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键词解读:非法实物证据排除规则的解释与适用 被引量:35
1
作者 万毅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25-140,共16页
中国新刑诉法第54条确立的非法物证、书证排除规则在法解释学上,尚有诸多问题有待探讨。对于补正或合理解释这一要件,应当作如下解释,即只有属于瑕疵证据的物证、书证才可以补正或合理解释,属于非法证据的则应直接排除。非法取得的笔录... 中国新刑诉法第54条确立的非法物证、书证排除规则在法解释学上,尚有诸多问题有待探讨。对于补正或合理解释这一要件,应当作如下解释,即只有属于瑕疵证据的物证、书证才可以补正或合理解释,属于非法证据的则应直接排除。非法取得的笔录类证据、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属于广义的实物证据,也应适用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不符合法定程序"是指不符合法律及相关司法解释的取证程序规定;取证主体不应作为非法证据的构成要件。"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应从实体上判断非法取证是否影响证据的客观真实性,同时从程序上判断是否损害司法的权威及公信力。对于非法物证、书证排除规则,必须在一定程度上引入毒树之果原则,并附带设置必要的例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据排除 物证 书证 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概括主义的行政诉讼“受案范围”——一种法解释路径的备忘录 被引量:30
2
作者 朱芒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0-71,共12页
针对我国《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的列举式规定,法解释的主要方向也是列举主义属性。但是,该法律施行至今,其实还客观地存在着与此不同的概括主义法解释路径。该路径依据实定行政诉讼法的规范规定,通过全项列举或另定根据规... 针对我国《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的列举式规定,法解释的主要方向也是列举主义属性。但是,该法律施行至今,其实还客观地存在着与此不同的概括主义法解释路径。该路径依据实定行政诉讼法的规范规定,通过全项列举或另定根据规范等方法,消解了列举主义"受案范围"的局限性,而这些方法同样能够适用于对新法内容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 受案范围 解释 概括主义 列举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续期问题的法律解释困境与出路 被引量:7
3
作者 沈开举 方涧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49-54,共6页
在现行实定法框架下,运用传统的法解释理论对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满自动续期的法律规定进行文义解释、体系解释、历史解释和目的解释都无法实现法律体系的融贯性,唯有通过合宪性解释才能满足利益平衡的要求。深入剖析住宅建设用地使用... 在现行实定法框架下,运用传统的法解释理论对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满自动续期的法律规定进行文义解释、体系解释、历史解释和目的解释都无法实现法律体系的融贯性,唯有通过合宪性解释才能满足利益平衡的要求。深入剖析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本质可以发现,其不仅具有财产权属性,受到私法体系的保护,而且具有宪法财产权性质,应当受到宪法的保护。国家不得随意侵犯、随意收回公民的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房产所有者对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满续期不需要支付任何形式的费用,只是不应再次缴纳土地出让金。与此相配套,国家应适时实施房产税制度。开征房产税不仅不会破坏对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为一种宪法财产权的保障,反而是对宪法"维护社会公平"的价值取向的有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 自动续期 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宪法学研究的尝试:分税制决定权的宪法解释 被引量:19
4
作者 叶必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6期5-14,共10页
