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水钻井气侵溢流发展规律及隔水管气侵监测优势 被引量:12
1
作者 许玉强 金衍 +4 位作者 管志川 刘永旺 王晓慧 张波 胜亚楠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60-67,共8页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迈向深水超深水,利用隔水管的长度优势、在隔水管底部对气侵进行早期监测的新思路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从深水钻井气侵气体运移的基本规律出发,通过建立深水钻井井筒气液两相流计算模型,分析不同水深、泥线以下深度、...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迈向深水超深水,利用隔水管的长度优势、在隔水管底部对气侵进行早期监测的新思路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从深水钻井气侵气体运移的基本规律出发,通过建立深水钻井井筒气液两相流计算模型,分析不同水深、泥线以下深度、井底压差、地层渗透率等工况下气侵气体的运移规律及其与溢流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水深大于800 m、泥线以下深度小于2 800 m、地层渗透率小于50×10^(-3)μm^2的深水钻井,在隔水管底部对气侵进行监测比常规的泥浆池液面监测法更具时效性优势,且水深越深,泥线以下深度越小,地层渗透率越小,井底压差越小,该优势越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钻井 气侵溢流 泥浆池增量 气侵早期监测 隔水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水钻井最大允许气侵溢流量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7
2
作者 许玉强 管志川 +4 位作者 庞华 刘书杰 许传斌 张洪宁 胜亚楠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4-80,共7页
深水钻井对井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气侵的早期监测便成为深水井控研究的热点。由于溢流量预警值为经验值,使得现有泥浆池增量法在水深较深、原始地层压力较高的井中应用的普适性和可靠性较差。为此,通过引入最大允许关井套压和环空气体... 深水钻井对井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气侵的早期监测便成为深水井控研究的热点。由于溢流量预警值为经验值,使得现有泥浆池增量法在水深较深、原始地层压力较高的井中应用的普适性和可靠性较差。为此,通过引入最大允许关井套压和环空气体上升位置,计算不同溢流量条件下的压井风险,建立了基于气侵的溢流量预警值反算方法,以此来保证在现有井控设备、施工参数和地层参数等确定的条件下进行更为精确可靠的气侵溢流监测。同时引入含可信度地层压力预测方法对溢流量预警值反算方法进行改进,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因地层压力预测不准而导致的气侵监测误差。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充分考虑了气侵后气体上升位置和压井风险,能够大大提高深水钻井气侵早期监测的准确率和可靠性,对于实现因井而异的溢流量预警值设计和降低气侵监测成本有实际意义。同时提出推荐采用精度更高更稳定的进出口流量计对泥浆池增量进行监测,以满足半潜式钻井平台的测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水钻井 气侵监测 泥浆池增量 溢流量预警值 设计方法 井控风险 气体到达位置 半潜式钻井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欠平衡气侵与重力置换气侵特征及判定方法 被引量:19
3
作者 张兴全 周英操 +1 位作者 刘伟 郭庆丰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5-102,共8页
在裂缝性碳酸盐岩地层中,地层气体以欠平衡或重力置换方式进入井筒形成气侵。对重力置换气侵和欠平衡气侵类型及进气量进行分析;基于气液两相流理论建立井筒气侵模型,改变边界条件计算精细控压钻井气侵期间井底压力和泥浆池增量的变化;... 在裂缝性碳酸盐岩地层中,地层气体以欠平衡或重力置换方式进入井筒形成气侵。对重力置换气侵和欠平衡气侵类型及进气量进行分析;基于气液两相流理论建立井筒气侵模型,改变边界条件计算精细控压钻井气侵期间井底压力和泥浆池增量的变化;通过改变井口压力观察泥浆池总量或出口流量的变化,分析井底气侵方式。结果表明:井口增加回压后,井底压力由欠平衡状态转变为过平衡状态,泥浆池增量略微增加,而重力置换气侵泥浆池增量保持原趋势增加,由此可以判断出井底的气侵方式;该判定方法在现场试验中得到验证,对精细控压钻井安全快速控制气侵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置换气侵 欠平衡气侵 井底压力 泥浆池增量 气液两相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平井压井井筒参数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聂福贵 田衍亮 +2 位作者 王宗宝 杜文韬 张杰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5期72-76,共5页
水平井井身结构与直井井身结构存在较大区别,溢流与压井过程中,环空流动情况复杂。建立水平井压井井筒压力平衡关系与水平井压井井筒压力理论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理论模型进行求解,并根据现场水平井基础数据对水平井压井井筒参数影响... 水平井井身结构与直井井身结构存在较大区别,溢流与压井过程中,环空流动情况复杂。建立水平井压井井筒压力平衡关系与水平井压井井筒压力理论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理论模型进行求解,并根据现场水平井基础数据对水平井压井井筒参数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水平井压井过程中,节流压力变化趋势差别很大,因此在水平井压井计算中,不应当采用直井井控计算模型。水平段长度对压井过程中节流压力与泥浆池增量有一定影响;水平段长度对最大节流压力基本无影响;水平井的井眼曲率对压井过程中的压力变化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压井 节流压力 泥浆池增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