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东盟高层专家建言泛北部湾合作——首次中国—东盟理论专家泛北部湾区域合作研讨会观点综述 被引量:4
1
作者 龙裕伟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8-112,共5页
首次中国—东盟理论专家泛北部湾区域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包括: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中国三个新经济试验区之一;通过开展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可以使南中国海变成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内湖";泛北部湾合作要建立符... 首次中国—东盟理论专家泛北部湾区域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包括: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中国三个新经济试验区之一;通过开展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可以使南中国海变成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内湖";泛北部湾合作要建立符合各方利益、开放式的次区域合作模式;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重点区域是环北部湾地区;泛北部湾合作要充分突出海上合作;要利用"东西经济走廊",开通中国—东盟运输与旅游"直通车",早日实现运输和通关便利化;以搭乘中国经济增长快车为合作主线之一,把北部湾发展为中国向东盟直接投资(FD I)的跳板来推进泛北部湾合作;动员政府、企业及企业家、国际组织及非政府组织、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等力量广泛参与泛北部湾合作;重点推进"两廊一圈"合作;发挥广西在泛北部湾合作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联合广东、海南等地区共同推进泛北部湾合作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部湾经济合作 国际学术研讨会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外交决策中的地方政府——以广西推动“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为例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毅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0-116,共7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决策机制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影响外交决策的主体日益多元化。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尤其是边疆省份政府积极参与外交决策的现象日益显著。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提出"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并与中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决策机制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影响外交决策的主体日益多元化。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尤其是边疆省份政府积极参与外交决策的现象日益显著。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提出"泛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并与中央政府互动为例,分析了非制度性游说和制度建设的重要性,证明在改革开放时期,地方政府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出于地方利益的考虑,开始积极地介入中央政府外交决策,以获得更利于发展的相关政策。在结论部分,提出广西地方政府影响外交决策的模式,并探讨此种模式是否具有普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交决策 地方政府 北部湾经济合作 次区域合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地方政府在泛北部湾区域合作中的职能作用
3
作者 韦乃煌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4-107,共4页
泛北部湾区域合作,最起码要分别经过中国—东盟高官会议、中国—东盟经济部长会议和中国—东盟外长会议讨论通过,才能形成共同决议或者联合声明。在此国家层面的合作尚未启动的情况下,广西各级政府应利用自身地沿等优势,抢占先机。文章... 泛北部湾区域合作,最起码要分别经过中国—东盟高官会议、中国—东盟经济部长会议和中国—东盟外长会议讨论通过,才能形成共同决议或者联合声明。在此国家层面的合作尚未启动的情况下,广西各级政府应利用自身地沿等优势,抢占先机。文章提出了积极开展与泛北部湾国家的省、市级的务实性合作,在东盟打下群众基础、社会基础,激发相互间经济合作的欲望,通过省、市之间的合作关系向各国中央政府递进,最终实现国家层面的合作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泛北部湾合作 地方政府职能 发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融集聚与泛北部湾区域性金融中心构建:目标模式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10
4
作者 谢沛善 《学术论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89-93,共5页
金融集聚及其效应的影响导致金融中心的产生。构建泛北部湾区域性金融中心,是创新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提升区域经济合作成效的战略抉择。但其约束性条件也是明显的。文章提出了构建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托,以满足区域发展资金需求为特征的... 金融集聚及其效应的影响导致金融中心的产生。构建泛北部湾区域性金融中心,是创新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提升区域经济合作成效的战略抉择。但其约束性条件也是明显的。文章提出了构建以区域经济发展为依托,以满足区域发展资金需求为特征的区域性筹资型金融中心的目标定位,提出了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内培外引,加快金融机构集聚速度;整合资源,构筑完善的市场体系;推进金融创新,吸引金融资源集聚;注重区域性金融生态建设等建设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集聚 泛北部湾合作 金融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