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花税税率调整、股市波动性风险与行业差异 被引量:2
1
作者 王晓玲 《金融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4-16,29,共4页
本文采用GARCH模型对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调整给股市波动带来的风险进行估计,得出结论为印花税税率与各行业股票收益波动率正相关,印花税税率调整给深圳股票市场带来比上海股票市场更大的波动性风险,不同行业股票收益波动率对印花税税率... 本文采用GARCH模型对证券交易印花税税率调整给股市波动带来的风险进行估计,得出结论为印花税税率与各行业股票收益波动率正相关,印花税税率调整给深圳股票市场带来比上海股票市场更大的波动性风险,不同行业股票收益波动率对印花税税率调整的敏感度各不相同。最后提出取消证券交易印花税,改征资本利得税,并实行股票投资所得行业差别税率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券交易印花税 波动性风险 税收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票市场波动性风险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王丽安 《华南金融研究》 2004年第3期47-50,共4页
我国股票市场中存在股指波幅过大、股票换手率高的现象。这一现象的成因是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失衡、股票市场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和股票市场体系不完善。为了防范流动性风险,要继续寻找国有股减持的最佳方案、尽快建立完善的证券市场体系、... 我国股票市场中存在股指波幅过大、股票换手率高的现象。这一现象的成因是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失衡、股票市场发展缺乏长远规划和股票市场体系不完善。为了防范流动性风险,要继续寻找国有股减持的最佳方案、尽快建立完善的证券市场体系、加快金融衍生品的创新和加强对股票市场的金融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票市场 波动性风险 证券市场 中国 上市公司 股权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股票波动性风险与企业资本结构--基于特质风险与系统风险视角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易建平 王春峰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3-39,共7页
本文以2000—201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资产收益波动风险分解成特质波动风险和系统波动风险,并基于此分析这两类风险对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系统风险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强于特质风险;另外,系统风险与资本结构负... 本文以2000—201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将资产收益波动风险分解成特质波动风险和系统波动风险,并基于此分析这两类风险对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系统风险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强于特质风险;另外,系统风险与资本结构负相关,且该风险越小的企业其资本结构调整速度越快;通过分析说明二级市场波动性风险不仅影响股权融资成本,还可能影响债务融资成本,并证明了系统风险对外源融资环境的影响大于股权融资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市场 波动特质风险 系统风险资本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证券市场各类风险对资本成本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易建平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4-76,共3页
以2007-201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用Hanlon改进的剩余收益增长率方法度量资本成本,并在此基础上从微观结构视角分析证券市场中最主要的系统波动性风险、特质波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和信息风险对资本成本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系统... 以2007-201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用Hanlon改进的剩余收益增长率方法度量资本成本,并在此基础上从微观结构视角分析证券市场中最主要的系统波动性风险、特质波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和信息风险对资本成本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系统波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以及信息风险这三类传统意义上的系统性风险增大,资本成本也增大;通过投资组合部分分散的特质波动风险则与资本成本的关系不明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市场 风险 资本成本 系统波动性风险 特质波动性风险 流动风险 信息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场不景气条件下机构投资者的战略选择
5
作者 刘保国 《商业时代》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45期6-7,共2页
市场形势评估 在市场处于上升阶段采取无为而治的指数基金往往比一般基金的表现更好(有人认为一般而言2/3以上的基金表现不如标准普500指数),因为要想战胜市场并非易事;同时这种策略可以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好处.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中国 资本市场 波动性风险 投资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本市场开放与公司内部控制质量——基于“沪港通”的证据 被引量:6
6
作者 田雪丰 徐成凯 田昆儒 《南京审计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1-60,共10页
以中国“沪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为政策背景,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标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在控制其他因素并经过安慰剂检验、去除A+H股影响... 以中国“沪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为政策背景,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考察资本市场开放对标的公司内部控制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沪港通”交易制度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公司的内部控制质量,在控制其他因素并经过安慰剂检验、去除A+H股影响、改变周期范围等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沪港通”主要通过内部和外部两种机制对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产生影响,其中,内部机制是对股价波动性风险控制,外部机制是审计师声誉风险与政府部门监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港通 资本市场开放 内部控制 股价波动性风险 审计师声誉风险 政府部门监管 审计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