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砂泥岩地区软岩筑面板堆石坝设计
1
作者 田明俊 黄桂江 张金强 《红水河》 2024年第5期71-75,共5页
抽水蓄能电站设计遵循“以料定坝、土石平衡”的原则,需研究尽可能多地利用工程区开挖料筑坝。某抽水蓄能电站位于砂泥岩地区,工程开挖产生有较多的强风化岩体或强度较低的粉砂质泥岩夹层等软岩,笔者研究利用软岩作为筑坝材料的面板堆... 抽水蓄能电站设计遵循“以料定坝、土石平衡”的原则,需研究尽可能多地利用工程区开挖料筑坝。某抽水蓄能电站位于砂泥岩地区,工程开挖产生有较多的强风化岩体或强度较低的粉砂质泥岩夹层等软岩,笔者研究利用软岩作为筑坝材料的面板堆石坝设计,根据分区原则对坝体进行分区并对各分区筑坝材料进行试验研究,以及对大坝坝坡稳定和坝体应力变形进行三维有限元计算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合理的坝体分区,在采用较多软岩作为筑坝材料的条件下大坝坝体排水、坝坡稳定和坝体变形等均满足规范要求。面板堆石坝采用软岩筑坝时,通过采用合理的坝体分区并控制相关设计指标,是可以确保工程安全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板堆石坝 软岩筑坝 泥岩地区 抽水蓄能电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泥岩地区刺竹林之微气候模式 被引量:3
2
作者 张俊斌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2年第3期92-96,102,共6页
以野外土壤立地条件而言 ,植物环境的微气候 ,不仅会影响植物之发育与生长 ,亦能作为仿真野外现场之试验用。因此 ,如何量化微气候之变异与植物生理反应之关系 ,对土壤贫瘠之泥岩地区植物之生长就显得格外重要。探讨泥岩地区盆栽植物之... 以野外土壤立地条件而言 ,植物环境的微气候 ,不仅会影响植物之发育与生长 ,亦能作为仿真野外现场之试验用。因此 ,如何量化微气候之变异与植物生理反应之关系 ,对土壤贫瘠之泥岩地区植物之生长就显得格外重要。探讨泥岩地区盆栽植物之微气候影响因素 ,并以蒸发散量模式量化这些因子。并由此盆栽之试验结果 ,推衍至大面积不同植群之微气象量化模式。以台湾西南部泥岩地区之刺竹植物为例 ,推演微气候能量平衡模式 ,以描述植物蒸发散及其周围温湿度、叶温及日射等环境微气象因子之变化 ,并以实测数据验证比较不同模式之适称性与预测性能。由野外实测值与模式之预测值比较结果 ,经统计残差分析显示此模式合乎物理之合理性。对于刺竹覆盖植物之微气候蒸发散预测模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地区 刺竹林 微气候模式 主成分回归 蒸发散 集水区 水资源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春泥岩地区AM桩抗压承载性能 被引量:1
3
作者 许有俊 马运锋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2-90,共9页
目的研究泥岩地质条件下AM桩承载特性,确定泥岩地质条件下AM桩极限抗压承载力、端阻比、单位体积混凝土承载力,并分析扩底与否、扩底位置、地层特性对AM桩承载性能的影响.方法对泥岩地区AM桩进行自平衡试验,建立M IDAS-gts三维数值模拟... 目的研究泥岩地质条件下AM桩承载特性,确定泥岩地质条件下AM桩极限抗压承载力、端阻比、单位体积混凝土承载力,并分析扩底与否、扩底位置、地层特性对AM桩承载性能的影响.方法对泥岩地区AM桩进行自平衡试验,建立M IDAS-gts三维数值模拟模型,将试验数据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推出AM桩单桩极限承载力.考虑AM桩的横向尺寸效应,计算分析两类非泥岩地质条件下AM桩的端阻比、单位体积混凝土承载力并与泥岩地质条件下AM桩对应参数对比.结果数值模拟所得极限承载力比自平衡试验值大30%左右,泥岩地质条件下AM桩端阻比比非泥岩地质条件下AM桩端阻比高12. 5%,单位体积混凝土承载力也要比非泥岩地质条件下高140. 5 k N/m3.泥岩地质条件下通过扩底作用,AM桩极限承载力比同尺寸等直径桩提高35%,泥岩地质工程性质较好,更有利于AM桩发挥较高承载性能.结论扩底作用很好地发挥了端承效应,提高了AM桩的承载能力以及混凝土利用效率.改变扩底位置对承载力没有影响,但在桩基底部扩底更有利于桩基整体协调变形.承载性能较好的土体更能够发挥了AM桩的承载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M桩 泥岩地区 MIDAS-gts 极限承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宁泥岩地区嵌岩桩承载特性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冯向强 任慧霞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4期48-52,共5页
