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9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声透镜波束形成技术仿真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卞红雨
桑恩方
+1 位作者
纪祥春
赵景义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前,使用电子电路的传统高分辨率声呐通常具有较大的体积、较高的功耗和较低的图像更新率.声透镜声呐使用声透镜形成图像,能够克服这些缺点.为此介绍了声透镜波束形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声场分析模型,对透镜形状、材料、尺寸,以及环境温...
目前,使用电子电路的传统高分辨率声呐通常具有较大的体积、较高的功耗和较低的图像更新率.声透镜声呐使用声透镜形成图像,能够克服这些缺点.为此介绍了声透镜波束形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声场分析模型,对透镜形状、材料、尺寸,以及环境温度等参数对透镜声呐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参数对主瓣宽度、旁瓣高度、聚焦深度等声呐性能指标具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对声透镜的合理设计可以达到优化声呐性能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透镜
波束形成技术
仿真
声呐
电子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多波束形成技术在相控阵雷达中的应用
被引量:
36
2
作者
张光义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6,共6页
相控阵天线多波束形成技术已获得很大发展,为提高雷达性能提供了巨大的潜力。文中介绍了相控阵天线多波束形成技术在多种相控阵雷达特别是在新的先进相控阵雷达中的应用。讨论了采用多波束形成技术对提高雷达检测性能与电子反对抗的能力。
关键词
相控阵雷达
多
波束形成技术
雷达抗干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智能天线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衍文
《中兴通讯技术》
2003年第3期42-45,共4页
文章介绍了智能天线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典型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归纳了自适应波束智能天线的主要结构形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自适应波束智能天线实现中面临的几个问题,探讨了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智能天线
自适应
波束形成技术
现状
算法
空时处理
自适应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接收端配备滤波器的分布式波束形成技术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立
陈海华
何明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44-1549,共6页
基于频率选择性信道中由一个发射节点、一个目标节点和多个中继节点构成的中继网络,该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分布式波束形成技术。该技术除了在中继节点上采用滤波而后转发的中继数据中转策略之外,在接收节点也配备一个有限长响应(Finite Imp...
基于频率选择性信道中由一个发射节点、一个目标节点和多个中继节点构成的中继网络,该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分布式波束形成技术。该技术除了在中继节点上采用滤波而后转发的中继数据中转策略之外,在接收节点也配备一个有限长响应(Finite Impulse Response,FIR)滤波器,共同均衡发射节点与中继节点以及中继节点与接收节点之间的频率选择性信道。该文中,此两种滤波器将得到联合优化以提高接收节点的服务质量,并同时满足中继节点的发射功率限制。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放大而后转发以及滤波而后转发但无接收滤波器的波束形成器而言,所提波束形成技术极大地提高了频率选择性信道中中继网络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继网络
分布式
波束形成技术
频率选择性信道
滤波而后转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大型线阵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超低副瓣技术
被引量:
5
5
作者
李军
龚耀寰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7-401,共5页
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技术是现代阵列天线系统必须采用的关键技术。为了对付强有源干扰,现代相控阵雷达都必须具有自适应的干扰抑制能力。除了对抗有源干扰外,大部分雷达还要求具有强杂波背景下检测目标的能力,这就需要雷达天线具有低或...
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技术是现代阵列天线系统必须采用的关键技术。为了对付强有源干扰,现代相控阵雷达都必须具有自适应的干扰抑制能力。除了对抗有源干扰外,大部分雷达还要求具有强杂波背景下检测目标的能力,这就需要雷达天线具有低或超低副瓣电平。本文针对大型线阵,结合数字波束形成,讨论了在保证自适应干扰置零的前提下,如何控制自适应波束的副瓣电平,从而实现阵列系统的超低副瓣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线阵
自适应数字
波束
形成
超低副瓣
关键
技术
线阵
数字
波束形成技术
相控阵雷达
有源干扰
天线系统
抑制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Matlab的圆阵宽带多波束形成仿真平台开发
被引量:
1
6
作者
袁骏
张卫
+1 位作者
胡金华
游波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7-100,共4页
为加深学生对圆阵宽带多波束形成原理和工程实现的理解,利用Matlab GUI编程方法设计、开发了相应的仿真实验平台。此平台可以动态、实时地仿真多波束形成技术的主要处理过程和结果。实践证明,此仿真平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加深了学生...
为加深学生对圆阵宽带多波束形成原理和工程实现的理解,利用Matlab GUI编程方法设计、开发了相应的仿真实验平台。此平台可以动态、实时地仿真多波束形成技术的主要处理过程和结果。实践证明,此仿真平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大大改善了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TLAB
GUI
阵列处理
技术
多
波束形成技术
仿真实验平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稀疏阵列的波束形成与控制方法
被引量:
1
7
作者
黄秀琼
万群
+1 位作者
丛迅超
樊荣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770-3772,3785,共4页
首先从信号与信息处理的角度阐述了波束形成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波束形成的理论优势及方法局限,并对传统的基于空域波形采样的波束形成技术进行了再思考;其次分析了稀疏阵列的布阵特点对波束形成技术的挑战,给出了空域、时域、频域分...
