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两次发酵法遵义特色泡辣椒游离氨基酸组成的主成分分析及综合评价 被引量:6
1
作者 许九红 王修俊 +3 位作者 聂黔丽 李佳敏 胡荣念 张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2-269,共8页
为探究两次发酵技术对泡辣椒品质的影响,以两次发酵遵义特色泡辣椒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分析其脆度、色泽、氨基酸态氮、游离氨基酸差异,并采用味道强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进... 为探究两次发酵技术对泡辣椒品质的影响,以两次发酵遵义特色泡辣椒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分析其脆度、色泽、氨基酸态氮、游离氨基酸差异,并采用味道强度值(taste activity value,TAV)、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进行综合评价,明确泡辣椒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组成与呈味的多样性。结果表明:4种泡辣椒(新鲜、传统自然一次发酵30 d、两次发酵、传统自然一次发酵150 d)中氨基酸态氮含量分别为0.05、0.17、0.24、0.18 g/100 g,两次发酵特色泡辣椒的氨基酸态氮含量最高,且脆度保持较好,色泽鲜红。在4个样品中分别检测出13、15、16、15种氨基酸,呈味特性表现为鲜味氨基酸>甜味氨基酸>苦味氨基酸,其中谷氨酸对泡辣椒风味的影响最大,TAV值为9.67~45.67。通过主成分分析提取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高达98.584%,能较好地反映出样品中游离氨基酸的综合信息,其中谷氨酸、苏氨酸、缬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组氨酸、精氨酸、甘氨酸、半胱氨酸、亮氨酸、酪氨酸对泡辣椒滋味影响程度最大,并由各个主成分的综合得分得到遵义特色泡辣椒综合得分最高。综合评价发现两次发酵遵义特色泡辣椒相较于新鲜与传统自然一次发酵泡辣椒中游离氨基酸的综合品质更好,此为泡辣椒发酵技术的改进及泡辣椒风味的人工控制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次发酵法 遵义特色泡辣椒 游离氨基酸 品质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辣椒中菌株的分离、鉴定与直投式发酵剂复配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张良 向文良 +4 位作者 曾泽生 余帅 陈志伟 李明元 车振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1期242-247,共6页
以老坛泡辣椒水中的微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提取泡辣椒微生物的总DNA,扩增其16S rRNA基因,然后将扩增片段克隆入pT7blue载体并转化入感受态细胞E. coli DH5α,筛选阳性克隆。最后以各分离菌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分别扩增各细菌的... 以老坛泡辣椒水中的微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提取泡辣椒微生物的总DNA,扩增其16S rRNA基因,然后将扩增片段克隆入pT7blue载体并转化入感受态细胞E. coli DH5α,筛选阳性克隆。最后以各分离菌株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分别扩增各细菌的管家基因RNA聚合酶α亚基基因(rpoA)和苯丙氨酰基tRNA基因(pheS),确定泡辣椒直投式发酵菌株;以生长速率、产酸速率、共培养特性为参考指标进行复合菌剂制备、以亚硝酸盐降低能力和泡辣椒产品感官评定等参考指标鉴定复合菌剂。结果表明:B. coagulans BCO02、L. mesenteroides ME03、L. plantarumPL03、L. brevis BR04和P. acidilactici AC01按菌浓2:5:5:5:5混合,当添加至泡辣椒发酵液中B. coagulans BCO02达105~106CFU/mL,L. mesenteroides ME03、L. plantarum PL03、L. brevis BR04和P. acidilactici AC01达106CFU/mL时,可以作为直投式辣椒的生物发酵菌剂,发酵成熟辣椒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为3.34mg/kg,低于传统发酵的5.87mg/kg,感官评定也优于传统泡辣椒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辣椒 发酵菌剂 16S RRNA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的护绿工艺条件及酸泡辣椒配方优化的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彭光华 王清章 +1 位作者 戚向阳 张伟涛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0-22,共3页
