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水平观测面有限差分法叠前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 被引量:24
1
作者 杨锴 王华忠 +1 位作者 程玖兵 马在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54-162,共9页
当地表高程变化剧烈、地表一致性假设又不成立时,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处理被认为是对于常规高程基准面校正的必要替代、本文针对实际中经常出现的观测面剧烈起伏的情况,在波场外推计算中以“逐步 累加”的方式延拓波场,实现了基于非水平... 当地表高程变化剧烈、地表一致性假设又不成立时,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处理被认为是对于常规高程基准面校正的必要替代、本文针对实际中经常出现的观测面剧烈起伏的情况,在波场外推计算中以“逐步 累加”的方式延拓波场,实现了基于非水平观测面的有限差分法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由于应用了改进的优化系数有限差分外推算子,在保证计算精度的基础上,提高了计算效率。在精确地消除了长波长静校正量的同时,短波长静校正量也得到了一定的校正。 在理论模型和实测数据上,该方法均取得了理想效果,为使用差分算子实现基于非水平观测面的波动方程叠前基准面校正甚至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水平观测面 有限差分法 地震勘探 叠前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 逐步-累加波场延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表有限差分波动方程向上基准面校正 被引量:14
2
作者 江凡 杨锴 程玖兵 《石油物探》 EI CSCD 2006年第1期15-20,共6页
对于地表高程变化剧烈、近地表速度很高的山地地震数据,采用常规高程静校正已不能满足基准面校正处理的要求,而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则可以实现准确的基准面校正。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采用两步法来实现,即先在共炮点道集上将检波点延拓到... 对于地表高程变化剧烈、近地表速度很高的山地地震数据,采用常规高程静校正已不能满足基准面校正处理的要求,而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则可以实现准确的基准面校正。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采用两步法来实现,即先在共炮点道集上将检波点延拓到基准面,然后在共检波点道集上将炮点延拓到基准面。给出了非水平地表速度模型和模拟西部某地区复杂地表速度模型的2个算例,应用频率空间域有限差分算子进行了波场延拓。非水平地表速度模型的波场延拓结果表明,算法是可行的;复杂地表速度模型的计算结果表明,向上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方法能够正确地消除复杂近地表结构对数据的影响。分别对向上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和常规高程静校正后的数据进行了叠加处理和叠后深度偏移处理,结果表明,经过向上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后的成像结果较之常规高程静校正结果更为精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方程向上基准面校正 “逐步-累加”波场延拓 复杂地表 有限差分频率空间域延拓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频率-波数域实现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素芹 何潮观 仝兆岐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52,共4页
本文根据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数理推导的结果,将相移算子分解为偏移算子、延拓算子和位移算子,从而得到纵横向变速条件下在频率—波数域实现波场延拓的方法,并给出实现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的5个具体步骤。对复杂地表区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 本文根据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数理推导的结果,将相移算子分解为偏移算子、延拓算子和位移算子,从而得到纵横向变速条件下在频率—波数域实现波场延拓的方法,并给出实现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的5个具体步骤。对复杂地表区实际资料的处理结果表明,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能更好地消除起伏地表和复杂地表结构对数据的影响,为后续处理的速度分析和同相叠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表 频率-波数域 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 波场延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表区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刘素芹 何潮观 仝兆岐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1-45,共5页
在分析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相移时移法'波场延拓算法,将相移算子分解为偏移算子、延拓算子和时移算子,并修改了Stolt公式,使得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能适应地表起伏剧烈、近地表速度纵横向变化剧烈的复杂地表... 在分析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相移时移法'波场延拓算法,将相移算子分解为偏移算子、延拓算子和时移算子,并修改了Stolt公式,使得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能适应地表起伏剧烈、近地表速度纵横向变化剧烈的复杂地表条件。用编写的软件对复杂地表区的实际资料进行了试算,处理结果表明,用'相移-时移法'进行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能很好地消除起伏地表和复杂地表结构对数据的影响,为速度分析和同相叠加奠定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表 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 相移-时移法 波场延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法波场外推的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 被引量:2
