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声造影在微波消融治疗大鼠肝泡型包虫病中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1
作者 沈淼 张玉英 +1 位作者 马钦风 王彩霞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7期1242-1246,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微波消融(MVA)治疗大鼠肝泡型包虫病(HAE)术前评估、术中引导及术后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只HAE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只)和对照组(n=20只)。两组术前行常规超声及CEUS测量病灶最大直径。实验组在...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微波消融(MVA)治疗大鼠肝泡型包虫病(HAE)术前评估、术中引导及术后疗效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将40只HAE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实验组(n=20只)和对照组(n=20只)。两组术前行常规超声及CEUS测量病灶最大直径。实验组在CEUS引导下行MVA治疗,术后30 min再次行CEUS评估疗效,如有病灶残留,再次消融;对照组在常规超声引导下行MVA治疗。两组术后1月均行CEUS检查,对照病理结果分析,评估病灶完全灭活和残留情况。结果两组共40个HAE病灶,同一切面下,CEUS测得病灶最大直径较常规超声大(实验组t=15.022,对照组t=12.604;P均<0.05);实验组完全消融率高于对照组(χ^(2)=6.144,P=0.031);消融1月后CEUS诊断HAE病灶残留的准确率为87.50%,敏感度为81.81%,特异性为89.66%,与病理诊断结果一致性一般(Kappa=0.695,P<0.05)。结论CEUS成像技术能实时、有效评估大鼠HAE的生物学活性及病灶真实边界,对消融全过程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造影 泡型包虫病 微波消融 疗效 超声引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WI及ADC值测量在肝泡型包虫病诊断中的应用新进展 被引量:5
2
作者 康琦 刘海霞 鲍海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9期1667-1669,共3页
泡型包虫病(AE)是一种具有"虫癌"和"第二癌症"之称的人畜共患疾病,因为边缘带的特殊组织结构,病灶具有浸润性生长特性,扩散加权成像(DWI)作为一种新方法,在肝泡型包虫病的诊断及边缘带研究中的价值得到了多数研究... 泡型包虫病(AE)是一种具有"虫癌"和"第二癌症"之称的人畜共患疾病,因为边缘带的特殊组织结构,病灶具有浸润性生长特性,扩散加权成像(DWI)作为一种新方法,在肝泡型包虫病的诊断及边缘带研究中的价值得到了多数研究者的认同,本文针对肝泡型包虫病和DWI在边缘带中的研究价值作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型包虫病 磁共振成像 表观扩散系数 多b值组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脏泡型包虫病患者肝组织IL-9、PU.1和IRF-4 mRNA表达水平的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沙地克.阿帕尔 吐尔洪江.吐逊 +3 位作者 马海长 张恒 林仁勇 温浩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5年第6期435-440,共6页
目的:通过定量检测感染泡型包虫病患者肝脏组织中IL-9、PU.1和IRF-4 mRNA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Th9相关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在该疾病感染中所起的可能的作用。方法:将14例经手术确诊的肝脏泡型包虫病患者肝脏组织标本根据病灶分布部位分为... 目的:通过定量检测感染泡型包虫病患者肝脏组织中IL-9、PU.1和IRF-4 mRNA的表达水平,初步探讨Th9相关细胞因子和转录因子在该疾病感染中所起的可能的作用。方法:将14例经手术确诊的肝脏泡型包虫病患者肝脏组织标本根据病灶分布部位分为病灶组织(L)、病灶邻近组织(PL)和正常肝脏组织(N),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各组标本中IL-9、PU.1和IRF-4mRNA表达水平,并将数据采用非参数配伍设计Wilcoxon秩和检验和Spearman直线相关性分析的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L组IL-9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PL组和N组(P=0.002和0.0009),而PL组较N组轻微升高(P>0.05/3);PU.1mRNA的表达在L组较PL组和N组显著升高(P=0.013和0.0008),而N组较PL组轻度降低(P>0.05/3);L组IRF-4mRNA的表达较N组显著升高(P=0.0081),而PL组较N组、L组较PL组均轻微升高(P>0.05/3)。各组肝脏组织IL-9mRNA表达水平分别与PU.1和IRF-4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8726和0.9248,P均<0.0001)。与N组和PL组相比,IL-9、PU.1和IRF-4mRNA在L组有显著的高水平的表达。结论:Th9相关细胞因子IL-9及特异性转录因子PU.1和IRF-4可能参与泡型包虫病感染后的免疫应答过程,并有利于多房棘球绦虫在宿主体内继续寄生存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泡型包虫病 辅助性T细胞9 转录因子 干扰素调节因子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泡型包虫病灶边缘组织病理特点及临床意义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5