本文采用四因素四水平的正交实验 ,得到辣椒护绿的最佳条件 ,即在浓度 6 0 0ppm ,温度80℃ ,pH值为 7的CuSO4 溶液中烫漂一分钟。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 ,得出泡制辣椒的最佳配方 ,即在泡制液中放入 10 %的盐 ,2 %的糖、0 7‰的Ca... 本文采用四因素四水平的正交实验 ,得到辣椒护绿的最佳条件 ,即在浓度 6 0 0ppm ,温度80℃ ,pH值为 7的CuSO4 溶液中烫漂一分钟。采用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 ,得出泡制辣椒的最佳配方 ,即在泡制液中放入 10 %的盐 ,2 %的糖、0 7‰的CaCl2 和 8%的蒜姜 (蒜姜为 1∶1)。研制出色、香、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绿 泡辣椒 最佳配方 工艺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辣椒人工接种发酵对其成品品质及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4
作者 尹华 刘素纯 +1 位作者 黄彬 赵文魁 《湖南农业科学》 2007年第3期144-146,共3页
以辣椒为原料,研究了泡辣椒自然发酵和人工接种发酵对成品品质及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接种缩短了发酵时间、降低了亚硝酸盐含量、促使亚硝酸盐高峰提前。影响泡辣椒风味的主要因素有蔗糖和人工接种工艺,发酵最佳处理方案为... 以辣椒为原料,研究了泡辣椒自然发酵和人工接种发酵对成品品质及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工接种缩短了发酵时间、降低了亚硝酸盐含量、促使亚硝酸盐高峰提前。影响泡辣椒风味的主要因素有蔗糖和人工接种工艺,发酵最佳处理方案为:3.5%蔗糖、盐水浓度8.5%、纯种接种和25℃温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辣椒 人工接种发酵 成品品质 亚硝酸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辣椒发酵过程中质构劣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赵楠 葛黎红 +7 位作者 郭壮 邓风 赖海梅 王雅利 黄玉立 林长彬 李娟 朱永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19-123,共5页
该研究考察了泡辣椒在发酵过程中质构、微生物数量、理化特性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法探讨微生物数量、理化特性与产品质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泡辣椒发酵过程中硬度和咀嚼性下降,脆度上升。在发酵前2... 该研究考察了泡辣椒在发酵过程中质构、微生物数量、理化特性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法探讨微生物数量、理化特性与产品质构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泡辣椒发酵过程中硬度和咀嚼性下降,脆度上升。在发酵前2天,乳酸菌及真菌迅速增殖,pH值迅速下降,总果胶酶活力升高;发酵2 d后,乳酸菌数量、pH值趋于稳定,真菌逐渐消失,总果胶酶活力迅速下降后趋于稳定。在酸和盐的共同作用下,泡辣椒释放自由水,水分含量降低,同时部分自由水逐渐转化为不易移动水,导致产品水分活度(Aw)下降。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泡辣椒硬度、脆度和咀嚼性质构指标的变化主要与总果胶酶活力、水分含量及水分存在状态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辣椒 发酵 质构变化 理化性质 微生物指标 相关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含量对泡辣椒发酵过程中质构劣化及相关理化指标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赵楠 葛黎红 +7 位作者 郭壮 邓风 赖海梅 王雅利 黄玉立 卢伟 黄巧莲 朱永清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2-86,共5页
该研究通过考察不同食盐含量下泡辣椒发酵过程中质构劣化与微生物数量、pH、水分存在状态以及总果胶酶活力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食盐含量对泡辣椒质构品质形成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当食盐含量为4%~6%时,乳酸菌适度产酸,且高渗环境促进... 该研究通过考察不同食盐含量下泡辣椒发酵过程中质构劣化与微生物数量、pH、水分存在状态以及总果胶酶活力变化之间的关系,研究食盐含量对泡辣椒质构品质形成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当食盐含量为4%~6%时,乳酸菌适度产酸,且高渗环境促进辣椒组织中的自由水渗出或转化为不易移动水,导致样品水分活度显著下降。同时,由于果胶酶活性受到显著抑制,细胞结构完整且水分结合能力增强,有助于样品硬度、咀嚼性和脆性的提升。当食盐含量<4%时,体系中果胶酶活性高,导致样品质构劣化。而食盐含量>6%时,高渗环境导致泡辣椒组织过度失水坍塌,硬度、咀嚼性和脆性均下降。因此,4%~6%的食盐含量可有效控制泡辣椒质构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辣椒 发酵 盐含量 质构软化 理化性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辣椒中产气微生物控制方法探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朱翔 陈功 +2 位作者 万鹏 刘瑞 李恒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50-154,159,共6页