5
作者 张文生 张关泉 宋海斌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1-145,186,共6页
在偏移成像中,通常要求记录和震源都在同一水平面内,然而实际观测经常遇到地形起伏的情况。当速度横向变化不大时,地形起伏对数据的影响可通过常规的静校正加以消除,但当速度横向变化较大时,再用常规的静校正来消除地形的影响就会... 在偏移成像中,通常要求记录和震源都在同一水平面内,然而实际观测经常遇到地形起伏的情况。当速度横向变化不大时,地形起伏对数据的影响可通过常规的静校正加以消除,但当速度横向变化较大时,再用常规的静校正来消除地形的影响就会有较大的误差。 本文基于波动方程,采用波场延拓的混合法来进行基准面校正。文中阐述了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的基本原理,给出了混合法波场延拓的一般公式,并就共炮点记录和零炮检距记录进行了计算,数值计算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可用于实际资料的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方程 基准面校正 波场外推 混合法 地震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限差分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方法及其在丘陵地区的应用 被引量:1
6
作者 赵传雪 王丽 +1 位作者 吴靖 江伟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05-509,共5页
由于现有静校正方法的应用存在一些局限,因此不能很好地解决复杂近地表结构地区的静校正问题。为此,研究了基于有限差分算子的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技术。简要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实现该方法的具体流程,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雷琼地... 由于现有静校正方法的应用存在一些局限,因此不能很好地解决复杂近地表结构地区的静校正问题。为此,研究了基于有限差分算子的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技术。简要介绍了该技术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实现该方法的具体流程,并将该方法应用于雷琼地区徐闻区块丘陵地区的地震数据处理。单炮记录的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可以改善反射波同相轴的连续性,还可以较好地压制噪声。对经过野外静校正、初至层析静校正和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处理的叠加剖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能够较好地消除复杂近地表结构的影响,提供更高精度的成像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丘陵地区 复杂近地表结构 校正问题 有限差分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 噪声压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近地表波动方程波场延拓静校正 被引量:6
7
作者 崔兴福 徐凌 陈立康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80-82,86,共4页
当地形起伏剧烈、地表高程差较大时,采用传统的垂直静校正方法会使地震波场发生扭曲。基于单平方根算子的波动方程基准面静校正方法,将起伏地表的叠前数据通过波场外推到高于地形线的某一基准面上,在基准面与地形线之间填充一套新地层,... 当地形起伏剧烈、地表高程差较大时,采用传统的垂直静校正方法会使地震波场发生扭曲。基于单平方根算子的波动方程基准面静校正方法,将起伏地表的叠前数据通过波场外推到高于地形线的某一基准面上,在基准面与地形线之间填充一套新地层,填充层的速度选为接近于直达波;从地形线以下的某深度出发,在共炮点集中,根据菲涅尔原理以及检波点的空间位置,以检波点接收的地震数据为二次震源,通过上行波正向外推将检波点延拓到基准面上;再根据炮点、检波点互易原理,通过下行波反向外推将炮点延拓到基准面上。数值模拟结果证明,该方法正确有效,有利于后续的常规处理和叠前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起伏地表 波动方程 基准面 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表波动方程反演延拓静校正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守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1-34,共4页
静校正问题是复杂地表地区地震勘探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资料处理的质量。本文在已知表层速度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利用波动方程反演的静校正方法,即通过理论推导将静校正问题归结为一个求波动方程边值的反问题... 静校正问题是复杂地表地区地震勘探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资料处理的质量。本文在已知表层速度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一种利用波动方程反演的静校正方法,即通过理论推导将静校正问题归结为一个求波动方程边值的反问题(亦称未知边值的反问题),换句话说,复杂地表的静校正问题可通过波动方程边值反演来实现。文中针对反问题的特点给出了数值求解方法。这种静校正方法具有适应复杂地表起伏及表层速度变化剧烈的特点,可以充分考虑波场通过表层时所发生的透射、散射及反射,使延拓的波场具有较高的精度。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地表 校正方法 波动方程 表层速度 反演 波场 地震勘探 延拓 边值 反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动方程基准面在速度估计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陈树文 李亚光 刘洪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2年第5期56-57,共2页