基于自平衡桩基测试技术,根据西宁海晏路高架桥的2根桩基(SZ1、SZ2)的静载荷试验报告,对泥质岩地区大直径深长嵌岩桩的承载特性(包括桩顶荷载和位移的关系、桩侧阻力、桩端阻力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泥岩地区嵌岩桩的桩顶荷载—位移曲... 基于自平衡桩基测试技术,根据西宁海晏路高架桥的2根桩基(SZ1、SZ2)的静载荷试验报告,对泥质岩地区大直径深长嵌岩桩的承载特性(包括桩顶荷载和位移的关系、桩侧阻力、桩端阻力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泥岩地区嵌岩桩的桩顶荷载—位移曲线开始较为平缓,后来出现明显的陡变阶段。在相同岩层中不同嵌岩桩实际发挥的侧摩阻力相差比较大。微风化泥岩发挥侧摩阻力所需的位移比中风化泥岩以及强风化泥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地区 嵌岩桩 承载特性 自平衡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砂岩泥岩地区岩石顺层滑坡的发生机理及防治措施 被引量:9
5
作者 张志强 《路基工程》 2003年第3期60-64,共5页
以万梁高速公路J、K合同段所发生的岩石顺层滑坡为例,介绍了砂岩泥岩地区岩石顺层滑坡的发生机理、防护范围的确定和预防及治理工程措施,以及勘察设计中应注意的有关问题。
关键词 砂岩泥岩地区 岩石顺层滑坡 发生机理 防治措施 高速公路 防护范围 病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泥岩集水区整体生态经营策略之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张俊斌 李明儒 刘大根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2年第3期103-108,共6页
台湾泥岩为全省山坡地灾害中最难整治的地区 ,素有台湾坡地之癌的恶地称谓。其特征为干旱时坚硬 ,热胀冷缩易呈片状剥落 ,潮湿时则泥泞滑落 ,以致水土灾害频繁。而在裸露坡面 ,年平均冲刷深度更高达 7.5 cm,犹以东南坡向最严重。在生态... 台湾泥岩为全省山坡地灾害中最难整治的地区 ,素有台湾坡地之癌的恶地称谓。其特征为干旱时坚硬 ,热胀冷缩易呈片状剥落 ,潮湿时则泥泞滑落 ,以致水土灾害频繁。而在裸露坡面 ,年平均冲刷深度更高达 7.5 cm,犹以东南坡向最严重。在生态方面 ,由于裸露面积迅速扩大、植被纯林化与栖地破坏 ,造成区域生态之失衡 ,生物歧异度遽减及微气候异常等。因此 ,汇整十几年来各方专家学者之经验与成果 ,拟就泥岩地区主要之冲蚀控制、水土保持工程与生态复育、监测方法加以配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地区 集水区 生态复育 水土保持 土壤侵蚀 整体生态经营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泥岩恶地适生植物蒸发散模式之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张俊斌 颜正平 +1 位作者 李庆瑞 叶耀骏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1年第4期136-145,共10页
盆栽植物蒸发散之量测不仅可作为植物水分需求之依据 ,且可配合相关理论推导之蒸发散物理模式 ,以量化小区域内温度、湿度等微气候之变化。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讨二种台湾西南部泥岩地区之适生植物 ,其环境日射量、饱和蒸气压差与蒸发散之... 盆栽植物蒸发散之量测不仅可作为植物水分需求之依据 ,且可配合相关理论推导之蒸发散物理模式 ,以量化小区域内温度、湿度等微气候之变化。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讨二种台湾西南部泥岩地区之适生植物 ,其环境日射量、饱和蒸气压差与蒸发散之关系模式 ,而植物蒸发散量之量测方式则以重量差值法代表 ,并经由物理、数学理论推导与统计回归分析结果 ,所建立之蒸发散量 (ET)最佳物理推估模式为日射量 (Rs)与饱和蒸气压差 (VPD)之线性函数。微气候因子之日射量、饱和蒸汽压差、土温及土壤水分含量等对二种植物之蒸发散量予以量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地区 物理模式 蒸发散模式 适生植物 土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泥岩恶地优势植物非破坏性干物重连续监测技术之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俊斌 陈意昌 施证育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2年第1期49-55,共7页