从胀袋泡辣椒中筛选Pseudomonas azotoformans,Kazachstania exigua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产气微生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山梨酸钾、脱氢乙酸钠、苯甲酸钠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对产气微生物的控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山梨酸钾、脱氢乙酸... 从胀袋泡辣椒中筛选Pseudomonas azotoformans,Kazachstania exigua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产气微生物为研究对象,研究山梨酸钾、脱氢乙酸钠、苯甲酸钠和乙二胺四乙酸二钠对产气微生物的控制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山梨酸钾、脱氢乙酸钠和苯甲酸钠均对产气微生物有明显的抑制效果,采用复配防腐剂结合响应面法进行数据分析,考虑实际生产需要,确定山梨酸钾0.30 g/L,脱氢乙酸钠0.25 g/L,苯甲酸钠0.30 g/L进行组合,对3株产气微生物的抑制率达到99.50%以上。通过验证该复配防腐剂,能控制泡辣椒产品的胀袋问题,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辣椒 产气微生物 抑菌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辣椒中产气微生物的分离及鉴定 被引量:2
8
作者 朱翔 李恒 +6 位作者 邓奥宇 申文熹 陈功 唐垚 伍亚龙 张伟 张其圣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17年第4期97-101,共5页
为解决产气微生物引起的泡辣椒涨袋问题,本实验对涨袋泡辣椒产品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分离鉴定。从涨袋泡辣椒水样品中分离出6株真菌,5株细菌,并对其菌落形态进行了观察;继续通过产气试验筛选出6株产气真菌,2株产气细菌,分别进行26S rDNA、1... 为解决产气微生物引起的泡辣椒涨袋问题,本实验对涨袋泡辣椒产品中的微生物进行了分离鉴定。从涨袋泡辣椒水样品中分离出6株真菌,5株细菌,并对其菌落形态进行了观察;继续通过产气试验筛选出6株产气真菌,2株产气细菌,分别进行26S rDNA、16S rDNA测序。鉴定结果表明产气真菌为Kazachstania turicensis和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产气细菌为Pseudomonas azotoformans。由此得出此3种微生物是引起泡辣椒涨袋的主要原因,对抑菌剂的开发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辣椒 涨袋 鉴定 产气微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施市3种泡辣椒样品中细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尚雪娇 折米娜 +3 位作者 邓长阳 廖华 赵楠 郭壮 《中国酿造》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3-57,共5页
以恩施市3种泡辣椒为研究对象,使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与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对样品中细菌群落的结构进行解析,并采用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 以恩施市3种泡辣椒为研究对象,使用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与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相结合的手段对样品中细菌群落的结构进行解析,并采用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其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和鉴定。结果表明,硬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泡辣椒中的优势细菌门,其平均相对含量分别为85.70%、12.59%;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为优势细菌属,其平均相对含量达67.37%。