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治信仰社会化:一个长期而艰难的过程 被引量:10
1
作者 汪岳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3-120,共8页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践行现代法治,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成,人民法治信仰的形成是前提、关键和根本。法治信仰既强调的是共同体对法治的认同、依赖、信奉和遵循,也强调共同体成员在日常的实践中...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践行现代法治,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社会的建成,人民法治信仰的形成是前提、关键和根本。法治信仰既强调的是共同体对法治的认同、依赖、信奉和遵循,也强调共同体成员在日常的实践中践行法治原则,将法治内化为人们心中真诚的信仰。法治信仰社会化是我国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追求的社会化目标之一,法治信仰社会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其实现和完成过程具有长期性和艰难性两大特征:其长期性体现在根除人治的制度性和非制度性影响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艰难性体现在法治政治决策的滞后性、公民法律素质提升的紧迫性和根除人治的非制度性影响等三个方面。因此,实现法治信仰社会化的过程需要法治的政治决策机制、法治的宣传引导机制以及公民的法治教育提升机制协同发挥作用,也需要社会各方面坚持不懈地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社会化 法治信仰 法治信仰社会化 非制度性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信仰的培育探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周军虎 何祥林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5-110,共6页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的拥护和真诚信仰。法治信仰是公众对法治的知、情、意的有机统一,一定意义上,法治信仰就是公众对法治的情感体验(依附感、神圣感)。长期的人治传统使现实生活中公众的法治信仰淡薄,树立法治的理念是培育法治信...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的拥护和真诚信仰。法治信仰是公众对法治的知、情、意的有机统一,一定意义上,法治信仰就是公众对法治的情感体验(依附感、神圣感)。长期的人治传统使现实生活中公众的法治信仰淡薄,树立法治的理念是培育法治信仰的前提和基础,找准法治的着力点是培育法治信仰的关键,法治实践是法治信仰培育的根本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信仰 情感体验 法治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法治信仰的误区及其化解路径分析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兵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85-188,共4页
大学生是推动社会法治文明的中坚力量,其法治信仰对全社会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当代大学生法治信仰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种种法治认识误区和实践误区。其形成的原因可从高校内部和高校外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提升大学生法治信仰需要... 大学生是推动社会法治文明的中坚力量,其法治信仰对全社会起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当代大学生法治信仰的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种种法治认识误区和实践误区。其形成的原因可从高校内部和高校外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提升大学生法治信仰需要国家、社会、高校多元协同、形成合力。就高校而言,可以从构建法治信仰教育体系和优化法治信仰养成环境两方面入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法治信仰 改革 环境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公民法治信仰的培育路径 被引量:3
4
作者 毛杰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59-62,共4页
树立法治信仰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在现代社会,法治不能仅是一种治理方式和规范公民行为的制度体系,还应成为社会公众普遍信仰的理念。在当代中国,明晰法治信仰的科学内涵和价值功能,... 树立法治信仰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工程。在现代社会,法治不能仅是一种治理方式和规范公民行为的制度体系,还应成为社会公众普遍信仰的理念。在当代中国,明晰法治信仰的科学内涵和价值功能,正视公民在法治信仰方面存在的问题,从吸收优秀传统法治文化、健全普法教育机制、完善法律制度、强化权利意识等方面促成公民对法律价值的强烈认同,是培育公民法治信仰的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 法治信仰 实现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公民法治信仰培育的实现途径 被引量:2
5
作者 江雯斐 张赛清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7-43,共7页
