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许庄地区T33地震波组特征及形成机理
1
作者 杨艳 周彬 +2 位作者 卢黎霞 陈岭 郑元财 《复杂油气藏》 2014年第2期25-29,共5页
T33地震反射标志层是高邮凹陷阜宁组主要勘探目的层系阜一段与阜二段的地质分界面,是描述阜一段构造圈闭的重要地震标准层,反射波组的基本特征是三个强相位。许庄地区的钻探实践证实该地区T33地震波组特征发生了改变。结合地质认识,利... T33地震反射标志层是高邮凹陷阜宁组主要勘探目的层系阜一段与阜二段的地质分界面,是描述阜一段构造圈闭的重要地震标准层,反射波组的基本特征是三个强相位。许庄地区的钻探实践证实该地区T33地震波组特征发生了改变。结合地质认识,利用正演模拟技术开展了高邮凹陷瓦庄及许庄地区T33波组特征研究,明确了许庄T33地震反射标准层的形成机理,建立了许庄地区地层岩性组合特征与地震反射特征的对应关系,为构造解释和圈闭描述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邮凹陷 许庄地区 地震勘探 标准层 波组特征 形成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组特征在煤田地震勘探资料解释中的作用 被引量:1
2
作者 万光南 《中州煤炭》 2008年第5期46-47,共2页
结合实例分析,指出在煤田地震勘探资料解释中,为了提高解释的成功率,必须重视对不同地层反射波波组特征的认识和辨别。描述了常见地层内反射波组特征,并介绍了在数据采集和资料处理中,如何突出应有的波组特征。
关键词 定性解释 反射波组特征 目的层 数据采集 资料处理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西省沁水煤田煤层及煤层反射波组特征
3
作者 杜建华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7年第11期119-123,128,共6页
沁水煤田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属于大型石炭二叠纪煤田。通过总结三十多年在沁水煤田的地质和地震工作经验,对沁水煤田的煤层和煤层反射波组特征进行了讨论,并深入分析了其成煤作用和聚煤规律,总结得出沁水煤田煤层和煤层反射波组的一些规... 沁水煤田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属于大型石炭二叠纪煤田。通过总结三十多年在沁水煤田的地质和地震工作经验,对沁水煤田的煤层和煤层反射波组特征进行了讨论,并深入分析了其成煤作用和聚煤规律,总结得出沁水煤田煤层和煤层反射波组的一些规律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沁水煤田 三维地震 波组特征 成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VSP资料进行地震特征波组的地质层位标定 被引量:13
4
作者 田晶莹 鬲寿和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100-106,共7页
在地面地震资料的地质解释中 ,可靠地识别地震反射波组的地质层位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层位标定是VSP资料应用最普遍和最直接的内容 ,因此 ,VSP被誉为是地震—地质的桥梁 ,在区域构造解释中VSP发挥了无可取代的作用。随着勘探程... 在地面地震资料的地质解释中 ,可靠地识别地震反射波组的地质层位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基础工作。层位标定是VSP资料应用最普遍和最直接的内容 ,因此 ,VSP被誉为是地震—地质的桥梁 ,在区域构造解释中VSP发挥了无可取代的作用。随着勘探程度的深入 ,对储层的研究已变成了主要目的 ,靠桥式对比的方法已不能满足目前向更高、更精细的地震资料解释方向发展的需要 ,而硬件的不同又引起了地震波相位的变化 ,针对这些问题 ,对鄂尔多斯地区几口井的VSP资料进行了精细的研究 ,取得了一些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层位标定 相位扫描 SVP资料 地震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波的散射理论和散射特征及其应用 被引量:28
5
作者 李灿苹 刘学伟 +1 位作者 王祥春 杨丽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5年第2期81-89,共9页