深层勘探是大庆油田今后勘探的主要任务。如何消除上覆地层给深层勘探带来的地震信号能量弱、分辨能力低、信噪比低的不利因素以及克服上覆地层层速度横向不均匀的影响、解决复杂地质体成像 (尤其是深部成像 )问题是今后勘探需要解决的... 深层勘探是大庆油田今后勘探的主要任务。如何消除上覆地层给深层勘探带来的地震信号能量弱、分辨能力低、信噪比低的不利因素以及克服上覆地层层速度横向不均匀的影响、解决复杂地质体成像 (尤其是深部成像 )问题是今后勘探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因此研究了利用共炮点道集和共接收点道集向下延拓的波动方程基准面方法进行复杂地质体的速度分析。在集成基准面技术和叠前深度偏移的最新研究成果基础上 ,提出了一种不受地表的不规则程度和其结构的复杂程度或速度函数限制的基准面向下延拓方式。通过Marmoushi模型实验证明 ,该方法用于深层复杂地质体的速度分析时 ,可得到比延拓前更好的速度分析结果 ,尤其是在速度出现反转时 ,延拓后的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方程 基准面 延拓 不规则地表 速度分析 偏移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动方程基准面法在深层勘探中的可应用性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树文 刘洪 +3 位作者 高红伟 李建勇 李斌 朱国同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1期8-11,14,共5页
波动方程基准面技术一直作为解决不规则的地表而受到人们的重视 .波动方程基准面方法也是解决深层勘探问题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通过基准面的下移 ,可以使深部的信号增强 ,变多值走时为单值走时 ,从根本上消除了上覆层速度横向不均匀的影... 波动方程基准面技术一直作为解决不规则的地表而受到人们的重视 .波动方程基准面方法也是解决深层勘探问题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通过基准面的下移 ,可以使深部的信号增强 ,变多值走时为单值走时 ,从根本上消除了上覆层速度横向不均匀的影响 .使依赖近双曲线的分频叠加的去噪技术有可能用于深层资料 ,也可以在基准面上做深度偏移 ,既能提高计算效率 ,又能改善深层成像效果 .本文以大庆的“陆相断陷模型”为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方程基准面 深层勘探 不规则地表 校正 延拓 偏移 油气勘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动方程基准面在深层勘探中的应用
11
作者 陈树文 刘洪 李亚光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年第3期13-15,20,共4页
考虑到在波场延拓算子的成像效果 ,其运算效率及对复杂地表的适应情况或处理措施下 ,利用波场延拓算子将基准面下移 ,以提高深层复杂地质体的偏移成像效果 .在集成基准面技术和叠前深度偏移基础之上 ,提出了一种不受地表不规则程度和速... 考虑到在波场延拓算子的成像效果 ,其运算效率及对复杂地表的适应情况或处理措施下 ,利用波场延拓算子将基准面下移 ,以提高深层复杂地质体的偏移成像效果 .在集成基准面技术和叠前深度偏移基础之上 ,提出了一种不受地表不规则程度和速度函数变化限制的基准面向下延拓方法 .实践证明 ,该方法用于深层复杂地质体的勘探时 ,可以使偏移成像得到更好的效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方程基准面 深层勘探 应用 叠前深度偏移 地震勘探 波场延拓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波场延拓法基准面校正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文革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8,共8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近地表问题解决方法——整体波场延拓法基准面校正(WEDD)。借助地震理论中的互换原理和观测面沉降概念,在基准面校正过程中将炮点和检波点的处理统一起来,并利用炮点-全偏移距域双平方根算子实现波场的单域整体延拓,最后... 提出了一种新的近地表问题解决方法——整体波场延拓法基准面校正(WEDD)。借助地震理论中的互换原理和观测面沉降概念,在基准面校正过程中将炮点和检波点的处理统一起来,并利用炮点-全偏移距域双平方根算子实现波场的单域整体延拓,最后提取目标深度的波场值完成参考面的重新定义。模型试算结果表明了WEDD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表问题 波动方程 基准面校正 双平方根算子 观测面沉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波场延拓法基准面校正与常规方法对比 被引量:1
13
作者 刘文革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7-64,共8页
消除近地表对地震波场所造成的影响,常规的解决方法是静校正和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当勘探区域近地表出现较大的地形起伏或速度横向变化时,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则成为唯一有效的选择。传统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在实现过程中需要在双域对炮... 消除近地表对地震波场所造成的影响,常规的解决方法是静校正和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当勘探区域近地表出现较大的地形起伏或速度横向变化时,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则成为唯一有效的选择。传统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在实现过程中需要在双域对炮点、检波点分别进行延拓成像。为此,作者曾提出一种新的近地表问题解决方法——整体波场延拓法基准面校正(WEDD)。本文对WEDD方法和常规基准面校正方法在理论上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通过数值模拟讨论了各基准面校正方法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域 波动方程 基准面校正 双平方根算子 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DO基准面校正方法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14
作者 蔡杰雄 杨锴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7-400,364,共5页
