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多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陆陶俊进 赵明娟 +4 位作者 王伟 潘智勇 胡琴 李一荣 李志强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1-136,共6页
目的 评价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多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XDRAB)中枢系统感染的效果和安全性,为MDRAB/XDRAB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 计算机系统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 目的 评价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多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XDRAB)中枢系统感染的效果和安全性,为MDRAB/XDRAB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提供循证学依据。方法 计算机系统检索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国家知识基础设施(CNKI)及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22年9月1日公开发表的有关替加环素及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MDRAB/XDRAB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对纳入研究的文献使用Cochrane协作网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进行质量评价,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RevMan5.4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初筛文献184篇,最终纳入中文RCT研究4篇,样本量267例。Meta分析显示,联合疗法对MDRAB/XDRAB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总疗效可能优于单药疗法[OR=4.30,95%CI=(1.93,9.58),P<0.01]。联合疗法对于细菌的清除有更好的效果[OR=4.20,95%CI=(2.08,8.48),P<0.01],且联合疗法产生的不良反应更少[OR=0.19,95%CI=(0.05,0.67),P<0.05]。联合疗法与单药疗法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治疗MDRAB/XDRAB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较单药治疗可能有更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受限于纳入研究的数量及质量,尚待更多更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多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种清热解毒中药提取物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4
2
作者 杨琰 冯建文 +5 位作者 季波 袁进 王妍 李健 蔡学究 姜志辉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71-276,共6页
目的 研究金果榄、矮脚苦蒿和姜黄等十种清热解毒中药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感染的活性,筛选出具有体内抗感染活性的中药提取物,为发现新型抗XDR-AB感染的抗菌药物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分别采用水、50%乙醇、95%乙醇提取十种清热... 目的 研究金果榄、矮脚苦蒿和姜黄等十种清热解毒中药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感染的活性,筛选出具有体内抗感染活性的中药提取物,为发现新型抗XDR-AB感染的抗菌药物提供研究基础。方法 分别采用水、50%乙醇、95%乙醇提取十种清热解毒中药并制成不同浓度的药物浸膏,与课题组前期优化的XDR-AB感染秀丽隐杆线虫模型共孵育,通过线虫的存活率判断中药提取物的体内抗XDR-AB活性。结果 随着姜黄和土荆皮提取物浓度的增大,XDR-AB感染的线虫存活率不断提高。姜黄的水提取物、50%乙醇提取物和95%乙醇提取物在浓度1 000μg/mL时,可使XDR-AB感染的秀丽隐杆线虫存活率分别提高至54.2%(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01)、18.8%、13.3%;土荆皮的水提取物、50%乙醇提取物和95%乙醇提取物在浓度1 000μg/mL时,可使XDR-AB感染的秀丽隐杆线虫存活率分别提高至47.4%(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01)、23.8%、15.8%。结论 姜黄和土荆皮水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XDR-AB感染活性,可对其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体外抗菌药效验证,以期发现新型抗XDR-AB感染的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解毒中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秀丽隐杆线虫 感染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临床治疗初探 被引量:112
3
作者 石岩 刘大为 +3 位作者 许大波 徐英春 陈民均 王辉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2007年第1期34-37,共4页
目的总结我院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感染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分析不同抗菌药物对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为治疗PDR-Ab感染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2月至2005年3月间分离的PDR-Ab,对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总结分... 目的总结我院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感染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分析不同抗菌药物对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为治疗PDR-Ab感染提供参考资料。方法收集我院2004年2月至2005年3月间分离的PDR-Ab,对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分离出77株,其中属定植菌者32株,属感染菌者45株(下呼吸道35株、血流性6株、胸腹腔引流液共3株、伤口分泌物1株)。