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火后泥石流易发性动态评估:以西昌泸山火烧迹地为例
1
作者 陈海鑫 葛永刚 +1 位作者 曾璐 杨练兵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4448-4458,共11页
为了探明火烧后泥石流在不同时间点的易发性,选择2020年3月在经久乡泸山发生严重火灾的火烧迹地作为示范研究区,以“空间换时间”的思想为基础贯彻整个研究,通过室内实验,获取了研究区在火后不同时间的根土力学参数。利用获得的实验参数... 为了探明火烧后泥石流在不同时间点的易发性,选择2020年3月在经久乡泸山发生严重火灾的火烧迹地作为示范研究区,以“空间换时间”的思想为基础贯彻整个研究,通过室内实验,获取了研究区在火后不同时间的根土力学参数。利用获得的实验参数,通过坡体失稳模型,得到火后不同年限的坡体失稳系数,根据坡体稳定性划分标准,得到了火烧后不同年份的坡体失稳面积,最终提炼出火后不同年份的物源强度指标。以物源强度作为动态评价指标,以地形地貌指标作为静态评价指标,构成了小流域尺度下的火后泥石流易发性动态评价指标体系。选用熵权法计算指标因子的权重结合综合指数法,对经久乡泸山火烧迹地进行了动态的泥石流易发性评估。依据结果,对火烧后多年依然高易发的流域以及短时间内高易发的流域进行针对性整治,既能够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泥石流的发生概率,又能节约经济成本,做到真正意义上有效的防灾减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后泥石流 根土力学性能 指标体系 泥石流易发性动态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石流颗粒的标度分布 被引量:18
2
作者 李泳 谢江 +1 位作者 周小军 郭晓军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7,共7页
大多数泥石流由宽粒径颗粒组成,粒径介于10–3~102mm。通常以个别特殊粒径(如D10、D30、D50等)或其组合(如均匀系数、曲率系数等)来刻画颗分的性质,但这些都是经验性参数,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也不能确定颗分曲线的函数形式。选取蒋家... 大多数泥石流由宽粒径颗粒组成,粒径介于10–3~102mm。通常以个别特殊粒径(如D10、D30、D50等)或其组合(如均匀系数、曲率系数等)来刻画颗分的性质,但这些都是经验性参数,没有明确的物理意义,也不能确定颗分曲线的函数形式。选取蒋家沟典型黏性泥石流流体样本和国内各泥石流多发区泥石流堆积土体样本,通过粒度分析,运用Matlab和函数逼近方法,发现泥石流颗粒普遍满足一种标度分布:P(D)=CD-μexp(-D/Dc),因而颗分性质可以用自然参数μ和Dc来刻画。μ刻画了土体在自然状态下的孔隙度,Dc是一个特征粒径,代表颗粒组成的范围。根据蒋家沟大量泥石流样本发现,μ<0.10,而对高容重泥石流,μ<0.05。泥石流容重随Dc呈幂函数增长,Dc从而刻画了泥石流的输移能力。由此确立了分布参数与泥石流性质的关系,并将其用于汶川震区泥石流的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颗分曲线 标度分布 分布参数 泥石流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