由于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方法要求建立精确的表层速度模型和运用共炮点道集交替延拓,计算效率较低。为此本文在Alkhalifah1等提出的TDO基准面校正方法基础上进行研究,并将此法和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方法进行了对比,认为TDO的处理过程是一... 由于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方法要求建立精确的表层速度模型和运用共炮点道集交替延拓,计算效率较低。为此本文在Alkhalifah1等提出的TDO基准面校正方法基础上进行研究,并将此法和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方法进行了对比,认为TDO的处理过程是一个样点对样点的映射过程,不是一个波场变换的过程,能同时将炮点和检波点延拓到基准面上。理论模型和实际数据测试结果均表明该方法是非常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DO 基准面校正 一步法 波动方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前地震数据处理中不同基准面校正方法比较 被引量:1
15
作者 杨锴 杨顺军 刘宜文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82-788,共7页
对山前带地震数据处理方面静校正与共中心点(CMP)浮动基准面技术存在的缺陷以及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的优势进行全面分析.传统的静校正技术在处理山前地震数据方面存在不足,这种不足只有通过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策略才能得到解决,从而彻底... 对山前带地震数据处理方面静校正与共中心点(CMP)浮动基准面技术存在的缺陷以及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的优势进行全面分析.传统的静校正技术在处理山前地震数据方面存在不足,这种不足只有通过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策略才能得到解决,从而彻底地解决山前地震数据的基准面校正问题.基于2个典型的理论数据进行静校正与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的详细测试,证明当面对近地表高程剧烈起伏与横向速度变化非常剧烈的山前带地震数据时,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是最合理与最彻底的解决方案,它可以保证后续的深度成像能够得到正确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面校正 校正 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 共中心点浮动基准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地表地震资料静校正问题的处理 被引量:6
16
作者 郝军 杨瑞娟 +1 位作者 吴靖 徐蕾 《复杂油气藏》 2011年第3期34-37,共4页
针对JR地区复杂丘陵地表造成的大、中、小不同尺度的静校正问题,采用不同的静校正方法,即采用联合应用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技术、层析静校正技术和剩余静校正技术,经反复测试选取最佳参数,资料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复杂地表 地震数据处理 波动方程 基准面 层析静校正 剩余静校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泌阳凹陷南部高陡构造带三维地震资料处理方法
17
作者 段洪有 廖刃 +3 位作者 曹凯 黄德芹 吕金博 罗玲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1-74,共4页
针对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断面倾角大、地表条件复杂,地震速度横向变化剧烈的地质构造特点,采用初至波层析反演、波动方程延拓基准面校正等高精度静校正技术解决静校正问题,采用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技术使其南部边界大断面准确归位。地... 针对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断面倾角大、地表条件复杂,地震速度横向变化剧烈的地质构造特点,采用初至波层析反演、波动方程延拓基准面校正等高精度静校正技术解决静校正问题,采用Kirchhoff叠前深度偏移技术使其南部边界大断面准确归位。地震成果剖面信噪比、分辨率整体上有明显提高,边界大断面及凹陷基底反射清晰,各种地质现象清楚,为南部陡坡带的勘探提供了可靠的地震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陡构造 初至波层析反演 波动方程延拓基准面校正 叠前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前带复杂构造成像方法研究 被引量:27
18
作者 程玖兵 马在田 +3 位作者 陶正喜 朱敏 方伍宝 孔祥宁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25-529,共5页
以波动理论为基础的表层波场校正与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提高山前带复杂构造成像精度的有效手段。本文介绍了基于广角隐式有限差分单程波传播算子的起伏地表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并对SEG山前带推覆构造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起伏地表波... 以波动理论为基础的表层波场校正与叠前深度偏移技术是提高山前带复杂构造成像精度的有效手段。本文介绍了基于广角隐式有限差分单程波传播算子的起伏地表叠前深度偏移方法,并对SEG山前带推覆构造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起伏地表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照明加权成像结果与理论模型构造形态非常吻合。在此基础上,将此法用于玉门油田窟窿山模型合成数据体,分别进行了静校正与波动方程基准面延拓、叠后深度偏移与叠前深度偏移、Kirchhoff偏移与波动方程偏移的处理结果对比,得出了如下结论:①在地表起伏剧烈、表层速度横向变化大、高速地层直接出露地区,常规时移静校正误差远远大于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的误差;②在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的基础上,波动方程叠前深度偏移的精度明显高于Kirchhoff偏移法的精度;③起伏地表波动方程叠前深度一步法偏移还能合理地描述地表附近反射面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前带 起伏地表 校正 波动方程基准面延拓 叠前深度偏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