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在肝细胞癌中的作用
1
作者 唐怡 王国泰 蒋雨涵 《临床肝胆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68-974,共7页
肝细胞癌(HCC)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近年来,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在HCC中的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USP是一类关键的去泛素化酶,通过调节蛋白质的泛素化状态,影响多种生物学过程。研究发现,USP通过去泛素化多种肿瘤相关蛋白,参与... 肝细胞癌(HCC)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恶性肿瘤。近年来,泛素特异性蛋白酶(USP)在HCC中的作用引起了广泛关注。USP是一类关键的去泛素化酶,通过调节蛋白质的泛素化状态,影响多种生物学过程。研究发现,USP通过去泛素化多种肿瘤相关蛋白,参与调控细胞增殖、凋亡、迁移和侵袭等过程。此外,USP的异常表达与HCC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可能作为潜在的生物标志物和治疗靶点。本文综述了USP在HCC中的研究进展,探讨了USP在HCC发生、发展及转移中的关键作用。深入了解USP在HCC中的作用机制,不仅有助于揭示HCC的发病机理,也为开发新的诊断工具和治疗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索USP在HCC中的调控作用,以期为HCC的临床治疗提供更多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类 酶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42调节人脂肪干细胞成骨向分化 被引量:1
2
作者 潘媛 顾航 +3 位作者 肖涵 赵笠君 汤祎熳 葛雯姝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16,共8页
目的:探索泛素特异性蛋白酶42(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42,USP42)在人脂肪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ASCs)体内外成骨向分化中的作用。方法:用慢病毒转染hASCs,构建敲低和过表达USP42的稳定转染细胞系,通过碱性磷... 目的:探索泛素特异性蛋白酶42(ubiquitin-specific protease 42,USP42)在人脂肪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ASCs)体内外成骨向分化中的作用。方法:用慢病毒转染hASCs,构建敲低和过表达USP42的稳定转染细胞系,通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及活性定量、茜素红S矿化结节染色及定量,检测实验组(敲低组和过表达组)及对照组在成骨诱导下hASCs成骨向分化能力的差异,通过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通过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实验组及对照组成骨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通过裸鼠异位成骨实验评价USP42在hASCs体内成骨向分化中的作用。结果:敲低组USP42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过表达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成骨诱导7 d后,敲低组的AL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过表达组显著低于对照组;成骨诱导14 d后,敲低组茜素红S染色显著深于对照组,过表达组显著浅于对照组。qRT-PCR结果显示,成骨诱导14 d时,敲低组ALP、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OSX)和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Ⅰ,COLⅠ)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过表达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蛋白免疫印迹实验结果显示,成骨诱导14 d时敲低组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OSX和COLⅠ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过表达组显著低于对照组。裸鼠皮下移植物苏木精-伊红染色结果显示,敲低组类骨组织百分比较对照组显著增高。结论:敲低USP42显著促进hASCs的体内外成骨向分化,过表达USP42显著抑制hASCs的体内成骨向分化,USP42可作为骨组织工程学潜在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类 人脂肪干细胞 细胞分化 骨和骨组织 再生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黑色素瘤SENP1蛋白质参与达卡巴嗪耐药性的探究
3
作者 赵蓓 施小琪 +1 位作者 唐雪梅 程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3,共7页
目的探究与黑色素瘤耐药性相关的基因及信号通路,揭示其与黑色素瘤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以A375及M14黑色素瘤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逐渐提高达卡巴嗪(dacarbazine,DTIC)的浓度获得耐药性黑色素瘤细胞株,采用转录物组学研究耐药性黑色素瘤... 目的探究与黑色素瘤耐药性相关的基因及信号通路,揭示其与黑色素瘤耐药性的相关性。方法以A375及M14黑色素瘤细胞为研究对象,通过逐渐提高达卡巴嗪(dacarbazine,DTIC)的浓度获得耐药性黑色素瘤细胞株,采用转录物组学研究耐药性黑色素瘤细胞系中显著性变化的基因及通路,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qPCR)、蛋白质杂交(Western blotting,WB)等对变化的基因进行验证。结果(1)成功构建了黑色素瘤耐药细胞株:通过DTIC小剂量逐步增加的方法成功建立了耐药型的黑色素瘤细胞系A375与M14,通过计算其对DTIC的半抑制浓度值(the 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确定了细胞对DTIC的敏感性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发现耐药的黑色素瘤细胞具有显著抗DTIC引发的凋亡的能力。(2)发现了黑色素瘤耐药性相关的基因及信号通路:利用建立的耐DTIC的黑色素瘤细胞系,进行了全基因组转录测序和分析,发现了类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SUMO-specific protease 1,SENP1)的高表达和蛋白激酶Hippo信号通路的异常活化相关。(3)SENP1异常表达可能参与DTIC耐药:WB检测野生型和耐药型黑色素瘤细胞系发现在耐药的细胞中,SENP1与YAP表达都上调。(4)通过基因敲除证实SENP1参与DTIC耐药,蛋白质相互作用实验初步证实SENP1对YAP存在去泛素化调控作用。结论SENP1与DTIC耐药性存在正相关关系,其异常上调可能导致Hippo信号通路发生变化使得黑色素瘤对DTIC耐受性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色素瘤 耐药性 转录物组学 泛素异性蛋白酶 Hippo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