下呼吸道为最常见的分离部位,占70.1%(54/77株)。β内酰胺酶检测显示90%产OXA-23型碳青霉烯酶。针对35例肺部感染者,19例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治疗,临床总有效率68.4%,细菌清除率42.1%,显示出其对PDR-Ab仍有一定疗效。培养阳性前机械通气时间(17.5 d和5.5 d)、是否存在混合细菌感染(100%和12.5%)及GCS评分(9.1±0.7和13,2±2.1)是影响细菌清除的因素。预后分析显示感染性休克、APACHEⅡ评分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13.8,2.1。结论PDR-Ab引起的医院感染,根据我院分离株的耐药特点,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治疗下呼吸道感染具有一定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头孢哌酮-舒巴坦 米诺环素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36例 被引量:21
4
作者 张朝晖 钟建华 +6 位作者 张蓉 瞿星光 龚勋 周刚 曾超 李灵丰 姚玲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16-418,共3页
目的探讨国产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ICU泛耐药(PRD)鲍曼不动杆菌导致的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疗效,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方法宜昌市中心医院ICU2010年6月—2011年12月36例痰培养细菌药敏试验提示P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HAP患者,... 目的探讨国产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ICU泛耐药(PRD)鲍曼不动杆菌导致的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疗效,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指导。方法宜昌市中心医院ICU2010年6月—2011年12月36例痰培养细菌药敏试验提示PDR鲍曼不动杆菌感染HAP患者,使用国产头孢哌酮-舒巴坦3.0g,每6小时1次静脉滴注或2.25 g,每6小时1次静脉滴注(存在肾功能不全时)。疗程至少7 d,治疗结束后,对患者临床疗效、细菌学疗效、不良反应回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6例患者经治疗后20例临床有效,10例进步,6例无效,总有效率55.5%。15例患者细菌得到清除,清除率为41.6%。平均疗程(14.3±5.6)d,仅4例出现不良反应(4/36),占11.1%。结论根据该院鲍曼不动杆菌分离株的耐药特点,提高头孢哌酮-舒巴坦剂量治疗ICU PDR鲍曼不动杆菌导致的HAP具有一定疗效,且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头孢哌酮-舒巴坦 医院获得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加环素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 被引量:30
5
作者 王凯歌 谭芬 +1 位作者 彭红 陈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观察替加环素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6月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发生XDRAB HAP并使用替加环素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HAP患者痰分离的X... 目的观察替加环素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对2013年3月—2014年6月某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发生XDRAB HAP并使用替加环素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1例HAP患者痰分离的XDRAB对替加环素均敏感,对碳青霉烯类及舒巴坦类抗生素,包括头孢哌酮/舒巴坦(SCF),耐药率为100%,其中混合感染患者17例(54.84%)。替加环素联用SCF使用率:呼吸ICU组为85.71%(12/14),中心ICU组为47.06%(8/17)。31例患者,临床痊愈率为29.03%、有效率为45.16%,细菌清除率为61.29%,药物不良反应率为16.13%,无严重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呼吸ICU组与中心ICU组痊愈率分别为42.86%、17.65%,有效率分别为71.43%、23.53%,细菌清除率分别为78.57%、47.06%,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加环素联用SCF组与非联用SCF组痊愈率分别为35.00%、18.18%,有效率为60.00%、18.18%,细菌清除率为65.00%、54.55%,两组临床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加环素对XDRAB HAP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少;联合SCF是一个值得推广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医院获得性肺炎 头孢哌酮/舒巴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所致呼吸机相关肺炎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6
作者 王立万 邹琳 +1 位作者 李洪霞 李天志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5-188,共4页
目的总结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不同抗菌药物对PDR-Ab所致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为PDR-Ab肺部感染提供临床经验与治疗方案。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区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老年呼吸机相关肺炎为研究... 目的总结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不同抗菌药物对PDR-Ab所致肺部感染的治疗效果,为PDR-Ab肺部感染提供临床经验与治疗方案。方法选取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老年病区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老年呼吸机相关肺炎为研究对象,分离获取患者下呼吸道分泌物中PDR-Ab,并对其临床分布特征、药物敏感结果以及在此基础上进行的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126例老年呼吸机相关肺炎患者中,42例以PDR-Ab为优势菌。A组20例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65%,细菌清除率为40%。B组22例应用其他抗菌药物治疗,临床总有效率为22.7%,细菌清除率为13.6%。PDR-Ab培养阳性前住院天数和机械通气时间是影响细菌清除的主要因素(P均<0.01)。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米诺环素对PDR-Ab引起的下呼吸道-肺感染具有一定疗效,该治疗方案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头孢哌酮 舒巴坦 米诺环素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7
