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水分环境、林相与泥石流灾害发生的关系
被引量:1
- 1
-
-
作者
王丽
刘桂芳
-
机构
沈阳医学院
-
出处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0年第5期31-32,共2页
-
文摘
进入雨季,在泥石流易发区,常诱发泥沙灾害。那么,在发生山地灾害地区中,其水分环境、林相结构、植被盖度等下垫面条件与发生泥沙灾害究竟有怎样的关联度,2009年日本学者清水靖久等人研究了日本长野县林相结构、植被盖度、水分环境等下垫面条件与发生泥沙灾害的关系。其结论是:在靠近泽地的山脊源头部多发生崩塌。所有的崩塌都发生在被树冠覆盖的林地内。在立木密生的壮龄林内多发生崩塌。崩塌规模虽小,却有大量的水流出的痕迹。流出的泥石流冲倒立木,卷起土石,气势凶猛,灾害更大。渗透到厚亚黏土层处于饱和状态,是崩塌的导火索。若是荒废林地,崩塌面积就扩大。沟谷呈现出具有"圆形剧场型"的地形特征,喜欢湿润环境的林地,是多发区。基岩层中有来自地下径流通道,是多发区。
-
关键词
泥石流易发区
水分环境
林相结构
地形
日本
-
分类号
S157
[农业科学—土壤学]
-
-
题名日本泥石流形态观测
- 2
-
-
作者
王丽
-
机构
沈阳医学院
-
出处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1年第5期13-15,共3页
-
文摘
滑川北股泽为日本泥石流易发区。1982~2004年共有11次的观测记录,其中7次获得了泥石流VTR图像,观测器械设在第1#塘坝~上游塘坝群的泥石流流下堆积区间。通过监控摄像可以获得泥石流的水文图及流出塘坝堆沙区域的泥石流的图像。并求得泥石流的流量、流速、波高、土沙生产量、土沙堆积量、土沙流出量。通过分析可认为:由于过去的长期存在不稳定的土沙堆积在山坡、溪床内,成为泥石流发生的间接原因;近期的超强降雨是诱发泥石流的直接原因。其堆积机制:因水保工程曾拦截数次泥石流,伴随堆沙区域的地形变化,原河床的坡度变化点成为主要边界,后续泥石流开始逆向堆积。
-
关键词
泥石流易发区
监控摄像观测
泥石流形态
日本
-
分类号
P642.23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
-
题名透水型防沙坝拦截裹挟树木泥石流的性能
被引量:1
- 3
-
-
作者
王振福
-
机构
辽宁省义县水土保持监督管理站
-
出处
《水土保持应用技术》
2010年第2期4-6,共3页
-
文摘
在泥石流易发区的小流域沟壑治理中,设计修建透水型防沙坝,快速形成堵截的功能。而拦截功能,主要取决于透水断面建材的净间距(L)和泥石流中石砾的最大粒径(dmax)之比,建议设计参数取1.0≤L/dmax≤1.5。在发生泥石流时,当大量的树木常裹挟于泥石流中,难以忽略流动树木对拦截功能的影响。2009年日本学者进行了透水型防沙坝拦截裹挟树木的泥石流试验。其研究结论是:泥石流拦截率的提高,与LV/dmax密切相关。木材堆积率在10%以下,拦截率表现离散。伴随LV/dmax的增大,其离散度有变大的趋势,木材堆积率的拦截率影响变大。此项研究对于我国研究防御同类泥石流,具有借鉴作用。
-
关键词
泥石流易发区
透水型防沙坝
拦截率
日本
-
分类号
P642.23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