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历史演进、现实困境与法律重构——“市管县”体制的合宪性问题探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郑烨 李金龙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1-25,共5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管县"体制被逐渐推广,突破了宪法规定的行政区划三级建制,"市"作为省和县之间的一级地方政府在实践中被正式确立下来。依据我国宪法规定,只有较大的市才拥有辖县权,但随着"市管县"... 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管县"体制被逐渐推广,突破了宪法规定的行政区划三级建制,"市"作为省和县之间的一级地方政府在实践中被正式确立下来。依据我国宪法规定,只有较大的市才拥有辖县权,但随着"市管县"体制的全面推广,辖县权几乎被普及到所有的地级市,这种缺乏宪法依据的行政区划格局,缺乏合宪性基础,给宪法秩序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因此,结合当前"市管县"体制存在的弊端,对其合宪性进行法律分析,并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市县法律关系构建的成功经验,为重构我国宪政框架内的新型市县关系提供思路性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管县”体制 合宪性 法律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生态补偿立法的缺失及法律重构新论 被引量:5
2
作者 吕志祥 刘嘉尧 《青海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0-154,共5页
我国尚无环境基本法,也没有生态补偿方面的专门立法。有关生态补偿的立法散见于多部法律法规、规章中,层级低,过于简单,可操作性差。而一些最主要的"环保"法律明显忽视生态本身的价值及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压根就没... 我国尚无环境基本法,也没有生态补偿方面的专门立法。有关生态补偿的立法散见于多部法律法规、规章中,层级低,过于简单,可操作性差。而一些最主要的"环保"法律明显忽视生态本身的价值及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压根就没有生态补偿的规定。加上生态补偿法规执行过程中的部门分割,空间分散,行政色彩浓厚以及补偿方式单一等造成生态补偿的目的很难实现。所以,尽快出台环境基本法,修订相关的"环保"法律使之生态化已迫在眉睫。本文对此进行了粗浅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补偿 立法 缺失 法律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企业信用缺失的现状及其法律重构 被引量:4
3
作者 麻新平 《河北学刊》 2002年第3期84-87,共4页
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加入WTO的背景下,企业信用缺失问题日益突现出来,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重整企业信用已经到了无路可退的地步。本文全面阐述了当前我国加快建立企业信用制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分析建立企... 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加入WTO的背景下,企业信用缺失问题日益突现出来,成为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重整企业信用已经到了无路可退的地步。本文全面阐述了当前我国加快建立企业信用制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从分析建立企业信用制度的主要制约因素入手,提出了促进企业信用制度建设的思路和相关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缺失 法律重构 企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法律地位的现实困境及其法律重构 被引量:6
4
作者 康韩笑 祁占勇 《高教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1-17,共7页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依据我国现行法的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法律地位是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但随着我国法治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的法律地...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和教育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型办学模式。依据我国现行法的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法律地位是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但随着我国法治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民办非企业单位法人的法律地位属性存在着性质不明、定位与中外合作办学本质属性冲突、与现实发展相脱节等现实困境。基于国外合作办学机构法律地位的定位以及我国发展实情,采用分类管理的方法,将营利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定为公益公司法人,非营利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定为民办事业单位法人,不仅符合国际惯例,而且有助于促进中外合作办学机构规范、健康、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法律地位 现实困境 法律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法律重构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冬 刘爽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41-42,共2页