作者 康健 黄培培 +2 位作者 梅勇 孙凯 张劲松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713-1714,共2页
目的 :观察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效果。方法 :将52例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组(26例)和亚胺培南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照组(26例),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 目的 :观察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效果。方法 :将52例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组(26例)和亚胺培南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照组(26例),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和细菌学疗效的差异。结果: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组在治疗有效率、细菌学清除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亚胺培南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照组(均P<0.05)。结论: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方案可作为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新有效选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加环素 头孢哌酮舒巴坦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联合药敏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陆一丹 张亚莉 +3 位作者 周浩 于芳 孙树梅 芮勇宇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697-1701,共5页
目的评价美罗培南与多西环素、环丙沙星、舒巴坦及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用药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50株临床分离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 目的评价美罗培南与多西环素、环丙沙星、舒巴坦及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用药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效应。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浓度组合的抗菌药物对50株临床分离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并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判定联合效应。结果美罗培南与多西环素联用后,其MIC50显著下降,FIC指数分布:FIC≤0.5占38%,0.5<FIC≤1占62%,1<FIC≤2为0,FIC>2为0。美罗培南与环丙沙星联用后,其MIC50下降不明显,FIC指数分布:FIC≤0.5为0,0.5<FIC≤1占56%,1<FIC≤2为44%,FIC>2为0。美罗培南与舒巴坦联用后,其MIC50明显下降,FIC指数分布:FIC≤0.5为26%,0.5<FIC≤1占74%,1<FIC≤2为0,FIC>2为0。美罗培南与头孢哌酮/舒巴坦联用后,其MIC50有所下降,FIC指数分布:FIC≤0.5为10%,0.5<FIC≤1占90%,1<FIC≤2为0,FIC>2为0。结论美罗培南与多西环素、舒巴坦或者头孢哌酮/舒巴坦联合,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均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没有无关作用和拮抗作用,具有良好的体外抗菌活性;而美罗培南与环丙沙星联合表现出的相加作用和无关作用比例相当,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体外抗菌活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美罗培南 联合用 物敏感性 部分抑菌浓度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机制和传播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郑芬 程灿灿 芮勇宇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510-1512,共3页
目的:了解我院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和传播机制。方法:利用PCR、RFLP分型和测序技术对临床分离的77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整合子I、ISCR1和常见碳青霉烯酶基因研究,并利用ERIC-PCR研究其传播机制。结果:77株菌中58株(75%)整... 目的:了解我院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机制和传播机制。方法:利用PCR、RFLP分型和测序技术对临床分离的77株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进行整合子I、ISCR1和常见碳青霉烯酶基因研究,并利用ERIC-PCR研究其传播机制。结果:77株菌中58株(75%)整合酶I阳性,50株(65%)整合子I阳性;48株(62%)ISCR1阳性,45株(58%)ISCR1携带qnrA1和ampR耐药基因盒;8株检出复杂性整合子I;1株检出NDM-1基因,62株(80%)检出OXA-23-like基因,4株(5%)检出OXA-58-like,OXA-51-like基因100%携带,未检出KPC和OXA-24-like基因。ERIC-PCR聚类分析60%的相似水平上被聚为16个类群。结论:整合子I、ISCR1和OXA类酶在鲍曼不动杆菌介导多重耐药方面有重要作用,ERIC-PCR是进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同源性分析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整合子 ISCR1 碳青霉烯酶 ERIC-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时携带TEM-1、ADC-57、DHA-1、OXA-23 4种β-内酰胺酶基因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发现 被引量:3
