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耦合数值模型的降雨诱发滑坡-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1
作者 赵晨澄 李秀珍 +3 位作者 李泉林 龚俊豪 孙建国 张世哲 《人民黄河》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66-72,77,共8页
黄河上游地貌地质条件复杂脆弱,受极端降雨天气影响,泥石流等灾害时有发生,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以黄河上游贵德县二连村二连沟泥石流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资料收集、野外调查和遥感解译的基础上,基于TRIGRS模型、Flow-R模型和FLO-2D等... 黄河上游地貌地质条件复杂脆弱,受极端降雨天气影响,泥石流等灾害时有发生,常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以黄河上游贵德县二连村二连沟泥石流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资料收集、野外调查和遥感解译的基础上,基于TRIGRS模型、Flow-R模型和FLO-2D等物理力学和经验统计模型,从降雨诱发滑坡为泥石流提供物源的角度将滑坡和泥石流有机联系起来,构建了降雨诱发滑坡-泥石流动态演进的耦合数值模型,并定量评估了50 a一遇降雨情景下二连沟泥石流的动态危险性。该耦合模型不只考虑了成灾环境背景条件对泥石流物源的影响,还考虑了降雨诱发滑坡为泥石流提供的动态物源,具有较好的评价及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数值模型 泥石流 动态演进过程 危险性评价 黄河上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云模型和线性规划优化算法的山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
2
作者 李莉 倪波 +3 位作者 强跃 吴恒滨 汪魁 赵东升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4-43,共10页
泥石流是一种由暴雨或地震诱发常发生在山区的破坏力强大的地质灾害,为了提前预防和减少其破坏能力,使用特定算法评价其危险性十分必要。采用云模型雾化特性对各评价指标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后耦合,得到合理的权重阈值区间。以线性规划... 泥石流是一种由暴雨或地震诱发常发生在山区的破坏力强大的地质灾害,为了提前预防和减少其破坏能力,使用特定算法评价其危险性十分必要。采用云模型雾化特性对各评价指标权重进行一致性检验后耦合,得到合理的权重阈值区间。以线性规划优化算法通过设定目标函数后对各评价指标在权重区间内动态取值,从而得到各个泥石流沟渠最危险评分。改进了单指标的云数字特征公式,构建覆盖更全面的综合云模型,输入最大危险评分对研究区泥石流沟渠进行危险性分级。将该研究应用在汶川地震后北川县产生的72条泥石流沟渠实例中,其评价结果显示与研究区实际地形环境情况相吻合,为相似类型泥石流灾害的预防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土工程 泥石流 危险性评价 线性规划 云模型 耦合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子流域单元的抚顺市泥石流易发性及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善军 刘诗瑶 +1 位作者 魏恋欢 吕东霖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713-720,共8页
针对泥石流易发性及危险性评价中存在的评价体系模糊、忽略降雨等诱发因素的问题,以抚顺市作为研究区,在分析泥石流灾害发育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以子流域单元作为评价单元,开展泥石流灾害易发性及危险性评价.结合已有泥... 针对泥石流易发性及危险性评价中存在的评价体系模糊、忽略降雨等诱发因素的问题,以抚顺市作为研究区,在分析泥石流灾害发育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利用层次分析法,以子流域单元作为评价单元,开展泥石流灾害易发性及危险性评价.结合已有泥石流灾害点进行了精度评定.结果显示,抚顺市已有的42处泥石流灾害点中,36处位于本次评价的泥石流高易发和极高易发区(占比85.71%),有33处位于本次评价的泥石流高危险和极高危险区(占比78.57%).表明本次易发性及危险性评价结果比较可靠,与抚顺市的泥石流灾害发育情况相符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子流域单元 层次分析法 易发性评价 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RAMMS数值模拟的短时强降雨型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4
4
作者 庞海松 谢骏锦 +2 位作者 张小明 王官贺 张明 《地质科技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5-225,共11页
浙江省由短时强降雨诱发的泥石流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此类泥石流进行危险性评价对浙江省“灾害智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际应用价值。为研究浙江短时强降雨诱发小型泥石流的危险性,选取武山坑泥石... 浙江省由短时强降雨诱发的泥石流灾害频发,严重威胁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此类泥石流进行危险性评价对浙江省“灾害智治”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际应用价值。为研究浙江短时强降雨诱发小型泥石流的危险性,选取武山坑泥石流为对象,通过现场调查、三维倾斜摄影与数值模拟等手段,查明了武山坑泥石流的地质环境与发育特征,揭示了由短时强降雨诱发的泥石流灾害链生过程特征,选用RAMMS软件对不同降雨频率下泥石流运动特征进行了模拟,获取了泥石流深度、流速、堆积范围等特征参数,并基于特征参数进行了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陡坡处松散岩土体在短时强降雨作用下发生浅层滑坡,随后在坡面与沟道地形控制下向沟口运移,运动过程中通过侵蚀作用扩大泥石流规模,最终在宽缓堆积区沉积。