首先从信号与信息处理的角度阐述了波束形成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波束形成的理论优势及方法局限,并对传统的基于空域波形采样的波束形成技术进行了再思考;其次分析了稀疏阵列的布阵特点对波束形成技术的挑战,给出了空域、时域、频域分布式相参信号处理等关键技术及其理论性能的分析与比较结果,并利用实例分析了空—时—频协同采样克服低维欠采样模糊的可行性;最后分析了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一些非理想因素对稀疏阵列波束形成与控制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
波束形成技术
的反思
稀疏阵列
分布式相参
技术
阵列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0 GHz毫米波的波束形成与空间复用方法
8
作者
吴琼
杨娟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5-48,52,共5页
波束形成是60 GHz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波束形成可以克服路径衰耗并为空间复用提供了可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波束形成技术的空间复用方案。该方案是利用PCP/AP收集站点在服务期中的扇区ID信息,建立波束形成信息表。首先计算出已分配...
波束形成是60 GHz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波束形成可以克服路径衰耗并为空间复用提供了可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波束形成技术的空间复用方案。该方案是利用PCP/AP收集站点在服务期中的扇区ID信息,建立波束形成信息表。首先计算出已分配服务期与候选服务期中链路站点的最小扇区差值,然后根据最小扇区差值找出与当前候选服务期进行最佳空间复用的已分配服务期。建立了天线测量模型,分析了方案的可行性,比较了不同波束宽度下的空间复用增益。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能获得更高的空间复用增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
GHz毫米波
空间复用
多天线
波束形成技术
扇区差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改进的LCMV算法在多波束形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
5
9
作者
何梅昕
束坤
《现代电子技术》
2014年第17期23-25,共3页
基于线性约束最小方差(LCMV)算法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得到的方向图能保证期望信号方向增益最大,非期望方向形成零陷。但实际应用中由于不可避免的存在阵元位置误差、阵元相位误差及指向误差等(统称为相位误差),使约束的导向矢量与真...
基于线性约束最小方差(LCMV)算法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得到的方向图能保证期望信号方向增益最大,非期望方向形成零陷。但实际应用中由于不可避免的存在阵元位置误差、阵元相位误差及指向误差等(统称为相位误差),使约束的导向矢量与真实期望信号的导向矢量不一致,从而影响系统的性能。改进的LCMV波束形成算法——基于迭代二阶锥的唯相位波束形成技术,通过改变移相器的相位,使各阵元输出信号相位一致,在多个方向上形成主波束,阵列输出功率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性约束最小方差算法
迭代二阶锥
自适应方向图控制
唯相位
波束形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种简化的平面阵波束形成方法
被引量:
1
10
作者
赵冬艳
熊童满
陈韶华
《声学技术》
CSCD
2013年第S1期79-80,共2页
0引言波束形成技术是将一个多元阵经适当处理使其对某些空间方向的声波具有所需响应的方法。波束形成技术系统是现代声纳的核心部件,是声纳具有良好的战术、技术性能的基础[1]。平面阵是声纳系统常用的基阵,可以实现对目标的全空间定向...
0引言波束形成技术是将一个多元阵经适当处理使其对某些空间方向的声波具有所需响应的方法。波束形成技术系统是现代声纳的核心部件,是声纳具有良好的战术、技术性能的基础[1]。平面阵是声纳系统常用的基阵,可以实现对目标的全空间定向,但平面阵二维波束形成运算量较大,在某些小平台上,由于功耗和系统复杂性的限制,希望能在性能没有显著降低的前提下进行简化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面阵
声纳系统
波束
形成
方法
波束形成技术
二维波
空间方向
基阵
元阵
波达方向估计
线列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种自适应的毫米波多波束天线
被引量:
3
11
作者
恽小华
陈春红
+1 位作者
楚然
孙琳琳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22-524,共3页
本文设计了一种自适应的毫米波多波束天线 .采用一种新颖的馈电方式来产生低副瓣、高增益、高邻近波束重叠的窄波束 .并且采用数字波束形成技术来产生多波束 .仿真和计算结果表明 ,这个天线的波束波瓣宽度可以达到 1°,并且副瓣电...