介绍了散射波的基本理论,包括基本概念、分类和波场;然后针对金属矿给出3种基本类型散射体(阻抗类型、速度类型和密度类型)及其相应的散射特征;最后论述了散射波在金属矿探测及近地表应用方面的进展,如利用散射波研究与矿体有关的非均匀... 介绍了散射波的基本理论,包括基本概念、分类和波场;然后针对金属矿给出3种基本类型散射体(阻抗类型、速度类型和密度类型)及其相应的散射特征;最后论述了散射波在金属矿探测及近地表应用方面的进展,如利用散射波研究与矿体有关的非均匀体,研究散射波的强弱与介质非均质性的关系,研究散射波的波组特征,进行散射成像,以及研究界面起伏引起的散射效应等。散射波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目前利用散射波能提取的地质信息还很少,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射特征 散射理论 应用 地震 散射 基本类型 非均质性 波组特征 散射效应 研究领域 地质信息 金属矿 散射体 近地表 非均匀 矿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垦71井区三维VSP资料波场分离方法应用研究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卫红 陈林 高志凌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5期532-536,共5页
三维VSP资料是多偏移距VSP资料,资料中多种类型的波叠合在一起形成复杂波场。从复杂波场中分离出单一的保幅反射波波场是三维VSP波场分离的重要工作。常规二维VSP波场处理方法单一,难以适用于复杂的三维波场处理。针对三维VSP资料的波... 三维VSP资料是多偏移距VSP资料,资料中多种类型的波叠合在一起形成复杂波场。从复杂波场中分离出单一的保幅反射波波场是三维VSP波场分离的重要工作。常规二维VSP波场处理方法单一,难以适用于复杂的三维波场处理。针对三维VSP资料的波场特点,以分离上行反射P波为例,将单一波场分离方法加以适当组合,对垦71井区三维VSP实际资料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波场分离处理中叠加消去法和中值滤波相结合以及F-K滤波和中值滤波相结合的方法克服了单一方法的缺陷,波场处理后获得了波组特征明显、波场清晰单一的上行反射P波保幅波场,取得了较好的波场分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VSP场分离 波组特征 保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省丰县岩盐矿二维地震及矿层地质特征
7
作者 李雪梅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23年第3期163-167,共5页
在区域资源调查基础上,对区内岩盐矿层展开二维地震勘查工作,并与钻孔相结合,基本了解了区内岩盐矿层的埋深、分布范围、厚度变化趋势。经钻探成果验证,并相互补充,勘查成果表明该区盐岩盐矿资源量潜力较大。区域岩盐段在地震时间剖面... 在区域资源调查基础上,对区内岩盐矿层展开二维地震勘查工作,并与钻孔相结合,基本了解了区内岩盐矿层的埋深、分布范围、厚度变化趋势。经钻探成果验证,并相互补充,勘查成果表明该区盐岩盐矿资源量潜力较大。区域岩盐段在地震时间剖面上反射波组特征明显,在垂向上呈含膏泥岩-含泥岩盐-岩盐-泥岩的韵律层变化,地震地质条件较好,赋存岩盐矿层,证明二维地震和钻探组合可作为本区及类似地区寻找岩盐矿层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勘探 岩盐 油页岩 大汶口 地震地质条件 反射波组特征 沉积环境 资源潜力 构造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技术在胶西北变质岩与岩浆岩区深部探测适用性分析
8
作者 刘彬 李雪梅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24年第5期171-175,共5页
胶西北地层主要由前寒武纪变质岩和中生代花岗岩类构成,为了研究地震技术在胶西北变质岩与岩浆岩区深部探测的适用性,开展了二维深层地震勘探工作。通过对数据采集采用的最大炮检距、炮距、偏移距的分析,对去噪、静校正等处理方法的分析... 胶西北地层主要由前寒武纪变质岩和中生代花岗岩类构成,为了研究地震技术在胶西北变质岩与岩浆岩区深部探测的适用性,开展了二维深层地震勘探工作。通过对数据采集采用的最大炮检距、炮距、偏移距的分析,对去噪、静校正等处理方法的分析,以及对不同地质体反射波组特征分析,总结了变质岩与岩浆岩区域地震技术的适用性,也证实了地震方法在深层岩浆岩中探测能够取得较好的效果,为在胶西北地区变质岩与岩浆岩勘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浆岩 观测系统 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反射波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维地震勘探在朱楼井田勘探中的应用研究
9
作者 王纬 嵇星华 《煤炭与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82-86,119,共6页
