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世界卫生组织广泛耐药结核病新定义的解读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仁忠 阮云洲 李玉红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6期539-541,共3页
目的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于2006年首次提出的广泛耐药结核病(extensive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XDR-TB)定义对于指导耐药结核病的防控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新的诊断技术和药品的出现,WHO于2021... 目的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于2006年首次提出的广泛耐药结核病(extensive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XDR-TB)定义对于指导耐药结核病的防控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随着新的诊断技术和药品的出现,WHO于2021年1月对原有的XDR-TB定义进行了更新。本文对XDR-TB新定义更新的背景和历史、理由,以及总体原则进行解读,并对XDR-TB新定义对我国今后结核病防治工作开展的影响及意义进行总结,以供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者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耐药结核病 概念形成 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耐多药/广泛耐药结核病的24周单组观察性研究 被引量:17
2
作者 时正雨 吴桂辉 +10 位作者 黄涛 刘宇红 高孟秋 陈蕾 李曦 杨铭 何畏 陈艳 鲁小莉 高静韬 李亮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5期487-494,共8页
目的评价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广泛耐药结核病(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XDR-T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 目的评价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广泛耐药结核病(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XDR-T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收治的MDR-TB和XDR-TB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含贝达喹啉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方案。共纳入研究对象50例,包括MDR-TB患者8例(16.0%,8/50)、准广泛耐药结核病(Pre-XDR-TB)患者20例(40.0%,20/50)、XDR-TB患者22例(44.0%,22/50)。分析24周结核分枝杆菌痰培养阴转率和治疗转归以评估治疗的有效性,分析影响治疗成功的因素,记录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分析心电图QTcF(按Fridericia法校正的QT间期)的变化以评估安全性。结果45例(90.0%,45/50)患者完成24周随访,失访3例,死亡2例。24周痰培养阴转率为84.2%(32/38),中位阴转时间为8(4,16)周。24周治疗成功率为84.0%(42/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18.5是影响24周治疗成功的独立危险因素(OR=0.070,95%CI=0.005~0.922)。24周内47例(94.0%,47/50)患者累积发生不良事件221次,其中严重不良事件5次(含2例死亡)。50例患者的基线心电图QTcF值中位数为397.5(385.0,411.0)ms;各监测时间[治疗4周为420.0(406.0,438.0)ms,治疗8周为434.0(403.0,445.0)ms,治疗12周为420.0(390.0,440.0)ms,治疗16周为420.0(400.0,439.0)ms,治疗20周为418.0(399.0,440.0)ms,治疗24周为417.0(402.0,440.0)ms]的QTcF值分别与基线QTcF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903,P<0.001;Z=-3.770,P<0.001;Z=-2.673,P=0.008;Z=-3.370,P=0.001;Z=-3.550,P<0.001;Z=-3.013,P=0.003)。24周内有6例患者(12.0%,6/50)出现过QTcF>500ms,因此停用贝达喹啉。结论含贝达喹啉的组合方案治疗MDR-TB/XDR-TB患者,24周时的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阴转率较高,患者耐受性相对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耐药结核病 贝达喹啉 物评价 观察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耐多药/广泛耐药结核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8
3
作者 吴国兰 高静韬 +8 位作者 陈晓红 陈力舟 翁丽珍 郭志平 陈秀平 林剑东 陈素霞 高孟秋 刘宇红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9期899-904,共6页
