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9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最速方法的宽零陷干扰抑制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研究
1
作者 高志奇 张恩赏 黄平平 《信号处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086-1096,共11页
雷达、声呐和无线通信等应用对于自适应波束形成的抗干扰能力和实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基于最速迭代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在低快拍、相干干扰条件下的干扰抑制性能急剧下降,无法有效捕捉信号特征对干扰进行有效抑制。另外,当干扰... 雷达、声呐和无线通信等应用对于自适应波束形成的抗干扰能力和实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基于最速迭代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在低快拍、相干干扰条件下的干扰抑制性能急剧下降,无法有效捕捉信号特征对干扰进行有效抑制。另外,当干扰存在扰动且导向矢量失配时,也无法有效抑制干扰。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最速方法的宽零陷干扰抑制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一种基于空间平滑的权值预处理机制对信号进行解相干,提取信号特征,构建投影矩阵,获取初始权值;随后通过最速迭代抑制干扰,形成波束;最后结合协方差矩阵重构方法对零陷进行展宽与加深,进一步提升算法的干扰抑制能力和稳健性。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算法在宽带相干干扰条件下,能够有效抑制干扰且稳健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相干信号 自适应波束形成 零陷展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下干扰抑制的稳健宽带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2
作者 杨强 杨伟 +1 位作者 乔路 赵金虎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4-60,共7页
针对水下平台协同探测时如何抑制直达波干扰和其他平台辐射噪声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水下干扰抑制的稳健宽带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在空间响应变化约束(spatial response variation,SRV)、期望导向向量失配误差边界约束以及阵列响应零陷... 针对水下平台协同探测时如何抑制直达波干扰和其他平台辐射噪声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水下干扰抑制的稳健宽带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在空间响应变化约束(spatial response variation,SRV)、期望导向向量失配误差边界约束以及阵列响应零陷扩展约束条件下,建立宽带自适应波束形成优化模型,并求解波束形成权向量。该算法首先在时域宽带自适应波束形成模型中引入空间响应变化约束来保证宽带恒定束宽波束形成;然后引入最差情况性能最优(worst-case performance optimal,WCPO)的期望导向向量误差边界约束来设计宽带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器,克服阵列导向向量误差对波束形成性能的影响;最后针对协同探测系统中存在的干扰源角度变化问题,从宽带自适应波束形成器协方差矩阵的定义形式出发,推导出一种空时域锥化矩阵来处理协方差矩阵,可扩展阵列响应的零陷宽度。对宽带直达波干扰和其他平台辐射噪声干扰的仿真试验表明:该研究在实现恒定束宽波束形成的同时,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稳健性和零陷宽度扩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波束形成 恒定束宽 稳健性 零陷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卷积自编码器的自适应波束形成
3
作者 蒋伊琳 李帅 +1 位作者 郑沛 唐元博 《电子与信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10-518,共9页
在低信噪比环境下,阵列天线获取空域信号的来波方向极其困难,导致一般的波束形成方法无法准确形成正对入射信号的波束。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卷积自编码器的盲接收自适应波束形成(Dual Convolutional AutoEncoder-Adaptive... 在低信噪比环境下,阵列天线获取空域信号的来波方向极其困难,导致一般的波束形成方法无法准确形成正对入射信号的波束。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卷积自编码器的盲接收自适应波束形成(Dual Convolutional AutoEncoder-Adaptive Beamforming,DCAE-ABF)方法,该方法在基于大量空域统计信息的情况下,以时域-频域联合条件作为约束,利用两个独立的卷积自编码器(CAE)分别对阵列接收信号与辐射源信号进行特征提取,并使用深度神经网络(DNN)将两个CAE的特征编码进行连接,构建DCAE网络,实现在低信噪比环境下,面对未知频率和来波方向的入射信号时,也能够自适应形成正对入射信号的波束,达到盲接收的效果。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低信噪比环境下,单信号与双信号入射时所带来的信噪比增益均高于常规波束形成(CBF)方法与基于最小均方误差的自适应波束形成(Minimum Mean Square Error-Adaptive BeamForming,MMSE-ABF)方法,以及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Adaptive BeamForming,CNN-ABF),且该增益在入射信号频率、角度变化时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波束形成 卷积自编码器 波束形成 信噪比增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海试数据的水声信号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性能分析