随着研究区降雨强度增大至50 a一遇及100 a一遇,泥石流冲出规模扩大,但受限于堆积区宽缓的地形条件,未能于沟口形成有效冲出;但堆积扇上游居民区泥石流深度、流速等强度指标显著增大,堆积区内高强度区域面积大小由7276 m^(2)增大至12660 m^(2)。结合泥石流活跃性分析结果,采取形成区雨量监测、主沟谷流通区构建刚性、柔性或狭缝拦挡坝以及堆积区设置导流渠相结合的治理措施,可有效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研究成果可为武山坑及浙江省此类泥石流危险性评价、防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临强降雨 泥石流 灾害链 RAMMS 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信息量与灾害熵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对比研究——以成兰铁路松潘段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雷青青 向灵芝 +1 位作者 罗亮 张济燕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21-932,共12页
以成兰铁路松潘段为研究区域,根据野外调查分析、研究区基本环境地质条件,选取9项影响因子:高程、坡度、降雨量、岩性、地震烈度、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距离断裂距离、HI(物源参照值)以及流域形状系数,分析泥石流的分布特征。基于GIS... 以成兰铁路松潘段为研究区域,根据野外调查分析、研究区基本环境地质条件,选取9项影响因子:高程、坡度、降雨量、岩性、地震烈度、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距离断裂距离、HI(物源参照值)以及流域形状系数,分析泥石流的分布特征。基于GIS技术,通过信息量和灾害熵两种不同的模型,对各评价指标图层进行分类计算,并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结果:在信息量模型中,研究区内危险中度及以上占总面积的87%;泥石流沟内危险中度及以上占沟总面积的65%,共31条。灾害熵模型中,研究区内中危及以上危险区占总面积的81%;泥石流沟内中危区及以上危险区占沟总面积的80%,共38条。与灾害的实际分布相比,灾害熵模型给出了更接近实际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GIS 信息量法 灾害熵 危险性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龙江中上游地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3
6
作者 张芝艳 刘兴荣 +3 位作者 周自强 韩惠 王喜红 刘耀祥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615-621,626,共8页
根据白龙江中上游地区1008条泥石流沟的调查数据,结合试验分析,借助GIS分析功能,以沟道为评价单元,选取储量、地质类型、地质特征、沟口冲淤和破坏力5个要素层下的19个指标构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体系.经过优化总结,使用均值和极值归一化... 根据白龙江中上游地区1008条泥石流沟的调查数据,结合试验分析,借助GIS分析功能,以沟道为评价单元,选取储量、地质类型、地质特征、沟口冲淤和破坏力5个要素层下的19个指标构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体系.经过优化总结,使用均值和极值归一化原始数据,将关联法、专家评分法和综合评价法结合在同一个体系中,改善关联法的模糊性,同时集合客观主观的优势,得出一套评价体系.聚类分析综合值得出,文县的高危险、中高危险和中危险泥石流最多,宕昌县的高危险和中高危险泥石流较多;迭部县的中低危险泥石流最多;武都区和迭部县的低危险泥石流最多.要素层值分析得出,在高值泥石流沟道中,宕昌县的储量致险性最高;文县的地质类型、地质特征和沟口冲淤致险性最高;武都区的破坏力致险性最高.正态分布分析结果表明,储量和地质特征对泥石流的致险起主导作用.使用Moran’s I分析泥石流沟道间的关系表明,储量和沟口冲淤多数为高值与高值相邻,其综合致险性较高;地质类型和地质特征多半为高值和高值相邻、低值和低值相邻,其泥石流致险性两极化;破坏力多数为高值与高值相邻,容易诱发大型泥石流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体系 关联法结合专家评分 聚类分析 正态分布分析 Moran’s I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突变级数法的陇南市国道沿线泥石流危害严重性评价
7
作者 张珺璟 任珩 +1 位作者 许华 曹红武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02-212,222,共12页
【目的】通过开展泥石流危险严重性评价以降低泥石流灾害损失,为陇南市的发展规划、应急措施制定和防灾减灾提供一定参考。【方法】以陇南市普通国道沿线35条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采用突变级数法,基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知识决... 【目的】通过开展泥石流危险严重性评价以降低泥石流灾害损失,为陇南市的发展规划、应急措施制定和防灾减灾提供一定参考。【方法】以陇南市普通国道沿线35条泥石流沟为研究对象,采用突变级数法,基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知识决策4个维度,构建国道沿线泥石流危害严重性评价体系,对陇南市普通国道沿线泥石流危害严重性进行评估。【结果】陇南市国道沿线泥石流危害严重性阈值范围为:0.6880~0.7657,一般(评分值0.6880~0.6889)、轻度(0.6934~0.6996)、中度(0.7067~0.7200)、高度(0.7224~0.7373)和极高危险(0.7408~0.7657)等级的泥石流沟分别占7.5%、12.5%、15%、27.5%、25%。