10
作者 蔡培泉 李朋玲 王春新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I0004-I0008,共5页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A)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使用PCR法对20株PDR-ABA菌进行14种A类、10种B类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金属β-内酰胺酶)、2种C类和8种D类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合计34种β-内酰胺酶基因...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A)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使用PCR法对20株PDR-ABA菌进行14种A类、10种B类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金属β-内酰胺酶)、2种C类和8种D类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合计34种β-内酰胺酶基因)的基因检测,并使用PCR法对插入序列ISAba1与β-内酰胺酶bla OXA-23基因(ISAba1-OXA-23)、插入序列ISAba1与β-内酰胺酶ADC-57基因(ISAba1-ADC-57)的进行连锁检测。对PCR阳性产物使用全自动荧光法进行测序。结果 20株PDR-ABA均检出bla TEM-1、bla ADC-57、bla DHA-1和bla OXA-23的4种β-内酰胺酶基因,且ISAba1-OXA-23和ISAba1-ADC-57的连锁检测均为阳性。结论本组菌株耐全部β-内酰胺类药物原因可能与其产TEM-1、ADC-57、DHA-1和OXA-23等四种β-内酰胺酶相关,且ADC-57和OXA-23这2种β-内酰胺酶基因的高表达对耐药贡献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Β-内酰胺类 基因 Β-内酰胺酶 插入序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携带新的突变的PBP2编码基因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发现 被引量:2
11
作者 李朋玲 蔡培泉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37-140,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an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PDR-ABA)的青霉素结合蛋白2(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 2,PBP2)编码基因的突变状况,为临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指导。方法我们收集了PDR-ABA并对其中的... 目的探讨临床分离的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andrug 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PDR-ABA)的青霉素结合蛋白2(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 2,PBP2)编码基因的突变状况,为临床抗生素的使用提供指导。方法我们收集了PDR-ABA并对其中的3株PDR-ABA菌进行了PBP2编码基因的全长序列测定,使用工具软件对其进行读序并与GenBank已登录的其它鲍曼不动杆菌菌株PBP2编码基因序列进行对比。结果 3株PDR-ABA之PBP2编码基因序列与鲍曼不动杆菌抗生素敏感株(SDF株)序列不同,且与GenBank已登录的其它鲍曼不动杆菌菌株PBP2编码基因序列也均不相同。结论 3株PDR-ABA耐全部β-内酰胺类药物原因可能与其PBP2编码基因的突变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青霉素结合蛋白 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药单体与抗菌药物联合应用对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彭勤 王清会 +1 位作者 孟千琳 凌保东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45-746,共2页
目的超级细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造成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是当前全世界共同面临的挑战。本文研究中药单体槲皮素二水物、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对PDR-AB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粘附作用的影响,探讨中药单体与四种抗菌药物(亚胺培南、... 目的超级细菌-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造成的公共卫生安全问题是当前全世界共同面临的挑战。本文研究中药单体槲皮素二水物、盐酸小檗碱、黄芩苷对PDR-AB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及粘附作用的影响,探讨中药单体与四种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替加环素、多粘菌素)联合应用对抗PDR-AB的协同效应。方法应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三种中药单体对9株临床PDR-A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采用96孔细胞培养板和导尿管模型并结合结晶紫染色法检测三种中药单体对PDR-AB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构建导尿管模型并结合平板菌落计数法测定三种中药单体对PDR-AB黏附能力的影响,应用微量棋盘稀释法检测三种中药单体分别与四种抗菌药物联合应用的协同效应。结果①三种中药单体对PDR-AB MIC分别为512,512,1024 mg·L^-1。②三种中药单体分别在64,32,128 mg·L^-1的亚抑菌浓度下抑制PDR-AB的生物被膜的形成以及对医用材料导尿管的粘附。③槲皮素二水物、盐酸小檗碱、黄芩苷三种中药单体分别与亚胺培南联用时78%,89%,78%表现为协同作用,亚胺培南的MIC值从64 mg·L^-1下调到8 mg·L^-1;与美罗培南联用时89%,89%,56%表现为协同作用,MIC值从32 mg·L^-1下调到4 mg·L^-1;与替加环素联用时56%,22%,100%表现为协同作用,MIC值从1 mg·L^-1下调到0.25 mg·L^-1;与多粘菌素B联用时100%表现为拮抗作用,22%表现为协同作用,33%为拮抗作用。结论在亚抑菌浓度下三种中药单体均能抑制PDR-AB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以及对医用材料的黏附,而且三种中药单体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替加环素联用后对PDR-AB的抗菌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协同作用,尤其是黄芩苷与替加环素联用时表现出显著的抗菌协同效应,这对PDR-AB感染的防治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体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生物被膜 细菌粘附 联合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药物联合中药单体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的影响 被引量:13