本文运用法律优先和法律保留原则,通过对宪法有关条款的解释分析,认为在现行宪政框架下,国务院不具有作出"分税制决定"的职权,分税制决定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国务院的"分税制决定"予以事后... 本文运用法律优先和法律保留原则,通过对宪法有关条款的解释分析,认为在现行宪政框架下,国务院不具有作出"分税制决定"的职权,分税制决定权属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对国务院的"分税制决定"予以事后确认并不合适;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作出分税制决议的情况下,地方政府对于分税制问题具有法律上的作用空间;国务院作出"分税制决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予以追认,说明了我国当时的依法治国现实状况,以及在作出改革决策前进行合宪性和合法性论证的必要性。本文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对分析其它同类样本,并逐步形成经济宪法学,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税制 国务院的职权 合宪性 中央与地方关系 解释 经济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解释结构模型法的医患关系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5
作者 岳玺中 王莉媛 +1 位作者 毛静馥 任重鲁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6-27,71,共3页
通过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法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找出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明确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而为医疗机构更好地管理这些因素,创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供科学的佐证。分析显示,影响医患关系因素系统是一个多阶梯系统,因... 通过运用解释结构模型法对医患关系的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的研究,找出影响医患关系的因素,明确各因素之间的关系,进而为医疗机构更好地管理这些因素,创建和谐的医患关系提供科学的佐证。分析显示,影响医患关系因素系统是一个多阶梯系统,因素复杂,且多因素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患关系 解释结构模型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院如何对待行政解释——美国经验的借鉴意义 被引量:2
6
作者 于立深 孙超然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32-139,共8页
美国联邦法院将行政规章中的法律解释看作诉讼一方的观点,使之与其他诉讼主体的法律解释平等竞争,再研判优劣,除非法院发现有更好的解释结论。于是,法院逐渐积累了大量从本质或形式上判断行政解释优劣的标准,并在个案中根据其与行政解... 美国联邦法院将行政规章中的法律解释看作诉讼一方的观点,使之与其他诉讼主体的法律解释平等竞争,再研判优劣,除非法院发现有更好的解释结论。于是,法院逐渐积累了大量从本质或形式上判断行政解释优劣的标准,并在个案中根据其与行政解释的相关性选用。但法院鉴于自身权力或司法能力有限,有时会主动放松甚至排除某些形式标准。有鉴于此,我国不仅可借鉴域外成熟的判断标准,更应重视行政解释,平等对待各方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释 制定解释 行政解释 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美国制定法解释中的想象性重构 被引量:2
7
作者 刘翀 龚廷泰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201-208,共8页
想象性重构是美国制定法解释中的技术,从属于意图主义的解释方法。意图主义的制定法解释方法存在从多成员立法机关难以提炼出融贯的立法者意图、立法者意图模糊不清乃至根本不存在等问题,需要运用想象性重构的技术来解决。想象性重构以... 想象性重构是美国制定法解释中的技术,从属于意图主义的解释方法。意图主义的制定法解释方法存在从多成员立法机关难以提炼出融贯的立法者意图、立法者意图模糊不清乃至根本不存在等问题,需要运用想象性重构的技术来解决。想象性重构以古典解释学为哲学基础,通过搭建制定法律时的背景平台来重新发现历史上颁布法律的立法者面对系争问题将会如何处理的具体意图。但是,想象性重构的哲学基础易受批判,其解释结果具有不确定性,并且该方法忽视了功效性等其他解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定解释 意图主义 者意图 想象性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WTO规则的法解释学初探 被引量:8
8
作者 唐青阳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88-92,共5页
WTO规则需要解释,WTO的部长级会议、总理事会以及争端解决机构中的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均是WTO规则的法定解释主体,享有法定解释权。根据WTO有关协定的规定和争端解决机构的具体实践,WTO规则的法律解释方法主要有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目的... WTO规则需要解释,WTO的部长级会议、总理事会以及争端解决机构中的专家组和上诉机构均是WTO规则的法定解释主体,享有法定解释权。根据WTO有关协定的规定和争端解决机构的具体实践,WTO规则的法律解释方法主要有文义解释、体系解释、目的解释和法意解释等四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TO规则 解释 解释 文义解释 体系解释 目的解释 解释 争端解决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兜底条款适用的法解释技术--季频诉宜兴市宜城公安派出所治安处罚案评析 被引量:19
