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数据跨境流动的法律调整机制 被引量:11
1
作者 蒋洁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7-63,共7页
云数据的泛在跨境流动是形成全球共享资源池,突破信息产业发展瓶颈的关键。流经国家和地区域内规则自成体系与可适用的国际规则存在诸多缺陷等严重阻碍了云数据的有序跨境流动。应当从确立云数据保护的国际标准、成立政府间云数据跨境... 云数据的泛在跨境流动是形成全球共享资源池,突破信息产业发展瓶颈的关键。流经国家和地区域内规则自成体系与可适用的国际规则存在诸多缺陷等严重阻碍了云数据的有序跨境流动。应当从确立云数据保护的国际标准、成立政府间云数据跨境流动监管组织、制定具体云事项的国际协议等方面入手,重构云数据跨境流动的国际规则体系;综合适用主客观属地管辖原则并拓展适用属人管辖原则,推动云数据跨境流动域内规则的域外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数据 跨境流动 法律调整机制 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刑满释放人员社会处遇的法律调整机制——预防重新犯罪法治化的再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王志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29-136,共8页
刑满释放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该群体在社会中的处遇状况如何,对于预防重新犯罪、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在依法治国的社会环境中,法律在调整刑满释放人员社会处遇过程中的功能是不可替代的。但这种调整不是任意的,而是有其... 刑满释放人员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该群体在社会中的处遇状况如何,对于预防重新犯罪、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在依法治国的社会环境中,法律在调整刑满释放人员社会处遇过程中的功能是不可替代的。但这种调整不是任意的,而是有其特定的规律,即既要符合刑满释放人员社会处遇自身运动的客观性,同时还要符合法的价值。因此,合理性和合目的性应该成为刑满释放人员社会处遇法律调整机制建立、完善与运行的主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满释放人员 社会处遇 法律调整机制 社会和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调整机制的认知分歧与弥合——一个人工系统功能实现视角下的思考 被引量:1
3
作者 蒋春华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43-253,共11页
法律调整机制是描述和解释法的动态运行与功能实现的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理论范畴。但长期以来不同领域的学者基于各自的研究旨趣、哲学前提和学术理路,形成了责任实现论、规范运行论、逻辑基础论、规范运行和逻辑基础结合论、正义实现论... 法律调整机制是描述和解释法的动态运行与功能实现的一个基本而重要的理论范畴。但长期以来不同领域的学者基于各自的研究旨趣、哲学前提和学术理路,形成了责任实现论、规范运行论、逻辑基础论、规范运行和逻辑基础结合论、正义实现论和调整机制泛化论等六种主要观点。事实上,以上各观点都是对法律调整机制这个"人工"巨系统不同维度、不同层次、不同局部的认识和把握,而任何分离法律调整机制的规范构成、生效基础和正义价值等要素的理论都是欠妥当的,将有害于该系统功能的有效实现。只有在主客观统一的原则下系统整合,明确其边界和内部结构,方可真正弥合法律调整机制的认知分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调整机制 认知分歧 弥合 实践理性 系统论 规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环境法典化背景下环境法调整范围的再次厘定--以法律调整机制为视角 被引量:11
4
作者 丁霖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41-50,共10页
理论上,环境法的调整范围模糊而不确定。学界对其基本调整对象的探讨仍存争议,未达共识。环境法调整范围无法从理论上、从"应然"角度得以厘定,则应转换视角,以法律规范为基本元素,通过对环境法调整机制的总结和梳理,探究我国... 理论上,环境法的调整范围模糊而不确定。学界对其基本调整对象的探讨仍存争议,未达共识。环境法调整范围无法从理论上、从"应然"角度得以厘定,则应转换视角,以法律规范为基本元素,通过对环境法调整机制的总结和梳理,探究我国环境法的实际调整范围。根据我国现行环境法律规范分析可得环境法国家、市场与社会三大类调整机制,并可根据其对环境予以调整的不同路径进一步细分为国家直接干预、国家间接内部干预、国家间接外部干预、国家服务、市场主导、市场调节、社会直接参与、社会间接参与环境法调整机制。基于此,环境法调整范围是以国家、法人、社会公众为主体,以各主体的行为以及环境与自然资源为客体,以各主体环境权利(力)与环境义务为内容,直接或间接影响环境的社会关系。在环境法典研究背景下,环境法典的调整范围也应以环境法的实然调整范围为基础予以展开和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典 环境法调整范围 法律调整机制 环境法调整对象 环境法律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和谐劳动关系法律调整机制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章惠琴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3期4-8,共5页