为了优化并合理利用砀山县矿产资源,促进砀山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朱楼井田的开发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此次勘探需详细查明勘查区内新生界厚度及底界面起伏形态,查明7、10煤层中落差大于50 m的断层的性质及延伸情况,查明7、10煤层起伏形... 为了优化并合理利用砀山县矿产资源,促进砀山县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朱楼井田的开发建设是十分有必要的。此次勘探需详细查明勘查区内新生界厚度及底界面起伏形态,查明7、10煤层中落差大于50 m的断层的性质及延伸情况,查明7、10煤层起伏形态并初步了解7、10煤层厚度变化趋势。通过认真分析研究区地质资料并结合以往物探资料,认为二维地震勘查可满足此次勘探任务并部署14条测线总长100.84 km的地震测线。结果表明,二维地震勘探是查明构造情况、控制煤层赋存形态、以及断裂构造状况的借鉴手段之一,本文即阐述二维地震方法在井田勘探起到的作用并对此进行分析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地震 数据采集 波组特征 新生界厚度 断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合成记录的综合层位标定技术 被引量:59
10
作者 张永华 陈萍 +2 位作者 赵雨晴 朱军 刘景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2-96,共5页
地震层位标定是连接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的有效方法。目前实际应用的层位标定方法有很多种 ,而且每一种方法单独应用均存在一定缺陷。为此本文提出了以合成地震记录为基础的地震资料综合层位标定方法 ,其具体思路为 :①建立高精度速度... 地震层位标定是连接地质、测井和地震资料的有效方法。目前实际应用的层位标定方法有很多种 ,而且每一种方法单独应用均存在一定缺陷。为此本文提出了以合成地震记录为基础的地震资料综合层位标定方法 ,其具体思路为 :①建立高精度速度场 ;②以深—时转换为基础 ,确定合成记录与井旁地震道的波组特征对应关系 ,把相应地质层位标定在地震剖面上 ;③以地震剖面上的标志层和主要目的层为标志 ,对由单井标定的地震层序进行井点、线、面的反复循环对比 ,力求使所有井点的层序与其波组特征有统一的对应关系 ;④通过综合分析 ,建立岩性、电性、物性与井旁地震道及其他地震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位标定 储层预测 层序地层 波组特征 地震勘探 地震资料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在红北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红旗 孟小红 +4 位作者 王宇超 李斐 冯心远 肖明图 王小卫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5年第1期68-70,75,共4页
红北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构造复杂,地层倾角大,三维叠后时间偏移成像效果不好,为此,在该地区开展了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的研究。介绍了三维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对该方法在红北地区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叠前时... 红北地区位于准噶尔盆地,构造复杂,地层倾角大,三维叠后时间偏移成像效果不好,为此,在该地区开展了三维叠前时间偏移处理技术的研究。介绍了三维叠前时间偏移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实现过程,对该方法在红北地区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叠前时间偏移剖面和叠后时间偏移剖面的对比说明,地震资料的成像精度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剖面上断点清楚,断层清晰,地震波组特征明显,与井的吻合程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前时间偏移 波组特征 偏移成像 时间偏移剖面 地震资料 三维 地层倾角 实现过程 清晰 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综合物探方法在岩盐矿普查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晓丽 《能源技术与管理》 2023年第1期149-152,共4页