法治中国实现的关键在于公民对法治的信仰。公民法治信仰的培育,首先要科学立法,其次要严格执法,再次是要公正司法,然后要恰当普法。要通过公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普及宪法及法律。最后是自觉护法。当法律的尊严遭到践踏、当法律的权威... 法治中国实现的关键在于公民对法治的信仰。公民法治信仰的培育,首先要科学立法,其次要严格执法,再次是要公正司法,然后要恰当普法。要通过公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普及宪法及法律。最后是自觉护法。当法律的尊严遭到践踏、当法律的权威被削弱时,公民能够自觉站出来护法,公民对法治的信仰才算是真正形成,法治中国的梦想才真正成为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民 法治信仰 培育 实现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视域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培养 被引量:1
6
作者 钱秋月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2-35,共4页
法治信仰在我国是一种全新的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培养也是一项全新的事业。从国家治理的视角看,应该使宪法和法律成为有效治理的最高权威,否则缺少法治的纬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难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法治信仰在我国是一种全新的信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培养也是一项全新的事业。从国家治理的视角看,应该使宪法和法律成为有效治理的最高权威,否则缺少法治的纬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难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是国家治理效益最大化的内在需要,它能够间接作用于国家治理过程,从而减少治理阻力,激发治理活力,提升治理能力,凝聚治理力量。法治信仰不应该只成为个别人的信仰,应该成为我们国家和民族的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治理 法治信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违规红利、制度均衡与法治社会——对法治社会建设中法治信仰问题的思考
7
作者 谢志岿 孙莹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30-135,共6页
法治的认同和信仰是法治社会的重要前提。在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一些领域行为主体的权益边界还没有得到明确界定或充分保障,通过法规外途径往往可以获取更多利益,而走正常途径反而难以实现应有权益的现象仍然存在。这种博弈格局以... 法治的认同和信仰是法治社会的重要前提。在经济社会转型过程中,由于一些领域行为主体的权益边界还没有得到明确界定或充分保障,通过法规外途径往往可以获取更多利益,而走正常途径反而难以实现应有权益的现象仍然存在。这种博弈格局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公平感,助长了社会成员通过不正常途径谋取"违规红利"的机会主义动机乃至严重的社会越轨行为,严重伤害法治,是我国法治社会建设的一大困境。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任务,是塑造和保障各方确当的权益边界,通过利益平衡和制度均衡,消除违规获取红利的动机,从而建立起法治信仰、法治心理和法治秩序,为法治社会建设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违规红利 利益失衡 制度均衡 法治信仰 法治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人文教育与法治信仰
8
作者 刘同君 夏民 《江苏高教》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7-128,共2页
关键词 素质教育 教育实践 法治观念 大学生 人文教育 法治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人文教育与法治信仰
9
作者 刘同君 夏民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73-75,共3页
本文首先指出 ,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已处于核心地位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育人理念 ,就是在大学生专业素质中注入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而培养大学生法治信仰则在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随后 ,论述了培... 本文首先指出 ,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在高等教育改革中已处于核心地位 ,素质教育作为一种育人理念 ,就是在大学生专业素质中注入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而培养大学生法治信仰则在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随后 ,论述了培养大学生法治信仰的要义在于树立正确的权利理念 ,即正确定位个人权利与社会权利的关系。最后 ,阐明了培养大学生法治信仰的三条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人文教育 法治信仰 权利理念 培养途径 法制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人文精神及法治信仰对我国法治之路的启示 被引量:5
10
作者 张伟 《宁夏社会科学》 2003年第6期15-17,共3页
古代西方社会以人为中心的人文思想和文艺复兴以来所确立的自由、平等、人权等为内容的人文主义及法治信仰对西方的法治传统与法治模式的形成和完备起了无可比拟的催化和支撑作用。这对架构和推进我国法治之路不乏启示和多有助益。
关键词 人文精神 法治信仰 法观念 市民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文化认同的视域中培育法治信仰 被引量:7
11
作者 权麟春 《学习论坛》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1-66,共6页