4
作者 张蒙召 周瀛 +2 位作者 张灵强 杜前程 樊海宁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0年第6期502-504,共3页
肝泡型包虫病是一种较为罕见的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疾病,是由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在中间宿主肝内不断增殖而引起的一种肝脏疾病。病变早期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发现时往往已属晚期。对于治疗现主要依靠根治性手术,目前要求切除病灶边缘1 cm以... 肝泡型包虫病是一种较为罕见的人兽共患性寄生虫疾病,是由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在中间宿主肝内不断增殖而引起的一种肝脏疾病。病变早期常无明显临床症状,发现时往往已属晚期。对于治疗现主要依靠根治性手术,目前要求切除病灶边缘1 cm以上的组织[1]。但由于病灶无包膜,与周围肝脏组织分界模糊,只能依靠术中肉眼分辨其边界,可能造成术后病灶残留或者损伤重要胆道和血管增加手术创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型包虫病 血管新生 免疫逃逸 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巨大泡型包虫病15例报告 被引量:8
5
作者 朱马拜 李镜洲 +2 位作者 边拜 韩旭 阿孜肯 《肝胆外科杂志》 1998年第5期291-292,共2页
的探讨肝泡型包虫病的临床诊治。方法9年中收治15例肝巨大泡型包虫病,采用B超、彩超、CT及X线进行诊断。用包虫血清免疫试验及AFP检测与肝癌鉴别。经股动脉插管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CE)、手术、无水酒精注射及药物等综合性方法... 的探讨肝泡型包虫病的临床诊治。方法9年中收治15例肝巨大泡型包虫病,采用B超、彩超、CT及X线进行诊断。用包虫血清免疫试验及AFP检测与肝癌鉴别。经股动脉插管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CE)、手术、无水酒精注射及药物等综合性方法治疗。结果本组中13例获得根治,术后随访1年、3年及5年未见复发及死亡病例。结论“三步法”方案对本病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型包虫病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像学技术与免疫学技术在评估肝泡型包虫病病灶代谢活性中的现状研究
6
作者 韩军伟 郭兵 +1 位作者 高帅 阳丹才让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6期10-12,共3页
肝泡型包虫病(HAE)是一种寄生性人畜共患病。此病患者若未接受系统性治疗或治疗不及时,可危及其生命。HAE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病情的复发率较高。临床上在对此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手段监测其病灶的代谢活性,以便于调整... 肝泡型包虫病(HAE)是一种寄生性人畜共患病。此病患者若未接受系统性治疗或治疗不及时,可危及其生命。HAE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其病情的复发率较高。临床上在对此病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采取有效的手段监测其病灶的代谢活性,以便于调整治疗方案,提高其疗效,降低其病情的复发率。本文主要是论述用影像学技术与免疫学技术评估HAE病灶代谢活性的研究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像学技术 免疫学技术 泡型包虫病 代谢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影像组学特征对肝泡型包虫病患者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的预测
7
作者 张伟 邱彦 韩艳 《肝胆外科杂志》 2023年第6期457-462,共6页
目的 分析超声影像组学特征对肝泡型包虫病(HAE)患者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257例HAE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207例)和验证集(50例).训练集患者根据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后... 目的 分析超声影像组学特征对肝泡型包虫病(HAE)患者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的预测价值.方法 收集2020年9月至2023年9月我院收治的257例HAE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训练集(207例)和验证集(50例).训练集患者根据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后的疗效分为有效组(122例)和无效组(8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影像组学特征.