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精细考虑时刻间净负荷波动不确定性的机组组合 被引量:3
1
作者 杨雪 王明强 +3 位作者 胡召永 薄其滨 李建营 廉晓阳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4839-4848,共10页
在以往对净负荷不确定性的研究中,往往从时刻点的角度对净负荷不确定性进行刻画,如对时刻点上的不确定性采用概率分布或区间描述,对时刻间净负荷波动过程的不确定性研究相对较少。为此,针对时刻间净负荷波动过程的不确定性,从净负荷波... 在以往对净负荷不确定性的研究中,往往从时刻点的角度对净负荷不确定性进行刻画,如对时刻点上的不确定性采用概率分布或区间描述,对时刻间净负荷波动过程的不确定性研究相对较少。为此,针对时刻间净负荷波动过程的不确定性,从净负荷波动幅值和波动速度2个方面,挖掘并刻画净负荷极端波动轨线,提出精细考虑时刻间净负荷波动不确定性的机组组合模型。对时刻间的净负荷波动,发掘出4种时刻间净负荷极端波动轨线。系统只要应对这4条极端波动轨线,就能保证其对时刻间净负荷波动的鲁棒应对,从而避免过于激进的结果。与此同时,各种净负荷极端波动轨线下的支路潮流约束均被考虑,保证了净负荷波动所需备用的可传递性。算例分析表明:所提模型能够更合理地配置净负荷波动所需的机组爬坡能力,保证极端波动下的电力系统安全经济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组组合 可再生能源出力 净负荷波动不确定性 极端波动轨线 机组爬坡能力 备用的可传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应可再生能源消纳的储能技术经济性分析 被引量:29
2
作者 刘坚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97-404,共8页
低成本储能技术是碳中和目标下高渗透率可再生能源系统的重要支撑技术。现有储能技术经济性研究一般基于储能产品技术参数评估平准化充放电成本(LCOS),缺少结合具体应用工况的储能技术路线对比分析。在未来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低成本储能技术是碳中和目标下高渗透率可再生能源系统的重要支撑技术。现有储能技术经济性研究一般基于储能产品技术参数评估平准化充放电成本(LCOS),缺少结合具体应用工况的储能技术路线对比分析。在未来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中,储能的运行工况将发生明显变化,技术经济性定量预测研究是储能技术路线选择和激励政策设计的重要参考依据。本文尝试以国内西部地区新能源配置储能为案例,以LCOS为主线定量分析各类储能技术在新能源消纳应用场景下的成本变化趋势,并评估系统调峰时长、调峰频次、可再生能源弃电率等因素对储能需求规模及其LCOS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储能 抽水蓄能 氢能 充放电平准化成本 波动可再生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合成氨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65
3
作者 吉旭 周步祥 +4 位作者 贺革 邱一苇 毕可鑫 周利 戴一阳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1,共11页
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为电力和化工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由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问题导致大量的弃水、弃光等能源浪费;另一方面,以绿氢为原料替代碳基化石能源合成氨,可以极大地减少化工行业的碳排放。因此,利用水力、光伏等可再生... 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为电力和化工行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一方面,由于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问题导致大量的弃水、弃光等能源浪费;另一方面,以绿氢为原料替代碳基化石能源合成氨,可以极大地减少化工行业的碳排放。因此,利用水力、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为合成氨提供绿色原料,可显著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降低能耗与碳排放,服务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然而,可再生能源电力电量的波动性难以适配传统合成氨生产过程对平稳性的要求,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合成氨的设计与运行依然存在诸多挑战,亟需开展系统性研究,以突破适应可再生能源波动特性的大规模电解水制氢合成氨系统的集成与调控关键技术。对此,本文首先讨论了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合成氨的工艺过程及拓扑结构,包括电解水制氢工段、压缩缓冲工段、化工合成氨工段,进而探讨该系统建设的关键技术体系,包括可再生能源波动条件下的合成氨多稳态工艺优化和柔性调控技术、考虑“电-热-质”耦合的大规模电解水制氢系统的模块化集成和集群动态控制技术、计及可再生能源波动性与化工多稳态特性的“源—网—氢—氨”的全系统协同控制技术、计及电、氢、氨等要素的全方位安全防护与市场运营机制。具体内容有:针对适用于柔性生产的合成氨工艺优化及多工段协同调控技术,在考虑氢储供量与催化剂性能下,综合合成塔、压缩机、气体分离、换热网络等子系统构建合成氨高保真代理模型;提出可再生能源供给和市场需求波动下,充分考虑操作安全性和过程经济性的电解水制氢合成氨各子系统的适配方案与协同控制技术。针对大规模电解水制氢系统模块化集成和集群动态控制技术,基于奇异摄动和代理模型技术研究集群系统多时间尺度时域仿真方法,构建电解集群系统多物理耦合状态空间模型;综合考虑模块启停组合调度、模块间功率分配调度及模块自身灵活调节,计及安全运行区间及电热气接口特性约束,以提高氢产量、提升能量利用效率、改善水光电源消纳和跟踪电网调峰调频指令为目标,构建集群系统多目标分层调度与控制模型。针对氢能参与电网平衡调节的全系统协同控制技术,提出水光互补发电、制氢、储氢、合成氨、储氨多工段间稳态运行特性的多工段间灵活运行方法,以及电解水制氢合成氨系统柔性动态协同控制方法;构建静态等值和参数聚合等方法降维和等值制氢合成氨系统仿真模型,提出源网氢氨协同提升系统安全稳定性的优化控制方法和技术指标;结合电网调频和调峰特性,研究电解水制氢合成氨系统参与电力辅助服务的策略。建设大规模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合成氨系统,有望提高可再生能源本地消纳率和并网调度友好性,降低化工碳排放,具有显著社会效益和战略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能 合成氨 绿氢 绿氨 可再生能源 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调峰成本量化与分摊模型 被引量:26