本文设计了一种自适应的毫米波多波束天线 .采用一种新颖的馈电方式来产生低副瓣、高增益、高邻近波束重叠的窄波束 .并且采用数字波束形成技术来产生多波束 .仿真和计算结果表明 ,这个天线的波束波瓣宽度可以达到 1°,并且副瓣电平低于 2 5dB .采用自适应技术后 ,可以得到小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适应毫米波多
波束
天线
抛物面天线
数字
波束形成技术
馈电方式
星载天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凝视数字多波束合成孔径雷达原理
被引量:
2
12
作者
江涛
陈翼
王盛利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17,共7页
针对传统合成孔径雷达在实现高分辨大测绘带(简称高分宽幅)成像中存在的问题,文中将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和合成孔径雷达结合,提出凝视数字多波束合成孔径雷达的概念。首先,将成像区域在距离和方位向分割为多个子区域进行独立成像,避免传统...
针对传统合成孔径雷达在实现高分辨大测绘带(简称高分宽幅)成像中存在的问题,文中将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和合成孔径雷达结合,提出凝视数字多波束合成孔径雷达的概念。首先,将成像区域在距离和方位向分割为多个子区域进行独立成像,避免传统合成孔径雷达在高分宽幅成像领域的设计限制;然后,利用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对天线阵面所有接收单元进行数字加权,在方位向和俯仰向形成多个高增益的接收窄波束,并控制接收波束实现对每个子区域的凝视观测,延长合成孔径的长度,提高成像分辨率。仿真表明,凝视数字多波束合成孔径雷达可以有效突破传统合成孔径雷达系统设计上的瓶颈,实现高分宽幅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宽幅
合成孔径雷达
数字
波束形成技术
凝视数字多
波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新概念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
1
13
作者
吴鸣亚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共5页
通过将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多孔径信号处理等新兴技术与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结合,国内外提出了多种新型的合成孔径雷达系统,有效提升了微波成像的性能。文中重点介绍了新型合成孔径雷达系统中涉及的新原理和新概念,国外近些年在新型高分宽...
通过将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多孔径信号处理等新兴技术与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结合,国内外提出了多种新型的合成孔径雷达系统,有效提升了微波成像的性能。文中重点介绍了新型合成孔径雷达系统中涉及的新原理和新概念,国外近些年在新型高分宽幅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系统性能和成像模式,最后对新型合成孔径雷达系统走向实用化过程中必须克服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和归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
波束形成技术
多孔径信号处理
合成孔径雷达
高分宽幅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PBX内部裂纹水浸超声全聚焦成像方法研究
14
作者
甘仁杰
禹利达
+3 位作者
李海宁
张伟斌
李卫彬
杨占锋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3-359,共7页
高聚物粘结炸药(PBX)的内部裂纹检测对其使用安全性和结构完整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为了提高PBX内部裂纹缺陷的成像检测精度和图像质量,研究了曲面修正水浸超声全聚焦成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了延迟乘和波束形成(...
高聚物粘结炸药(PBX)的内部裂纹检测对其使用安全性和结构完整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为了提高PBX内部裂纹缺陷的成像检测精度和图像质量,研究了曲面修正水浸超声全聚焦成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了延迟乘和波束形成(DMAS)技术,通过水浸法对Φ100.0 mm的半圆柱PBX的底部裂纹缺陷进行了超声成像检测研究,实现了对曲面构形PBX底部裂纹缺陷的高精度成像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传统全聚焦成像算法的裂纹缺陷高度测量误差为12.0%,图像信噪比为1.37 dB;曲面修正后的裂纹缺陷高度测量误差为3.6%,图像信噪比为2.13 dB;而曲面修正结合DMAS算法成像的裂纹缺陷高度测量误差仅为0.4%,图像信噪比为5.32 d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聚物粘结炸药(PBX)
曲面修正成像算法
延迟乘和
波束
形成
(DMAS)
技术
裂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CORDIC的梯度跟踪算法的FPGA实现
被引量:
4
15
作者
王韬
罗明阳
+2 位作者
吴军
刘波
张建慧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26-28,31,共4页
梯度跟踪算法在多飞行器测控及卫星移动通信中有广泛的应用,但现有的实现方案还存在很多缺点。该文以均匀圆阵为接收天线阵,在分析梯度跟踪算法原理及CORDIC算法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CORDIC算法与数字波束形成技术相结合的FPGA实...
梯度跟踪算法在多飞行器测控及卫星移动通信中有广泛的应用,但现有的实现方案还存在很多缺点。该文以均匀圆阵为接收天线阵,在分析梯度跟踪算法原理及CORDIC算法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CORDIC算法与数字波束形成技术相结合的FPGA实现方案,给出电路实现原理图并使用Quartus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是正确、可行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度跟踪算法
数字
波束形成技术
CORDIC算法
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DFT插值的线性约束最小方差宽带自适应阵列
被引量:
2
16
作者
朱维杰
孙进才
朱思宇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22,共6页
本文提出一种具有频率不变波束图的线性约束最小方差宽带自适应算法。首先给出了具有频率不变波束图的连续线阵的灵敏度函数与离散线列阵加权系数之间的关系,然后给出了使用DFT插值法求解各子带阵列权系数的方法,最后将DFT插值法应用于...