当前,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事关国家稳定发展大局,由于体制机制原因,我国劳动关系调整机制还存在诸多深层次问题,劳动关系宏观层面调整标准过高,中观层面调整机制过虚和微观层面调整机制过死,直接影响和制约了我国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保持... 当前,和谐劳动关系建设事关国家稳定发展大局,由于体制机制原因,我国劳动关系调整机制还存在诸多深层次问题,劳动关系宏观层面调整标准过高,中观层面调整机制过虚和微观层面调整机制过死,直接影响和制约了我国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保持政府对劳动关系的适度干预、加快改革和培育社会力量、形成集体协商的有效机制、放松对微观劳动关系的管制、契约自由,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有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关系 法律调整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调整机制
6
作者 于雷鸣 《学习论坛》 1998年第2期16-17,共2页
市场经济内在地需要法律规范,法制是市场经济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础性因素和前提性条件,因此,市场经济首先是法制经济。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法律在其中的调节作用。而要做到这一点,... 市场经济内在地需要法律规范,法制是市场经济得以正常运行的基础性因素和前提性条件,因此,市场经济首先是法制经济。我们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法律在其中的调节作用。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努力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调整机制。 任何一个社会在客观上都要求有组织有秩序,以满足社会生活的一般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法律规范 法律调整机制 法律关系 建立和完善 市场经济关系 法律事实 经济法律 机制运行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阶层利益表达的法律调整机制
7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304-304,共1页
朱未易撰文《中国社会阶层利益冲突的法律调整机制》指出,由于我国目前的社会分层加剧,法律和政治的制度供给与社会发展和需求还有差距,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还很不平衡,制约了各阶层,特别是弱势阶层的利益表达诉求,使... 朱未易撰文《中国社会阶层利益冲突的法律调整机制》指出,由于我国目前的社会分层加剧,法律和政治的制度供给与社会发展和需求还有差距,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水平还很不平衡,制约了各阶层,特别是弱势阶层的利益表达诉求,使我国现阶段各阶层的利益冲突呈现出复杂多元的局面,处于多层次全方位的矛盾并发期,亟待进行制度建构。利益表达的法律调整机制建构是利益冲突法律调整制度安排的一个重要方面,从法律调整机制的系统性结构来看,利益表达的法律调整机制包括了利益表达渠道的供给机制,利益表达程序的启动机制,利益表达方式的选择机制,利益表达诉求的判解机制,利益表达权利的保障机制,利益表达观念权利的保障机制,利益表达观念的引导机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益表达渠道 法律调整机制 中国社会阶层 利益冲突 社会分层 社会发展 制度供给 文化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必须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调整机制
8
作者 朱辛华 《商业研究》 CSSCI 1994年第2期43-44,共2页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发育的成熟,目前正在向现代市场经济过渡。市场经济本质上要求用法律形式来规范和调整经济关系。没有一定的法制基础,市场经济就不可能从根本上确立起来。因此,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法律机制也应作...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场发育的成熟,目前正在向现代市场经济过渡。市场经济本质上要求用法律形式来规范和调整经济关系。没有一定的法制基础,市场经济就不可能从根本上确立起来。因此,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法律机制也应作相应的转换,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法律调整机制。 当前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把企业推向市场。经济立法对市场的发育将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急需通过立法尽快建立市场运行的各种机制,包括使各种市场规则、市场监督和控制、市场组织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调整机制 法律机制 市场经济 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 思想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环境法学研究范式变革的深层探索——《民本视阈下环境法调整机制变革:温州模式内在动力的新解读》一书评介 被引量:3
9
作者 蔡守秋 任世丹 《太平洋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3-96,共4页
法律调整机制指由法律调整主体、调整对象、调整行为(包括调整方法和调整过程)结合起来的整个系统的内部结构、内在联系和运作方式的统一,是法律对其调整对象实施影响、实现其调整功能的运作原理和运作方式。①它实质上是从整体。
关键词 法律调整机制 法学研究范式 机制变革 温州模式 环境法 评介 解读 视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环境利益的存续状态及其调整机制 被引量:2
10
作者 何佩佩 冯莉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5-110,共6页