目的分析16例应用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的耐多药/广泛耐药结核病(MDR-TB/XDR-TB)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使用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且符合MDR-TB纳入标准的患者1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MDR-T... 目的分析16例应用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的耐多药/广泛耐药结核病(MDR-TB/XDR-TB)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1月福建省福州肺科医院使用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且符合MDR-TB纳入标准的患者16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MDR-TB患者4例,XDR-TB患者6例,pre-XDR-TB患者6例,分析24周痰培养阴转情况和监测入组前1周内、2周、4周、8周、12周、16周、20周、24周心电图QTc间期的变化及入组前1周内、12周、24周胸部病灶变化,记录药物不良反应及处理情况。结果16例患者均完成24周强化治疗,痰菌中位阴转时间为8(4,12)周,阴转时间2例为4周、10例为8周、3例为12周,1例患者培养持续阳性;胸部CT扫描肺部病灶显示7例显著吸收,7例部分吸收,2例不变。不良反应以例次计算,主要集中在QTc间期延长(25.8%,42/163)、可以耐受的胃肠道反应(22.1%,36/163)、肝功能异常(3.7%,6/163)、高尿酸血症(36.8%,60/163)、白细胞减少(4.3%,7/163)、乏力、关节肌肉酸痛(3.1%,5/163)、呼吸衰竭(0.6%,1/163)、皮肤红染(3.7%,6/163)。16例患者的基线心电图QTc间期值中位数为412.50(398.25,420.75)ms;各监测时间[治疗2周为414.00(405.00,426.75)ms,治疗4周为419.50(402.00,434.50)ms,治疗8周为410.50(398.25,421.25)ms,治疗12周为421.50(409.50,434.75)ms,治疗16周为424.50(413.75,432.25)ms,治疗20周为421.50(409.50,434.75)ms,治疗24周为424.00(414.00,435.25)ms]的QTc间期值与基线QTc间期值对比,治疗开始后12周、16周、20周、24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98,P=0.028;Z=-2.096,P=0.036;Z=-1.965,P=0.049;Z=-2.406,P=0.016)。16例患者均未出现QTc间期>500ms。结论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MDR-TB患者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临床安全性较高,丰富了MDR-TB患者的临床药物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耐药结核病 贝达喹啉 物评价 观察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染病防控视角下耐多药及广泛耐药结核病患者交通出行的立法思考 被引量:6
4
作者 孙明雷 关黎 +3 位作者 赵娟 王晨 邹丹丹 梁立波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2期1268-1271,共4页
耐多药及广泛耐药结核病(MDR-TB/XDR-TB)患者流动始终是结核病防控的重大难题,活动性MDR-TB/XDR-TB患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可能增加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概率,亟需从立法的角度对交通出行的MDR-TB/XDR-TB患者进行管控,制定及完善MDR-TB/... 耐多药及广泛耐药结核病(MDR-TB/XDR-TB)患者流动始终是结核病防控的重大难题,活动性MDR-TB/XDR-TB患者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可能增加结核分枝杆菌的传播概率,亟需从立法的角度对交通出行的MDR-TB/XDR-TB患者进行管控,制定及完善MDR-TB/XDR-TB患者出行的法律法规,以互联网及大数据为支撑实现多部门、多领域对于MDR-TB/XDR-TB患者的信息共享及联网追踪,充分发挥基本公共卫生及基层医疗机构的积极作用,完善对MDR-TB/XDR-TB患者登记、上报、出行及治疗情况记录,以及构建监管的动态管理体系。在强有力的法律支撑下,利用网络信息化优势,多部门协同合作,充分发挥结核病患者管理人员及信息监测人员的职能作用,建立完备的患者网络管理流程,推进MDR-TB/XDR-TB患者出行管理及防控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染病控制 结核 抗多种物性 泛耐药结核病 立法 医学 公共卫生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4株广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对新型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情况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宗兆婧 荆玮 +4 位作者 霍凤敏 董玲玲 马异峰 逢宇 黄海荣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809-814,共6页
目的研究广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新型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特征以及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的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在北京胸科医院住院治疗的84例广泛耐药结核病患者的临床分离菌株,应用微孔板阿尔玛... 目的研究广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新型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特征以及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突变的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在北京胸科医院住院治疗的84例广泛耐药结核病患者的临床分离菌株,应用微孔板阿尔玛蓝显色法(micro—plate alamar blue assay,MABA)检测菌株对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和加替沙星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所有菌株都进行了gyrA基因和gyrB基因的耐药决定区(QRDR)的序列测定。