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论理论建构的思考
1
作者 韩震 《课程.教材.教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4-10,共7页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旨在研究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构建、教学实践和育人规律。基于独特的课程发展历程,道德与法治课程兼具政治性和思想性、时代性和发展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因此,道德...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论是思想政治教育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旨在研究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理论构建、教学实践和育人规律。基于独特的课程发展历程,道德与法治课程兼具政治性和思想性、时代性和发展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等学科特点,因此,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论在本质上也属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范畴,加强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论的研究具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例如,有利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丰富教育学理论,为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实践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等等。该学科的研究学习内容,值得从事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教师及未来的教师在职业生涯中经历终身探索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 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论 思想政治教育 教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与法治课程共同体意识培育体系及教学实现——基于对《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解读
2
作者 卢丹丹 任天鸣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8-23,共6页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人类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道德与法治课程从共同体的共存相依性、多元协同性和持续发展性出发,以情系家国、仁爱关怀为精神内核,树立共同家国观;以开放包容、共建共享为能力品质,树...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现人类持续发展的重要理念。道德与法治课程从共同体的共存相依性、多元协同性和持续发展性出发,以情系家国、仁爱关怀为精神内核,树立共同家国观;以开放包容、共建共享为能力品质,树立共同利益观;以绿色低碳、和谐发展为生活态度,树立生态发展观。研究认为,培育道德与法治课程共同体意识的教学进路为:教学目标分层融入共同体理念,教学内容突出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的中国化时代化,教学实施重在构建思辨与实践的共同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课程 共同体意识培育 共同家国观 共同利益观 生态发展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9
3
作者 刘孝珍 吴庆 《教学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85-89,共5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和重要的教育价值。道德与法治课程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是小学阶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独特的育人价值。为使二者有效结合,就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容和重要的教育价值。道德与法治课程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是小学阶段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课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道德与法治课程相结合,能够更好地发挥其独特的育人价值。为使二者有效结合,就需要理解并把握意义、问题和路径之间的逻辑。价值逻辑即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关键价值;问题逻辑即二者结合过程中在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最后落脚到实践逻辑,整合融入资源,优选融入内容,创新融入方式,关注融入效果,形成切实可行的融入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道德与法治课程 德育 小学 课程资源 道德学习 立德树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与法治课程一体化的实施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彭虹斌 袁慧芳 陈婉君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9期48-52,共5页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核心宗旨是以核心素养引领立德树人;其内在逻辑是以学生的成长为圆心,将儿童生活与交往范围作为课程标准延展的依据;外在结构是以学生真实的活动、案例与议题域作课程的基本结构;实施形式是...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核心宗旨是以核心素养引领立德树人;其内在逻辑是以学生的成长为圆心,将儿童生活与交往范围作为课程标准延展的依据;外在结构是以学生真实的活动、案例与议题域作课程的基本结构;实施形式是以生活经验统合时空。道德与法治课程一体化的实施应以核心素养框架下的主题为导引,依据课程目标整合开发课程资源,将学生的真实生活及问题贯穿全程的课程实施,运用实践逻辑引领生活经验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与法治课程 一体化 生活经验 议题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认同教育何以融入课程——以加拿大中小学法治课程为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郑璐 刘博文 《比较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2-135,共14页