以法律手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在于实现法律对环境利益的全面、有效的保障,此需要对环境利益的存续状态加以区分并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的调整机制。目前我国环境利益总体上处于弱保障的状态,若想构建"以环境利益的强保障状态为... 以法律手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在于实现法律对环境利益的全面、有效的保障,此需要对环境利益的存续状态加以区分并有针对性地设置相应的调整机制。目前我国环境利益总体上处于弱保障的状态,若想构建"以环境利益的强保障状态为主、弱保障状态为辅"的分层次、有针对性的环境利益法律保障体系,建议应同时从立法、司法两个层面着手。在立法层面,建议应明确确认环境利益及其优先保护原则、围绕着环境利益的保障展开法律制度的构建并应进一步完善环境利益的强保障手段。而在司法层面,建议应致力于推动环境司法专门化的实质性构建、司法队伍环境素养的实质性提升以及环境司法经验的立法化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利益 存续状态 弱保障 法律调整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ESG法律治理的体系化阐释与构造
11
作者 杜辉 《政治与法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4-48,共15页
ESG已成为评判现代企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标尺。ESG的中国实践提出了从法治维度对其进行体系化阐释与构造的总体性命题。区别于企业社会责任,ESG进入法治框架的方式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被动守法守规,而是以主动性为特征的综合治理。因此,由多... ESG已成为评判现代企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标尺。ESG的中国实践提出了从法治维度对其进行体系化阐释与构造的总体性命题。区别于企业社会责任,ESG进入法治框架的方式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被动守法守规,而是以主动性为特征的综合治理。因此,由多元多层制度体系凝聚而成的主动性法,成为适配ESG机制的典型法律形态。究其根本,ESG法律治理既是法律范畴之内的制度命题,又是超越了法律界限的治理命题,遵循着以企业ESG实践为中心的分类治理逻辑和以体系化为导向的治理逻辑。ESG法律治理的体系化构造,既要围绕监管、助推和增益多重功能锚定公私融合的法律治理路径,也要深化拓展横跨多部门法、多知识体系、多工具类型的制度体系,还要以主动性法为支点创新相关的法律调整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G 法律治理 可持续责任 主动性法 法律调整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法律调整 被引量:2
12
作者 公丕祥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61-68,共8页
法律调整是由国家所决定的各种社会关系参加者的一般行为模式以.及实现该模式的各种必要的法律手段。其价值目标是合理地调整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以此建立法律调整机制。法律调整的本质是实现一定社会自由与社会责... 法律调整是由国家所决定的各种社会关系参加者的一般行为模式以.及实现该模式的各种必要的法律手段。其价值目标是合理地调整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以此建立法律调整机制。法律调整的本质是实现一定社会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内在统一,这种内在统一的根据是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运动的客观必然浊。法律调整具有目的性、系统性、过程性三个特征。法律调整的目的只有社会主体通过法律实践活动才能实现;法律调整规范的系统性,集中反映了一定社会自由与社会责任的有机统一和法律价值与保障法律价值得以实现的国家强制性的统一;法律调整是处于生动的发展过程中的有机体,是有序与无序的统一过程。因此,只有当社会主体能自觉地认识和掌握法的现实中的客观联系及其运动规律,才有可能使法律调整形成一定的有序格局。法律调整不是万能的“天使”,其功能的发挥,受著社会调整系统中其他因素和子系统的制约。它的局限性,可以分别由政策机制、行政机制、经济杠杆机制、道德与法律意识机制等来弥补。法律调整只有在社会调整系统协调下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调整机制 个人与社会 有序与无序 社会经济关系 法律价值 社会关系 内在统一 社会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制约法律调整效果的一般条件(上)
13
作者 韩旭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3年第6期19-22,共4页
有关法律调整效果的问题,日益引起法学家们的关注,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到,法律制定出来后,若其目标和要求仅停留在书本上,而没有体现在人们的行动中,那么法律就不可能成为有效的社会控制和社会调整的工具。在现实生活中,“书本上的法”与... 有关法律调整效果的问题,日益引起法学家们的关注,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到,法律制定出来后,若其目标和要求仅停留在书本上,而没有体现在人们的行动中,那么法律就不可能成为有效的社会控制和社会调整的工具。在现实生活中,“书本上的法”与“行动中的法”时常脱节,因此有必要在研究制约法律调整效果的条件,弄清造成这种脱节现象的原因,以便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整效果 法律规范 法律规定 刺激因素 管理系统 社会关系 法律调整对象 法律调整机制 发挥作用 制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立判例法是健全法律机制的重要措施
14
作者 孔小红 《现代法学》 1988年第2期8-11,共4页