泥石流高发区位于G212国道的有13个路段,分别为:G212 K461+600、G212 K370+745、G212 K299+680、G212 K358+095、G212 K369+820、G212K370+110、G212K656+125、G212K395+500、G212K639+015、G212K299+585、G212K494+260、G212 K637+100、G212 K650+880;G247国道有6个路段:G247 K861+150、G247 K850+800、G247 K868+500、G247 K595+500、G247 K852+360、G247 K688+850、G247 K600+795,G247国道有1个路段:G567 K176+892。【结论】陇南市国道沿线泥石流严重危害区域位于白龙江、白水江和西汉水流域的宕昌中部、武都中北部、文县中部、礼县中部等地区,影响危险性的主要因素是地质环境、气象水文、植被覆盖和人类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危险性评价 突变级数法 陇南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2”地震后都汶公路沿线泥石流沟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33
8
作者 庄建琦 崔鹏 +1 位作者 葛永刚 裴来政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31-139,共9页
都汶公路地处"5.12"汶川大地震的极震区,地震造成大量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山地灾害。沿线大多数沟谷都具备暴发泥石流的条件,震后10~20 a将处于泥石流活跃期,尤其前5年泥石流异常活跃。通过野外考察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 都汶公路地处"5.12"汶川大地震的极震区,地震造成大量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山地灾害。沿线大多数沟谷都具备暴发泥石流的条件,震后10~20 a将处于泥石流活跃期,尤其前5年泥石流异常活跃。通过野外考察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获得研究区泥石流沟的基础数据,对比分析建立了震后泥石流总量计算方程,并以泥石流总量和沟床比降作为参数,建立了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模型,进行泥石流沟危险性评价。对研究区29条泥石流沟的评价表明:泥石流沟大部分处于中度危险以上,中度危险、高度危险与极高度危险的沟谷占79.31%,其中极高度危险区占20.7%。危险性最大的沟谷为郭竹铺沟、马埝坪沟、野牛沟、一碗水沟和高店子沟,其次是新桥沟、千斤沟、粉丹沟和茨里沟。灾后重建应倍加重视,做好泥石流的预测、预报及防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危险性评价 泥石流总量 沟床比降 都汶公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都(江堰)汶(川)公路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及活动趋势 被引量:27
9
作者 刘希林 王全才 +2 位作者 孔纪名 何思明 苏鹏程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4年第1期41-46,共6页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合理制定泥石流防治方案和进行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必要前提。板子沟、桃关沟、登基沟和彻底关沟是岷江两岸的大型泥石流沟,严重威胁着沟口公路桥梁的安全。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登基沟、桃关沟和板子沟均为具有高度...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合理制定泥石流防治方案和进行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的必要前提。板子沟、桃关沟、登基沟和彻底关沟是岷江两岸的大型泥石流沟,严重威胁着沟口公路桥梁的安全。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登基沟、桃关沟和板子沟均为具有高度危险的泥石流沟,危险度分别为0.74、0.69和0.68,高度危险的泥石流沟可造成重大灾难和严重危害。彻底关沟泥石流危险度为0.50,属中度危险。板子沟、桃关沟和彻底关沟均为低频率泥石流或高含沙洪水,平均20~50年发生一次;登基沟泥石流(包括高含沙洪水)发生频率稍高,平均5~10年发生一次。研究表明,如果板子沟和桃关沟内人工采石的强度能得到有效控制,没有明显迹象表明上述4条沟的泥石流活动会有增强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危险性评价 防治工程 工程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陇南市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及影响因子评价 被引量:21
10
作者 田丰 张军 +2 位作者 冉有华 刘金鹏 柳思 《灾害学》 CSCD 2017年第3期197-203,共7页