4
作者 李智忠 徐仲恩 郭启超 《舰船科学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1-134,共4页
为了更好验证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的实际应用,本文研究了基于海试数据的不同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的性能,对比分析CBF算法、MVDR算法、MUSIC算法的优缺点,总结了各算法适用条件及实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声呐的实际应用中,CBF算法更适用于... 为了更好验证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的实际应用,本文研究了基于海试数据的不同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的性能,对比分析CBF算法、MVDR算法、MUSIC算法的优缺点,总结了各算法适用条件及实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声呐的实际应用中,CBF算法更适用于实时性要求较高、目标数量较少的方位探测;MUSIC算法更适用于实时性要求不高、目标数量较多、目标数量已知的方位探测;MVDR算法更适用于实时性要求不高、目标数量较多、目标数量未知的方位探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波束形成 MUSIC算法 MVDR算法 海试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布式相参雷达自适应和差波束测角方法
5
作者 龙锦荣 吴建新 梁毅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79-787,共9页
分布式相参雷达在抗干扰和目标探测性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分布式构型带来的栅瓣问题给目标到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带来很大的困难。在均匀分布式相参阵列的基础上,拓展和差波束形成(sum and difference beamforming,S... 分布式相参雷达在抗干扰和目标探测性能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分布式构型带来的栅瓣问题给目标到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DOA)估计带来很大的困难。在均匀分布式相参阵列的基础上,拓展和差波束形成(sum and difference beamforming,SDB)方法至分布式阵列的栅瓣区域,并采用双指向法分析鉴角曲线(angular response curve,ARC)特性,提出一种基于多载频自适应SDB(multi-frequency adaptive SDB,MF-ASDB)的解模糊测角方法。该方法在不同频点下利用密集栅瓣辅助扫描检测,通过ASDB方法计算模糊主值后,将其拓展得到包含目标真实角度的DOA模糊值;根据频率与栅瓣周期之间的角度偏移关系,使用最小二乘方法实现DOA解模糊。仿真结果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到达方向估计 分布式相参雷达 自适应和差波束形成 多频解模糊 鉴角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展开ADMM网络的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
6
作者 张文青 李胤辰 +2 位作者 陈胜垚 何成 田巳睿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43-49,共7页
阵列通道间的幅相误差导致导向矢量失配,会严重退化自适应波束形成的性能。现有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RAB)方法通过引入最差导向矢量失配误差约束或联合估计幅相误差和波束形成器权值矢量,以改善波束形成性能,但这些方法的计算复杂度高,... 阵列通道间的幅相误差导致导向矢量失配,会严重退化自适应波束形成的性能。现有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RAB)方法通过引入最差导向矢量失配误差约束或联合估计幅相误差和波束形成器权值矢量,以改善波束形成性能,但这些方法的计算复杂度高,且在有限快拍下性能有限。为此,文中在深度展开框架下提出一种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ADMM)的RAB网络,以快速实现幅相误差和干扰协方差矩阵的联合估计。首先,建立存在阵列通道幅相误差时的干扰信号稀疏表示模型;然后,根据基于ADMM的幅相误差和干扰稀疏表示系数联合估计算法,设计一种深度展开ADMM(DU-ADMM)网络,该网络的输入为接收到达的干扰信号,输出为幅相误差和干扰稀疏表示系数;最后,利用该网络的输出重构出干扰加噪声协方差矩阵,并生成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器。仿真结果表明,DU-ADMM网络可在单快拍场景下实现RAB,且能够以较少的网络层数更精确地估计出幅相误差,有效降低了计算量,同时可获得更高的输出信干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 深度展开 稀疏重构 幅相误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的相邻目标生命体征检测 被引量:1
7
作者 熊俊军 司军 +4 位作者 陈家瑞 马振康 柏磊 吴俭 丁传威 《雷达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32-540,548,共10页
