,试验区累增油达2.4×10^(4)m^(3),节约干粉用量111 t,实现了降本增效。对海上同类油田开展三次采油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油田 化学驱 降本增效 注入浓度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减氧空气泡沫驱油藏方案优化设计 被引量:1
10
作者 谭虹 南婷婷 冯紫娟 《石化技术》 CAS 2023年第2期79-81,共3页
为了提高特低渗透油藏水平井的开发效果,针对志丹油田河川区长6油藏水平井地层能量得不到有效补充,地层能量亏空严重,单井产量递减快等问题,探索利用减氧空气泡沫驱技术高效补充致密砂岩油藏地层能量,开展了减氧空气泡沫驱油藏方案的优... 为了提高特低渗透油藏水平井的开发效果,针对志丹油田河川区长6油藏水平井地层能量得不到有效补充,地层能量亏空严重,单井产量递减快等问题,探索利用减氧空气泡沫驱技术高效补充致密砂岩油藏地层能量,开展了减氧空气泡沫驱油藏方案的优化研究。利用数值模拟优化研究得到如下注入参数:根据当前井网形式,确定转注1口水平井作为减氧空气泡沫驱试验井,注入方式采用气液交替泡沫驱;2)初期泡沫液配注量60m^(3)/d,初期减氧空气配注量4500nm^(3)/d;3)段塞组成:0.003PV前置段塞×起泡剂浓度0.7%,0.197PV主体段塞×起泡剂浓度0.35%,泡沫驱总段塞:0.1PV;4)气液交替注入周期为15d;5)初期设计气/液比为3∶1(地下体积比)。该研究成果在试验井组应用,预测能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为深化减氧空气泡沫驱应用研究,提高致密砂岩油藏的采收率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透油藏 水平井 减氧空气泡沫驱 注入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微纳米乳液增注技术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兰爽 张顶学 +1 位作者 王勇 杨昊东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53-558,共6页
基于纳米材料在低渗透油藏中良好的降压增注前景,对微纳米乳液作为增注剂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纳米粒度分析仪、接触角测量仪、岩心驱替装置等对微纳米乳液的基本性能进行评价,并对注入参数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微纳米乳液粒径较... 基于纳米材料在低渗透油藏中良好的降压增注前景,对微纳米乳液作为增注剂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利用纳米粒度分析仪、接触角测量仪、岩心驱替装置等对微纳米乳液的基本性能进行评价,并对注入参数进行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微纳米乳液粒径较小,有一定的吸附性和改变润湿性的能力,能将岩石表面润湿性由强水湿变为弱水湿;该微纳米乳液具有良好的耐温性、防膨性、配伍性,当注入含量为0.5%(w)时,油-水表面张力最低降至0.60 mN/m;当优化后的工艺参数为单一段塞焖井、注入含量为0.3%(w)、注入流量为0.1 mL/min时,注水压力降低16.87%。基于实验室研究结果,现场试验6井次,平均注水压力下降1.8 MPa,日增注35 m^(3),有效持续时间达362 d,为低渗透油藏纳米降压增注技术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纳米乳液 超低渗 注入参数优化 降压增注 注水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海涠洲中低渗油藏SMG深部调驱体系研究
12
作者 杜俊辉 周彦霞 +3 位作者 郑旭林 蒋志伟 陈丹丰 丁亚慧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01-106,111,共7页
目的针对涠洲12-1油田中低渗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差,注入凝胶调剖容易导致注入压力过高产生欠注,泡沫驱泡沫体积及半衰期受高温高盐环境影响大等实际问题,提出使用合成粒径可控,性质稳定且具有优秀的注入能力以及耐温耐盐性能的SMG微球作... 目的针对涠洲12-1油田中低渗油藏注水开发效果差,注入凝胶调剖容易导致注入压力过高产生欠注,泡沫驱泡沫体积及半衰期受高温高盐环境影响大等实际问题,提出使用合成粒径可控,性质稳定且具有优秀的注入能力以及耐温耐盐性能的SMG微球作为深部调驱剂,以期满足现场进一步增产需求。方法利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以及物理模拟实验针对SMG深部调驱体系的水化膨胀性能、注入性能、封堵性能和提高采收率效果进行分析。结果SMG具有良好的膨胀及封堵性能,其初始粒径为0.71μm,7天后粒径膨胀速度减缓,达到5.32μm,最终粒径膨胀倍数约7倍。岩心渗透率在69.8×10^(-3)~308.0×10^(-3)μm^(2)时,封堵率均在90%以上,且随着岩心渗透率的增加,SMG的阻力系数、封堵率呈小幅度波动后逐步下降趋势,实验组中最高采收率增幅为15.49%。结论注入SMG可以实现深部滞留,有效封堵高渗层大孔喉,改善储层非均质性,改变驱替液流向及压力分布,提高波及面积,从而提高采收率;并且注入SMG的时机越早,增压调驱能力越强,提高采收率效果越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低渗透油藏 SMG 注入参数优化 封堵机理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煤储层三维非均质地质模型的CO_(2)-ECBM数值模拟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旭东 桑树勋 +6 位作者 周效志 刘世奇 韩思杰 王梓良 张守仁 吴见 张兵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773-2790,共18页
