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东海内陆架泥质体远端表层沉积物孢粉分布规律 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
2
1
作者
袁忠鹏
胡刚
+4 位作者
王永红
黄畅
贾仲佳
梁伟强
彭锦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10-620,共11页
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区是全新世高海平面时期以来形成的重要地貌单元,其包含了高分辨率沉积环境与气候变化信息,对该地区现代沉积环境及其影响条件的分析,将有助于长时间尺度古记录识别与反演。孢粉是研究植被和气候环境的重要代用指标,...
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区是全新世高海平面时期以来形成的重要地貌单元,其包含了高分辨率沉积环境与气候变化信息,对该地区现代沉积环境及其影响条件的分析,将有助于长时间尺度古记录识别与反演。孢粉是研究植被和气候环境的重要代用指标,通过对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区远端海域15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孢粉分析,揭示了孢粉特征的分布规律,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和传播机制。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共鉴定出93个孢粉类型,其中木本植物花粉47个,草本植物花粉28个,蕨类植物孢子12个,藻类孢子6个。松属花粉含量占有绝对优势,其次为禾本科;研究区孢粉浓度呈现近岸浓度高,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而降低的整体规律。进一步研究表明,各孢粉类型的分布和传播机制不同,主要是受邻岸植被和水流作用影响。松属花粉在近岸区域呈现高浓度分布,可能是受季风和水流强度的共同影响;栎属、草本植物花粉的传播都和洋流有关;蕨类孢子仅仅出现一个高值区,可能是海底地形和海流相互作用的结果。孢粉指示的现代沉积环境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泥质区沉积记录识别与古环境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海内陆架
泥质沉积区
环境重建
孢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中国东部陆架海锋面的时空变化及其对细颗粒沉积物输运和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袁萍
王厚杰
+2 位作者
毕乃双
吴晓
张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42,共18页
本文利用中国东部陆架海不同季节的航次观测数据与HYCOM模式数据,分析了HYCOM模式输出的水体温盐数据在中国东部陆架海的适用性,并探讨了中国东部陆架海表底层温盐锋面的时空变化及其对细颗粒沉积物输运和沉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
本文利用中国东部陆架海不同季节的航次观测数据与HYCOM模式数据,分析了HYCOM模式输出的水体温盐数据在中国东部陆架海的适用性,并探讨了中国东部陆架海表底层温盐锋面的时空变化及其对细颗粒沉积物输运和沉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部陆架海表、底层温度锋(盐度锋)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不考虑冲绳海槽以东的海域),但底层锋面的强度和锋区范围明显大于表层。锋面的位置很好的体现了海区流系的基本格局。表、底层温度锋面基本处于几大水团的交界处,说明表、底层温度锋面的分布与研究区环流和水团配置情况密切相关。而表、底层盐度锋面的分布则与研究区入海径流、沿岸流以及暖流等的分布密切相关。此外,对比锋面与中国东部陆架各泥质沉积区的位置可以发现,研究区温盐锋面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对于泥质沉积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陆架海
锋面
时空变化
细颗粒
沉积
物
沉积
物输运
泥质沉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海近岸锋面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沉积物输运和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
8
3
作者
藏政晨
王厚杰
+3 位作者
薛佐
毕乃双
吴晓
张勇
《海洋地质前沿》
2015年第7期1-10,共10页
利用2010和2012年黄海海域不同季节的航次观测数据与HYCOM模式再分析数据进行了比对,检验了HYCOM模式的水体温度数据在黄海海域的适用性。据此分析了黄海海域的温度锋面和混合锋面的时空变化。结果显示,温度锋通常在秋季开始出现,在冬...
利用2010和2012年黄海海域不同季节的航次观测数据与HYCOM模式再分析数据进行了比对,检验了HYCOM模式的水体温度数据在黄海海域的适用性。据此分析了黄海海域的温度锋面和混合锋面的时空变化。结果显示,温度锋通常在秋季开始出现,在冬季最为发育,在春季逐渐消失;黄海混合锋面与季风活动密切相关,主要在秋季开始出现,在冬季发育。悬浮沉积物基本上集中在温度锋的向岸一侧,难以跨越锋面输运。山东半岛成山头海域的温度锋在形态及空间位置上与泥质沉积区相对应,沉积中心(厚度40m)主要分布在温度锋的西侧,而在其东侧泥质沉积厚度快速减小。研究结果发现,秋冬季节混合锋与温度锋的空间位置并不一致,混合锋位于温度锋的西侧,强烈混合使得沉积物不易沉降,对应泥质沉积厚度小;而在混合锋东侧,悬浮沉积物浓度高且水体层化显著,沉积物易于沉降堆积,与泥质沉积中心对应。混合锋与温度锋的空间分布差异与共同作用可能是该区域泥质沉积体"Ω"形态发育的动力学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海
HYCOM模式
沉积
物输运
温度锋
混合锋
泥质沉积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东海内陆架泥质体远端表层沉积物孢粉分布规律 及其环境意义
被引量:
2
1
作者
袁忠鹏
胡刚
王永红
黄畅
贾仲佳
梁伟强
彭锦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海洋国家实验室海洋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
出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610-620,共11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76052)
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201609370007)
中国地质调查项目(DD20190236)。
文摘