9
作者 章剑生 《法治研究》 CSSCI 2021年第6期138-146,共9页
兜底条款是立法者为克服成文法局限性而采用的一种立法技术。在行政法上,兜底条款适用并没有行政裁量的空间,只要穷尽例示情形,兜底条款就有适用的可能性;“与同条款中已经明确列举的情形相联系”和“参照同条款已经明确列举的情形所设... 兜底条款是立法者为克服成文法局限性而采用的一种立法技术。在行政法上,兜底条款适用并没有行政裁量的空间,只要穷尽例示情形,兜底条款就有适用的可能性;“与同条款中已经明确列举的情形相联系”和“参照同条款已经明确列举的情形所设置的标准”作为兜底条款适用另外两个前提,通过“季案”得到了进一步明确。同时,“季案”还为兜底条款创设了同类解释和重叠适用禁止两个适用规则。“季案”提出的“价值上相同或相似性”“性质、影响程度等一致性”“合立法目的性”三个兜底条款的适用条件,不仅进一步规范了兜底条款的适用,同时也将最高人民法院在《座谈会纪要》中确立的“两条件说”发展为“三要件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兜底条款 同类解释规则 解释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疗损害责任中的行政法解释 被引量:5
10
作者 章剑生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7,共3页
近年来,医疗纠纷逐年上升,社会广泛关注,而医务界、司法界和民法理论界对医疗损害的法律适用一直存在诸多争议。2009年12月26日出台的《侵权责任法》,对医疗损害责任作出了专门的规定。如何理解其中的规定,成为今后妥善解决医疗纠纷的... 近年来,医疗纠纷逐年上升,社会广泛关注,而医务界、司法界和民法理论界对医疗损害的法律适用一直存在诸多争议。2009年12月26日出台的《侵权责任法》,对医疗损害责任作出了专门的规定。如何理解其中的规定,成为今后妥善解决医疗纠纷的关键所在。为此,本刊近日约请了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的相关学者及司法实务部门人员,就此问题专门举行座谈,从不同的视角探讨了医疗损害法律适用中的相关问题。本期择要刊登这次座谈会的发言,以期推动该问题的深入讨论与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解释 损害责任 医疗 侵权责任 实务 律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宪法环境权的功能体系--兼论环境法学研究的“解释论”转换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海嵩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1-75,共5页
从法解释学的角度对宪法环境权展开探讨,是深入推进环境权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宪法学中基本权利的分析框架,宪法环境权具有"主观权利"和"客观法"的双重属性。在"主观权利"层面上,宪法环境权具有防... 从法解释学的角度对宪法环境权展开探讨,是深入推进环境权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根据宪法学中基本权利的分析框架,宪法环境权具有"主观权利"和"客观法"的双重属性。在"主观权利"层面上,宪法环境权具有防御权功能和受益权功能;在"客观法"层面上,宪法环境权具有制度性保障功能、程序保障功能和第三人效力。"主观权利"与"客观法"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重视"立法论"研究而忽视"解释论"研究是阻碍我国环境法学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应对宪法环境权的规范内涵进行深入剖析,这样才能为实现环境法学研究的"解释论"转换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权 主观权利 客观 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解释学视角下新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总则解读 被引量:11
12
作者 周爱光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4,共14页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下简称“新法”)总则是归纳抽象出来的一般性法律规范,对新法其他章节具有统辖效力,准确解读其核心要义对于贯彻落实新法十分重要。采用法解释学方法,结合与旧《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总则内容的比...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下简称“新法”)总则是归纳抽象出来的一般性法律规范,对新法其他章节具有统辖效力,准确解读其核心要义对于贯彻落实新法十分重要。采用法解释学方法,结合与旧《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总则内容的比较,从体育立法目的与工作方针、公民的体育权利、公民体育权利的保障、体育活动的基本原则和对外体育交往5个方面对新法总则15个条款进行整体性、综合性解读,并从法律规范体系、执政党规范体系、国家政策规范体系和社会规范体系等角度探究新法总则的法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 体育修订 总则 解释 理依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网络方法解释网络经济学 被引量:3