加拿大中小学将社会科作为法治教育的核心载体,使其成为塑造青少年国家认同的重要纽带。分析加拿大法治课程的模型与框架、内容与方法,发现加拿大中小学法治课程呈现出显性与隐性内容相互交织的特点,教师运用案例研究、模拟法庭、模拟... 加拿大中小学将社会科作为法治教育的核心载体,使其成为塑造青少年国家认同的重要纽带。分析加拿大法治课程的模型与框架、内容与方法,发现加拿大中小学法治课程呈现出显性与隐性内容相互交织的特点,教师运用案例研究、模拟法庭、模拟上诉、沟通调解等方法开展课程教学,重在提升学生的高阶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通过真实还原加拿大一所小学六年级法治课程的大单元教学场景,揭示出加拿大教师尝试创建充满尊重、安全、开放的学习环境,建立一套解决争议问题的公平程序,从而将加拿大认同融入非正式的法治课程,进一步强化中小学生的国家认同。加拿大法治课程发展经验可为我国中小学国家认同教育融入法治课程提供如下启示:在总体目标上,着重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树立学生的法治观念与国家意识,使其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实施内容上,坚持以宪法教育和公民基本权利为核心,辅之大量与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非正式课程,将国家认同教育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在实施方式上,采取体验式、参与式、项目式等多种教学方式,根据学生认知特点,将常见法律问题与现实法律案例引入实践教学,使学生通过切身体悟逐渐形成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和法治模式的高度认同,进一步丰富我国国家认同教育体系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拿大 国家认同教育 法治课程 中小学 社会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入诚信教育的探讨 被引量:2
6
作者 靳玉乐 王潇晨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3-70,共8页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入诚信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入诚信教育,应彰显时代特色的诚信教育观、全程渗透诚信思想的过程观、向自我与社会开放的课程观,以及基于“沟通...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入诚信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途径。道德与法治课程融入诚信教育,应彰显时代特色的诚信教育观、全程渗透诚信思想的过程观、向自我与社会开放的课程观,以及基于“沟通理性”的师生交往观、内省体悟的学习观。为使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融入诚信教育,就要合理建构促进学生素养发展的诚信教育目标、内容,创新以实践反思为导向的诚信教育途径,确立发展性的全过程诚信教育评价体系,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 诚信教育 道德与法治课程 理念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着力点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国庆 刘琼 董新良 《教学与管理》 2023年第29期34-39,共6页
《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依托思政等课程开展国家安全教育。聚焦义务教育第三学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探索总体国家安全观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有效融入,需把握目标、内... 《大中小学国家安全教育指导纲要》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依托思政等课程开展国家安全教育。聚焦义务教育第三学段道德与法治课程,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探索总体国家安全观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有效融入,需把握目标、内容和方式三大着力点。具体而言,坚持素养导向,从启蒙国家安全意识、掌握国家安全知识和强化国家安全行为三个方面构建国家安全教育目标体系;遵循《纲要》要求,从国土安全等8个安全领域挖掘内容要点,丰富国家安全教育教学内容;依据课程标准,从沉浸式教学、大单元教学、跨学科教学、实践教学四个方面探索国家安全教育教学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国家安全观 国家安全教育 道德与法治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文化背景下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建设研究
8
作者 崔庆淼 《福建茶叶》 2023年第7期160-162,共3页
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提升,对文化艺术的追求也变成一种常态。我国发展茶文化,必须长期汲取文化精髓,并融合各种传统思想精粹,发挥茶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感召作用。茶文化发展和学习能够推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指引大学生形成正确... 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水平提升,对文化艺术的追求也变成一种常态。我国发展茶文化,必须长期汲取文化精髓,并融合各种传统思想精粹,发挥茶文化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感召作用。茶文化发展和学习能够推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指引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依法治国是国家政策,是立国之根本,加强大学生的法治教育更是重要。实践表明,发展茶文化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大学生法治课程建设,培养出懂法、知法、守法的现代青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文化 思想道德 法治课程 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中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的融合及其边界
9
作者 沈艳艳 《课程.教材.教法》 2025年第8期106-112,共7页
2022年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确立了义务教育阶段德育课程的政治性。这一课程性质的变化,使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的融合成为一个必须关注的议题。道德与政治的深层关联以及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的相互支持,... 2022年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确立了义务教育阶段德育课程的政治性。这一课程性质的变化,使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的融合成为一个必须关注的议题。道德与政治的深层关联以及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的相互支持,为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在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融合提供了学理依据。但是,道德与政治毕竟是不同的,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也存在差异,在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应该把握两种教育融合的边界,避免陷入道德政治化和政治道德化的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 道德教育 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生中心视域下课堂展示在高校思政课中的应用价值与实践探索——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萍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6期48-52,共5页
