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灰度-图像识别级配方法的泥质粉砂岩回填土压实特征研究
1
作者 严狄 王树英 郑响凑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813-2823,共11页
为探究泥质粉砂岩回填土压实特性及机理,以长沙黄花机场扩建项目回填土为研究对象,利用segment every grain模型对土颗粒图像进行分割,结合灰度识别技术,提出灰度-图像识别方法,并通过筛分法验证其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对同一碾压区域内... 为探究泥质粉砂岩回填土压实特性及机理,以长沙黄花机场扩建项目回填土为研究对象,利用segment every grain模型对土颗粒图像进行分割,结合灰度识别技术,提出灰度-图像识别方法,并通过筛分法验证其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对同一碾压区域内不同碾压遍数的土样采用灰度-图像识别方法研究各粒径颗粒的含量及粗颗粒形貌的变化规律,并通过电镜扫描研究压实过程中回填土细观结构的变化规律,进一步揭示压实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灰度-图像识别方法可以避免将图片中孔隙识别为土颗粒,能较好地识别1~100 mm粒径的颗粒,该方法得到试样的颗粒含量和实际的颗粒含量较为接近。土颗粒在碾压过程中主要由压缩和破碎主导,泥质粉砂岩粗颗粒在碾压过程中不断发生破碎,当碾压遍数达到14~16次时,破碎形式由断裂破碎逐渐转变为研磨破碎。碾压低于14遍时,颗粒处于断裂破碎阶段,颗粒之间难以贴合,导致回填土内仍具有较大孔隙;而碾压超过16遍后,颗粒处于研磨破碎阶段,干密度的增加幅度有限,并可能出现“过碾”现象,导致压实质量下降。因此,针对泥质粉砂岩回填土,实际压实过程中碾压遍数建议选用14~16遍,以实现最佳的压实效果。研究成果可为实现泥质粉砂岩回填土高压实质量提供指导,也深化了压实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质粉砂岩回填土 级配特征 干密度 压实机理 颗粒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