一、中国现行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法律检视我国2003年以来形成了以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俗称“一行三会”)共同构成的金融监管格局。为了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间的沟通与协调,提高监管效率,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又于200... 一、中国现行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法律检视我国2003年以来形成了以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俗称“一行三会”)共同构成的金融监管格局。为了进一步加强金融机构间的沟通与协调,提高监管效率,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又于2004年6月讨论并通过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在金融监管方面分工合作的备忘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法律重构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人民银行 金融机构 监管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治理法治化时代的法律体系重构 被引量:4
6
作者 马长山 郭海霞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83-189,共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无疑是30多年来中国法治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标志性成就。但由于诸多复杂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其中也渗透着一定程度的国家主义、工具主义和法条主义倾向,因而难以很好地回应当下改革"深水区"的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无疑是30多年来中国法治建设所取得的重大标志性成就。但由于诸多复杂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其中也渗透着一定程度的国家主义、工具主义和法条主义倾向,因而难以很好地回应当下改革"深水区"的重大复杂问题。这就需要按照"法治中国"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和当下治理法治化的新要求,对法律体系建设进行重新定位。即在目标上应从工具性转向价值性、在功能上应从外在控制转向内在秩序、在动力上应从规划设计转向共建共享,并基此厘清法律体系构建过程中的统一性与地方性、权威性与包容性以及建构性与经验性的关系,进而推进法律修改完善并进行法律体系重构,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和治理秩序的建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法治化 法律体系重构 治理秩序 法治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的重构 被引量:8
7
作者 王怀勇 郑若瀚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60-63,共4页
农村金融监管始终是我国金融监管的薄弱环节,其理念的僵化与落后严重束缚了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应确立以系统性金融安全为核心的新的农村金融安全理念,实现金融安全与金融普惠的共融与平衡。以新的监管理念为指导,我国应... 农村金融监管始终是我国金融监管的薄弱环节,其理念的僵化与落后严重束缚了我国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应确立以系统性金融安全为核心的新的农村金融安全理念,实现金融安全与金融普惠的共融与平衡。以新的监管理念为指导,我国应重构农村金融市场准入监管法律制度,尤其要加强对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业务准入监管;完善农村金融市场运行监管法律制度,进一步厘定农村金融监管的边界;完善农村金融市场退出监管法律制度,尤其要填补农村金融机构重组和破产方面的法律制度空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监管 监管理念 监管边界 法律制度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失衡及法律制度重构 被引量:4
8
作者 闻丽英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82-187,共6页
在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格局中,农民的分配比例过低,使农民的利益严重严损。如何合理地分配农村集体土地产生的增值收益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焦点问题。法律制度的缺陷是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失衡的重大障碍,为保障农民长期、稳... 在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格局中,农民的分配比例过低,使农民的利益严重严损。如何合理地分配农村集体土地产生的增值收益是当前亟需解决的焦点问题。法律制度的缺陷是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失衡的重大障碍,为保障农民长期、稳定地分享土地的增值收益,应从明晰集体土地产权主体、赋予集体土地所有权完整的权能、厘清公共利益的边界、提高征地的补偿标准等方面进行系统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土地 增值收益分配 法律制度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消费转型与消费者保护法重构的路径选择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博 《商业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81-186,共6页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正经历着由"单一的生产出口型"向"生产出口与内生消费并重型"的转变,随之而来的是中国消费社会的形成以及与消费转型中"空间、客体、媒介及时间"要素的变化,最终导致"网络消... 目前,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正经历着由"单一的生产出口型"向"生产出口与内生消费并重型"的转变,随之而来的是中国消费社会的形成以及与消费转型中"空间、客体、媒介及时间"要素的变化,最终导致"网络消费、非物质产品消费、信用消费以及预付式消费"等新型消费的出现。消费转型将对消费者保护立法中原本相对平衡的利益格局产生冲击,引发新的消费者问题。消费者保护法之重构是对消费转型冲击下已失衡的利益格局进行重新平衡,重构将基本围绕着"新型消费者保护立法的制定,新型消费者权利、新型经营者义务和介入消费活动的新型公权力之出现,固有消费者权利、经营者义务和公权力的变化以及对基本消费概念的重新解释"等内容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费转型 消费者保护 法律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球化进程的法律移植问题综述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文丽 《江南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48-51,共4页