本文提出一种具有频率不变波束图的线性约束最小方差宽带自适应算法。首先给出了具有频率不变波束图的连续线阵的灵敏度函数与离散线列阵加权系数之间的关系,然后给出了使用DFT插值法求解各子带阵列权系数的方法,最后将DFT插值法应用于线性约束最小方差宽带自适应阵列。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在实现最小方差波束形成的同时保持波束图基本不随频率变化,且该方法可以降低宽带自适应阵列的运算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FT插值法
波束
图
波束形成技术
线性约束最小方差宽带自适应算法
灵敏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强震动台阵记录的震源破裂长度实时估测方法
被引量:
3
17
作者
刘辰
李小军
景冰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7-398,共12页
本文提出一种通过小孔径台阵波束形成技术快速估测震源破裂长度的方法,同时提出了调整各台站相位的方法,即在每个台站的延时无法确定的情况下,近似地得到每个台站之间相位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自贡强震动观测台阵在汶川地震中得到...
本文提出一种通过小孔径台阵波束形成技术快速估测震源破裂长度的方法,同时提出了调整各台站相位的方法,即在每个台站的延时无法确定的情况下,近似地得到每个台站之间相位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自贡强震动观测台阵在汶川地震中得到的主震地震动记录进行了破裂长度的离线快速估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时效性较好,在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到来前约10 s时,便得到了断层破裂长度(约120 km)和相应破裂走向的估测结果,虽然此时的估测结果与最终估测结果(约230 km)有较大的偏差,但从实现快速地震预警的角度来看,还是有较好的实际意义。通过与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该方法低估了东北方向的破裂长度,于是探讨了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可能的解决方案。最后对这种算法的计算速度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并行计算该方法能够满足实时断层破裂长度估测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波束形成技术
震源方位角反向投影
断层破裂长度
自贡台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一种新的空时2D-RAKE接收机
被引量:
1
18
作者
杨蓓
张小飞
徐大专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05年第3期39-41,52,共4页
提出一种新的空时2D-RAKE接收机算法,它将波束形成技术与RAKE相结合。此中波束形成算法在干扰方向上完全陷零,其权重仅与阵列天线的导向矢量有关,与接收信号无关。仿真实验表明,这种空时2D-RAKE接收机与传统2D-RAKE接收机相比,具有较好...
提出一种新的空时2D-RAKE接收机算法,它将波束形成技术与RAKE相结合。此中波束形成算法在干扰方向上完全陷零,其权重仅与阵列天线的导向矢量有关,与接收信号无关。仿真实验表明,这种空时2D-RAKE接收机与传统2D-RAKE接收机相比,具有较好的性能,而且该算法对噪声具有鲁棒性。这种2D-RAKE接收机与并行干扰抵消(PIC)算法相结合的空时多用户检测的仿真结果表明,多级检测的误码率曲线与第一级重合,采用这种2D- RAKE能够完全消除多址干扰和多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D-RAKE接收机
空时多用户检测
波束形成技术
波束
形成
算法
并行干扰抵消
导向矢量
阵列天线
接收信号
仿真实验
仿真结果
多径干扰
多址干扰
鲁棒性
误码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DBF的空中多目标跟踪算法的FPGA实现
19
作者
汤文森
杨士中
+1 位作者
王韬
毕晓伟
《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1期76-79,84,共5页
以均匀圆阵为接收天线阵,在分析单脉冲跟踪算法原理及CORDIC算法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CORDIC算法与数字波束形成技术相结合的FPGA实现方案.使用QuartusII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是正确、可行和有效的.
关键词
数字
波束形成技术
CORDIC
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声透镜波束形成技术仿真研究
被引量:
5
1
作者
卞红雨
桑恩方
纪祥春
赵景义
机构
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
出处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43-45,共3页
文摘
目前,使用电子电路的传统高分辨率声呐通常具有较大的体积、较高的功耗和较低的图像更新率.声透镜声呐使用声透镜形成图像,能够克服这些缺点.为此介绍了声透镜波束形成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声场分析模型,对透镜形状、材料、尺寸,以及环境温度等参数对透镜声呐性能的影响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上述参数对主瓣宽度、旁瓣高度、聚焦深度等声呐性能指标具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对声透镜的合理设计可以达到优化声呐性能的目的.