学生中心视域下将课堂展示应用到高校思政课教学当中,是提升高校思政课育人实效、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引入课堂展示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还有助于推... 学生中心视域下将课堂展示应用到高校思政课教学当中,是提升高校思政课育人实效、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重要举措。以“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为例,引入课堂展示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还有助于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和完善多元化评价方式。“思想道德与法治”课堂展示的具体实施过程应包括任务筹备、任务开展、任务呈现及评价三个依次进行、紧密相连的重要阶段。在课堂展示的整个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指导与监督工作,维持好课堂展示秩序,并完善课堂展示的评价体系,以确保课堂展示发挥真正的育人实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中心 课堂展示 高校思政课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实施中的缺失与回归 被引量:18
11
作者 吴丽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8-61,共4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明显;教学资源使用方式单一;教师学科专业知识和能力的缺失;家庭、学校、社会教育协同力不足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道德与法治》的策略如下:教学内容的重组与优化;教学方式的融合与创新;多途径丰富教师传统文化素养,做好学生传承文化的引路人;创设家庭、学校、社会互通互有教育环境,发挥共建共育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 课堂教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学法治教育之我见——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为视角 被引量:10
12
作者 黄云霞 宋乾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5期58-60,共3页
法治教育明确纳入中学教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发展中学生核心素养,有利于规范中学生的行为,有利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内容选择上侧重公法、模式设计上新颖独特、语言风格上轻松活泼等特点。结合中学生的... 法治教育明确纳入中学教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发展中学生核心素养,有利于规范中学生的行为,有利于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内容选择上侧重公法、模式设计上新颖独特、语言风格上轻松活泼等特点。结合中学生的年龄、学习和生活,法治教育的范围包括法律意识、法治理念以及国情方面的教育、规则意识方面的教育、权利本位方面的教育、家庭方面的教育等。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存在内容设置不平衡、重义务轻权利、选材比较单一、课程设计脱离实际及课程标准与内容不匹配等不足,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法律意识、树立法治理念;加大法治内容的学习,注重持续性;树立权利本位,完善课程设置;修正不匹配不准确的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学法治教育 《道德与法治课程 核心素养 法律意识 权利本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小学法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现实境遇及破解之策 被引量:9
13
作者 陈亮 马健云 魏静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0期40-44,共5页
开展中小学法治教育课程建设已成为全面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引领法治校园文化新风尚,形塑法治教育教学秩序观,凝聚学生具身发展的法治意识是其价值逻辑。然而,当下中小学法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面临着课程内容... 开展中小学法治教育课程建设已成为全面推进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引领法治校园文化新风尚,形塑法治教育教学秩序观,凝聚学生具身发展的法治意识是其价值逻辑。然而,当下中小学法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面临着课程内容单一、衔接性不强以及主体参与意识淡薄等现实困境。为此,丰富中小学法治教育课程内容,增强中小学法治教育内容的衔接性,营造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共生文化氛围已成为中小学法治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改进路径与方向,进而促进中小学法治思维的观念共识、法治精神的行动共识、法治契约的文化共识达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 法治教育课程体系 法治教育人 共生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于惠玲 刘乐 +2 位作者 闻婧 孔繁悦 马媛媛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18,共6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与精神命脉,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课程。因此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定位要准确。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存在融入目标淡化、融入评价失当、融入内容不足...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基因与精神命脉,而初中道德与法治是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课程。因此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的定位要准确。当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学存在融入目标淡化、融入评价失当、融入内容不足和融入方式固化等问题。研究认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融入的策略主要有:制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教学目标,改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教学评价,充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教学内容,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的教学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中道德与法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