为了满足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领域钠和氯的需求,岩盐矿的开采量日益增大,对勘探精度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但是由于物探方法存在多解性,仅仅采用单一的物探方法对岩盐矿进行普查,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对目的地区域地质、地震地质条件进行... 为了满足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领域钠和氯的需求,岩盐矿的开采量日益增大,对勘探精度的要求也日益提高。但是由于物探方法存在多解性,仅仅采用单一的物探方法对岩盐矿进行普查,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在对目的地区域地质、地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后,选用了纵波地震勘探与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相结合的方法对岩盐矿进行了普查,且2种方法相互验证,从而提高了勘查精度,避免了单一物探方法的多解性。最终基本控制了区内岩盐顶底界面赋存形态及赋存深度和区内主要断裂构造,为后期的开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盐矿 地震勘探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 波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目标储层地震分时频处理技术 被引量:5
13
作者 王云高 周夏丽 +3 位作者 于湘海 张克诚 石利滨 陈茂山 《勘探地球物理进展》 2004年第4期274-279,共6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的西峰地区存在两大套生储油目标层系,其原始地震资料的有效反射较弱,反射位置相近(小于300 ms),但能量、频率成份、波形、相位及噪声特征等均存在差异。采用多目标储层分时频处理技术,即首先分析各主要目标层段有效...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的西峰地区存在两大套生储油目标层系,其原始地震资料的有效反射较弱,反射位置相近(小于300 ms),但能量、频率成份、波形、相位及噪声特征等均存在差异。采用多目标储层分时频处理技术,即首先分析各主要目标层段有效信号波组特征、频率成份及噪声特征;然后分时求取反褶积因子,分时频作速度分析,分时频采用不同的动、静校正,分时去噪,做分时振幅、频率补偿;最后将分时分频处理的成果合成后再作相应的叠后处理,可获得高分辨率、高信噪比剖面,能够满足后续各目标储层的地震反演及储层预测的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 时频 波组特征 反褶积 静校正 地震资料 分频处理 目标 技术 西南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JQ地区古地形地貌分析 被引量:2
14
作者 霍元媛 袁建国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0年第5期20-22,27,共4页
由于HJQ地区晚古生界沉积之前先后遭受了多次长时间的风化剥蚀作用,前上古生界顶面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大,对上古生界的沉积起到控制作用,并影响天然气的聚集成藏。利用上覆地层厚度分析、地震反射层拉平、波组特征分析等方法技术,对HJQ地... 由于HJQ地区晚古生界沉积之前先后遭受了多次长时间的风化剥蚀作用,前上古生界顶面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大,对上古生界的沉积起到控制作用,并影响天然气的聚集成藏。利用上覆地层厚度分析、地震反射层拉平、波组特征分析等方法技术,对HJQ地区前上古生界古地形地貌进行了分析,认为前上古生界古地形总体上呈西高东低、北高南低的态势,西部、北部古地形起伏变化大,潜山、残丘、洼地相对发育,向东、向南地形相对较平缓。在古地形高差较大的东北部,在古地形高带的控制下,上古生界形成多条鼻状隆起带,并在鼻状隆起带局部高点形成披覆构造。这些披覆构造成为天然气聚集成藏的有利场所,形成披覆构造圈闭型或构造+岩性(物性)型天然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地形 地层厚度 层拉平技术 波组特征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三维地震技术圈定煤层变薄带范围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亚兵 吕进英 《中州煤炭》 2012年第2期33-34,68,共3页
三维地震数据包含了煤厚变化在内的各种地质信息。根据三维地震资料,不仅能够控制落差3 m以上的断层和褶曲,还可以对煤层变薄带的范围进行圈定。结合工程实例说明了根据煤层变薄在地震时间剖面和煤层振幅切片上的表现特征圈定煤层变薄... 三维地震数据包含了煤厚变化在内的各种地质信息。根据三维地震资料,不仅能够控制落差3 m以上的断层和褶曲,还可以对煤层变薄带的范围进行圈定。结合工程实例说明了根据煤层变薄在地震时间剖面和煤层振幅切片上的表现特征圈定煤层变薄带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薄带 三维地震 时间剖面 波组特征 振幅切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地震物探技术在宁夏金凤煤矿三分区勘探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郑金宝 李运肖 《能源与环保》 2022年第3期81-86,共6页