关键词
声透镜
波束形成技术
仿真
声呐
电子电路
Keywords
acoustic lenses
beamforming
simulation
分类号
TB565 [交通运输工程—水声工程]
U666.7 [交通运输工程—船舶及航道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多波束形成技术在相控阵雷达中的应用
被引量:
36
2
作者
张光义
机构
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
出处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6,共6页
文摘
相控阵天线多波束形成技术已获得很大发展,为提高雷达性能提供了巨大的潜力。文中介绍了相控阵天线多波束形成技术在多种相控阵雷达特别是在新的先进相控阵雷达中的应用。讨论了采用多波束形成技术对提高雷达检测性能与电子反对抗的能力。
关键词
相控阵雷达
多
波束形成技术
雷达抗干扰
Keywords
phased array radar
multi-beam formetion technologies
radar ECCM
分类号
TN958.92 [电子电信—信号与信息处理]
TN973 [电子电信—信号与信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智能天线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现状及发展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衍文
机构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西安研究所
出处
《中兴通讯技术》
2003年第3期42-45,共4页
文摘
文章介绍了智能天线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典型自适应波束形成方法,归纳了自适应波束智能天线的主要结构形式。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自适应波束智能天线实现中面临的几个问题,探讨了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
智能天线
自适应
波束形成技术
现状
算法
空时处理
自适应结构
Keywords
Smart antenna
Adaptive beamforming
Algorithm
Space-time processing
分类号
TN821.91 [电子电信—信息与通信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接收端配备滤波器的分布式波束形成技术
被引量:
1
4
作者
张立
陈海华
何明
机构
南开大学电子信息与光学工程学院
出处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1544-1549,共6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171140)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研究基金(2011D06)资助课题
文摘
基于频率选择性信道中由一个发射节点、一个目标节点和多个中继节点构成的中继网络,该文提出一种新型的分布式波束形成技术。该技术除了在中继节点上采用滤波而后转发的中继数据中转策略之外,在接收节点也配备一个有限长响应(Finite Impulse Response,FIR)滤波器,共同均衡发射节点与中继节点以及中继节点与接收节点之间的频率选择性信道。该文中,此两种滤波器将得到联合优化以提高接收节点的服务质量,并同时满足中继节点的发射功率限制。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放大而后转发以及滤波而后转发但无接收滤波器的波束形成器而言,所提波束形成技术极大地提高了频率选择性信道中中继网络的性能。
关键词
中继网络
分布式
波束形成技术
频率选择性信道
滤波而后转发
Keywords
Relay networks
Distributed beamforming
Frequency selective channel
Filter-and-Forward (FF)
分类号
TN92 [电子电信—通信与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大型线阵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超低副瓣技术
被引量:
5
5
作者
李军
龚耀寰
机构
电子科技大学电子工程学院
出处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97-401,共5页
基金
抗干扰通信国防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资助
文摘
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技术是现代阵列天线系统必须采用的关键技术。为了对付强有源干扰,现代相控阵雷达都必须具有自适应的干扰抑制能力。除了对抗有源干扰外,大部分雷达还要求具有强杂波背景下检测目标的能力,这就需要雷达天线具有低或超低副瓣电平。本文针对大型线阵,结合数字波束形成,讨论了在保证自适应干扰置零的前提下,如何控制自适应波束的副瓣电平,从而实现阵列系统的超低副瓣性能。
关键词
大型线阵
自适应数字
波束
形成
超低副瓣
关键
技术
线阵
数字
波束形成技术
相控阵雷达
有源干扰
天线系统
抑制能力
Keywords
large linear array
adaptive digital beamforming(ADBF)
ultra-low sidelobe
分类号
TP31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TN821.8 [电子电信—信息与通信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Matlab的圆阵宽带多波束形成仿真平台开发
被引量:
1
6
作者
袁骏
张卫
胡金华
游波
机构
海军工程大学水声电子工程军队重点实验室
出处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7-100,共4页
基金
军队重点学科建设"2110"工程项目
文摘
为加深学生对圆阵宽带多波束形成原理和工程实现的理解,利用Matlab GUI编程方法设计、开发了相应的仿真实验平台。此平台可以动态、实时地仿真多波束形成技术的主要处理过程和结果。实践证明,此仿真平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大大改善了教学效果。
关键词
MATLAB
GUI
阵列处理
技术
多
波束形成技术
仿真实验平台
Keywords
Matlab graphical user interface
array processing technology
muhibeam forming technique
simu lation experimental platform
分类号
G642.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稀疏阵列的波束形成与控制方法
被引量:
1
7
作者
黄秀琼
万群
丛迅超
樊荣
机构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研究所
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出处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3770-3772,3785,共4页
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资助项目(2016ZX0300102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U1533125)
文摘
