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倍频波长分离膜半波孔的消除 被引量:4
1
作者 马小凤 余祥 +2 位作者 王英剑 邵建达 范正修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4期155-158,共4页
指出了膜料色散、膜层折射率非均匀性以及膜厚控制误差积累等是导致半波孔产生的几个因素,其中膜层厚度周期性误差积累和敏感层厚度误差是导致半波孔的主要因素,还指出了半波孔的大小与膜系结构有关。借助计算机做了相应的数值计算,并... 指出了膜料色散、膜层折射率非均匀性以及膜厚控制误差积累等是导致半波孔产生的几个因素,其中膜层厚度周期性误差积累和敏感层厚度误差是导致半波孔的主要因素,还指出了半波孔的大小与膜系结构有关。借助计算机做了相应的数值计算,并从理论上进行了深入分析。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措施,设计和制备了倍频波长分离膜,有效地消除了半波孔。并给出了理论和实验光谱曲线,二者有很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频波长分离膜 半波孔 色散 折射率非均匀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64nm激光与远红外共窗口成像系统波长分离膜的研制 被引量:3
2
作者 付秀华 孙兵 +3 位作者 张静 熊仕富 郭凯 姜洪妍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8,共8页
根据激光与远红外共窗口成像系统的技术要求,研制了一种波长分离膜,实现通过共窗口的激光与远红外光分离成像,即1 064nm高反射、8~14μm高透射.分析薄膜的微观结构,研究了薄膜材料吸潮前后的折射率变化,结合光学薄膜理论,优化膜系结构.... 根据激光与远红外共窗口成像系统的技术要求,研制了一种波长分离膜,实现通过共窗口的激光与远红外光分离成像,即1 064nm高反射、8~14μm高透射.分析薄膜的微观结构,研究了薄膜材料吸潮前后的折射率变化,结合光学薄膜理论,优化膜系结构.在薄膜应力的基础上,优化膜层厚度,提高薄膜牢固性.研制的分离膜,1064nm反射率为99.71%,8~12μm平均透过率为97.1%,12~14μm平均透过率为90.1%,满足户外环境中长期使用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长分离膜 共窗口成像系统 聚集密度 折射率 应力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Yb:YAG激光器的波长分离膜的研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伟丽 黄建兵 +3 位作者 赵元安 邵建达 范瑞瑛 范正修 《强激光与粒子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4期167-170,共4页
以1 030 nm高反,940,980 nm高透的波长分离膜作为实例,为提高该薄膜元件的波长分离效果,从膜系的优化方面做了一系列的研究,诸如采用带通滤光片的设计思想,在膜堆两侧加入了匹配层,调整膜堆的周期厚度,并用膜系设计软件对通带作进一步... 以1 030 nm高反,940,980 nm高透的波长分离膜作为实例,为提高该薄膜元件的波长分离效果,从膜系的优化方面做了一系列的研究,诸如采用带通滤光片的设计思想,在膜堆两侧加入了匹配层,调整膜堆的周期厚度,并用膜系设计软件对通带作进一步的优化。通过这一系列的优化设计后,利用RF双离子束溅射工艺在BK7玻璃基底上沉积样品薄膜,并在基底背面加镀通带增透膜。结果显示,透射带在940 和980 nm处的透过率分别为97.73%和93.63%,反射带在1 030 nm的反射率为99.99%。对所制备的样品薄膜进行了激光损伤阈值测量,得到了35 J/cm2(1 064 nm,12 ns)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长分离膜 损伤阈值 YB:YAG激光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间监控离子束溅射沉积倍频波长分离膜 被引量:2
4
作者 袁宏韬 张贵彦 《激光与红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0-372,共3页
采用双离子束溅射技术、时间控厚方式制备波长532nm绿光激光器用倍频波长分离膜。针对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半波孔现象,在简单分析形成原因的基础上,采用分组厚度优化方式调整膜层厚度,从而制备出无半波孔的高品质倍频波长分离膜。为时间监... 采用双离子束溅射技术、时间控厚方式制备波长532nm绿光激光器用倍频波长分离膜。针对制备过程中产生的半波孔现象,在简单分析形成原因的基础上,采用分组厚度优化方式调整膜层厚度,从而制备出无半波孔的高品质倍频波长分离膜。为时间监控制备非规整膜系的厚度修正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频波长分离膜 时间监控 双离子束溅射 半波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