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法律职业考试图书的历史演变与选题策划刍议 被引量:1
1
作者 王西光 《出版广角》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2-54,共3页
国家确立和改革法律职业准入制度,法律职业考试图书应运而生,成为法律图书市场的重要板块,而且不论是图书品种还是销售数额,都在法律图书中占有重要地位。法律职业考试图书的策划与出版不同于一般的法律图书,有其自身规律和特殊规则。随... 国家确立和改革法律职业准入制度,法律职业考试图书应运而生,成为法律图书市场的重要板块,而且不论是图书品种还是销售数额,都在法律图书中占有重要地位。法律职业考试图书的策划与出版不同于一般的法律图书,有其自身规律和特殊规则。随着2018年第一次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即将举行,法律职业考试图书也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职业考试图书 司法考试 策划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背景下法学本科教育改革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杨会 魏建新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14-118,共5页
《关于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意见》对现行法学本科教育造成重大影响,而现行法学本科教育在一些方面存在弊端,不能适应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因此,在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背景下,法学本科教育应当进行改革:在... 《关于完善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的意见》对现行法学本科教育造成重大影响,而现行法学本科教育在一些方面存在弊端,不能适应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因此,在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制度背景下,法学本科教育应当进行改革:在指导思想上,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不能成为法学本科教育的指挥棒;在教学内容上,合理设置法学课程;在教学方式上,突出法律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评价上,注重考试方式与内容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本科教育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以法律职业精英化为目标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被引量:12
3
作者 潘剑锋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68-181,共14页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是对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应当准确认识其在报名资格、考试内容、考试模式等方面的“变”与“不变”,坚持其服务于法律职业精英化的目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中的“法律职业”应做限缩解释,仅...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制度是对国家统一司法考试制度的继承和发展,应当准确认识其在报名资格、考试内容、考试模式等方面的“变”与“不变”,坚持其服务于法律职业精英化的目标。法律职业资格考试中的“法律职业”应做限缩解释,仅限于法官、检察官、律师和公证员。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具有国家级、统一性、职业资格考试的特征,应协调其与其他国家考试的关系,取消地域区分,突出职业性。在提高报考条件和设置四年过渡期的基础之上,应禁止通过者重复报考,设置报考次数上限。与“二阶段”考试模式相适应,在考试内容方面应精简考查科目,增强命题的综合性和实践性。此外,应当完善合格命题者的资格条件和选拔程序,以社会需求为参考划定分数线,适当延长客观题考试成绩的时间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司法考试 法律职业 司法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背景下本科法学教育的困境与突围 被引量:8
4
作者 张健一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40-143,共4页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考试以服务法治实践为导向。本科法学教育由于培养目标模糊、教学评价机制欠妥、教学资料、方式实践性阙如与教师知识结构固化等原因面临脱离法治实践的危机。法学教育的突围应以整体、重点思维为原则,设置复合实用型...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考试以服务法治实践为导向。本科法学教育由于培养目标模糊、教学评价机制欠妥、教学资料、方式实践性阙如与教师知识结构固化等原因面临脱离法治实践的危机。法学教育的突围应以整体、重点思维为原则,设置复合实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接地气"并激发潜能的立体化教学评价体系、打造提升学生法治实践能力的开放式课程教学体系、深耕饱含实践性与生命力的教学资源库、优化从"满堂灌"到"满堂彩"的课堂教学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本科法学教育 法治实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法律职业伦理课程教学的关键问题 被引量:11
5
作者 袁钢 《中国大学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4-50,共7页
作为法学本科、法律硕士必修课的法律职业伦理课程,普遍面临不受重视、专业师资欠缺、与传统法学课程同质化的现实困境。法律职业伦理教学目标与思政育人要求具有契合性,法律职业伦理的规范性有助于实现思政育人,法律职业伦理课程的实... 作为法学本科、法律硕士必修课的法律职业伦理课程,普遍面临不受重视、专业师资欠缺、与传统法学课程同质化的现实困境。法律职业伦理教学目标与思政育人要求具有契合性,法律职业伦理的规范性有助于实现思政育人,法律职业伦理课程的实践性有助于伦理内化。法律职业伦理教学内容与法律职业相衔接,既符合法律职业的要求,又匹配法律职业考试和实践的需求。完善法律职业伦理课程评价,要兼顾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坚持评价方式、评价内容的多元化;采用合格与不合格的评价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职业伦理 法学教育 法律职业资格考试 课程思政 综合评价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为“司法考试”正名——兼析两大法系主要国家法官、检察官、律师的遴选制度 被引量:4
6
作者 胡加祥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7年第1期32-37,共6页
本文从分析我国司法制度的特征入手,指出“司法考试”一词误用的原因所在。在借鉴两大法系主要国家相关职业的遴选制度之后,建议将我国目前实行的司法考试更名为“法律职业考试”。
关键词 司法考试 法律职业考试 律师 法官 检察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治能力及其方法论塑造 被引量:11
7
作者 陈金钊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45-59,共15页
法治能力是运用综合法律素质的体现,表现为政治、经济、社会管理和日常生活决策行为的正当性、合法性。对于法治能力的研究可以从两个角度展开:一是从政治功能意义上观察,主要是研究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方式(或法律手段)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 法治能力是运用综合法律素质的体现,表现为政治、经济、社会管理和日常生活决策行为的正当性、合法性。对于法治能力的研究可以从两个角度展开:一是从政治功能意义上观察,主要是研究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方式(或法律手段)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二是从法律功能意义上观察,主要是运用各种法律方法解决具体纷争的能力。就当下中国的法治现状来说,法学意义上的法治能力对中国法治建设有重要意义。通过法律方法的训练,可以提升人们的法律发现获取能力、理解解释能力、推理论证能力、修辞论辩能力等。在法治中国建设过程中,法治能力的形成不仅需要坚定的法治信念,更需要运用法治方式或法律方法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能力 法律方法 法律职业考试 法律推理 法治思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