结果84株广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经MABA检测,分别以1μg/ml、2μg/ml、1μg/ml作为耐药判读标准,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加替沙星3种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是88.1%(74/84)、44.0%(37/84)、61.9%(52/84)。89.3%(75/84)的临床分离株发生了gyrA基因耐药决定区突变,其中以第94位点突变最为常见,Asp94Gly突变菌株的MIC值较高,而所有菌株的gryB基因均为野生型。结论广泛耐药结核分枝杆菌对新型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形势严峻,耐药基因突变形式以gyrA基因突变为主,第94位点的Asp94Gly突变可能和高水平耐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耐药结核病 分枝杆菌 结核 喹诺酮类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相关蛋白质类 点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44例痰菌阳性耐多药/广泛耐药肺结核24周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裴异 高静韬 +6 位作者 黄云辉 何芳 封文军 杨晓云 胡羽萌 雷丽萍 施利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1139-1145,共7页
目的评估含贝达喹啉(bedaquiline,Bdq)方案治疗菌阳耐多药肺结核(MDR-PTB)/准广泛耐药肺结核(pre-XDR-PTB)/广泛耐药肺结核(XDR-PT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中国耐药肺结核患者使用Bdq提供临床数据支持。方法纳入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就诊... 目的评估含贝达喹啉(bedaquiline,Bdq)方案治疗菌阳耐多药肺结核(MDR-PTB)/准广泛耐药肺结核(pre-XDR-PTB)/广泛耐药肺结核(XDR-PTB)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中国耐药肺结核患者使用Bdq提供临床数据支持。方法纳入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就诊于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痰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的MDR-PTB、pre-XDR-PTB和XDR-PTB患者44例,其中男性31例,女性13例,中位年龄38.2(26,49)岁,25例并发空洞。给予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分析24周痰分枝杆菌培养阴转率和肺部空洞闭合率评估方案的有效性,分析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AE)发生情况,尤其是QT间期延长的不良事件评估方案的安全性。结果 44例患者中,38例痰菌阴转成功,2例痰菌阴转失败,2例死亡,1例退组,1例失访,良好转归占比86.4%(38/44)。完成24周治疗患者第2、4、8、12、24周痰分枝杆菌培养阴转率分别为45.5%(20/44)、72.5%(29/40)、95.0%(38/40)、100.0%(40/40)和95.0%(38/40),痰菌阴转的中位时间为22 (18,59)d。并发空洞的25例患者中,23例完成24周治疗,12周和24周末空洞闭合率分别为39.1%(9/23)和82.6%(19/23)。29例患者(65.9%,29/44)累积报告了81次AE,72.8%(59/81)为1级或2级,与Bdq相关的AE主要为QT间期延长(18例,40.9%)。结论 MDR-PTB、pre-XDR-PTB和XDR-PTB患者使用含Bdq的治疗方案24周痰菌阴转率和空洞闭合率较高,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泛耐药结核病 结核 抗多种物性 贝达喹啉 临床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67例痰菌培养转阴的耐多药/广泛耐药肺结核患者单臂单中心临床观察 被引量:18
7
作者 田丹 胡晓萌 +6 位作者 金武 程长浩 熊磊群 胡荣华 金倩 柳云 杜鹃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1146-1152,共7页
目的观察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已转阴的耐多药/广泛耐药肺结核(MDR/XDR-PTB)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在湖北省武汉市肺科医院确诊的67例痰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其中MDR-PTB 2例,... 目的观察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已转阴的耐多药/广泛耐药肺结核(MDR/XDR-PTB)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连续纳入2018年9月1日至2020年3月31日在湖北省武汉市肺科医院确诊的67例痰培养阳性肺结核患者,其中MDR-PTB 2例,准广泛耐药肺结核(pre-XDR-PTB)58例,XDR-PTB 7例。所有患者均在背景方案治疗痰培养阴转后接受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观察并分析患者治疗结局和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59例患者完成全部疗程,治疗成功率为88.1%(59/67),其中治愈率为82.1%(55/67);8例患者发生死亡或失访,不良转归发生率为11.9%(8/67)。