全球化浪潮推动了全球性法律重构的进程 ,国家间互相借鉴、移植法律日趋频繁。但是中外法学界对于法律移植问题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 ,对于法律移植的基本问题、法律移植的可行性、必要性等各学派观点不一 ,争论不休。全球化进程中的中... 全球化浪潮推动了全球性法律重构的进程 ,国家间互相借鉴、移植法律日趋频繁。但是中外法学界对于法律移植问题的研究尚处于初期阶段 ,对于法律移植的基本问题、法律移植的可行性、必要性等各学派观点不一 ,争论不休。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法制现代化运动同样无法回避这一问题 ,在选择借鉴、移植外国法律时 ,应认真研究来源国及本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自然等条件 ,坚决杜绝照搬照抄式的“全盘西化” ,只有这样才能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移植 中国法制现代化 复杂性 可行性 必要性 全球化进程 法律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不确定性下算法推荐新闻的伦理风险及其法律规制 被引量:12
11
作者 胡瑾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30-241,共12页
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推荐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推动了传统社会的数字化转型,传统新闻业同样在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随着新闻信息过载的不断加剧,由大数据衍生出的算法推荐新闻迅速崛起,算法信任、数据优势与新闻媒... 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推荐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快速迭代,推动了传统社会的数字化转型,传统新闻业同样在开展数字化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下,随着新闻信息过载的不断加剧,由大数据衍生出的算法推荐新闻迅速崛起,算法信任、数据优势与新闻媒介的数字化客观上为算法推荐新闻的应用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毋庸置疑,算法推荐新闻对于实现新闻准确分发、增强新闻受众黏性具有重要意义,智慧化、瞬时性的算法推荐新闻具有精准、高效、个性化优势,但同时算法作为一种复杂性、不确定性技术,带来了多层面、多环节、多领域的风险挑战和制度掣肘,算法推荐新闻同样引发了“算法黑箱”“算法偏差”“技术霸权”“责任缺口”与“信息泄露”等多种伦理风险。当前,学界对于算法推荐技术本身是否真的成熟,以及算法推荐新闻可能引发的伦理危机研判明显不足。对此,从技术不确定性理论所内嵌的技术本身不确定性、技术认知不确定性与技术制度不确定性三个向度,可以为算法推荐新闻的伦理风险提供适当的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厘清算法推荐新闻伦理风险发生的根源,可将其归纳为技术本身不确定性向度的数学洗脑与主体性缺失、技术认知不确定性向度的能力不足与底线失守以及技术制度不确定性向度的法律规范与伦理体系的不完善。具言之,算法推荐新闻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已有伦理形态与法律规范逐渐无法有效规制其伦理风险,亟需建构专业化、制度化的算法推荐新闻伦理风险规制体系。算法推荐新闻伦理风险的法律规制应当奉行何种原则是规制路径建构的前提性、方向性议题,分析认为技术不确定性下算法推荐新闻伦理风险的法律规制需坚持新闻透明原则、价值中立原则和德法共治原则。当然,随着算法推荐技术、云计算等新兴技术的不断进化,新闻透明原则亦需与时俱进,对算法推荐新闻的新兴伦理风险予以有效规制,新闻从业者、算法推荐新闻分发平台等要坚持以价值中立原则为指导,强化算法推荐新闻中“人”的主体性地位,并在德法共治原则指导下明确算法推荐新闻伦理风险的法律规制范式。从以上原则出发,算法推荐新闻伦理风险的法律规制,应当针对不同类型的伦理风险进行有针对性的制度建构,即在技术本身不确定性向度加强算法公开与算法解释权、数据权利等保障,在技术认知不确定性向度推动新闻从业者计算思维的培养及伦理约束,在技术制度不确定性向度采取伦理结构化与法律问责等规制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算法推荐新闻 技术不确定性 新闻业伦理风险 新闻业法律规制体系的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转让制度改革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丁关良 蒋莉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58,共6页
我国农村现行宅基地使用权转让制度存在着诸多弊端,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的内涵、是否须经集体同意、限制条件等缺乏明确的界定,一些条款存在政策规范与法律规则矛盾、行政管理和司法裁判冲突,因而造成宅基地资源巨大闲置和极大浪费、宅基... 我国农村现行宅基地使用权转让制度存在着诸多弊端,宅基地使用权转让的内涵、是否须经集体同意、限制条件等缺乏明确的界定,一些条款存在政策规范与法律规则矛盾、行政管理和司法裁判冲突,因而造成宅基地资源巨大闲置和极大浪费、宅基地使用权转让范围过窄等问题。因此,应赋予宅基地使用权为完整的现代意义上的用益物权,依法确立宅基地使用权转让自由与限制相统一的法律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法学 不动产用益物权 宅基地使用权转让评论 转让法律制度重构和完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困境及破解方略
13
作者 刘雪梅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4-18,共5页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是为了剥离并处置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防范与化解其金融风险,并帮助国有企业扭亏脱困,但时至今日,处置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冰棍”效应也越来越明显,使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于一种进退维谷的困境。文章探讨分... 我国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是为了剥离并处置国有银行的不良资产,防范与化解其金融风险,并帮助国有企业扭亏脱困,但时至今日,处置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冰棍”效应也越来越明显,使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于一种进退维谷的困境。文章探讨分析了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所面临的制度困境、政策困境、市场困境、地方保护主义困境、法律困境和内部困境及其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破解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冰棍”效应 产权 市场化建设 法律体系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