基于雷达传感器的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医学传感技术在近十几年获得了迅猛的发展。现有的大部分生命体征检测工作受限于雷达体制或者分辨率,无法分离出检测场景中多个位于同一距离、同一波束相邻目标的生命体征信号。... 基于雷达传感器的非接触式生命体征检测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医学传感技术在近十几年获得了迅猛的发展。现有的大部分生命体征检测工作受限于雷达体制或者分辨率,无法分离出检测场景中多个位于同一距离、同一波束相邻目标的生命体征信号。针对相邻目标生命体征检测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自适应波束形成的算法,来实现相邻目标生命体征信号的同时检测。利用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生成指向待测受试者的波束,同时在相邻干扰受试者所在角度处生成零陷,实现相邻目标的生命体征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利用本文提出方法能够成功分离出同一距离上的相邻受试者的生命体征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波束形成 多普勒雷达 相邻目标生命体征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的子阵级自适应波束形成
8
作者 刘子敬 陈曦 +1 位作者 施庆展 崔开博 《电讯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480-1485,共6页
在阵列天线信号处理中,采用子阵级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可以降低算法复杂度和系统成本。针对子阵级自适应波束形成中最优子阵划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的阵列天线子阵最优划分方法。通过线性约束最小方差算法计算不同子阵... 在阵列天线信号处理中,采用子阵级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可以降低算法复杂度和系统成本。针对子阵级自适应波束形成中最优子阵划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遗传模拟退火算法的阵列天线子阵最优划分方法。通过线性约束最小方差算法计算不同子阵划分下的自适应权矢量,形成自适应天线方向图,以方向图的最大旁瓣电平比作为成本函数,迭代优化得到最大旁瓣电平最优的子阵划分形式。仿真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得到的非均匀子阵划分阵列天线其自适应方向图最大旁瓣电平能降低至-19 dB。通过对比分析不同子阵划分形式以及不同规模阵面的自适应方向图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阵列天线 子阵划分 自适应波束形成 遗传模拟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分解迭代二阶锥规划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被引量:11
9
作者 金伟 贾维敏 +1 位作者 姚敏立 邹翔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2051-2057,共7页
为有效克服导向矢量大失配误差对自适应波束形成器的影响,该文提出了一种最差性能最优的分解迭代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对非凸的幅度响应约束问题进行分解处理,将问题转化为迭代的二阶锥规划问题,从而可对鲁棒响应区的波束宽... 为有效克服导向矢量大失配误差对自适应波束形成器的影响,该文提出了一种最差性能最优的分解迭代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对非凸的幅度响应约束问题进行分解处理,将问题转化为迭代的二阶锥规划问题,从而可对鲁棒响应区的波束宽度和纹波水平进行自由控制,并可得到较高的输出信干噪比。此外,与现有大部分该类鲁棒波束形成方法相比,提出的算法直接对权矢量进行优化,无需使用谱分解算法,避免了阵列结构的限制,可适用于任意阵形。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波束形成 导向矢量 权矢量 二阶锥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极化域-空域联合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被引量:12
10
作者 郭玉华 常青美 +1 位作者 余道杰 岳彩青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79-1283,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提高传统最优空域滤波算法的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极化敏感天线阵列的极化域-空域联合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在给出了算法的信号模型和算法原理的基础上,详细的阐述了该算法实现极化域-空域联合自适应滤波的机理,然后利用... 为了进一步提高传统最优空域滤波算法的性能,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极化敏感天线阵列的极化域-空域联合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在给出了算法的信号模型和算法原理的基础上,详细的阐述了该算法实现极化域-空域联合自适应滤波的机理,然后利用计算机仿真较全面地分析和比较了算法的性能.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新算法在提高输出信干噪比和削弱指向误差影响等方面明显地优于传统的最优滤波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化敏感阵列 极化域-空域滤波 自适应波束形成 特征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在主瓣干扰条件下稳健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 被引量:40
11
作者 李荣锋 王永良 万山虎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61-64,共4页