首先从信号与信息处理的角度阐述了波束形成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波束形成的理论优势及方法局限,并对传统的基于空域波形采样的波束形成技术进行了再思考;其次分析了稀疏阵列的布阵特点对波束形成技术的挑战,给出了空域、时域、频域分布式相参信号处理等关键技术及其理论性能的分析与比较结果,并利用实例分析了空—时—频协同采样克服低维欠采样模糊的可行性;最后分析了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一些非理想因素对稀疏阵列波束形成与控制的影响及其解决方法。
关键词
对
波束形成技术
的反思
稀疏阵列
分布式相参
技术
阵列校正
Keywords
rethinking on beamforming
sparse array
distributed coherent technology
array calibration
分类号
TN911.7 [电子电信—通信与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60 GHz毫米波的波束形成与空间复用方法
8
作者
吴琼
杨娟
机构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
宿迁学院计算机科学系
出处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45-48,52,共5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3ZX03004007)
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基金项目(3013A03)
宿迁市科技创新科研基金项目(Z201208)
文摘
波束形成是60 GHz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波束形成可以克服路径衰耗并为空间复用提供了可能。提出了一种基于波束形成技术的空间复用方案。该方案是利用PCP/AP收集站点在服务期中的扇区ID信息,建立波束形成信息表。首先计算出已分配服务期与候选服务期中链路站点的最小扇区差值,然后根据最小扇区差值找出与当前候选服务期进行最佳空间复用的已分配服务期。建立了天线测量模型,分析了方案的可行性,比较了不同波束宽度下的空间复用增益。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案能获得更高的空间复用增益。
关键词
60
GHz毫米波
空间复用
多天线
波束形成技术
扇区差值
Keywords
60 GHz millimeter wave
spatial multiplexing
multi-antenna
beam-forming technology
sector difference
分类号
TP393.17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改进的LCMV算法在多波束形成中的应用
被引量:
5
9
作者
何梅昕
束坤
机构
江苏科技大学
中船重工集团
出处
《现代电子技术》
2014年第17期23-25,共3页
文摘
基于线性约束最小方差(LCMV)算法的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得到的方向图能保证期望信号方向增益最大,非期望方向形成零陷。但实际应用中由于不可避免的存在阵元位置误差、阵元相位误差及指向误差等(统称为相位误差),使约束的导向矢量与真实期望信号的导向矢量不一致,从而影响系统的性能。改进的LCMV波束形成算法——基于迭代二阶锥的唯相位波束形成技术,通过改变移相器的相位,使各阵元输出信号相位一致,在多个方向上形成主波束,阵列输出功率最大。
关键词
线性约束最小方差算法
迭代二阶锥
自适应方向图控制
唯相位
波束形成技术
Keywords
linearly constrained minimum variance algorithm
directional pattern
iterative second-order cone adaptive con-trol
phase-only beam forming technology
分类号
TN821.91 [电子电信—信息与通信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种简化的平面阵波束形成方法
被引量:
1
10
作者
赵冬艳
熊童满
陈韶华
机构
中船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研究所
出处
《声学技术》
CSCD
2013年第S1期79-80,共2页
文摘
0引言波束形成技术是将一个多元阵经适当处理使其对某些空间方向的声波具有所需响应的方法。波束形成技术系统是现代声纳的核心部件,是声纳具有良好的战术、技术性能的基础[1]。平面阵是声纳系统常用的基阵,可以实现对目标的全空间定向,但平面阵二维波束形成运算量较大,在某些小平台上,由于功耗和系统复杂性的限制,希望能在性能没有显著降低的前提下进行简化处理。
关键词
平面阵
声纳系统
波束
形成
方法
波束形成技术
二维波
空间方向
基阵
元阵
波达方向估计
线列阵
分类号
O422 [理学—声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种自适应的毫米波多波束天线
被引量:
3
11
作者
恽小华
陈春红
楚然
孙琳琳
机构
南京理工大学微波与通信工程研究中心
出处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522-524,共3页
文摘
本文设计了一种自适应的毫米波多波束天线 .采用一种新颖的馈电方式来产生低副瓣、高增益、高邻近波束重叠的窄波束 .并且采用数字波束形成技术来产生多波束 .仿真和计算结果表明 ,这个天线的波束波瓣宽度可以达到 1°,并且副瓣电平低于 2 5dB .采用自适应技术后 ,可以得到小于 -
关键词
自适应毫米波多
波束
天线
抛物面天线
数字
波束形成技术
馈电方式
星载天线
Keywords
antenna
parabolic reflector
multiple-beam antenna
self-adaptive
digital beam forming
分类号
TN821 [电子电信—信息与通信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凝视数字多波束合成孔径雷达原理
被引量:
2
12
作者
江涛
陈翼
王盛利
机构
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
出处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1-17,共7页
文摘
针对传统合成孔径雷达在实现高分辨大测绘带(简称高分宽幅)成像中存在的问题,文中将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和合成孔径雷达结合,提出凝视数字多波束合成孔径雷达的概念。首先,将成像区域在距离和方位向分割为多个子区域进行独立成像,避免传统合成孔径雷达在高分宽幅成像领域的设计限制;然后,利用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对天线阵面所有接收单元进行数字加权,在方位向和俯仰向形成多个高增益的接收窄波束,并控制接收波束实现对每个子区域的凝视观测,延长合成孔径的长度,提高成像分辨率。仿真表明,凝视数字多波束合成孔径雷达可以有效突破传统合成孔径雷达系统设计上的瓶颈,实现高分宽幅成像。
关键词
高分宽幅
合成孔径雷达
数字
波束形成技术
凝视数字多
波束
Keywords
:high-resolution wide-swath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
digital beam-forming
staring digital multiple beams
分类号
TN958 [电子电信—信号与信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新概念及关键技术
被引量:
1
13
作者
吴鸣亚
机构
