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家哲学的“移植”、意义阐发及未来扩展——南乐山的儒家哲学思想 被引量:1
1
作者 程志华 许敬辉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20-126,共7页
作为美国"波士顿儒家"的代表人物,南乐山认为,儒家哲学可以"移植"到西方世界。不过,"移植"后的儒家哲学须"有所作为",唯有如此,儒家哲学才可获得自身发展,也才可为人类哲学作出贡献。一方面,... 作为美国"波士顿儒家"的代表人物,南乐山认为,儒家哲学可以"移植"到西方世界。不过,"移植"后的儒家哲学须"有所作为",唯有如此,儒家哲学才可获得自身发展,也才可为人类哲学作出贡献。一方面,儒家哲学可具有现代意义。在西方哲学,"创造"含义为"无中生有",它体现的是"被创造世界"的"确定性"与"创造源泉"之"非确定性"的不对称。儒家哲学的"创造"为"变化"即"萌生"之义,它忽视超越事物的"确定性",而重视具体事物的"内在确定性",二者关系即为"不对称"。因此,儒家哲学可助于理解西方哲学的"创造"观念。另一方面,儒家哲学应拓展话语范围。即,儒学作为一个"活的传统",面对西方现实生活,它应在"形而上学"、"哲学宇宙论"、"人性论"和"社会理论"四个方面,解答西方文化对这些问题的关切,从而深化儒学的未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士顿儒学 儒家哲学 移植 意义阐发 未来扩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