在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抑制干扰问题中 ,当存在主瓣干扰时 ,便暴露出两个缺陷 :一是副瓣电平增高 ;二是主波束变形且峰值偏移。提出了一种先在数据域实施干扰相消预处理 ,再进行自适应波束形成的解决方法 ,该方法在抑制主瓣干扰的同时 ,... 在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抑制干扰问题中 ,当存在主瓣干扰时 ,便暴露出两个缺陷 :一是副瓣电平增高 ;二是主波束变形且峰值偏移。提出了一种先在数据域实施干扰相消预处理 ,再进行自适应波束形成的解决方法 ,该方法在抑制主瓣干扰的同时 ,有效地解决了副瓣电平增高、主波束变形及偏移的难题。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瓣干扰 自适应波束形成 空间谱估计 副瓣电平 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时域解析信号的MVDR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 被引量:19
12
作者 王良 宋志杰 华洋 《数据采集与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18-322,共5页
针对频域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MVDR)方法在源方位快速变化情况下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域解析信号的MVDR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TAMVDR(Time-domain Aanlysis MVDR)。在构造时域解析信号的基础上,TAMVDR通过对每一路时域解析信号... 针对频域最小方差无失真响应(MVDR)方法在源方位快速变化情况下稳定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时域解析信号的MVDR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TAMVDR(Time-domain Aanlysis MVDR)。在构造时域解析信号的基础上,TAMVDR通过对每一路时域解析信号引入复权,利用期望方向的输出响应不变的约束使阵列输出功率最小。在一次快拍条件下,TAMVDR即可获得最优解。仿真及试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在目标方位快速变化条件下,TAMVDR的信号检测和方位分辨性能明显优于频域MVDR方法,且计算量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VDR自适应波束形成 DOA估计 时域波束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特征结构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新算法 被引量:19
13
作者 廖桂生 保铮 张林让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3-26,22,共5页
基于相关矩阵的特征分解,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线性约束最小方差波束形成(LCMV)新算法,当目标信号含于相关矩阵中时,新算法能有效地抑制信号对消现象,并且具有良好的波束保形能力和快速收敛特点,计算机仿真结果验证了这些优点.
关键词 自适应波束形成 阵列信号 干扰对消 信号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于卫星多波束天线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比较 被引量:17
14
作者 王华力 陈长征 +1 位作者 韩锋 甘仲民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58-360,共3页
射频干扰会严重影响卫星通信链路性能 ,而自适应调零天线是一种有效的卫星抗干扰措施 .本文对应用于多波束天线的各种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进行对比分析 ,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皆表明 ,DMI和RLS算法相对经典的LMS算法而言 ,在收敛速率和输... 射频干扰会严重影响卫星通信链路性能 ,而自适应调零天线是一种有效的卫星抗干扰措施 .本文对应用于多波束天线的各种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进行对比分析 ,理论分析与仿真结果皆表明 ,DMI和RLS算法相对经典的LMS算法而言 ,在收敛速率和输出信噪干扰比上皆有相当的优越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波束形成 自适应算法 通信卫星 波束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子空间重构的一类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杨志伟 贺顺 +1 位作者 廖桂生 刘楠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15-1119,共5页
针对多维阵列的全维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运算量大和小样本条件下性能下降问题,该文提出采用子空间重构技术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SRC-BF)。该方法利用多维域的全维阵列数据可分维构造的特点,首先在训练样本集上估计分维阵列数据的信号子... 针对多维阵列的全维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运算量大和小样本条件下性能下降问题,该文提出采用子空间重构技术的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SRC-BF)。该方法利用多维域的全维阵列数据可分维构造的特点,首先在训练样本集上估计分维阵列数据的信号子空间;然后基于张量积性质重构全维信号子空间并自适应剔除交叉项;最后采用子空间投影算法计算自适应加权矢量。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低的运算复杂度,能有效提高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在小样本条件下的输出信干噪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信号处理 自适应波束形成 子空间投影 子空间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瓣干扰下宽带圆阵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 被引量:9