13
作者 孟千琳 彭勤 凌保东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97-702,共6页
目的研究4种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多黏菌素B和替加环素)和3种中药单体(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和槲皮素二水物)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并探讨以上组合用药对XDRAB的协同抗生物被膜效应。方法收集2018... 目的研究4种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多黏菌素B和替加环素)和3种中药单体(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和槲皮素二水物)对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并探讨以上组合用药对XDRAB的协同抗生物被膜效应。方法收集2018—2019年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不同科室的临床标本分离的9株XDRAB,采用比浊法测定4种抗菌药物、3种中药单体在1 MIC、1/2 MIC、1/4 MIC、1/8 MIC、1/16 MIC对9株XDRAB 24 h内的生长情况;结晶紫棋盘染色法检测工作浓度下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替加环素、多黏菌素B、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和槲皮素二水物单用对生物被膜的抑制作用和组合联用的协同抗生物被膜效应。结果亚胺培南(4μg/mL)、美罗培南(2μg/mL)、多黏菌素B(0.25μg/mL)、替加环素(0.0625μg/mL)、黄芩苷(128μg/mL)、盐酸小檗碱(32μg/mL)、槲皮素二水物(64μg/mL)的浓度时24 h内不抑制细菌的生长,以此浓度为基础倍比稀释,设置高、中、低三个浓度梯度;与模型对照组相比,4种抗菌药物、3种中药单体、在高浓度下单用、联用均可以明显抑制XDRAB生物被膜的形成(P<0.05),联合用药效果均优于单独用药(P<0.05),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协同抗生物被膜作用,其中替加环素与黄芩苷的9个浓度组合均能够显著抑制XDRAB生物被膜的形成,0.015625μg/mL替加环素与32μg/mL黄芩苷与的浓度组合下,药物剂量最小。结论4种抗菌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多黏菌素B、替加环素,3种中药单体黄芩苷、槲皮素二水物、盐酸小檗碱单用及联用时对XDRAB的生物被膜形成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联合用药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协同抗生物被膜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抗菌 单体 生物被膜 协同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相关基因及整合子与耐药性的关系 被引量:4
14
作者 蔡杨 凌保东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90-696,共7页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AB)的耐药状况,以及生物被膜相关基因和整合子的分布情况,探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生物被膜相关基因及整合子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2019—2020年成都某医院临床标本分离的59株AB,采用微量肉汤法检...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AB)的耐药状况,以及生物被膜相关基因和整合子的分布情况,探讨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生物被膜相关基因及整合子与耐药性的关系。方法2019—2020年成都某医院临床标本分离的59株AB,采用微量肉汤法检测17种抗菌药物对A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扩增17个生物被膜相关基因及Ⅰ、Ⅱ、Ⅲ类整合酶基因,同时对Ⅰ类整合酶阳性菌株可变区进行扩增和测序。结果59株AB对米诺环素耐药率为1.69%,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耐药率分别为67.80%、71.19%,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59.32%~84.75%。59株AB中XDR-AB 40株(67.80%),多重耐药菌株(MDR-AB)5株(8.47%),敏感菌株14株(23.73%)。59株AB 17种生物被膜相关基因中,6种生物被膜相关基因bfmR、bfmS、csuC、csuD、csuE、pgaD检出率为100%,其他11种生物被膜相关基因检出率为74.58%~98.31%。XDR-AB 4种生物被膜相关基因abaI、epsA、pglC、ompA检出率分别为100%、95.00%、87.50%、100%,高于敏感AB的64.29%、7.14%、42.86%、50.00%(均P<0.05)。intI-1整合酶基因检出率:AB为66.10%(39/59),XDR-AB为90.00%(36/40),敏感AB菌株未检出。39株Ⅰ类整合酶阳性菌株38株检测到Ⅰ类整合子可变区,其中XDR-AB 35株,MDR-AB 3株。结论AB中XDR-AB检出率高,推测XDR-AB携带的生物被膜相关基因abaI、epsA、pglC、ompA及Ⅰ类整合子与耐药性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鲍曼不动杆菌 生物被膜 整合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与同源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孟千琳 凌保东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4-247,共4页