通过传统微生物培养方法共分离鉴定出14株乳酸菌,其中7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2株为发酵乳杆菌(Lactobacillus fermentum),3株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um),2株为香肠乳杆菌(Lactobacillus farciminis)。结果表明,泡辣椒中的优势乳酸菌为植物乳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辣椒 MiSeq高通量测序 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 细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色泡辣椒新品种“黔辣10号”丰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2
10
作者 赖卫 杨红 +2 位作者 姜虹 刘祟政 严希 《农技服务》 2021年第7期90-91,96,共3页
特色泡辣椒品种在贵州具有重要的栽培地位,为贵州特色泡辣椒产业的增产增收提供参考,介绍特色泡辣椒新品种“黔辣10号”的品种特性、栽培要点、田间管理、采收等丰产栽培技术。
关键词 辣椒 泡辣椒 黔椒10号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接种乳酸菌发酵泡辣椒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张郁松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1-104,共4页
以鲜辣椒为原料,通过乳酸菌接种发酵制作泡菜,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肠膜明串珠菌、植物乳杆菌和短乳杆菌为3∶1∶1组合菌种,接种量2%,食盐6%,白砂糖5%,花椒0.5%,生姜10%,香料0.1%,在20℃恒温发酵6 d。所得泡辣椒清爽脆嫩、香气浓郁且外... 以鲜辣椒为原料,通过乳酸菌接种发酵制作泡菜,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肠膜明串珠菌、植物乳杆菌和短乳杆菌为3∶1∶1组合菌种,接种量2%,食盐6%,白砂糖5%,花椒0.5%,生姜10%,香料0.1%,在20℃恒温发酵6 d。所得泡辣椒清爽脆嫩、香气浓郁且外形保持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辣椒 人工接种 发酵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舌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四川5种泡辣椒风味物质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淼 刘佳 +2 位作者 肖富权 黄佳 贾洪锋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236-2245,共10页
目的 研究对比四川5种不同品种泡辣椒的风味物质。方法 以5种特色泡辣椒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舌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 目的 研究对比四川5种不同品种泡辣椒的风味物质。方法 以5种特色泡辣椒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子舌及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eadspace 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其滋味和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电子舌传感器响应雷达图显示,5个样品在酸味、苦味、涩味、鲜味和咸味这些指标上存在明显的差异,采用电子舌分析技术能够较好地对5种泡辣椒的滋味进行识别和区分。5种四川泡辣椒共检出173种风味物质,主要为烃类、酯类、醇类物质。其中野山椒有79种,小米辣有80种,美人椒有79种,墨西哥辣椒有74种,这4种泡辣椒中烃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其次为酯类和醇类物质,二荆条有82种,酯类物质相对含量最高,其次为烃类和醇类物质。挥发性物质的主成分分析结果 显示泡辣椒种类对挥发性物质影响较大,其中野山椒和小米辣含有较为相近的风味成分。结论 研究表明,5种泡辣椒风味物质种类和相对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运用电子舌结合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能够较好地区分不同品种四川泡辣椒风味物质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辣椒 风味物质 电子舌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南泡藠头和泡辣椒中细菌与真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分析
13