通过多因素分析影响患者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通过Bootstrap重采样对列线图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257例肝泡型包虫病HAE患者在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后有效153例,无效104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黄疸、肺肾脑转移、病灶大小、病灶数目、钙化、液化坏死、血流信号均为肝泡型包虫病患者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7,敏感度为70.09%,特异度为70.52%,准确度高达71.03%.校准曲线分析,列线图模型的拟合效果显著.模型净收益远高于影像学和临床特征.结论 超声影像组学特征对肝泡型包虫病患者阿苯达唑脂质体治疗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作为预测患者治疗效果的临床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影像组学特 泡型包虫病 阿苯达唑脂质体 列线图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寄生虫病所成功转让囊型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
8
《内科》 2013年第5期513-513,共1页
寄生虫病所经过多年研究攻关,成功研制出能区分诊断囊型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该技术近期转让给上海新吉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与该公司合作将推进本产品商品化进程,从而为我国包虫病防治工作提供有效的诊断、... 寄生虫病所经过多年研究攻关,成功研制出能区分诊断囊型包虫病和泡型包虫病的胶体金免疫层析试条,该技术近期转让给上海新吉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与该公司合作将推进本产品商品化进程,从而为我国包虫病防治工作提供有效的诊断、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免疫层析试条 泡型包虫病 寄生 胶体 转让 流行学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lisson蒂血流阻断法对肝泡型包虫病患者术中肝血流阻断时间及术后肝功能的影响
9
作者 郭丹丹 《当代医药论丛》 2021年第19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Glisson蒂血流阻断法对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的肝泡型包虫病(HAE)患者进行肝血流阻断对其血流阻断时间及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近年来在绵阳市中心医院进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96例HA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中肝血流... 目的:探讨采用Glisson蒂血流阻断法对接受根治性肝切除术的肝泡型包虫病(HAE)患者进行肝血流阻断对其血流阻断时间及术后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近年来在绵阳市中心医院进行根治性肝切除术的96例HA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术中肝血流阻断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根治性肝切除术,术中分别采用Glisson蒂血流阻断法与间断性肝门阻断法对试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进行肝血流阻断,然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试验组患者术中的出血量更少,其术中血流阻断的时间、术后肛门排气的时间和住院的时间均更短,P<0.05。术后,两组患者血清总胆红素(TBI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水平均低于术前,且试验组患者血清TBIL、AST、ALT的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HAE患者进行根治性肝切除术时,与采用间断性肝门阻断法对其进行肝血流阻断相比,采用Glisson蒂血流阻断法对其进行肝血流阻断能减少其术中的出血量,缩短其术中肝血流阻断的时间,促进其术后胃肠功能及肝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lisson蒂血流阻断法 根治性肝切除术 泡型包虫病 肝血流阻断 血流阻断时间 肝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术治疗泡型肝包虫病137例报告
10
作者 朱庆丰 王海龙 《肝胆外科杂志》 1998年第5期293-293,共1页
关键词 外科手术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肝包虫病的外科治疗现状 被引量:40
11
作者 阿依甫汗.阿汗 吐尔干艾力 +1 位作者 邵英梅 温浩 《肝胆外科杂志》 2009年第1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肝囊 泡型包虫病 外科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BV共感染对不同类型肝包虫患者肝脏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苗润晨 樊海宁 +5 位作者 李永寿 王志鑫 张灵强 周岩延 刘昊琛 刘昌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25-729,共5页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共感染对不同类型肝包虫病患者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国西部地区医院2014年至2015年期间确诊为肝包虫病的患者409例,抽取静脉血检测所有患者的肝功能指标;采用ELISA方法进行HBV表面抗原血清阳性测试;卡... 