目的研究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的同源性及其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为临床防控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0年7月XDRAB 37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6种抗菌药物对37株XDRA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 目的研究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XDRAB)的同源性及其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为临床防控感染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2020年7月XDRAB 37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6种抗菌药物对37株XDRA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晶紫染色法检测生物被膜的形成能力,运用多位点序列分型方法(MLST)和肠杆细菌基因间重复共有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对37株XDRAB进行分型检测。结果 37株XDRAB仅对多粘菌素类、替加环素敏感,其余抗菌药物均耐药。生物被膜形成能力与阴性对照组比较,81%以上XDRAB均形成生物被膜。MLST分型结果:37株XDRAB均属于国际克隆组IC2的克隆复合体(CC92),其中34株为ST208,其次为ST195和ST368。ERIC-PCR分型结果:37株XDRAB分为两种类型,其中Ⅰ型22株,Ⅱ型15株。结论临床分离的XDRAB生物被膜形成能力强,CC92为XDRAB院内感染流行的主要克隆复合体,MLST与ERIC-PCR可作为XDRAB同源性分析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生物被膜 同源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合并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护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崔慧丹 王乔敏 +1 位作者 邱琴 杨燕 《中国护理管理》 CSCD 2015年第S1期128-130,共3页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 肝衰竭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严重肝脏损害,导致其合成、解毒、排泄和生物转化等功能发生严重障碍或失代偿,出现以凝血机制障碍和黄疸、肝性脑病、腹水等为主要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是在慢性肝病基础上出现的急性肝功能失代偿,在我国其主要病因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肝衰竭 慢加急性 鲍曼不动杆菌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临床药师参与泛耐药细菌感染治疗典型病例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莉 丁丽君 +1 位作者 秦又发 张晓春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20-523,共4页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泛耐药细菌感染治疗的方法,为临床治疗泛耐药细菌感染积累经验。临床药师参与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感染治疗的典型病例分析。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订,有益于耐药菌感染的控制。对于泛...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泛耐药细菌感染治疗的方法,为临床治疗泛耐药细菌感染积累经验。临床药师参与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粪肠球菌感染治疗的典型病例分析。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订,有益于耐药菌感染的控制。对于泛耐药细菌感染应采取扩大药敏范围、多药联合以及中医药辩证治疗等策略;同时应充分重视临床药师在治疗方案制定中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 粪肠球菌 临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器官移植术后耐药菌感染诊疗技术规范(2019版) 被引量:32
18
作者 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 李钢 +1 位作者 石炳毅 巨春蓉 《器官移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2-358,共7页
为了进一步规范实体器官移植术后耐药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和感染学专家,从实体器官移植术后耐药菌感染的情况、国内细菌感染及耐药情况、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抗生素治疗等方面,制订实体器官移... 为了进一步规范实体器官移植术后耐药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华医学会器官移植学分会组织器官移植学专家和感染学专家,从实体器官移植术后耐药菌感染的情况、国内细菌感染及耐药情况、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抗生素治疗等方面,制订实体器官移植术后耐药菌感染的诊疗技术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器官移植 感染 多重 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替加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患者合并用药致不良事件1例 被引量:1
19
作者 俞婷婷 邓霖芳 《医药导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373-1375,共3页
1病例资料患者,男,75岁。有“四环素、土霉素、地红霉素、青霉素、庆大霉素”过敏史,具体不详,否认肝炎、肾病等疾病史。2018年2月5日入院,2018年2月7日转入重症监护室,诊断“①社区获得性肺炎,重症呼吸衰竭;②慢性支气管炎;③高血压病... 1病例资料患者,男,75岁。有“四环素、土霉素、地红霉素、青霉素、庆大霉素”过敏史,具体不详,否认肝炎、肾病等疾病史。2018年2月5日入院,2018年2月7日转入重症监护室,诊断“①社区获得性肺炎,重症呼吸衰竭;②慢性支气管炎;③高血压病;④骨质疏松”。经验性予注射用美罗培南1.0 g,静脉推注,q8h(2018年2月7—23日)抗感染治疗,后因痰培养多次回报为白假丝酵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仅替加环素敏感)与肺炎克雷伯菌(仅替加环素及氨基苷类敏感),先后予注射用亚胺培南西司他丁0.5 g,静脉滴注,q6h(2018年2月23日—3月9日),利奈唑胺注射液0.6 g,静脉滴注,q12h(2018年2月7日—2月20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不良事件 合并用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 社区获得性肺炎 重症呼吸衰竭 慢性支气管炎 肺炎克雷伯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