最近,法学界的一些学者极力主张借鉴英美的判例法制度。确实,生动复杂的社会现实使我们有理由强调社会控制的多种途径,希冀法律调整的灵活多样。笔者认为,判例法问题的提出,不愧是创新我国法律调整机制的既机智又适时的设想。判例法问... 最近,法学界的一些学者极力主张借鉴英美的判例法制度。确实,生动复杂的社会现实使我们有理由强调社会控制的多种途径,希冀法律调整的灵活多样。笔者认为,判例法问题的提出,不愧是创新我国法律调整机制的既机智又适时的设想。判例法问题的提出是我国法学研究发展的必然结果。且不说近年来两大法系日渐靠拢,比较研究倍受青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例法制度 制定法 法律调整机制 解决问题 法律条文 法官 法律机制 案件事实 研究发展 灵活多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众自测环境信息的法律分析——兼论环境知情权实现途径的完善 被引量:9
15
作者 张璐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42-48,共7页
公众自测环境信息拓宽了公众获得相关环境信息的途径,对于政府提高环境信息公开的水平也能起到促进作用,但在获取环境信息的科学性及准确性方面存在明显局限。公众自测环境信息是实现公众知情权的重要方式,符合我国当前环境法律调整机... 公众自测环境信息拓宽了公众获得相关环境信息的途径,对于政府提高环境信息公开的水平也能起到促进作用,但在获取环境信息的科学性及准确性方面存在明显局限。公众自测环境信息是实现公众知情权的重要方式,符合我国当前环境法律调整机制弹性化的发展趋势,行为性质具有正当性。对公众自测环境信息行为的法律规制,应在环境信息的监测和对外发布监测结果两个环节进行区分。对于公众自测环境信息监测行为的规制,应以监测设备的监管为主,并辅之以必要的规范引导;对公众自测环境信息对外公布行为的规制,应设定必要的约束机制作为其有序发展的制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测环境信息 知情权 法律调整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国家宏观调控中的法律问题
16
作者 赵斌 《武汉金融》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19-21,共3页
论国家宏观调控中的法律问题赵斌《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客观上要求在赋予市场参加者平... 论国家宏观调控中的法律问题赵斌《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市场机制的有效运行,客观上要求在赋予市场参加者平等竞争的主体资格的同时,还有赖于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施宏观调控 国家宏观调控 调控主体 宏观调控行为 法律调整机制 法律地位 市场主体 现代市场经济 法律原则 经济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行为”的基本范畴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宇昭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0年第3期72-75,共4页
法是一种行为规范,以法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是题中应有之义。过去在法学理论上虽然也明确法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指引人们应当如何行为或不行为,但基本上停留在已经规范化了的,表现于文字上的——法律规范的研究,而对活的... 法是一种行为规范,以法为研究对象的法学对人的行为进行研究是题中应有之义。过去在法学理论上虽然也明确法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指引人们应当如何行为或不行为,但基本上停留在已经规范化了的,表现于文字上的——法律规范的研究,而对活的法行为则很少研究;过去虽然也明确指出法是社会关系的调整器,起着调整社会关系的作用,但基本上是停留在静止状态作出定性分析,而对法如何调整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关系发生的错综复杂的变化则缺乏研究,原因在于对活的法行为没有开展研究。实际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行为 法律规范 法律调整机制 社会关系 内在因素 法律行为 法律效果 社会效果 行为规范 法学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国报刊近期部分论文篇目辑览
18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1991年第3期64-64,F0003,共2页
政法完善我国法人制度的若干思考/吴汉东胡泽恩/法学评论91.1试论建立和完善宏观经济调控的法律机制/孙秀平/法学评论91.1论作品的法律属性/刘国林戴华/法学评论91.1论市场疲软与反弹的法律调整机制/袁久强/吉林大学社会科... 政法完善我国法人制度的若干思考/吴汉东胡泽恩/法学评论91.1试论建立和完善宏观经济调控的法律机制/孙秀平/法学评论91.1论作品的法律属性/刘国林戴华/法学评论91.1论市场疲软与反弹的法律调整机制/袁久强/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91.1对法学的探索一一青年马克思思想演变的起点/程乃胜/安徽师大学报91.1加强党对宪法监督工作的领导/社会科学9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篇目辑览 社会科学学报 论文 报刊 法律调整机制 宏观经济调控 青年马克思 监督工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我国建立判例制度的思考
19
作者 张子林 刘军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5期29-31,共3页
关于我国建立判例制度的思考张子林,刘军近年来,我国法学界对普通法系中的判例制度越来越关注,成为法学界的一大热点。在我国政治、经济转型变动的剧烈时期,法学家对法学的研究突破了传统的形而上学方法,从静态分析逐渐向动态分析... 关于我国建立判例制度的思考张子林,刘军近年来,我国法学界对普通法系中的判例制度越来越关注,成为法学界的一大热点。在我国政治、经济转型变动的剧烈时期,法学家对法学的研究突破了传统的形而上学方法,从静态分析逐渐向动态分析发展,把法律现象的考察置于复杂的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判例制度 判例法制度 遵循先例原则 制定法 普通法系 法律原则 法官和律师 判决理由 法律调整机制 成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