CO_(2)驱煤层气地质封存(CO_(2)-ECBM)强化煤层气开发、实现煤层气井增产的同时,将CO_(2)封存到深部煤层中,该技术极具发展前景。依托示范工程,基于地质建模开展数值模拟研究,仍是技术研发的重要路径。基于对角点地质模型和COMSOL Multi... CO_(2)驱煤层气地质封存(CO_(2)-ECBM)强化煤层气开发、实现煤层气井增产的同时,将CO_(2)封存到深部煤层中,该技术极具发展前景。依托示范工程,基于地质建模开展数值模拟研究,仍是技术研发的重要路径。基于对角点地质模型和COMSOL Multiphysics地质建模能力的分析,利用拆分-重构法在COMSOL Multiphysics内建立了能有效描述沁水盆地柿庄南区块3号煤储层的三维空间展布和含气量、吸附时间、孔隙度、渗透率、弹性模量、泊松比非均质分布的地质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吸附-渗流-温度-应力-化学(AHTMC)多场耦合数学模型开展了控压注气方式的CO_(2)-ECBM数值模拟工作,分析了CO_(2)注入压力对CH_(4)增产、CO_(2)封存及煤储层地球化学环境的影响,提出了同时关井、序贯关井2种关井方式和省时提效、CH_(4)增产、CO_(2)封存以及3者综合兼顾4种CO_(2)-ECBM工程目标,优化了2种关井方式、分别实现4种工程目标场景下的CO_(2)注入压力。研究结果表明:(1)在15 a工期、5.5~9.5 MPa注气压力情况下,随着注入井CO_(2)注气压力的增加,生产井CH_(4)增产率、煤储层CO_(2)封存量均增加,最大可分别达14.39%和8.31×107 m3,含酸性裂隙水的煤储层区域扩大,受CO_(2)从生产井大量产出的影响,储层CO_(2)封存率降低,但保持在95%以上;(2)煤储层非均质性对煤层气井生产影响很大,煤层气井周围煤储层CH_(4)含气量越高、孔隙度和渗透率越大,CH_(4)增产效果越显著,周围煤储层吸附CO_(2)能力越强,CO_(2)产出速度越小;(3)同时关井和序贯关井方式下,CO_(2)注气压力对生产井组产出气CO_(2)体积分数和CH_(4)产气速度变化有显著影响,CO_(2)-ECBM工程结束时煤储层CH_(4)采收率随注气压力增加而降低,3.50、6.50、9.50 MPa的注气压力下分别为33.28%、18.90%、12.81%和41.63%、29.03%、23.01%;(4)以省时提效、CH_(4)增产、CO_(2)封存及3者综合兼顾为工程目标的CO_(2)最优注入压力在同时关井时分别为8.05、3.50、6.35和6.25 MPa,在序贯关井时分别9.50、9.50、3.50和9.50 MPa;(5)相较于同时关井,序贯关井在采用最优CO_(2)注气压力时能够通过延长工程时间获得较好的CH_(4)增产和CO_(2)封存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_(2)驱煤层气地质封存 三维非均质地质模型 煤层气增产 CO_(2)封存 注入工艺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温纳米稳泡剂制备及驱油性能评价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丽媛 吴景春 +2 位作者 张淼鑫 赵阳 石芳 《石油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35-540,共6页
以Pickering乳液法,制备了一种具有Janus功能的纳米颗粒稳泡剂WP-21,采用激光粒度分析、FTIR、TG方法对所制备的纳米颗粒稳泡剂WP-21进行表征,从泡沫性能、流变性能方面对体系性能进行评价;利用双管并联驱油模型,验证体系的封堵性能,并... 以Pickering乳液法,制备了一种具有Janus功能的纳米颗粒稳泡剂WP-21,采用激光粒度分析、FTIR、TG方法对所制备的纳米颗粒稳泡剂WP-21进行表征,从泡沫性能、流变性能方面对体系性能进行评价;利用双管并联驱油模型,验证体系的封堵性能,并对驱油机理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0.05~1.00 Hz频率范围内,黏性模量达到31 mN/m、弹性模量达到18 mN/m;125℃条件下,起泡体积达到276 mL,泡沫半衰期为124 min;95℃条件下,高渗岩心最终采收率达到60.30%,低渗岩心最终采收率为27.91%;耐温纳米泡沫体系依靠气泡叠加产生的贾敏效应在高渗层形成有效封堵,使得后续泡沫体系向低渗层流动,少量气泡在小孔隙处发生堆积,起到优异的调驱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温泡沫 纳米改性 体系筛选评价 注入参数优化 封堵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弱凝胶+水基微球”组合调驱数值模拟量化的表征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周振 张云宝 +3 位作者 王承州 詹兆海 郑旭林 陈丹丰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CAS 2023年第4期72-77,共6页