作者 杨振光 任洪冰 +3 位作者 苏舒 刘秉珍 李莉蓉 曹建新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96-202,共7页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云南省昆明市、红河州和文山州地区泡藠头和泡椒的细菌真菌多样性进行解析。基于Shannon指数的α-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地区泡菜的微生物多样性、优势度和均匀度存在差异,文山地区泡藠头中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最高,... 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云南省昆明市、红河州和文山州地区泡藠头和泡椒的细菌真菌多样性进行解析。基于Shannon指数的α-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地区泡菜的微生物多样性、优势度和均匀度存在差异,文山地区泡藠头中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最高,且均匀度较好;红河地区泡藠头和泡辣椒真菌菌群结构最丰富。其中,泡藠头和泡椒中优势细菌门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杆菌门(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分别为99.21%和58.19%;优势细菌属为乳酸杆菌属(Lactobacillus)、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和魏斯氏菌属(Weissella),相对丰度分别为98.07%、19.46%和17.70%;文山和红河泡藠头和泡辣椒的优势真菌属为接合酵母菌属(Zygosaccharomyces),昆明泡藠头和泡辣椒的优势真菌属为毕赤酵母属(Pichia)。研究表明不同地区、不同种类的泡藠头与泡椒中微生物多样性存在差异。该研究初步揭示了云南附近地州的泡藠头与泡椒中微生物的多样性,为提高云南特色发酵蔬菜的品质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辣椒 藠头 高通量测序 细菌多样性 真菌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泡辣椒对特色川菜泡椒猪肝感官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淼 肖富权 +1 位作者 刘佳 庞荧廷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78-81,87,共5页
泡辣椒具有制作简单,增进食欲,增强菜肴风味的作用,是四川常用的一种调味料。文章分别选择了川菜制作中5种常用的泡辣椒品种,用于制作传统川菜泡椒猪肝。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分配,通过模糊数学法对5种菜品的感官质量进行了综合评定... 泡辣椒具有制作简单,增进食欲,增强菜肴风味的作用,是四川常用的一种调味料。文章分别选择了川菜制作中5种常用的泡辣椒品种,用于制作传统川菜泡椒猪肝。采用层次分析法进行权重分配,通过模糊数学法对5种菜品的感官质量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泡辣椒对泡椒猪肝感官品质的影响各异,添加了二荆条的菜品感官评分最高,添加了小米辣的菜品感官评分最低。该试验证明模糊数学法在菜肴的感官质量评价中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辣椒 椒猪肝 模糊数学法 感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保脆处理对泡红辣椒脆度与色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张甫生 吴金松 +1 位作者 闵倩倩 阚建全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54-258,262,共6页
研究了氯化钙、海藻酸钠两种保脆剂对鲜红辣椒脆度与色泽的影响,同时探讨了经保脆处理泡红辣椒脆度与色泽在腌制贮藏过程中的变化,且在腌制结束后,对成品泡红辣椒进行了感官品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氯化钙与海藻酸钠两种保脆剂对红辣椒... 研究了氯化钙、海藻酸钠两种保脆剂对鲜红辣椒脆度与色泽的影响,同时探讨了经保脆处理泡红辣椒脆度与色泽在腌制贮藏过程中的变化,且在腌制结束后,对成品泡红辣椒进行了感官品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氯化钙与海藻酸钠两种保脆剂对红辣椒均具有较好的保脆作用;但对于色泽而言,氯化钙对腌制红辣椒色泽有损害作用,海藻酸钠对色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经正交实验得出,0.4%氯化钙与0.3%海藻酸钠复配处理,所得泡红辣椒的脆度与色泽最优。在腌制贮藏过程中,单一或复配处理对样品脆度均具有较好的保持作用,其中复配组脆度保持最好;而对于色泽而言,单一氯化钙处理使色泽损失较大,单一海藻酸钠处理使色泽略有提高,复配组由于二者综合作用,色泽未有明显变化。感官分析得出各处理组分值均高于86,产品品质均可接受,其中复配组分值最高,产品品质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保脆处理 氯化钙 海藻酸钠 脆度 色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加工技术
16
作者 徐茂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02年第2期23-23,共1页