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
出处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5,共5页
文摘
通过将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多孔径信号处理等新兴技术与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结合,国内外提出了多种新型的合成孔径雷达系统,有效提升了微波成像的性能。文中重点介绍了新型合成孔径雷达系统中涉及的新原理和新概念,国外近些年在新型高分宽幅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系统性能和成像模式,最后对新型合成孔径雷达系统走向实用化过程中必须克服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梳理和归纳。
关键词
数字
波束形成技术
多孔径信号处理
合成孔径雷达
高分宽幅成像
Keywords
digital beam-formlng technology
multiple aperture processing
synthesize aperture radar
high-resolution wide-swath imaging
分类号
TN958 [电子电信—信号与信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PBX内部裂纹水浸超声全聚焦成像方法研究
14
作者
甘仁杰
禹利达
李海宁
张伟斌
李卫彬
杨占锋
机构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
厦门大学航空航天学院
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出处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53-359,共7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197429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52105566)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创新发展基金(CX20210003)。
文摘
高聚物粘结炸药(PBX)的内部裂纹检测对其使用安全性和结构完整性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为了提高PBX内部裂纹缺陷的成像检测精度和图像质量,研究了曲面修正水浸超声全聚焦成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了延迟乘和波束形成(DMAS)技术,通过水浸法对Φ100.0 mm的半圆柱PBX的底部裂纹缺陷进行了超声成像检测研究,实现了对曲面构形PBX底部裂纹缺陷的高精度成像表征。实验结果表明,传统全聚焦成像算法的裂纹缺陷高度测量误差为12.0%,图像信噪比为1.37 dB;曲面修正后的裂纹缺陷高度测量误差为3.6%,图像信噪比为2.13 dB;而曲面修正结合DMAS算法成像的裂纹缺陷高度测量误差仅为0.4%,图像信噪比为5.32 dB。
关键词
高聚物粘结炸药(PBX)
曲面修正成像算法
延迟乘和
波束
形成
(DMAS)
技术
裂纹
Keywords
polymer bonded explosive
surface correction imaging algorithm
delay multiply and sum technology
crack defects
分类号
TJ55 [兵器科学与技术—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CORDIC的梯度跟踪算法的FPGA实现
被引量:
4
15
作者
王韬
罗明阳
吴军
刘波
张建慧
机构
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出处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26-28,31,共4页
基金
重庆市院士基金资助项目(102075220050138)
重庆大学大学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2007047)
文摘
梯度跟踪算法在多飞行器测控及卫星移动通信中有广泛的应用,但现有的实现方案还存在很多缺点。该文以均匀圆阵为接收天线阵,在分析梯度跟踪算法原理及CORDIC算法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CORDIC算法与数字波束形成技术相结合的FPGA实现方案,给出电路实现原理图并使用Quartus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是正确、可行和有效的。
关键词
梯度跟踪算法
数字
波束形成技术
CORDIC算法
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
Keywords
gradient tracking algorithm
Digital Beam Forming(DBF)
CORDIC algorithm
FPGA
分类号
TP301.6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DFT插值的线性约束最小方差宽带自适应阵列
被引量:
2
16
作者
朱维杰
孙进才
朱思宇
机构
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工程学院
出处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7-22,共6页
文摘
本文提出一种具有频率不变波束图的线性约束最小方差宽带自适应算法。首先给出了具有频率不变波束图的连续线阵的灵敏度函数与离散线列阵加权系数之间的关系,然后给出了使用DFT插值法求解各子带阵列权系数的方法,最后将DFT插值法应用于线性约束最小方差宽带自适应阵列。理论分析及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在实现最小方差波束形成的同时保持波束图基本不随频率变化,且该方法可以降低宽带自适应阵列的运算量。
关键词
DFT插值法
波束
图
波束形成技术
线性约束最小方差宽带自适应算法
灵敏度
Keywords
Frequency invariant beam pattern, DFT interpolation, Beamforming, LCMV
分类号
TN911.4 [电子电信—通信与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强震动台阵记录的震源破裂长度实时估测方法
被引量:
3
17
作者
刘辰
李小军
景冰冰
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地震风险与保险实验室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出处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387-398,共12页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U1434210
51421005)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1402800)共同资助
文摘