13
作者 姜奇平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2,共4页
借用斯拉法《用商品生产商品》的名字,笔者把用网络方法解释网络经济学称为“用网络解释网络”。第一个“网络”是指方法,第二个“网络”是指网络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核心就是陈禹提出的“以复杂性为切入点”构建新的经济学。
关键词 网络经济学 解释 商品生产 “网络” 斯拉 复杂性 陈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校学生体育伤害判例二则:法解释学的视角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毅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9-122,共4页
高校学生体育伤害事故产生的诉争有日益增多之势。根据我国侵权法的规定,高校对大学生体育伤害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以其是否尽到相当注意义务为判断标准。"华北水院足球伤害案"和"上海交大足球伤害案"的判决显示,在... 高校学生体育伤害事故产生的诉争有日益增多之势。根据我国侵权法的规定,高校对大学生体育伤害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以其是否尽到相当注意义务为判断标准。"华北水院足球伤害案"和"上海交大足球伤害案"的判决显示,在高校对大学生体育伤害无过错的情况下,我国法院的裁判立场在要求高校承担公平责任和由受害人自承风险之间摇摆。总体上看,后一种立场体现了大学生体育活动的本质,有利于高校组织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伤害事故 体育伤害 公平责任 自承风险 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保护税法》中固体废物税目的法解释学省思 被引量:5
15
作者 欧阳天健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9-39,共11页
环境保护税立法是我国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考察可以发现,我国环境保护税的税目较为狭窄,尤其是在固体废物这一税目的制度设计上,尚有不少不足之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法际的不协调所导致。在短... 环境保护税立法是我国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环节,通过考察可以发现,我国环境保护税的税目较为狭窄,尤其是在固体废物这一税目的制度设计上,尚有不少不足之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法际的不协调所导致。在短时间内无法对相关法律进行大修的情况下,就需要解释学工具的介入,对"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其他固体废物"等概念进行解释学分析,以做到法际融合。但目前实践中的解释体系存在行政中心主义的偏离。在未来的路径构建中,需遵守《环境保护税法》与《固废法》的共同宗旨,并秉持税法学基本立场,在横向与纵向间合理配置解释权,以立法解释为税目新增的唯一解释学路径,明确行政解释的作用在于落实与细化税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体废物 环境保护税 解释 扩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古代的律文解释与近代的刑法法条解释之比较——以《唐律疏议》与《中华民国新刑法判解汇编》为例 被引量:4
16
作者 王立民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3-13,共11页
以《唐律疏议》与《中华民国新刑法判解汇编》为例,对中国古代的律文解释与近代刑法法条解释的比较以后可以发现,它们有相似之处,具体表现为:刑法原则、罪名和刑罚等的解释十分相似。同时,在解释主体、解释结构和解释效力等方面存在相... 以《唐律疏议》与《中华民国新刑法判解汇编》为例,对中国古代的律文解释与近代刑法法条解释的比较以后可以发现,它们有相似之处,具体表现为:刑法原则、罪名和刑罚等的解释十分相似。同时,在解释主体、解释结构和解释效力等方面存在相异之处。这些相似、相异之处还有自己形成的原因。形成相似之处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即相似的解释宗旨、解释技术。形成相异之处的原因也主要有两个,即相异的历史时期、相异的法制。经过这一比较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它们的这种解释都源于中国古代的经学。从中亦可见,中国古代经学影响之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 律文解释 中国近代 解释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彭州乌木事件的法解释学思考 被引量:8
17