为了解台湾西南部泥岩恶地优势植物棱果榕与刺竹之生长模式 ,且为避免在研究过程中影响植物之生长 ,本研究开发可持续性且非破坏性技术 ,藉由量测叶片的物性而推估其干物重量。将供试植物叶片长度与最大宽度之乘积定为 P值 ,且由试验分... 为了解台湾西南部泥岩恶地优势植物棱果榕与刺竹之生长模式 ,且为避免在研究过程中影响植物之生长 ,本研究开发可持续性且非破坏性技术 ,藉由量测叶片的物性而推估其干物重量。将供试植物叶片长度与最大宽度之乘积定为 P值 ,且由试验分析结果得知 ,P值与干物重或叶面积均具甚高之相关系数 ,以自然对数转换之干物重与 P值之线性关系 ,经由统计回归及残差分析结果 ,为最适称之推估模式。该模式之干物重非破坏性测定技术具有准确、简易、快速与成本低廉之特性并可作持续性成长监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地区 非破坏性测定 回归分析 优势植物 台湾省 干物重 连续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西南部优势竹类箣竹根力之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高齐治 张俊斌 张新萍 《世界竹藤通讯》 2008年第1期10-15,共6页
箣竹为台湾西南部泥岩地区早期主要造林树种,约占该地区绿蔽率之80%,形成极优势之植物。近年来因竹材价格低落,竹林之经营管理减少,其更新造林及其对坡面之保育功能之评价渐受重视。因此本研究为针对箣竹其根力特性,特进行根系与根域范... 箣竹为台湾西南部泥岩地区早期主要造林树种,约占该地区绿蔽率之80%,形成极优势之植物。近年来因竹材价格低落,竹林之经营管理减少,其更新造林及其对坡面之保育功能之评价渐受重视。因此本研究为针对箣竹其根力特性,特进行根系与根域范围调查、根段拉力与植株引拔试验等,推估其坡面保育功效。研究结果为箣竹之根段拉力强度(Y)与其直径(X)成指数正相关,而箣竹之引拔抗力(F)与其胸高直径(D)成指数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地区 箣竹 引拔抗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台湾西南部刺竹林更新与泥砂控制工法 被引量:10
10
作者 张俊斌 林信辉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1999年第3期88-89,共2页
刺竹目前占台湾西南部泥岩地区之绿蔽率达 80 %以上 ,虽为早期最主要之适生造林树种 ,但其具有排他性 ,造成林下地表植物不易入侵。此外 ,刺竹之耗水量大 (蒸散量大 ) ,且根域保水力差 ,茎干丛生于坡顶之风摇作用与浅层性须根系型特性 ... 刺竹目前占台湾西南部泥岩地区之绿蔽率达 80 %以上 ,虽为早期最主要之适生造林树种 ,但其具有排他性 ,造成林下地表植物不易入侵。此外 ,刺竹之耗水量大 (蒸散量大 ) ,且根域保水力差 ,茎干丛生于坡顶之风摇作用与浅层性须根系型特性 ,使竹林地区易造成坡面基脚侵蚀或坡面崩滑之情形。若为水土资源保育之长远考量 ,泥岩地区刺竹林之林相更新或竹林地复层植被之建立 ,有其必要性与迫切性。有关泥岩地区之相关试验研究虽多 ,但目前对于持续扩大之自然裸坡则尚无良好对策与方法。本研究拟以泥岩整体环境重建构想 ,提出泥岩地区刺竹林地林相更新与复层植被建立之构想 ,并配合简易之淤砂控制工法 ,包括坡脚连续式植生土堤淤泥措施、坡脚连续式复层植栽土堤淤泥设施、淤泥植物栅工程、裸坡坡趾植生石笼与控式农塘配合湿地植被营造等配置工法。进行相关试验与评估 ,期望对泥岩坡面裸化、冲淤过程以及植被坡面保育功能等适宜性整治有所了解与助益 ,进而对持续扩张之泥岩裸露地加以控制 ,并建立一套具体可行之方式。初步结果显示东南向的裸坡冲蚀量最大 ,受当地之日照与气候变化影响颇巨 ,而冲蚀下的淤泥 ,造成第一道土堤内之植栽存活率减少。因此 ,就地取材的连续性拦阻、泥砂冲蚀控制及生态环境之营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地区 林地更新 泥砂冲蚀控制 刺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京呼高速K277滑坡成因及整治方案分析
11
作者 杨让宏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05年第11期227-229,共3页
针对京(北京)-呼(呼和浩特)高速公路内蒙古境内K277+520~K277+640处的滑坡整治工程实例,分析了滑坡病害的形成原因及对其采取的成功可行整治措施,并通过整治方案的对比,论述了在此类地层岩性变化不大的泥岩地区,锚索钻孔灌注抗滑桩整... 针对京(北京)-呼(呼和浩特)高速公路内蒙古境内K277+520~K277+640处的滑坡整治工程实例,分析了滑坡病害的形成原因及对其采取的成功可行整治措施,并通过整治方案的对比,论述了在此类地层岩性变化不大的泥岩地区,锚索钻孔灌注抗滑桩整治滑坡技术是一种安全的、有效的、经济的、施工进度较快的处理方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形成原因 钻孔灌注桩 泥岩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