16
作者 覃岭 黄茜 +1 位作者 李会勇 何子述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359-362,共4页
在宽带自适应波束形成中,若干扰信号从主瓣进入,往往引起主瓣畸变且副瓣电平增高,波束性能严重恶化。随着圆型阵列的广泛应用,该文针对均匀圆阵的宽带波束形成,合理地构造出阻塞矩阵,对主瓣干扰进行干扰相消预处理,再进行自适应波束形成... 在宽带自适应波束形成中,若干扰信号从主瓣进入,往往引起主瓣畸变且副瓣电平增高,波束性能严重恶化。随着圆型阵列的广泛应用,该文针对均匀圆阵的宽带波束形成,合理地构造出阻塞矩阵,对主瓣干扰进行干扰相消预处理,再进行自适应波束形成,解决了主瓣畸变问题,提高了自适应波束的性能。结合均匀分布圆阵所作的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波束形成 宽带 圆阵 干扰相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次快拍下自适应波束形成 被引量:17
17
作者 张林让 廖桂生 罗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5期542-545,共4页
从协方差矩阵估计角度出发 ,解释了有限次快拍下造成自适应波束形成性能下降和自适应波束畸变的原因 .有限次快拍等效增加了干扰之间、干扰与噪声之间以及噪声之间的相关性 ,造成自适应波束形成性能下降 .同时 ,有限次快拍下噪声等效为... 从协方差矩阵估计角度出发 ,解释了有限次快拍下造成自适应波束形成性能下降和自适应波束畸变的原因 .有限次快拍等效增加了干扰之间、干扰与噪声之间以及噪声之间的相关性 ,造成自适应波束形成性能下降 .同时 ,有限次快拍下噪声等效为色噪声 ,文中分析了色噪声环境下自适应波束畸变机理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波束形成 自适应阵列 阵列信号处理 雷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基于特征空间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被引量:23
18
作者 赵永波 刘茂仓 张守宏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16-18,共3页
在基于特征空间 (ESB)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一种更稳健的波束形成算法 ,该算法利用对阵列接收信号相关矩阵特征分解获得的信号子空间 ,对基于特征空间算法中的约束导向矢量进行校正 ,并完成波束形成 .计算机仿真和分析... 在基于特征空间 (ESB)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的基础上 ,本文提出一种更稳健的波束形成算法 ,该算法利用对阵列接收信号相关矩阵特征分解获得的信号子空间 ,对基于特征空间算法中的约束导向矢量进行校正 ,并完成波束形成 .计算机仿真和分析证实了该算法性能要优于常规ESB算法的性能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波束形成 特征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迭代对角加载采样矩阵求逆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 被引量:17
19
作者 金伟 贾维敏 姚敏立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120-1125,共6页
为有效克服导向矢量大失配误差对自适应波束形成器的影响,该文提出了一种迭代对角加载采样矩阵求逆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对传统对角加载算法进行了迭代运算,基于Capon波束形成器的最优权矢量与假定导向矢量的基本关系,将每一... 为有效克服导向矢量大失配误差对自适应波束形成器的影响,该文提出了一种迭代对角加载采样矩阵求逆鲁棒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对传统对角加载算法进行了迭代运算,基于Capon波束形成器的最优权矢量与假定导向矢量的基本关系,将每一步得到的权矢量,对应反解出一个比导向矢量假定值更为准确的导向矢量,并替代假定值,最终逼近真实的期望信号导向矢量。提出的方法在迭代过程中只需一步递推,无需对导向矢量建立不确定集,避免了在每步迭代中运用拉格朗日数值法或凸优化法,且明显提高了波束形成器的输出信干噪比。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处理 自适应波束形成 对角加载 迭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稀疏重构的共形阵列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 被引量:9
20
作者 陈沛 赵拥军 刘成城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01-308,共8页
针对共形阵列天线自适应波束形成中存在的通用性差、主瓣保形困难、计算复杂度高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稀疏重构的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通过引入渐进最小方差准则,实现了干扰加噪声协方差矩阵的稀疏重构,并得到期望方向上... 针对共形阵列天线自适应波束形成中存在的通用性差、主瓣保形困难、计算复杂度高等问题,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稀疏重构的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该算法通过引入渐进最小方差准则,实现了干扰加噪声协方差矩阵的稀疏重构,并得到期望方向上的导向矢量估计,进而求得波束形成器的最优权矢量。该算法无需复杂的子阵分解或虚拟映射变换,适用于任意阵列形状。仿真实验验证了该算法不仅保证了期望的主瓣响应,同时对指向误差有较好的稳健性。与现有算法相比,该算法所需采样快拍数少,计算复杂度低,收敛速度快,在较大的输入信噪比范围内达到了较好的阵列输出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健自适应波束形成 共形阵列 渐进最小方差准则 稀疏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