为优化渤海B油田注水开发油田调驱效果,利用CMG数值模拟软件,围绕“弱凝胶+水基微球”组合调驱提高采收率效果展开了优化研究。根据该油田已知的地质油藏属性,对生产井的历史数据进行历史拟合,建立了实际三维地质模型,对影响单一段塞弱... 为优化渤海B油田注水开发油田调驱效果,利用CMG数值模拟软件,围绕“弱凝胶+水基微球”组合调驱提高采收率效果展开了优化研究。根据该油田已知的地质油藏属性,对生产井的历史数据进行历史拟合,建立了实际三维地质模型,对影响单一段塞弱凝胶调驱、单一段塞水基微球调驱以及“弱凝胶+水基微球”组合调驱效果的因素进行分析优化设计,并针对相关生产指标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弱凝胶+水基微球”组合调驱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段塞调驱效果;通过数值模拟优选出调剖剂(弱凝胶)最佳注入工艺参数:质量分数为0.50%,注入量为0.00011 PV,A2H井、A3H井注入速度分别为240、200 m^(3)/d;通过数值模拟优选出调驱剂(水基微球)最佳注入工艺参数:质量分数为0.30%,注入量为0.00300 PV,A2H井、A3H井注入速度均为500~600 m^(3)/d。组合调驱方案能有效达到降水增油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调驱 数值模拟 注入参数优化 提高采收率 方案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庆油田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 被引量:128
16
作者 孙龙德 伍晓林 +2 位作者 周万富 李学军 韩培慧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36-645,共10页
通过跟踪分析大庆油田20世纪70年代以来开展的化学驱技术攻关实践,系统总结了所形成的化学驱理论、技术的适应性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大庆油田在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方面,主要建立了低酸值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 通过跟踪分析大庆油田20世纪70年代以来开展的化学驱技术攻关实践,系统总结了所形成的化学驱理论、技术的适应性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及思路。大庆油田在化学驱提高采收率技术方面,主要建立了低酸值原油形成超低界面张力的表面活性剂与原油匹配关系理论,自主研制出系列表面活性剂产品;形成化学驱注入参数优化及数值模拟等关键技术;发展了化学驱分质分层注入、清防垢采油、配注及采出液处理工艺,形成了配套的采油及地面工程技术。大庆油田化学驱应用效果显著,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12%,三元复合驱提高采收率18%。进一步提高化学驱采收率,可从3个方面开展攻关:(1)油藏表征由精细向精准发展;(2)提高采收率技术向智能、高效方向发展;(3)配套工艺向环保、高效、智能化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庆油田 化学驱 表面活性剂与原油匹配理论 注入参数优化 工程配套技术 提高采收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驱后低初黏凝胶-高黏聚合物堵调驱试验研究
17
作者 满波 陈文林 罗锋 《精细石油化工》 CAS 2023年第5期23-27,共5页
在高效低初黏凝胶配方基础上,通过三层并联岩心流动实验和驱油实验,对低初黏凝胶及后续聚合物溶液进行注入参数优化,并开展现场试验证效果。三管并联实验结果表明,经低初黏凝胶调剖后注聚合物溶液高渗层分流率由88.7%降低为37.9%,低渗层... 在高效低初黏凝胶配方基础上,通过三层并联岩心流动实验和驱油实验,对低初黏凝胶及后续聚合物溶液进行注入参数优化,并开展现场试验证效果。三管并联实验结果表明,经低初黏凝胶调剖后注聚合物溶液高渗层分流率由88.7%降低为37.9%,低渗层由0%提高到24.2%,中渗透层由11.3%提高到37.9%。聚驱后最佳低初黏凝胶-高黏聚合物配方可提高采收率13.6%,较高浓度聚合物驱多提高4.4%,降低聚合物用量28%。现场试验结果表明:阶段采收率提高值3.84%,数模预计最终提高采收率8.1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初黏凝胶 聚合物 驱油实验 现场试验 注入参数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渗透油藏压驱注水开发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樊超 李三山 +1 位作者 李璐 王亚男 《石油化工应用》 CAS 2022年第1期37-40,共4页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理论发展及技术进步,低渗透油藏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并逐渐成为我国油气资源增储上产的重要后备力量。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差,难以有效开发,压驱注水和异步注采相结合的开发方式为该类有效油藏开发提供了解决办法。本文... 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理论发展及技术进步,低渗透油藏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并逐渐成为我国油气资源增储上产的重要后备力量。低渗透油藏储层物性差,难以有效开发,压驱注水和异步注采相结合的开发方式为该类有效油藏开发提供了解决办法。本文以胜利油田N区块为研究对象,建立了压驱注水油藏数值模型,在有效拟合井区实际生产数据的基础上,对压驱注水机理及关键技术参数进行深入研究。研究表明,通过压驱注水开发,地层能量能够得到快速补充,且在注入过程中注入井附近储层物性有所改善;由于压驱注水注入的大量高压流体,增大了注入流体渗滤距离,扩大波及体积,剩余油重新分布,同时减小了注采距离,有利于建立有效驱替;在有效拟合第一阶段注入中井组实际生产数据的基础上优化注水关键技术参数,在第二阶段的注入中注入量越小生产效果越好。本研究为低渗油藏压驱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和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压驱注水 数值模拟 注入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