陇南市是中国四大泥石流灾害高发区之一,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且时段集中,泥石流灾害频发。选取岩性硬度、高程标准差、坡度、3-11月降水量、6-9月0~24 h累计最大降水量、表层0~30 cm砂粒含量、表层0~30 cm粘粒含量、植被覆盖度和河网密度9... 陇南市是中国四大泥石流灾害高发区之一,降水时空分布不均且时段集中,泥石流灾害频发。选取岩性硬度、高程标准差、坡度、3-11月降水量、6-9月0~24 h累计最大降水量、表层0~30 cm砂粒含量、表层0~30 cm粘粒含量、植被覆盖度和河网密度9个影响因子,基于2009年甘肃省地质灾害调查报告数据构建陇南市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的Max Ent模型,模拟陇南市泥石流灾害危险性分布概率P,完成陇南市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制图,探索影响因子作用机理。结果表明:Max Ent模型能应用于陇南市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中,模拟效果表现良好。确定3-11月降水量、6-9月0~24 h累计最大降水量、河网密度、岩性硬度、坡度和表层0~30 cm粘粒含量6个主导因子,并以此为相关机构工程规划与设计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危险性 评价 尺度 MaxEnt模型 甘肃陇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拓方法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57
11
作者 匡乐红 徐林荣 刘宝琛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6,共6页
运用可拓学的物元理论、可拓集合论和关联函数,构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经典物元和节域物元,建立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物元模型。应用建立的物元模型,选取泥石流规模、泥石流发生频率、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流域最大相对高差、流域切割密... 运用可拓学的物元理论、可拓集合论和关联函数,构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经典物元和节域物元,建立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物元模型。应用建立的物元模型,选取泥石流规模、泥石流发生频率、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流域最大相对高差、流域切割密度、主沟床弯曲系数、泥砂补给段长度比、24 h最大降雨量、人口密度等10个因子作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因子,对8条典型泥石流沟的危险性进行评价,获得客观合理的评价结果。与其它评价方法的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较真实地反映实际泥石流沟的危险性等级,证明可拓学理论应用于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拓方法 物元模型 关联度 泥石流 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和模糊评判的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30
12
作者 宁娜 舒和平 +1 位作者 刘东飞 马金珠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69-375,共7页
基于对泥石流形成的多种因素分析,根据大、小型泥石流沟的实际特征,对大型泥石流沟选取了主沟长度、流域面积等9个评价指标,对小型泥石流沟选取了沟床平均宽度、主沟纵坡降等8个评价指标,利用熵权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单沟泥石流进... 基于对泥石流形成的多种因素分析,根据大、小型泥石流沟的实际特征,对大型泥石流沟选取了主沟长度、流域面积等9个评价指标,对小型泥石流沟选取了沟床平均宽度、主沟纵坡降等8个评价指标,利用熵权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单沟泥石流进行危险性评价.结果显示:小型泥石流沟对应于轻度、中度、高度、极高度危险等级,模糊评判结果所占比例分别为40.0%,26.7%,26.7%,6.7%,熵权评判结果所占比例分别为33.3%,46.7%,20%,0,两种评价结果一致率达到80%;大型泥石流沟两种评价结果一致率达到78%,因此两种评价结果的吻合程度较高.对于存在差异的泥石流沟进行野外实地查勘和历年灾情分析,表明基于模糊评判法对于单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结果更为真实可靠,能够为泥石流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熵权法 模糊评判法 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河上游地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区域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49
13
作者 张春山 张业成 马寅生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2期143-153,共11页
本文在对黄河上游地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进行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对地质灾害进行了以县(市)为单元的危险性评价。评价区共包括116个单元,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共分为5级,高危险单元5个,较高危险单元7个,中等危险单元11个,... 本文在对黄河上游地区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进行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对地质灾害进行了以县(市)为单元的危险性评价。评价区共包括116个单元,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共分为5级,高危险单元5个,较高危险单元7个,中等危险单元11个,较低危险单元47个,低危险单元46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上游地区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地质灾害 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IS支持的澜沧江下游区泥石流爆发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36