4
作者 叶伦 姚建刚 +3 位作者 杨胜杰 欧阳旭 尹骏刚 朱向前 《电力系统自动化》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5期20-28,共9页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对电力系统调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完善调峰辅助服务成本分摊机制有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文中从净负荷波动的角度出发,建立了调峰成本的量化与分摊模型,构造了无调峰需求的替代场景,将负荷和可再生能源出力曲...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对电力系统调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完善调峰辅助服务成本分摊机制有利于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文中从净负荷波动的角度出发,建立了调峰成本的量化与分摊模型,构造了无调峰需求的替代场景,将负荷和可再生能源出力曲线分别转换为无波动的均值线。其次,建立了含深度调峰和抽水蓄能的调度优化模型,用于计算不同场景下的调峰成本,并将有无调峰需求两种场景下的系统调峰成本之差作为单一主体导致的边际调峰成本,然后,采用Shapley值计算不同主体导致的调峰成本。最后,根据成本的引发程度分摊调峰成本。算例表明,提出的调峰成本量化模型能够反映不同主体导致的调峰成本或贡献的调峰价值,成本分摊机制能够传递调峰成本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峰 可再生能源发电 净负荷 波动 成本分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模化储能技术进展及其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和电力电子设备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5
作者 姚良忠 邓占锋 +1 位作者 李建林 张彩萍 《全球能源互联网》 CSCD 2021年第5期425-426,共2页
为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推动能源生产及消费向清洁低碳化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风电及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得到了迅速发展。2013-2020年期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了45%,预计到2040年将达到总发电量的40%。由于可再生能源具有很强的波... 为实现《巴黎协定》目标,推动能源生产及消费向清洁低碳化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风电及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得到了迅速发展。2013-2020年期间,全球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了45%,预计到2040年将达到总发电量的40%。由于可再生能源具有很强的波动性和随机性,且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的高占比带来系统转动惯量下降、电压支撑能力变弱及高度电力电子化等问题,给含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运行灵活性及安全稳定带来了巨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电力电子设备 总发电量 《巴黎协定》 实现可持续发展 低碳化转型 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确定条件下能源优化配置与敏感性分析模型
6
作者 刘政平 李薇 +2 位作者 王深 黄国和 齐心 《可再生能源》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544-1550,共7页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与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与消费量也持续快速增加。实现能源优化配置是促进节能减排,缓解能源供需矛盾的根本措施。文章基于不确定性优化方法,构建了能源优化配置模型;应用所构建的模型,结合相关数据进行了包含... 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与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需求量与消费量也持续快速增加。实现能源优化配置是促进节能减排,缓解能源供需矛盾的根本措施。文章基于不确定性优化方法,构建了能源优化配置模型;应用所构建的模型,结合相关数据进行了包含多种资源类型、多重规划期和多重终端需求的案例验证研究;权衡经济目标与环境目标,得到了最低系统成本下的资源供应方案、电力与热力供给方案、扩容方案与污染物控制方案;结合析因分析方法对优化模型结果进行敏感性分析,确定了对研究目标影响最为显著的因子。该模型可为制定优化能源配置的相关政策提供有效的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源优化配置 不确定性 敏感分析 化石能源 可再生能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日间日内不确定集的中长期电源扩展规划
7
作者 陈瑞捷 鲁宗相 +4 位作者 乔颖 单葆国 谭显东 冀星沛 徐鹏飞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779-3789,I0074,共12页