作者 王永霞 《政法论丛》 CSSCI 2013年第4期114-121,共8页
彭州乌木事件引起了法学界的激烈讨论,针对乌木的法律属性和归属,形成了埋藏物、天然孳息、无主物等几种主要观点。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由于不具备埋藏物和天然孳息的核心要素,乌木不可能归属这两个范畴之内。我国法律并未确立无主物的先... 彭州乌木事件引起了法学界的激烈讨论,针对乌木的法律属性和归属,形成了埋藏物、天然孳息、无主物等几种主要观点。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由于不具备埋藏物和天然孳息的核心要素,乌木不可能归属这两个范畴之内。我国法律并未确立无主物的先占规则,从解释论的角度观察,不论采取国家本位主义还是个人本位主义立场都存在难以破解的困境,因此只能转向立法论角度进行制度设计。从立法论角度观察,国家本位主义立场需要的制度环境建设远远难于个人本位主义,同时个人本位主义对当前中国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应是较优选择。除对实体性法律问题本身的思考外,这一事件中反映出的法学研究问题也值得反思和认真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木事件 无主物 先占 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广告法》第38条中的“消费者”——以法解释学理论为分析工具 被引量:5
18
作者 程子薇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25-131,共7页
《广告法》38条中的"消费者"概念能否容纳"工商业客户"等非生活消费主体,司法实务中评价不一。借助法解释学理论可以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者"概念文义范围大致等同于"顾客"或"交易相对... 《广告法》38条中的"消费者"概念能否容纳"工商业客户"等非生活消费主体,司法实务中评价不一。借助法解释学理论可以发现,日常生活中的"消费者"概念文义范围大致等同于"顾客"或"交易相对方"。外部体系解释的方法在《广告法》自身体系化程度不足的情形下难有用武之地,仅仅基于立法材料而对立法原意的推测难以负担一个确定的结论。现行法规定不明并不意味着法院裁量的随意化,强化解释适用中的说理为自由裁量权行使的必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 消费者 裁判 解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历史的宪法到理想的宪法:基于文本、情势和解释三个维度 被引量:2
19
作者 戴激涛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24,共7页
宪法的良好实施对于共和国的长治久安至为关键。走向理想的宪法,首先需要尊重历史的宪法,坚守宪法文本的核心原则;又应把握当下的协商情势,使宪法与时俱进。宪法解释作为宪法得以良好实施的前提,是促进国家与社会有效互动、实现宪法自... 宪法的良好实施对于共和国的长治久安至为关键。走向理想的宪法,首先需要尊重历史的宪法,坚守宪法文本的核心原则;又应把握当下的协商情势,使宪法与时俱进。宪法解释作为宪法得以良好实施的前提,是促进国家与社会有效互动、实现宪法自我完善的重要机制。基于我国国情,建立双轨制宪法解释机制有助于巩固宪法秩序:在国家层面以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为中心,维护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宪法的最终解释权;在社会层面应鼓励负有遵守宪法义务的其他组织和个人在宪法实施的过程中,通过宪法创设的商谈机制对宪法进行多元解释,这不仅有助于巩固宪法秩序,而且能使宪法成为共和国公民的交往语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的宪 理想的宪 协商情势 双轨制宪解释机制 商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商事仲裁方法论研究——股权转让案例的法解释学与法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力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14,共12页
源于商事仲裁方法论研究上的简陋和粗糙,商事仲裁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及两者的协同存在不少问题。借助于两起关联的股权转让仲裁案件为切入点,从法解释学和法经济学角度进行剖析后认为,脱胎和茁壮于行政体制内的中国商事仲裁"去公权化... 源于商事仲裁方法论研究上的简陋和粗糙,商事仲裁的合法性与正当性及两者的协同存在不少问题。借助于两起关联的股权转让仲裁案件为切入点,从法解释学和法经济学角度进行剖析后认为,脱胎和茁壮于行政体制内的中国商事仲裁"去公权化"的色彩渐次增强,越来越重视契约自由、商业惯例和市场规则。基本的核心理念是,且当权利的边界清晰后,商事仲裁可以充分发挥自身优势而集结多元化的思路,在尽可能周延地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对待选方案进行总体的、边际的、替代的甄选之后,根据当事人的经济理性这一市场机制构建权利安排的最优格局,或者在有限理性、信息不对称及合约不完全等条件下进行帕累托次优的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事仲裁 解释 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