14
作者 闫满存 王光谦 刘家宏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34-338,共5页
澜沧江下游区是我国泥石流灾害相对频发的地区之一。在分析泥石流形成发育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指出澜沧江下游区泥石流的爆发主要受沟道坡度、植被覆盖度 土地利用和降水等环境因素影响。据此 ,构建了泥石流爆发危险性评价数据库、知识... 澜沧江下游区是我国泥石流灾害相对频发的地区之一。在分析泥石流形成发育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指出澜沧江下游区泥石流的爆发主要受沟道坡度、植被覆盖度 土地利用和降水等环境因素影响。据此 ,构建了泥石流爆发危险性评价数据库、知识库和危险性评价数字环境模型。在ARC INFOGIS的支持下 ,提取了坡度、植被盖度和降雨量等主要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指标。依据知识库对各类因子进行了分级和赋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澜沧江下游 泥石流灾害 GIS评价 降雨量 危险性 坡度 植被盖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数值模拟的溃决型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刘鑫磊 唐川 +1 位作者 方群生 常鸣 《泥沙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8-34,共7页
汶川地震后,由地震引起的堰塞体溃决所导致的溃决型泥石流频繁发生,其规模和危害程度远超非溃决型泥石流。为了预测溃决型泥石流冲出特征值与威胁范围,基于FLO-2D数值模拟,以牛圈沟为例,考虑沟道内堵点溃决,对不同降雨频率下的牛圈沟泥... 汶川地震后,由地震引起的堰塞体溃决所导致的溃决型泥石流频繁发生,其规模和危害程度远超非溃决型泥石流。为了预测溃决型泥石流冲出特征值与威胁范围,基于FLO-2D数值模拟,以牛圈沟为例,考虑沟道内堵点溃决,对不同降雨频率下的牛圈沟泥石流进行数值模拟并得到其堆积范围及沿程流速、泥深值。采用泥深及泥深与流速乘积值之间关系的方法进行强度划分后,与暴发的重现周期相互结合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以此为牛圈沟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参考。对比牛圈沟"9.26"溃决型泥石流与"8.14"非溃决型泥石流实际情况与模拟结果,进行精度验证,结果显示模拟精度较高,与实际较为接近,同时溃决/非溃决型泥石流的冲出量比值能达2.88倍,因此在灾害防治时需要特别关注溃决型泥石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溃决 数值模拟 危险性评价 牛圈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小流域的地震扰动区降雨型滑坡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萌 姜元俊 +1 位作者 黄栋 李倩倩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781-1788,共8页
地震扰动区存在大量震裂松散坡体,在持续或者密集的降雨条件下极易转化为滑坡灾害。同时,滑坡又会给泥石流提供大量松散固体物质,增加泥石流的危险性。因此,在震区,灾害通常以"链"的形式出现,比单一灾种危害性大。为了更有效... 地震扰动区存在大量震裂松散坡体,在持续或者密集的降雨条件下极易转化为滑坡灾害。同时,滑坡又会给泥石流提供大量松散固体物质,增加泥石流的危险性。因此,在震区,灾害通常以"链"的形式出现,比单一灾种危害性大。为了更有效地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评价,笔者将滑坡、泥石流作为灾害链,综合地加以分析和研究。选择5·12汶川大地震中受灾严重的都江堰市白沙河流域的17条泥石流沟作为研究区,建立滑坡-泥石流危险性评价耦合模型,研究24h不同降雨量条件下小流域滑坡泥石流危险性的变化。耦合模型包括了坡体稳定性评价模型,水文模型及以泥石流规模、发生频率、流域面积、主沟长度、流域高差、切割密度、不稳定斜坡比为评价因子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统计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降雨量的增大,参与泥石流活动的松散物质方量持续增加,但当24h降雨量超过200mm后,泥石流沟的危险度等级不再发生变化;17条泥石流沟中4条为中危险度,12条为高危险度,1条为极高危险度。这说明研究区地质灾害问题相当严峻,在多雨季节存在泥石流群发的可能性,直接威胁到居住在泥石流沟附近的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于有直接危害对象的高危险度及其以上的泥石流沟,应该按照高等级设防标准进行工程治理及发布预警报。同时也说明,将滑坡、泥石流作为灾害链研究具必要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流域 地震扰动区 滑坡 泥石流 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度法的可拓理论在霍尔古吐水电站坝址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被引量:19
17
