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西准噶尔洪古勒楞组与泥盆系-石炭系界线新知 被引量:8
1
作者 纵瑞文 王志宏 +4 位作者 范若颖 宋俊俊 张欣松 申震 龚一鸣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460-2475,共16页
通过对西准噶尔地区洪古勒楞组多条剖面的综合研究,提出洪古勒楞组与上覆黑山头组以钙质碎屑岩的消失、暗色细火山碎屑岩的出现为界,其顶界为一套近岸浅水沉积的碎屑岩(含舌形贝的钙质粉砂岩、凝灰质砂岩、细砾岩或含介壳的砂砾岩),称之... 通过对西准噶尔地区洪古勒楞组多条剖面的综合研究,提出洪古勒楞组与上覆黑山头组以钙质碎屑岩的消失、暗色细火山碎屑岩的出现为界,其顶界为一套近岸浅水沉积的碎屑岩(含舌形贝的钙质粉砂岩、凝灰质砂岩、细砾岩或含介壳的砂砾岩),称之为"杨庄砂岩",该界线在多条剖面上易于识别和对比。在洪古勒楞组上部和黑山头组下部发现三叶虫9属(亚属)14种:Omegops sp.,Pudoproetus sp.,Linguaphillipsia?sp.,Belgibole sp.,B.abruptirhachis,Philliboloides sp.,Winterbergia(W.)sp.,W.(Eowinterbergia)sp.,Weberiphillipsia sp.,Conophillipsia sp.1,C.sp.2,C.sp.3,C.paucicostata,C.morganensis。根据三叶虫生物地层学研究,认为西准噶尔地区存在泥盆系-石炭系界线,界线位置在Omegops的消失层位和Belgibole-Conophillipsia组合带的首现层位之间,该界线与洪古勒楞组和黑山头组之间的界线基本一致。洪古勒楞组顶部的"杨庄砂岩"是泥盆纪末期海平面下降事件在西准噶尔火山岛弧背景下的沉积产物,也是泥盆纪-石炭纪之交Hangenberg事件在西准噶尔地区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古勒楞组 泥盆系-石炭系界线 三叶虫 Hangenberg事件 黑山头组 西准噶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西桂林南边村剖面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化学地层学 被引量:4
2
作者 吴一超 白志强 +2 位作者 常洁琼 王宝鹏 孙永超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6-92,共7页
广西桂林南边村剖面作为全球泥盆系-石炭系界线辅助层型剖面,在界线处的δ13 C值、δ18 O值、w(Ni)、w(Al2O3)等都出现一定程度的突变,这为该剖面的高精度地层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可能性。南边村剖面和黄茆剖面的化学地层学对比显示黄茆剖... 广西桂林南边村剖面作为全球泥盆系-石炭系界线辅助层型剖面,在界线处的δ13 C值、δ18 O值、w(Ni)、w(Al2O3)等都出现一定程度的突变,这为该剖面的高精度地层划分和对比提供了可能性。南边村剖面和黄茆剖面的化学地层学对比显示黄茆剖面长顺页岩的时代应相当于南边村剖面第56层至第60层,而牙形石演化的证据表明南边村剖面的第56层底部为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因此黄茆剖面的泥盆系-石炭系界线应位于长顺页岩底部。Hangenberg事件作为一次泥盆纪-石炭纪之交的全球性事件,在斜坡相的南边村剖面上也有一定的表现,例如w(Al2O3)上升所代表的海退,δ13C值下降代表的生物灭绝事件,以及Ni异常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边村剖面 化学地层学 泥盆系-石炭系界线 Hangenberg事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巴楚地区的“Icriodus de formatus”(牙形刺)与巴楚组和东河塘组的时代 被引量:2
3
作者 王成源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61-566,共6页
新疆巴楚小海子剖面发现的牙形刺被有关作者鉴定为Icriodus deformatus Han,并将弗拉斯阶法门阶界线置于巴楚组中段底部,认为东河塘组的时代为弗拉斯期或更老。但巴楚小海子剖面的牙形刺不是Icriodus deformatus,泥盆系-石炭系的界线应... 新疆巴楚小海子剖面发现的牙形刺被有关作者鉴定为Icriodus deformatus Han,并将弗拉斯阶法门阶界线置于巴楚组中段底部,认为东河塘组的时代为弗拉斯期或更老。但巴楚小海子剖面的牙形刺不是Icriodus deformatus,泥盆系-石炭系的界线应划在巴楚组中段下部之内,东河塘组的时代很可能是法门期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Icriodus DE formatus 巴楚组 东河塘组 泥盆系-石炭系界线 化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