本文提出一种通过小孔径台阵波束形成技术快速估测震源破裂长度的方法,同时提出了调整各台站相位的方法,即在每个台站的延时无法确定的情况下,近似地得到每个台站之间相位差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自贡强震动观测台阵在汶川地震中得到的主震地震动记录进行了破裂长度的离线快速估测。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时效性较好,在地震动加速度峰值到来前约10 s时,便得到了断层破裂长度(约120 km)和相应破裂走向的估测结果,虽然此时的估测结果与最终估测结果(约230 km)有较大的偏差,但从实现快速地震预警的角度来看,还是有较好的实际意义。通过与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该方法低估了东北方向的破裂长度,于是探讨了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可能的解决方案。最后对这种算法的计算速度进行了测试分析,结果表明通过并行计算该方法能够满足实时断层破裂长度估测的要求。
关键词
地震预警
波束形成技术
震源方位角反向投影
断层破裂长度
自贡台阵
Keywords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beam-forming technology
seismic source azimuth back projection
fault rupture length
Zigong array
分类号
P315.2 [天文地球—地震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一种新的空时2D-RAKE接收机
被引量:
1
18
作者
杨蓓
张小飞
徐大专
机构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子工程系
出处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05年第3期39-41,52,共4页
基金
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03089)航空自然科学基金(03F52042)的资助
文摘
提出一种新的空时2D-RAKE接收机算法,它将波束形成技术与RAKE相结合。此中波束形成算法在干扰方向上完全陷零,其权重仅与阵列天线的导向矢量有关,与接收信号无关。仿真实验表明,这种空时2D-RAKE接收机与传统2D-RAKE接收机相比,具有较好的性能,而且该算法对噪声具有鲁棒性。这种2D-RAKE接收机与并行干扰抵消(PIC)算法相结合的空时多用户检测的仿真结果表明,多级检测的误码率曲线与第一级重合,采用这种2D- RAKE能够完全消除多址干扰和多径干扰。
关键词
2D-RAKE接收机
空时多用户检测
波束形成技术
波束
形成
算法
并行干扰抵消
导向矢量
阵列天线
接收信号
仿真实验
仿真结果
多径干扰
多址干扰
鲁棒性
误码率
分类号
TN929.533 [电子电信—通信与信息系统]
TN911.4 [电子电信—通信与信息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DBF的空中多目标跟踪算法的FPGA实现
19
作者
汤文森
杨士中
王韬
毕晓伟
机构
重庆大学通信工程学院
出处
《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年第1期76-79,84,共5页
基金
重庆市院士基金项目(10207522005038)
重庆大学研究生创新
文摘
以均匀圆阵为接收天线阵,在分析单脉冲跟踪算法原理及CORDIC算法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CORDIC算法与数字波束形成技术相结合的FPGA实现方案.使用QuartusII软件进行了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案是正确、可行和有效的.
关键词
数字
波束形成技术
CORDIC
现场可编程逻辑阵列
Keywords
DBF
CORDIC
FPGA
分类号
TN953 [电子电信—信号与信息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声透镜波束形成技术仿真研究
卞红雨
桑恩方
纪祥春
赵景义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200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多波束形成技术在相控阵雷达中的应用
张光义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07
3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智能天线自适应波束形成技术现状及发展
王衍文
《中兴通讯技术》
2003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接收端配备滤波器的分布式波束形成技术
张立
陈海华
何明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大型线阵自适应数字波束形成超低副瓣技术
李军
龚耀寰
《信号处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5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基于Matlab的圆阵宽带多波束形成仿真平台开发
袁骏
张卫
胡金华
游波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稀疏阵列的波束形成与控制方法
黄秀琼
万群
丛迅超
樊荣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8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60 GHz毫米波的波束形成与空间复用方法
吴琼
杨娟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改进的LCMV算法在多波束形成中的应用
何梅昕
束坤
《现代电子技术》
2014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一种简化的平面阵波束形成方法
赵冬艳
熊童满
陈韶华
《声学技术》
CSCD
2013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一种自适应的毫米波多波束天线
恽小华
陈春红
楚然
孙琳琳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凝视数字多波束合成孔径雷达原理
江涛
陈翼
王盛利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2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新概念及关键技术
吴鸣亚
《现代雷达》
CSCD
北大核心
201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PBX内部裂纹水浸超声全聚焦成像方法研究
甘仁杰
禹利达
李海宁
张伟斌
李卫彬
杨占锋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基于CORDIC的梯度跟踪算法的FPGA实现
王韬
罗明阳
吴军
刘波
张建慧
《计算机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基于DFT插值的线性约束最小方差宽带自适应阵列
朱维杰
孙进才
朱思宇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4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基于强震动台阵记录的震源破裂长度实时估测方法
刘辰
李小军
景冰冰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一种新的空时2D-RAKE接收机
杨蓓
张小飞
徐大专
《无线电通信技术》
2005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基于DBF的空中多目标跟踪算法的FPGA实现
汤文森
杨士中
王韬
毕晓伟
《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