作者 吕擎峰 李军鹏 +1 位作者 赵本山 何晓东 《工程地质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1-219,共9页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灾情预测、防灾救灾决策中的重要内容,是国内外灾害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新疆开都河霍尔古吐水电站坝址区群沟泥石流为研究对象,在对泥石流区域地质环境研究的基础上,选取泥石流规模、爆发频率等8个因素作为评...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灾情预测、防灾救灾决策中的重要内容,是国内外灾害科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以新疆开都河霍尔古吐水电站坝址区群沟泥石流为研究对象,在对泥石流区域地质环境研究的基础上,选取泥石流规模、爆发频率等8个因素作为评价因子,采用灰色关联度确定评价因子权重,运用可拓理论,通过定性和类比的方法对群发泥石流区域进行危险性评价。将评价结果与刘希林提出的单沟泥石流评价结果比较,清水沟与雪莲沟的可拓法评价危险度等级要高于单沟泥石流评价结果,这一结果和现场调查情况相吻合。因此,基于灰色关联度法的可拓理论对霍尔古吐水电站坝址区群发泥石流危险度评价结果合理可靠,进而为坝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估、规划防治提供合理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危险性评价 灰色关联度 可拓学 霍尔古吐水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九龙县石头沟泥石流动力学特征及其危险性评价研究 被引量:25
18
作者 铁永波 唐川 苏小琴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68-170,共3页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但由于其爆发频率低、爆发前兆不易识,往往难以引起人们的重视,一旦爆发泥石流,就容易造成灾害。研究泥石流的动力学特征是理解泥石流成因、特征及工程设计参数的重要途径,可为泥石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泥石流是山区常见的地质灾害之一,但由于其爆发频率低、爆发前兆不易识,往往难以引起人们的重视,一旦爆发泥石流,就容易造成灾害。研究泥石流的动力学特征是理解泥石流成因、特征及工程设计参数的重要途径,可为泥石流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在对石头沟进行实地调查所获取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该沟泥石流的动力学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计算,并对其危险性做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可为石头沟泥石流的治理及防灾减灾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动力学特征 形成机理 危险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对分析方法在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吴燕华 曹叔尤 杨奉广 《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1期54-59,共6页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泥石流灾害预报和减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和决策基础。它是对潜灾害进行预评估的重要手段,其涉及到了致灾体的自然属性,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科学问题。传统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由于需要根据经验确定各个影响因子的权...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是泥石流灾害预报和减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和决策基础。它是对潜灾害进行预评估的重要手段,其涉及到了致灾体的自然属性,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科学问题。传统的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由于需要根据经验确定各个影响因子的权重,这在实际应用很不方便。为了解决传统方法中因子权重难以确定的问题,作者提出了基于集对分析的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新方法。该方法不仅可以消除应用时需要人为确定各因子权重的弊端,而且其联系度能够刻画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变量之间微观上的相关结构。最后将模型应用到北川县7乡镇,研究表明应用集对分析法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集对分析 联系度 危险性评价 评价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凉山州安宁河流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9
20
作者 李秀珍 刘希林 苏鹏程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2005年第4期426-430,457,共6页
在对凉山州安宁河流域5个县市的泥石流灾害进行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进行了以乡镇为单元的小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研究区129个乡镇中,31个乡镇处于泥石流极高危险区,60个乡镇处于泥石流高度危险区,34个乡镇处... 在对凉山州安宁河流域5个县市的泥石流灾害进行野外调查和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进行了以乡镇为单元的小区域泥石流危险性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在研究区129个乡镇中,31个乡镇处于泥石流极高危险区,60个乡镇处于泥石流高度危险区,34个乡镇处于泥石流中度危险区,4个乡处于泥石流低度危险区;其中喜德县泥石流危险性最大,德昌县和西昌市次之,然后是冕宁县和会理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危险性评价 安宁河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