目的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共感染对不同类型肝包虫病患者肝脏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我国西部地区医院2014年至2015年期间确诊为肝包虫病的患者409例,抽取静脉血检测所有患者的肝功能指标;采用ELISA方法进行HBV表面抗原血清阳性测试;卡方检验明确HBV共感染在不同类型肝包虫病中的流行情况。以是否感染HBV为标准分组,以不同类型肝包虫病分层,对比HBV病毒共感染对不同类型肝包虫病患者肝脏功能的影响。结果肝包虫病患者共感染HBV后出现转氨酶升高、白蛋白降低等更为严重的肝脏功能损伤。与囊型肝包虫病患者相比,以多房棘球绦虫为病原体的泡型肝包虫病患者发生HBV病毒共感染的机会更高(38.4%vs.8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以细粒棘球绦虫为病原体的囊型肝包虫病患者共感染HBV比无HBV共感染者肝脏功能损伤无统计学意义;但是以多房棘球绦虫为病原体的泡型肝包虫病共感染HBV患者较之无HBV共感染者表现出更为严重的肝脏损伤,肝功能指标显著下降(P均<0.05)。结论泡型肝包虫病患者更容易出现HBV病毒共感染,并且会导致更严重的肝脏损伤,在临床治疗中需要特别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 泡型包虫病(AE) 肝炎毒(HBV) 谷丙转氨酶(ALT) 谷草转氨酶(AS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虫病的CT和MR诊断及新技术进展 被引量:4
13
作者 赵宝魁 鲍海华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15期5-7,共3页
泡型包虫病(AE)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人畜共患病,具有类似恶性肿瘤不断向周围组织浸润性生长的特点,本文针对肝泡型包虫病、肝外转移泡型包虫病的病理学研究、影像学诊断研究及新技术作综述。
关键词 泡型包虫病 影像学研究 肝外转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泡球蚴感染对小鼠肝脏TRIF/IRF3通路和IFITM3的影响
14
作者 屈晴 袁振 +2 位作者 杨雨阳 王菲 单骄宇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5期553-559,共7页
目的探索泡球蚴感染后不同时间对小鼠肝脏β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TRIF)/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通路及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3(IFITM3)的影响。方法对泡型包虫病患者和其他非感染性肝病(肝血管瘤)手术患者的肝脏组织进行HE及免疫组织... 目的探索泡球蚴感染后不同时间对小鼠肝脏β干扰素TIR结构域衔接蛋白(TRIF)/干扰素调节因子3(IRF3)通路及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3(IFITM3)的影响。方法对泡型包虫病患者和其他非感染性肝病(肝血管瘤)手术患者的肝脏组织进行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及IFITM3和叉头框蛋白P3(Foxp3)的表达。48只C57BL/6J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感染组(腹腔感染泡球蚴后8,30,60,90,180 d)和对照组。Masson染色观察小鼠肝脏纤维化病变,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鼠肝脏TRIF/IRF3通路、IFITM3和Foxp3变化。结果泡型包虫病患者肝脏病灶周围肝组织排列紊乱,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肝血管瘤患者肝脏组织完整。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泡型包虫病患者IFITM3和Foxp3的表达量高于肝血管瘤患者。Masson染色显示泡球蚴感染导致小鼠肝脏纤维化病变。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感染组小鼠肝脏TRIF、IRF3、IFNB1和IFITM3 mRNA表达在感染60 d和90 d时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感染180 d时TRIF、IFNB1和IFITM3 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oxp 3 mRNA的表达随着泡球蚴感染时间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在感染180 d上升到峰值(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泡球蚴感染小鼠90 d,肝脏TRIF、IRF3、IFITM3蛋白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但感染180 d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感染90 d和180 d时,Foxp3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并在180 d上升到峰值(P<0.05)。结论晚期泡球蚴感染时,小鼠肝脏的TRIF/IRF3通路及IFITM3表达下调,影响了天然免疫的抗病原体功能,抑制宿主发挥抗病原体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型包虫病 球蚴 干扰素诱导的跨膜蛋白3 干扰素调节因子3 肝纤维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