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区是全新世高海平面时期以来形成的重要地貌单元,其包含了高分辨率沉积环境与气候变化信息,对该地区现代沉积环境及其影响条件的分析,将有助于长时间尺度古记录识别与反演。孢粉是研究植被和气候环境的重要代用指标,通过对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区远端海域150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的孢粉分析,揭示了孢粉特征的分布规律,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和传播机制。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共鉴定出93个孢粉类型,其中木本植物花粉47个,草本植物花粉28个,蕨类植物孢子12个,藻类孢子6个。松属花粉含量占有绝对优势,其次为禾本科;研究区孢粉浓度呈现近岸浓度高,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而降低的整体规律。进一步研究表明,各孢粉类型的分布和传播机制不同,主要是受邻岸植被和水流作用影响。松属花粉在近岸区域呈现高浓度分布,可能是受季风和水流强度的共同影响;栎属、草本植物花粉的传播都和洋流有关;蕨类孢子仅仅出现一个高值区,可能是海底地形和海流相互作用的结果。孢粉指示的现代沉积环境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泥质区沉积记录识别与古环境重建。
关键词
东海内陆架
泥质沉积区
环境重建
孢粉
Keywords
East China Sea inner shelf
mud belt
environmental reconstruction
pollen
分类号
P736.2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东部陆架海锋面的时空变化及其对细颗粒沉积物输运和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
2
2
作者
袁萍
王厚杰
毕乃双
吴晓
张勇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出处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25-42,共18页
基金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河口海岸学:现代黄河入海沉积物从源到汇的关键沉积动力过程”(41525021)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大型水库调控下河口沉积动力过程及其生物地球化学效应”(2016YFA0600903)。
文摘
本文利用中国东部陆架海不同季节的航次观测数据与HYCOM模式数据,分析了HYCOM模式输出的水体温盐数据在中国东部陆架海的适用性,并探讨了中国东部陆架海表底层温盐锋面的时空变化及其对细颗粒沉积物输运和沉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东部陆架海表、底层温度锋(盐度锋)的分布趋势基本一致(不考虑冲绳海槽以东的海域),但底层锋面的强度和锋区范围明显大于表层。锋面的位置很好的体现了海区流系的基本格局。表、底层温度锋面基本处于几大水团的交界处,说明表、底层温度锋面的分布与研究区环流和水团配置情况密切相关。而表、底层盐度锋面的分布则与研究区入海径流、沿岸流以及暖流等的分布密切相关。此外,对比锋面与中国东部陆架各泥质沉积区的位置可以发现,研究区温盐锋面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对于泥质沉积区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
中国东部陆架海
锋面
时空变化
细颗粒
沉积
物
沉积
物输运
泥质沉积区
Keywords
East China Shelf Seas
oceanic fronts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fine-grained sediment
sediment transportation
mud patches
分类号
P76 [天文地球—海洋科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海近岸锋面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沉积物输运和沉积的影响
被引量:
8
3
作者
藏政晨
王厚杰
薛佐
毕乃双
吴晓
张勇
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地球科学学院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
海底科学与探测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
出处
《海洋地质前沿》
2015年第7期1-10,共10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376096
41476069
41376079)
文摘
利用2010和2012年黄海海域不同季节的航次观测数据与HYCOM模式再分析数据进行了比对,检验了HYCOM模式的水体温度数据在黄海海域的适用性。据此分析了黄海海域的温度锋面和混合锋面的时空变化。结果显示,温度锋通常在秋季开始出现,在冬季最为发育,在春季逐渐消失;黄海混合锋面与季风活动密切相关,主要在秋季开始出现,在冬季发育。悬浮沉积物基本上集中在温度锋的向岸一侧,难以跨越锋面输运。山东半岛成山头海域的温度锋在形态及空间位置上与泥质沉积区相对应,沉积中心(厚度40m)主要分布在温度锋的西侧,而在其东侧泥质沉积厚度快速减小。研究结果发现,秋冬季节混合锋与温度锋的空间位置并不一致,混合锋位于温度锋的西侧,强烈混合使得沉积物不易沉降,对应泥质沉积厚度小;而在混合锋东侧,悬浮沉积物浓度高且水体层化显著,沉积物易于沉降堆积,与泥质沉积中心对应。混合锋与温度锋的空间分布差异与共同作用可能是该区域泥质沉积体"Ω"形态发育的动力学机制。
关键词
黄海
HYCOM模式
沉积
物输运
温度锋
混合锋
泥质沉积区
Keywords
Yellow Sea
HYCOM model
sediment transport
thermal front
mixing front
mud patch
分类号
P736 [天文地球—海洋地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东海内陆架泥质体远端表层沉积物孢粉分布规律 及其环境意义
袁忠鹏
胡刚
王永红
黄畅
贾仲佳
梁伟强
彭锦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中国东部陆架海锋面的时空变化及其对细颗粒沉积物输运和沉积的影响
袁萍
王厚杰
毕乃双
吴晓
张勇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黄海近岸锋面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沉积物输运和沉积的影响
藏政晨
王厚杰
薛佐
毕乃双
吴晓
张勇
《海洋地质前沿》
2015
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