法治信仰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地认同良法、信赖良法,遵守和捍卫良法,维护良法的权威。法治作为一种信仰,要求全社会的公民对法治敬仰、推崇和遵从,把法治精神渗透到国家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各个阶层群体的法治观念不断增强,从内心深处... 法治信仰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地认同良法、信赖良法,遵守和捍卫良法,维护良法的权威。法治作为一种信仰,要求全社会的公民对法治敬仰、推崇和遵从,把法治精神渗透到国家和社会的方方面面,各个阶层群体的法治观念不断增强,从内心深处得到真正的认同。在文化认同的视域中培育法治信仰富有一定的成效,与我国的社会实践相吻合。文化认同的实质是价值观认同,与法治信仰的价值追求是契合的。加强法治文化建设是培育法治信仰的重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培育法治信仰的题中应有之义,提高公民的素质是培育法治信仰的根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认同 法治信仰 培育 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与内涵:论当代中国法治信仰的培育路径 被引量:6
12
作者 高一飞 宋随军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3-160,共8页
世俗语境下的法治信仰区别于纯粹意义的宗教信仰,可视为包含了意识、认同和精神三个层次的“结构综合体”。其中,法治意识代表着社会成员对法治全面、充分和理性的认知与理解,在本体论层面决定了法治信仰中的“法治”究竟为何;法治认同... 世俗语境下的法治信仰区别于纯粹意义的宗教信仰,可视为包含了意识、认同和精神三个层次的“结构综合体”。其中,法治意识代表着社会成员对法治全面、充分和理性的认知与理解,在本体论层面决定了法治信仰中的“法治”究竟为何;法治认同则构成了法治信仰的认识论层次,决定了看待法治的方式和对待法治的情感;法治精神展示出理性与情感紧密结合、不断交互的过程,形塑出法治信仰的核心内容。法治信仰的培育具有外在性、诱导性、现实性的特征,一方面应当因循“意识-认同-精神”的渐进路径,另一方面则强调培育法治信仰必须以法治实践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信仰 法治意识 法治认同 法治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法治信仰的内涵与实况评估 被引量:4
13
作者 段传龙 《人民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84-86,共3页
法治信仰是新时代我国法治创新与改革的新提法。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深入理解“法治信仰”的内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培育,需要明确其同政治信仰、道德信仰之间的关系。法治信仰与政治信仰是并行不悖的,要... 法治信仰是新时代我国法治创新与改革的新提法。法律要发挥作用,需要全社会信仰法律。深入理解“法治信仰”的内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的培育,需要明确其同政治信仰、道德信仰之间的关系。法治信仰与政治信仰是并行不悖的,要结合政治讲法治;法治信仰与道德信仰不可分离、不可偏废,法治和德治要协同发力。在我国治理实践中,学法与守法领域最能精准评估法治信仰目标的推进实况。学法是法治信仰形成的基础前提,守法是法治信仰形成的外在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信仰 国家治理 法治 学法守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升法治信仰度,确保权力不任性
14
作者 刘涛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21-21,共1页
在中国社会,法治传统较为缺乏,这也成为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必须突破的一道坎。其中关键是法治信仰不足。对一个国家与社会来说,维持其平衡与秩序盼途径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法律,一种是道德。不论是法律还是道德,只要缺... 在中国社会,法治传统较为缺乏,这也成为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必须突破的一道坎。其中关键是法治信仰不足。对一个国家与社会来说,维持其平衡与秩序盼途径大致上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法律,一种是道德。不论是法律还是道德,只要缺乏信仰,它们维持国家与社会秩序的功能就会褪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信仰 国家与社会 任性 权力 中国社会 法治传统 社会秩序 社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民法治信仰培育问题
15
作者 刘金平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3年第6期1-3,共3页
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而任务的实现需要法治来护航,其中农民法治信仰则是农村法治建设的精神之魂。由于受到各种因素,比如农村传统文化、人治思想、信法成本高等影响,目前农民法治信仰状况并不乐观... 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而任务的实现需要法治来护航,其中农民法治信仰则是农村法治建设的精神之魂。由于受到各种因素,比如农村传统文化、人治思想、信法成本高等影响,目前农民法治信仰状况并不乐观。要克服农民法治信仰困境,最根本的就是要遵循信仰培育规律,多渠道、多方式引导农民认识法律、走进法律、运用法律、捍卫法律,将法律作为一种生活方式、行为习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民 法治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法治信仰建设:价值指向、心理机制与实践路径
16
作者 张喆一 金林南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1-48,130,共9页