辣椒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P和钙、磷、铁等矿物质,并含有辣椒素等辣味成份,所以,辣椒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和调味料,但由于辣椒不耐贮藏,如进行加工,不但可贮存,还可增值。现介绍几种简单的加工方法。一、辣椒酱将70kg鲜青椒、30kg... 辣椒中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P和钙、磷、铁等矿物质,并含有辣椒素等辣味成份,所以,辣椒是一种常见的蔬菜和调味料,但由于辣椒不耐贮藏,如进行加工,不但可贮存,还可增值。现介绍几种简单的加工方法。一、辣椒酱将70kg鲜青椒、30kg鲜辣椒剁碎,10kg黄豆炒香磨粉,4kg芝麻炒香压碎,5kg生姜切末。再将5kg香油和2kg麻油入锅将辣椒炒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蔬菜加工技术 泡辣椒 辣椒 辣椒 辣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辣椒栽培新技术
17
作者 杨泽 《四川农业科技》 2014年第6期30-31,共2页
辣椒是四川人民喜爱的蔬菜,除鲜椒是普通的家常菜外,还可做泡辣椒、辣椒油、辣椒粉和辣椒酱等食用.阆中市思依镇位于四川东北部,为低山高丘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土壤属黄红紫泥土属,质地适中,土层较厚,... 辣椒是四川人民喜爱的蔬菜,除鲜椒是普通的家常菜外,还可做泡辣椒、辣椒油、辣椒粉和辣椒酱等食用.阆中市思依镇位于四川东北部,为低山高丘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土壤属黄红紫泥土属,质地适中,土层较厚,通透性好.本镇因良好的气候土壤条件和独特的栽培技术,生产的海椒不仅外观细长美观,而且产量高,品质好,种植效益非常明显,海椒产业已逐渐成为当地强镇的支柱产业.现将在多年实践中摸索总结出的一套适用新技术栽培方法介绍给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栽培新技术 泡辣椒 四川东北部 气候温和 土壤条件 支柱产业 中亚热带 种植效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旧肴新做法 时尚再流行
18
作者 罗建 胡玉富 《中国食品》 2008年第10期50-51,共2页
爽口霸王鳝 原料:去骨净鳝鱼,四川泡菜,蒜苔,青花椒,泡辣椒,蒜瓣数粒,姜片。 制法:鳝鱼、泡菜、蒜苔、泡辣椒切成5厘米左右的段;蒜瓣稍拍破;炒锅开火爆油后,放入大蒜、姜片、泡辣椒、泡菜妙香,当油呈红色时,放入鳝鱼翻... 爽口霸王鳝 原料:去骨净鳝鱼,四川泡菜,蒜苔,青花椒,泡辣椒,蒜瓣数粒,姜片。 制法:鳝鱼、泡菜、蒜苔、泡辣椒切成5厘米左右的段;蒜瓣稍拍破;炒锅开火爆油后,放入大蒜、姜片、泡辣椒、泡菜妙香,当油呈红色时,放入鳝鱼翻炒到九成熟后,加酱油、醋、盐、胡椒粉,味精等用中火到鳝鱼皮发亮时,用水淀粉勾芡即可起锅摆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尚 四川 泡辣椒 鳝鱼 青花椒 胡椒粉 蒜苔 蒜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用食疗木耳与膳食
19
作者 周玲 《食用菌》 2003年第S1期47-48,共2页
木耳(黑木耳、光木耳、云耳、黑菜等),肉质细腻,脆嫩鲜美,使用广泛,享有“素中之荤”的美名。深受人们喜爱。自古以来,就是宴席上的山珍佳肴,也是我国大宗传统出口土特产品之一。 木耳每百克含蛋白质10.6g,脂肪0.2g,碳水化合物65.5g,钙3... 木耳(黑木耳、光木耳、云耳、黑菜等),肉质细腻,脆嫩鲜美,使用广泛,享有“素中之荤”的美名。深受人们喜爱。自古以来,就是宴席上的山珍佳肴,也是我国大宗传统出口土特产品之一。 木耳每百克含蛋白质10.6g,脂肪0.2g,碳水化合物65.5g,钙357mg,磷201mg,铁185mg,尼克酸2.7mg,维生素B10.15mg,维生素B20.55mg,胡萝卜素0.05mg,还含有磷脂、植物固醇等多种营养成分。木耳作为食疗药物,早在200多年前,我国第一部药典《神农本草经》中就有“桑耳黑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木耳 去蒂 料酒 高汤 花椒粉 菜咸 白酱油 无色酱油 改刀 水发海参 辣椒 红甜椒 胡椒粉 味精 调味剂 香油 食疗 膳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茯苓菜谱(三)
20
作者 周玲 《食用菌》 2025年第2期94-94,共1页
茯苓烧江团原料:茯苓片70 g,江团400 g,泡红辣椒节35 g,泡生姜片20 g,葱白节40 g,色拉油、川盐、水豆粉、高汤、味精、红葡萄酒各适量。制作:江团洗净,砍成大丁,拌上川盐、水豆粉;净锅内放色拉油烧至七成热,下江团块炸至定型,捞起,滗去... 茯苓烧江团原料:茯苓片70 g,江团400 g,泡红辣椒节35 g,泡生姜片20 g,葱白节40 g,色拉油、川盐、水豆粉、高汤、味精、红葡萄酒各适量。制作:江团洗净,砍成大丁,拌上川盐、水豆粉;净锅内放色拉油烧至七成热,下江团块炸至定型,捞起,滗去余油,下泡生姜片、泡红辣椒节、葱白节、茯苓片炒几下,加高汤烧五分钟后,再下江团丁、红葡萄酒、川盐,烧至汁少许时,放味精推匀,起锅即成。主要功效:利水消肿、补虚健脾、补气安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豆粉 茯苓 辣椒 江团 生姜 高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