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我国污染环境犯罪中法益保护前置化问题探讨——以过失“威胁犯”的引入为视角
被引量:
10
1
作者
陈开琦
向孟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5-103,共19页
近年来,污染事故的高发引起了刑法学界的重视,许多学者提出在环境污染犯罪中设置过失危险犯,但该理论却存在固有缺陷,遂异议蜂起。刑事立法虽也在亦步亦趋地朝学者的吁求靠拢,却始终是小改小修,未将法益保护前置化的精神彻底贯彻于条文...
近年来,污染事故的高发引起了刑法学界的重视,许多学者提出在环境污染犯罪中设置过失危险犯,但该理论却存在固有缺陷,遂异议蜂起。刑事立法虽也在亦步亦趋地朝学者的吁求靠拢,却始终是小改小修,未将法益保护前置化的精神彻底贯彻于条文中。在这种情况下,本文拟扬弃过失危险犯的旧理论,提出过失"威胁犯"的全新概念,并以此为切入点,在借鉴诸多学者理论精髓的基础上,重点论证污染环境犯罪法益保护前置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结合外国先进立法,对构建污染环境犯罪的事前预防机制提出具体立法构想,以期为我国环境刑事立法的改革与完善贡献绵薄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环境犯罪
法益保护前置化
犯罪结果
危险结果
过失威胁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风险社会视阈下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刑事立法立场
被引量:
18
2
作者
马路瑶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3-161,共9页
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所潜藏的风险,是风险社会下人类生存所面临的新型风险之一。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具有巨大的安全性风险,包括对通过该技术孕育的婴儿和人类后代产生的不可完全预知和控制的双重风险。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具有颠覆性的伦理...
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所潜藏的风险,是风险社会下人类生存所面临的新型风险之一。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具有巨大的安全性风险,包括对通过该技术孕育的婴儿和人类后代产生的不可完全预知和控制的双重风险。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具有颠覆性的伦理风险,一方面隐藏着引发基因歧视的风险,另一方面会引发对人类后代人格尊严的严峻挑战。基于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所具有的上述风险,应当运用刑法手段禁止该技术用于人体试验及有关应用行为:将人体胚胎基因编辑技术的人体试验和应用行为定位为抽象危险犯,实现法益保护前置化;通过合理设置量刑幅度、设置财产刑和从业禁止的方式,实现犯罪预防目的;清晰划定基因治疗的禁止范围,以免刑法过度剥夺公民自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胚胎基因编辑
风险社会
法益保护前置化
抽象危险犯
刑罚设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我国污染环境犯罪中法益保护前置化问题探讨——以过失“威胁犯”的引入为视角
被引量:
10
1
作者
陈开琦
向孟毅
机构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出处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5-103,共19页
文摘
近年来,污染事故的高发引起了刑法学界的重视,许多学者提出在环境污染犯罪中设置过失危险犯,但该理论却存在固有缺陷,遂异议蜂起。刑事立法虽也在亦步亦趋地朝学者的吁求靠拢,却始终是小改小修,未将法益保护前置化的精神彻底贯彻于条文中。在这种情况下,本文拟扬弃过失危险犯的旧理论,提出过失"威胁犯"的全新概念,并以此为切入点,在借鉴诸多学者理论精髓的基础上,重点论证污染环境犯罪法益保护前置化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结合外国先进立法,对构建污染环境犯罪的事前预防机制提出具体立法构想,以期为我国环境刑事立法的改革与完善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
污染环境犯罪
法益保护前置化
犯罪结果
危险结果
过失威胁犯
Keyword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rime
pre-protection by law
criminal consequence
dangerousresult
involuntary threatener
分类号
D922.68 [政治法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风险社会视阈下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刑事立法立场
被引量:
18
2
作者
马路瑶
机构
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出处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53-161,共9页
基金
浙江大学人工智能与法学专项课题、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风险社会视阈下刑事立法科学性研究”(16AFX00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所潜藏的风险,是风险社会下人类生存所面临的新型风险之一。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具有巨大的安全性风险,包括对通过该技术孕育的婴儿和人类后代产生的不可完全预知和控制的双重风险。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具有颠覆性的伦理风险,一方面隐藏着引发基因歧视的风险,另一方面会引发对人类后代人格尊严的严峻挑战。基于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所具有的上述风险,应当运用刑法手段禁止该技术用于人体试验及有关应用行为:将人体胚胎基因编辑技术的人体试验和应用行为定位为抽象危险犯,实现法益保护前置化;通过合理设置量刑幅度、设置财产刑和从业禁止的方式,实现犯罪预防目的;清晰划定基因治疗的禁止范围,以免刑法过度剥夺公民自由。
关键词
人类胚胎基因编辑
风险社会
法益保护前置化
抽象危险犯
刑罚设置
分类号
D914 [政治法律—刑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我国污染环境犯罪中法益保护前置化问题探讨——以过失“威胁犯”的引入为视角
陈开琦
向孟毅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
1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风险社会视阈下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刑事立法立场
马路瑶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
18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