结合金凤煤矿二、四分区已有的地震勘探资料,通过踏勘和理论分析论证,针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对本矿区三分区实施了三维地震试验方案,采用地震解释组合体软件(IESX)、可视化软件(GeoViz)以及地质绘图软件(CPS3)对原始数据进行处... 结合金凤煤矿二、四分区已有的地震勘探资料,通过踏勘和理论分析论证,针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对本矿区三分区实施了三维地震试验方案,采用地震解释组合体软件(IESX)、可视化软件(GeoViz)以及地质绘图软件(CPS3)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认为T12、T15、T18波主要是由十二、十五、十八号煤层引起的复合反射波,连续性好,易连续对比追踪。通过三维地震异常解释断点160个,解释断层12条,其中正断层11条;异常显示煤系地层总体形态为背斜构造,轴部位于勘探区中部,背斜构造轴向NNE转近NS,东翼较陡,西翼稍缓。因此,通过对三维地震勘探可有效解释矿区褶皱、断层构造、煤层深度、起伏形态等特征,可为矿井开发建设提供较为可靠的地质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凤煤矿 三维地震 波组特征 反射 可靠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煤层气地区叠加构造形态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熊峰 崔宏良 +2 位作者 张学银 王建生 王华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03X期261-264,共4页
近几年随着勘探程度的日益增加,勘探难度加大,煤层气地区成为了勘探的热点。然而分辨率低、长波长静校正问题以及速度谱多变等因素严重制约了煤层气地震资料的品质。依据静校正和动校正原理,基于实际叠加资料,对影响复杂山地煤层气... 近几年随着勘探程度的日益增加,勘探难度加大,煤层气地区成为了勘探的热点。然而分辨率低、长波长静校正问题以及速度谱多变等因素严重制约了煤层气地震资料的品质。依据静校正和动校正原理,基于实际叠加资料,对影响复杂山地煤层气叠加剖面构造形态的因素进行了联合分析。利用分析结果对某地区实际的表层资料进行了模型正演,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静校正问题 剩余静校正 动校正 叠加速度谱 波组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宁夏任家庄煤矿的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邢中海 任岐山 +1 位作者 王大光 王少辉 《能源与环保》 2022年第9期125-130,共6页
勘查区共完成三维地震勘探试验物理点132个,收集了4组反射波,通过反射波组研究,解译了煤层深度及起伏形态和断层分布。控制了波幅大于5 m的褶曲,主要为三道沟背斜和黄草沟向斜;查明了三煤、五煤和九煤落差≥5 m的断层,并对落差3~5 m的... 勘查区共完成三维地震勘探试验物理点132个,收集了4组反射波,通过反射波组研究,解译了煤层深度及起伏形态和断层分布。控制了波幅大于5 m的褶曲,主要为三道沟背斜和黄草沟向斜;查明了三煤、五煤和九煤落差≥5 m的断层,并对落差3~5 m的断点尽可能进行了解释,全区共解释断层29条,新发现断层23条。控制了新生界厚度,为130~240 m,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变厚。查明了煤层的底板形态,总体为走向近SN、倾向E的单斜。控制了煤层的底板标高(+400~+1090 m)。未发现其他地质异常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家庄煤矿 三维地震 波组特征 可靠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地震技术研究HD地区火成岩分布规律
19
作者 蒋礼宏 张秀萍 《小型油气藏》 2005年第2期20-21,24,共3页
HD地区火成岩发育,对其下伏地层的地震反射波组特征影响较大。利用测井约束反演技术、地震属性技术、综合解释技术等手段,对HD地区流二段(El2)地层中火成岩体的发育分布规律进行预测和描述,为下步勘探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分布规律 HD 地震技术 测井约束反演技术 地震属性技术 波组特征 地震反射 下伏地层 解释技术 火成岩体 勘探工作 发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