法治信仰是现代法律信仰的核心,是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充分信任和法律制度的自觉遵从。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我国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建设提供了价值指向,要以“五个坚持”为指导,营造有利于法治信仰生... 法治信仰是现代法律信仰的核心,是对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充分信任和法律制度的自觉遵从。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我国法治建设的指导思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信仰建设提供了价值指向,要以“五个坚持”为指导,营造有利于法治信仰生成的政治环境。从法治信仰的心理机制来看,人民群众在对法治价值有了初步认可后,便在价值体验的催化下形成法治价值观,继而在科学公正的立法、执法、司法、守法过程中坚定法治信念,实现法治信仰的升华。要引导全体人民拥护法治、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和捍卫者,在立法、执法、司法以及法治宣传等实践中大力推进新时代法治信仰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法治信仰 价值指向 心理机制 实践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中国”的主体信仰维度 被引量:10
17
作者 熊英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9-24,共6页
没有信仰的法治,会因失去热情和动力而成僵死的制度化模式。对法治、法律的信仰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心理基础、精神动力。"法治中国"昭示着中国走向法治精神信仰的社会凝聚;法律信仰建设是"法治中国"建设... 没有信仰的法治,会因失去热情和动力而成僵死的制度化模式。对法治、法律的信仰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心理基础、精神动力。"法治中国"昭示着中国走向法治精神信仰的社会凝聚;法律信仰建设是"法治中国"建设的精神支撑与核心;立足我国文化传统和法治不力现实,重建社会道德信仰是"法治中国"建设的着力点和基础工程。道德信仰、法律信仰、法治信仰的建立,是"法治中国"得以实现的主体基础、精神保障和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中国 法治信仰 法律信仰 儒家伦理道德 道德信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必须被信仰 被引量:4
18
作者 黄谋琛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9-55,共7页
确立法治信仰是社会转型的客观要求,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还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但是,当前社会信闹、信访、信权、信钱等倾向还很浓烈,而这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依法治国的形成;究其原因,既有历史和现实的缘故,也有社... 确立法治信仰是社会转型的客观要求,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还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但是,当前社会信闹、信访、信权、信钱等倾向还很浓烈,而这些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依法治国的形成;究其原因,既有历史和现实的缘故,也有社会和人自身的缘故。因此,要通过良法制定机制、法制教育机制、责任追究机制、权力制约机制四大机制逐步确立法治信仰,从而消弭人情社会、人治社会,进而型塑规则社会、法治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信仰 良法制定机制 规则社会 法治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法治理论体系 被引量:8
19
作者 范进学 《交大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25,共21页
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着丰富而深邃的法治法理思想,并形成了思想深刻、内容完整、体系宏大、逻辑严密的法治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具体包括法治概念论、法治本质论、法治目的论、法治精神论、法治规范论、法治体系论、法治方法论、法治教... 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着丰富而深邃的法治法理思想,并形成了思想深刻、内容完整、体系宏大、逻辑严密的法治理论体系。该理论体系具体包括法治概念论、法治本质论、法治目的论、法治精神论、法治规范论、法治体系论、法治方法论、法治教育论、法治信仰论、法治自信论、法治文化论等。前五论阐明了法治内在与外在的理论与制度的本体问题,概念论阐释法治是什么,本质论诠释法治的政治方向与定位,目的论解决法治的意义与归属,精神论阐明法治的灵魂何谓,规范论则为作为理想、理念、价值的法治找到安身立命的制度载体。因此,前五论关乎法治的内在道德与外在规范以及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原理。后六论阐释了法治的全过程、全领域的运行过程及其规律,解决法治的目的、精神、本质、规范何以实现以及怎样实现的战略、战术与策略问题:体系论确立了法治建设的目标与法治运行规律,方法论解决了法治战略目标如何实现的路径、方法、方式问题,教育论解决了法治何以使人尊法守法用法的问题,信仰论解决了人们对待法治的根本道德态度、道德习惯与道德义务问题,自信论解决了人们对待本国法治的信心与内在认同问题,文化论阐释了法治的意识形态构成与人文精神积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法治思想 法治概念 法治精神 法治规范体系 法治信仰 法治十一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让法治成为信仰 被引量:3
20
作者 马怀德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21-21,共1页
社会不会自动接受法治,特别是当法治与人们的传统观念和自身利益发生冲突时,人们自然会选择已经习惯了的人治,故而法治之路依然漫长。虽然法治信仰的形成过程异常艰难,但不是没有希望。
关键词 法治信仰 自身利益 传统观念 人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