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用波形拟合法识别变压器励磁涌流和短路电流的新原理 被引量:41
1
作者 李贵存 刘万顺 +2 位作者 刘建飞 滕林 刘勇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4期15-18,共4页
提出了一种利用波形特征区分变压器励磁涌流和内部故障的新方法。该方法基于涌流波形畸变严重的基本思想 ,能够利用较短的数据窗 ,预测出相应的标准正弦波 ,通过分析实际采样波形与标准正弦波的相似程度来区分变压器励磁涌流和内部故障... 提出了一种利用波形特征区分变压器励磁涌流和内部故障的新方法。该方法基于涌流波形畸变严重的基本思想 ,能够利用较短的数据窗 ,预测出相应的标准正弦波 ,通过分析实际采样波形与标准正弦波的相似程度来区分变压器励磁涌流和内部故障。理论分析和 EMTP仿真均表明 :该方法数据窗较短 ,特征明显 ,识别正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励磁涌流 短路电流 波形拟合法 识别 变压器 差动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形拟合法在人工挖孔扩底桩承载力测试中的应用
2
作者 吕芝全 潘纪顺 +3 位作者 刘长来 海蕊 王碧辉 孙方宇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8-84,共7页
从人工挖孔扩底桩的工作机理和波形拟合法的基本原理出发 ,结合工程实例阐述了波形拟合法在确定人工挖孔扩底桩承载力中的应用特点及可行性 .
关键词 人工挖孔扩底桩 应变 承载力 波形拟合法 工作机理 基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波形拟合方法检测桩基质量 被引量:3
3
作者 黄克超 陶建伟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S1期326-332,共7页
提出了一种用桩的已知缺陷计算多次反射波叠加效应的递推算法,并编制成微机程序,可对桩的任意缺陷进行拟合.实践证明,该法对判断桩的浅部缺陷和多缺陷并存的情况较为有效,改善了原有反射法的解释精度.
关键词 桩基 缺陷 无损检测 反射波 波形拟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0年以来四川地区中强地震震源机制反演及深度确定 被引量:14
4
作者 赵博 高原 +3 位作者 刘杰 梁姗姗 徐志国 杜广宝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30-142,共13页
2008年5月12日四川龙门山断裂带发生了汶川8.0级地震,之后四川境内发生了两次7.0级地震(其中一个是芦山地震),为了研究汶川地震之后龙门山断裂带及周边区域的地震活动性,本研究收集了国家地震台网和四川区域地震台网2010年1月1日—2017... 2008年5月12日四川龙门山断裂带发生了汶川8.0级地震,之后四川境内发生了两次7.0级地震(其中一个是芦山地震),为了研究汶川地震之后龙门山断裂带及周边区域的地震活动性,本研究收集了国家地震台网和四川区域地震台网2010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四川地区发生的17次M≥5.0地震以及120多次5.0>M≥4.0地震的波形资料,利用波形拟合法反演了震源机制解及区域应力场.反演结果显示,位于龙门山断裂带上的地震,震源机制以逆冲型为主,鲜水河断裂带地震震源机制以走滑型为主,而川滇块体西南部的理塘断裂、金沙江断裂附近,震源机制解以正断层为主.根据震源机制解反演得到的龙门山地区、鲜水河地区的主压应力场方向为WNW、近EW向.川滇块体的巴塘、理塘等地区,其主压应力轴方向为12°左右,接近SN向,且仰角接近40°左右.本研究利用面波振幅谱特征对震源深度进行了精确定位,定位结果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CENC),美国地震调查局(USGS),国际地震中心(ISC)等机构地震目录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四川地区强震震源深度主要分布在20km以上的中上地壳.龙门山地区震源优势分布在10~20km,鲜水河断裂地震震源深度在10km左右,川滇块体西南部的理塘断裂,巴塘断裂,金沙江断裂等地区,震源深度一般在5~10km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地区 震源机制 震源深度 波形拟合法 面波振幅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应变测试法中弹限取值的研究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赵春风 李尚飞 +2 位作者 张志勇 金政 鲁嘉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19-124,共6页
为了掌握高应变动力测试单桩极限承载力中波形拟合法的应用,对波形拟合法中桩土模型参数弹限的取值进行研究.通过某地区现场动、静力试验,获得了桩侧土摩阻力和桩土相对位移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用双曲线拟合桩土间摩阻... 为了掌握高应变动力测试单桩极限承载力中波形拟合法的应用,对波形拟合法中桩土模型参数弹限的取值进行研究.通过某地区现场动、静力试验,获得了桩侧土摩阻力和桩土相对位移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用双曲线拟合桩土间摩阻力与桩土间的相对位移关系是合适的,在此基础上,提出分层取弹限的方法,用此方法获得的弹限值应用在实际工程测试计算中,有效提高了高应变测试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应变动力测试法 单桩极限承载力 弹限 波形拟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