电源扩展规划(generation expansion planning,GEP)模型常用于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设计可行的规划方案,而对波动性可再生能源(variable renewable energy,VRE)不确定性的合理表征对规划方案的可行性至关重要。随着风光等可再生... 电源扩展规划(generation expansion planning,GEP)模型常用于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设计可行的规划方案,而对波动性可再生能源(variable renewable energy,VRE)不确定性的合理表征对规划方案的可行性至关重要。随着风光等可再生能源渗透率的增加,波动性可再生能源表现出了不同时间尺度上的不确定性。提出了一种基于日间和日内可再生能源不确定集的长期GEP模型,从而保障不同时间尺度下的电力电量平衡需求。日间不确定集用来描述长期VRE出力的波动性和间歇性,而日内不确定集用作描述日内的典型和极端出力情形,二者共同描述不同时间尺度下VRE出力的不确定性。使用我国电力系统作为算例,将所提方法与典型日法、典型日聚合法和日间电量平衡法进行仿真对比。基于8760 h全年时序生产模拟的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显著降低不同风光出力情形下电力系统的失负荷和碳排放,但其他方法均无法满足平衡和清洁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动性可再生能源不确定性 电源扩展规划模型 多时间尺度 确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吸附式直接空气捕集与可再生能源耦合技术研究进展
8
作者 王雪炜 张梓鑫 +2 位作者 杨喜良 苗诒贺 于立军 《洁净煤技术》 2025年第10期33-50,共18页
直接空气捕集(DAC)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与可再生能源耦合是DAC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全球吸附式DAC商业示范项目的兴起,吸附式DAC与可再生能源的耦合技术成为研究热点。在耦合系统设计方面,可再生能源通过电力驱动、电力+热... 直接空气捕集(DAC)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与可再生能源耦合是DAC技术发展的必然要求,随着全球吸附式DAC商业示范项目的兴起,吸附式DAC与可再生能源的耦合技术成为研究热点。在耦合系统设计方面,可再生能源通过电力驱动、电力+热力联合供能等方式为DAC系统供能,并结合电能与蓄热储能保障稳定运行,还可以利用多能互补优化供能结构。系统运行模式包括连续运行、间歇运行等,关键设备涉及可再生能源供能装置、吸附反应器、能量存储设备等,其集成技术确保能量传输与转换匹配协同。不同可再生能源(风能、太阳能等)与DAC耦合的适配性需考虑能源稳定性、可获取性和成本。耦合系统评估与优化中,关键指标有碳捕集效率、能源利用效率、系统稳定性等。通过线性规划、混合逻辑动态和马尔可夫决策过程等建模方法分析系统性能,探讨可再生能源波动性、吸附剂性能衰减等因素对系统的影响。此外,大气环境波动性对吸附式DAC工艺效率影响显著,优化工艺参数以适应大气条件变化可提升性能。当前吸附式DAC技术发展的核心瓶颈是高能耗、低净碳捕集率导致的高成本,解决路径聚焦吸附材料性能优化和可再生能源耦合。未来需进一步优化耦合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展对耦合系统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和政策分析,有助于推动该技术大规模商业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空气捕集 可再生能源 耦合 系统 大气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短时高频高功率储能专辑》主编寄语
9
作者 安仲勋 戴兴建 谢佳 《储能科学与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F0002-F0002,共1页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正加速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间歇性特征以及负荷复杂特性,使电网面临秒/毫秒级频率、电压波动、瞬时功率缺额等严峻挑战。面对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带来的秒/毫秒级电网波动挑...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正加速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间歇性特征以及负荷复杂特性,使电网面临秒/毫秒级频率、电压波动、瞬时功率缺额等严峻挑战。面对高比例新能源接入带来的秒/毫秒级电网波动挑战,短时高频高功率储能技术涵盖超级电容、飞轮储能、高倍率电化学储能及混合系统等,凭借其毫秒级响应、长循环寿命及高功率耐受能力,已成为平抑新能源波动、保障电网频率稳定、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增强关键负荷可靠性的核心支撑,更是轨道交通制动能量回收、工业脉冲负荷优化、数据中心应急保障等场景不可替代的技术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荷特 间歇 可再生能源 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安全域理论的含新能源电力系统概率潮流分析方法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伟琦 王维庆 +2 位作者 王海云 武家辉 张永超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7,共7页
针对含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中概率性潮流分析效率低且不能从整体角度反映波动对系统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静态安全域理论的改进概率潮流分析方法。首先采用基于最大熵法的潮流算法计算并分析测试系统的概率潮流情况;然后通过有效边界... 针对含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中概率性潮流分析效率低且不能从整体角度反映波动对系统影响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静态安全域理论的改进概率潮流分析方法。首先采用基于最大熵法的潮流算法计算并分析测试系统的概率潮流情况;然后通过有效边界辨识方法和静态安全距离指标分析可再生能源概率性波动对测试系统静态安全的影响。最后通过对新疆哈密区域电网进行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电力系统 最大熵法 静态安全域 概率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能源环境下电力市场与经济运行”专刊征稿启事
11
《南方电网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2-102,共1页