影像学转归:与基线比较,贝达喹啉治疗后病灶在治疗早期即呈现良好转归,12周末,病灶明显吸收+吸收的患者比例为74.6%(50/67),疗程末为96.5%(55/57);空洞亦在治疗早期呈现良好转归,12周末,空洞缩小及闭合比例达75.0%(15/20),自36周末至疗程结束该比例稳定在94.1%(16/17);53例(79.1%,53/67)患者出现182例次不良事件,其中Ⅲ级及以上45例次(24.7%,45/182),严重不良事件4例次(2.2%,4/182)。主要不良事件包括肝功能受损66例次(36.3%),QT间期延长21例次(11.5%)。结论含贝达喹啉耐药方案在痰培养分枝杆菌已转阴的MDR/XDR-PTB患者治疗过程中,早期即可促进患者影像学病灶吸收,治疗结束后,治疗成功率高,Ⅲ级及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泛耐药结核病 结核 抗多种物性 贝达喹啉 临床方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艾滋病合并原发广泛耐药肺结核患者一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吴桂辉 马瑶 +2 位作者 蔡阳 梁丽 邹莉萍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3期299-302,共4页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后天性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结核分枝杆菌是AIDS患者较为常见的机会性病原菌。贝达喹啉(bedaquiline,Bdq)是近50年来... 艾滋病(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引起的后天性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结核分枝杆菌是AIDS患者较为常见的机会性病原菌。贝达喹啉(bedaquiline,Bdq)是近50年来第一个上市的二芳基喹啉类抗结核新药,2018年世界卫生组织将Bdq列为治疗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长程治疗方案的首选药物[1]。本文报道了国内首例将Bdq用于治疗艾滋病合并原发广泛耐药肺结核患者,现将患者诊治过程报告如下,为广大临床医师诊治该类患者提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耐药结核病 贝达喹啉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药MTB分离株对不同组合抗结核药品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的结果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应若嫣 黄晓辰 +3 位作者 王洁 刘一典 沙巍 杨华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1183-1190,共8页
目的分析耐药MTB分离株对不同组合抗结核药品(简称“不同组合药品”)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的检测结果,评价不同组合药品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对耐药菌株的抗结核协同作用。方法搜集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 目的分析耐药MTB分离株对不同组合抗结核药品(简称“不同组合药品”)进行体外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的检测结果,评价不同组合药品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对耐药菌株的抗结核协同作用。方法搜集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十二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入组的148例首次复治肺结核患者,通过对患者痰标本进行BACTEC MGIT 960和改良罗氏法培养获取167株MTB分离株,对75例患者经上述两种方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均为阳性的92株耐药菌株(包括36株MDR-MTB、54株XDR-MTB和2株单耐H菌株),采用MIC三维棋盘法分别以H-R、Mfx-Pa、Mfx-Pa-Rfb、Mfx-Pa-Rft等4种组合药品进行体外药敏试验,计算不同药品组合的协同率。结果药品未组合前的H、R、Rfb、Rft、Pa体外药敏试验MIC值的中位数(四分位数)[M(Q1,Q3)]分别为4(1,8)、24(2,64)、0.5(0.125,1)、4(4,4)、8(4,8)mg/L,均明显高于组合后的H[2(1,4)mg/L]、R[1(0.25,16)mg/L]、与Mfx-Pa组合后的Rfb[0.125(0.03125,0.125)mg/L]、与Mfx-Pa组合后的Rft[1(1,1)mg/L]、与Mfx/Mfx-Rfb/Mfx-Rft组合后的Pa[分别为0.0075(0.0075,0.875)、0.0075(0.0075,0.125)、0.0225(0.0075,0.5)mg/L](Z=-4.855,-6.908,-8.386,-8.632,-8.094,-8.335,-7.771,P值均<0.001);且H-R、Mfx-Pa、Mfx-Pa-Rfb、Mfx-Pa-Rft药品组合后的协同率分别为12.0%(11/92)、5.4%(5/92)、17.4%(16/92)、23.9%(22/92);其中H-R和Mfx-Pa组合分别与Mfx-Pa-Rfb和Mfx-Pa-Rft组合的协同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2.670,P=0.002;χ^2=19.420,P<0.001;χ^2=18.640,P<0.001;χ^2=28.500,P<0.001)。结论组合药品中H、R、Rfb、Rft、Pa的MIC值均低于未组合前该药品的MIC值,说明耐药菌株对组合后上述药品的敏感性增强。三药组合的协同率均优于两药组合,且Mfx-Pa-Rft较Mfx-Pa-Rfb组合表现出更好的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抗多种物性 泛耐药结核病 物疗法 联合 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体外研究 物协同作用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13—2015年温州市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队列标准化疗方案的治疗转归 被引量:7
