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泛道德化批判之思:道德的越位与复位 被引量:5
1
作者 冯茜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4-31,共8页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加速,人际关系范围扩展,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智能化、自媒体化推动了人际社会交往的内容与形式的变革,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的开放性、互动性及异质性大大提高,虚拟社会在现代公共场域中的影响力呈现爆发式增强。... 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加速,人际关系范围扩展,尤其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智能化、自媒体化推动了人际社会交往的内容与形式的变革,现代社会公共生活的开放性、互动性及异质性大大提高,虚拟社会在现代公共场域中的影响力呈现爆发式增强。这些社会关系的新变化必然且首先受到冲击的是道德观念。有道德的生活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和基本的诉求,因而道德评判是社会前进的重要动因。道德批判成为一切批判的前奏,同时也成为净化道德生活的重要驱动力。然而,如果将道德评判推向极端,形成泛道德化批判,由此就会产生诸多非伦理问题伦理化等伦理越位现象。因此,新时代道德建设重要的突破口,就是明确道德边界,即道德实践与实践主体的有限空间明晰化,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的道德批判观,将道德批判作为科学批判的价值引领,使道德批判真正发挥其积极引领功能,在差异性社会中寻求建立共同的利益机制,为重建道德秩序创造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道德化批判 道德边界 道德越位 道德复位 道德秩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道德化批判的归因探究 被引量:1
2
作者 林宇晖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16-20,共5页
泛道德化批判是将伦理道德作为价值标准评判一切社会现象的批判方式。在批判过程中以伦理审判和道德训诫取代制度规约,遮蔽了制度的错位或缺失,对非道德领域的盲目否定性批判,易于陷入一种悲观主义或超现实的空想状态。其中,道德自身的... 泛道德化批判是将伦理道德作为价值标准评判一切社会现象的批判方式。在批判过程中以伦理审判和道德训诫取代制度规约,遮蔽了制度的错位或缺失,对非道德领域的盲目否定性批判,易于陷入一种悲观主义或超现实的空想状态。其中,道德自身的柔韧性衍生了泛道德化批判的可能空间;语言表达的能动性强化了泛道德化批判的传播效应;"以德立人极"的德性论激活了泛道德化批判思维的文化基因;道德规则的价值悬设助推了泛道德化批判的现实发生。深入剖析泛道德化批判的成因是有效纠正非理性道德批判,科学运用道德标尺的逻辑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道德化批判 道德 归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道德化批判之反思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嘉谊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4期19-24,32,共7页
泛道德化批判是将一切社会现象道德化后再用理想主义乃至双重道德标准予以否定性道德评价的一种批判方式。道德评价、泛化和否定性评价是泛道德化批判研究中的三个核心概念,三者既构成了对泛道德化批判的基本定义,又是泛道德化批判的基... 泛道德化批判是将一切社会现象道德化后再用理想主义乃至双重道德标准予以否定性道德评价的一种批判方式。道德评价、泛化和否定性评价是泛道德化批判研究中的三个核心概念,三者既构成了对泛道德化批判的基本定义,又是泛道德化批判的基本特征。借助这三个概念,人们能够更好和更全面地把握泛道德化批判的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从而更好地扬弃或克服泛道德化批判思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道德化批判 道德评价 否定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