各有关单位、专家:能源的综合优化利用是电力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随着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储能、天然气页岩气电源的比重不断增加,多能源互联导致的多能源生产和消费主体不断增加。未来电力市场交易的主体既是能源生产方,又... 各有关单位、专家:能源的综合优化利用是电力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随着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储能、天然气页岩气电源的比重不断增加,多能源互联导致的多能源生产和消费主体不断增加。未来电力市场交易的主体既是能源生产方,又是能源消费方,同时大量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后,电源的波动性加大了电网潮流的随机性波动性,使得各种传统的经济运行措施的有效性受到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力市场 能源环境 能源生产 可再生能源 页岩气 运行措施 波动 经济运行 能源消费 消费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IMA模型的分布式光伏出力预测方法应用 被引量:1
12
作者 岳建通 吴迪 钱金跃 《农村电工》 2024年第2期31-32,共2页
1应用背景。分布式光伏发电依靠太阳能发电并供出电能,太阳能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用其发电具有清洁、高效、可再生的特点,近年来发展迅速,渗透率越来越高,对现有电网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由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出力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 1应用背景。分布式光伏发电依靠太阳能发电并供出电能,太阳能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用其发电具有清洁、高效、可再生的特点,近年来发展迅速,渗透率越来越高,对现有电网的影响也越来越大。由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出力具有间歇性和波动性,对其出力进行准确预测成了一个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MA模型 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发电 分布式光伏发电 波动 现有电网 间歇 应用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约主编寄语
13
作者 李建林 《太阳能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1,共1页
储能技术与光伏发电的结合为解决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提供了有效手段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持续推动,储能技术将在未来能源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 储能技术与光伏发电的结合为解决可再生能源的间歇性和波动性问题提供了有效手段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的持续推动,储能技术将在未来能源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新型能源体系贡献重要力量。储能的合理规划影响着光伏出力的稳定性,因此如何合理利用光伏资源,合理规划储能选址定容,对实现新型电力系统中光伏合理消纳以及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储能技术 显著成效 选址定容 合理规划 开发利用 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洁高效灵活煤电技术”专题特约主编寄语
14
作者 黄中 向军 《热力发电》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I0001-I0002,共2页
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不断提升,截至2022年年底,其装机已达12.13亿kW,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7.3%。可再生能源中的风电、光伏发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使得电力系统平衡和安全问题愈发突出。尽管可再生能源的装机规模已经... 近年来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不断提升,截至2022年年底,其装机已达12.13亿kW,占全国发电总装机的47.3%。可再生能源中的风电、光伏发电具有随机性、波动性和间歇性,使得电力系统平衡和安全问题愈发突出。尽管可再生能源的装机规模已经超过了传统煤电,但其系统调节能力和支撑能力与煤电相比存在较大差距,未来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仍需要煤电发挥基础保障性电源和系统调节性电源的作用,作为电力供应的“压舱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装机规模 电力系统 支撑能力 光伏发电 调节 清洁高效 波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约主编寄语
15
作者 林今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6933-6933,共1页
基于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电力,利用电解水的方式制备低碳的绿色氢能,并进一步实现绿氢向交通、化工、电力等下游的综合利用,是当前电力能源行业与学术界的关注重点。一方面,绿氢的制备过程具有电功率调节的灵活性,利用该特性跟踪风光可再... 基于风光等可再生能源电力,利用电解水的方式制备低碳的绿色氢能,并进一步实现绿氢向交通、化工、电力等下游的综合利用,是当前电力能源行业与学术界的关注重点。一方面,绿氢的制备过程具有电功率调节的灵活性,利用该特性跟踪风光可再生能源波动,可规模化的消纳风光电力,降低电力波动性对电网的冲击;另一方面,绿氢可实现大规模的平价储存,这为电力和氢能系统之间的耦合建立了灵活的联系,既可用于电力的长期储能,又可被用于传统追求“安稳长满优”的化工部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能源行业 电解水 波动 平价 规模化 电功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区块链的共享储能应用及交易模式探讨