10
作者 何贵清 孙峰 +9 位作者 苏菲菲 施伎蝉 朱海燕 戴建义 杨守峰 宁洪叶 崔小亚 李君桦 蒋贤高 张文宏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61-167,共7页
目的研究温州市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队列标准化疗方案的治疗转归,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搜集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筛查确诊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198例,其中,10例患者拒绝接受治疗,3例患者治疗前已死亡,2例患者治疗前已失访,43例患者... 目的研究温州市耐多药肺结核患者队列标准化疗方案的治疗转归,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搜集2013年8月至2015年12月筛查确诊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198例,其中,10例患者拒绝接受治疗,3例患者治疗前已死亡,2例患者治疗前已失访,43例患者化疗方案及转归不详,1例患者基线临床分离菌株经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复核对一线抗结核药物均敏感,7例基线菌株经16SrRNA和hsp65基因测序鉴定为非结核分枝杆菌(NTM),16例为非标准化耐多药肺结核化疗方案,最终纳入耐多药肺结核标准化疗方案治疗的患者有116例。记录上述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药敏试验结果和随访时痰培养阴转情况、症状改善情况及影像学变化,判定最终治疗的转归情况。结果耐多药肺结核纳入标准化疗方案治疗的116例患者中,初治39例(33.6%)、复治77例(66.4%);男83例(71.6%)、女33例(28.4%);年龄范围15~77岁,平均年龄(48.7±12.6)岁。治疗成功59例(50.9%)、治疗失败19例(16.4%)、死亡5例(4.3N)、失访33例(28.4%)。初治患者治疗成功率(69.2%,27/39)高于复治患者(41.6%,3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932,P=0.005)。单纯MDR-TB患者治疗成功率(67.7%,21/31)高于早期广泛耐药结核病(preXDR-TB)患者(42.6%,20/47)和XDR-TB患者(15.4%,2/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x^2=4.753,P=0.029和(x^2=10.064,P=0.002)。单纯MDR-TB患者失访率(25.8%,8/31)分别与preXDR-TB患者(27.7%,13/47)和XDR-TB患者(23.1%,3/13)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Yt别为x^2=0.033,P=0.857和x^2=0.036,P=0.849)。对91例MDR-TB患者基线菌株进行二线抗结核药物的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单纯MDR-TB、preXDR-TB和XDR-TB分别占34.1%(31/91)、51.6%(47/91)和14.3%(13/91),其中对Ofx耐药的患者占63.7%(58/91)。单纯MDR-TB患者痰菌阴转率(87.1%,27/31)高于preXDR-TB患者(66.0%,31/47)和XDR-TB患者(38.5%,5/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rank趋势检验,x^2=14.500,P〈0.001)。结论温州市耐多药肺结核治疗成功率较低,可能与基线preMDR-TB和XDR-TB所占比率及失访率较高右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抗多种物性 泛耐药结核病 回顾性研究 队列研究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国70年来结核病化学治疗的历史进程要览 被引量:2
11
作者 范琳 熊坤龙 肖和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1145-1148,共4页
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人类与其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对结核病化学治疗的历史进程值得回顾与总结。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建国70年来我国各个方面的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第一代抗结核化学治疗药物及化学治疗方案... 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传染病,人类与其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对结核病化学治疗的历史进程值得回顾与总结。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及建国70年来我国各个方面的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第一代抗结核化学治疗药物及化学治疗方案的问世,到如今的抗结核新药的研发、问世,以及具有全新机制的化疗药物及治疗方案(包括预防性治疗)的探索、改进、完善,建国70年来结核病化学治疗的进展无不印证着人类彻底控制结核病的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物疗法 抗多种物性 泛耐药结核病 临床方案 周年纪念日和特殊事件 评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