16
作者 闫铮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733-734,共2页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水力发电事业迅速发展,装机建设规模与水力发电量稳步增长。但是受系统调峰能力、市场机制等诸多原因的影响,新能源发展存在能量消纳困难、对电能贡献小以及发电调度灵活性差、价格波动性强等问题,弃风弃光已成为能源...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水力发电事业迅速发展,装机建设规模与水力发电量稳步增长。但是受系统调峰能力、市场机制等诸多原因的影响,新能源发展存在能量消纳困难、对电能贡献小以及发电调度灵活性差、价格波动性强等问题,弃风弃光已成为能源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提高新能源利用水平的关键是解决好消纳问题,而储能是电网能源消纳链条上的关键一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力发电量 价格波动 可再生能源 能源行业 区块链 能源利用水平 调峰能力 发电调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电网中电化学储能系统建设及技术——评《电网侧大规模电化学储能系统应用及测试技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刘文龙 赵帅 +2 位作者 康越 李旭 王卓然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I0002-I0002,共1页
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使人们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和需求发生了许多变化,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电网,电化学储能系统可以帮助平滑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提供稳定的电力输出,促进新能源的大规模利用。新能源行业发展迅猛,在智能电网中的渗透率... 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使人们对电力系统的运行和需求发生了许多变化,随着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电网,电化学储能系统可以帮助平滑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提供稳定的电力输出,促进新能源的大规模利用。新能源行业发展迅猛,在智能电网中的渗透率也逐渐加大,电网用户对电力的需求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下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而电化学储能系统的建设能有效地改善以往电网中的诸多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储能 可再生能源 智能电网 能源 电力输出 电力系统 波动 经济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约主编寄语
18
作者 鲁宇相 周勤勇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I0013-I0014,共2页
全球能源系统正在加速迈向绿色低碳的未来,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能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不断增加,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正在成为现实。然而可再生能源固有的波动性给电网稳定性带来了潜在的威胁,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 全球能源系统正在加速迈向绿色低碳的未来,可再生能源(尤其是风能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速度和规模不断增加,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正在成为现实。然而可再生能源固有的波动性给电网稳定性带来了潜在的威胁,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的规划、运营和监管面临严峻挑战。在此背景下,对现有的电力系统进行全方位的改进和升级,以增强其灵活性,创新专门的灵活性调节技术和装备,以应对曰益增加的波动性带来的电网稳定性冲击问题显得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 太阳能光伏发电 电网稳定性 波动 绿色低碳 电力系统 全球能源 灵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期储能产业新闻
19
《储能科学与技术》 CAS 2015年第5期528-529,共2页
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7月2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推进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此《意见》中,储能多次被重点指出,储能已成为微电网的关键技术,并达成共识... 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7月22日,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推进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在此《意见》中,储能多次被重点指出,储能已成为微电网的关键技术,并达成共识:新能源微电网示范项目建设的目的是探索建立容纳高比例波动性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发输(配)储用一体化的局域电力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储能技术 产业新闻 可再生能源 电力市场 波动 三菱汽车 能源管理 标致雪铁龙 电力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