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法律职业化与法学教育改革的思考 被引量:10
1
作者 王俊熙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7-30,共4页
法律职业化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条件,法学教育的现代化、规范化对法律职业化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是实现法律职业化的基础和条件;法律职业化要求我们必须对法学教育进行彻底的改革,明确法学教育的目标,对法学教育进行科学分类,合理设置... 法律职业化是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条件,法学教育的现代化、规范化对法律职业化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是实现法律职业化的基础和条件;法律职业化要求我们必须对法学教育进行彻底的改革,明确法学教育的目标,对法学教育进行科学分类,合理设置法学教育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职业化 法学教育 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职业化背景下的法学本科教育——立足于职业教育的思考 被引量:7
2
作者 陈美玲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8期33-36,共4页
当今社会已经步入法律职业化时代,要求法律职业人员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广博的法学专业知识、较强的法律思辨能力与实务技能,法学教育应正视法律职业化发展的客观需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转换教育体制,明确职业教育的定位,以司法考... 当今社会已经步入法律职业化时代,要求法律职业人员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广博的法学专业知识、较强的法律思辨能力与实务技能,法学教育应正视法律职业化发展的客观需要,积极转变教育理念、转换教育体制,明确职业教育的定位,以司法考试为契机,顺应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努力提高法学教育质量.为我国法律人才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学 法律职业化 法学教育 职业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法律职业化的制度建设 被引量:8
3
作者 石茂生 《河南社会科学》 2002年第4期49-51,共3页
法律职业化是我国法治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法治的重要条件。实现法律职业化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法律职业化制度建设有四个方面:法律职业素质教育制度是法律职业化的基础;法律职业准入制度是法律职业化的关键;法律职业能力训练制... 法律职业化是我国法治建设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法治的重要条件。实现法律职业化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法律职业化制度建设有四个方面:法律职业素质教育制度是法律职业化的基础;法律职业准入制度是法律职业化的关键;法律职业能力训练制度是法律职业化的核心;法律职业保障制度是法律职业化的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职业化 职业素质 职业准入 职业能力 职业保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法律职业化 被引量:2
4
作者 蔡伟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8-31,共4页
法律职业化是指以从事法律工作、法律实务等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群体在职业方面应当具备的内外在的共同要求和特点。法律职业化的主要特征包括法律职业的专业化、严格的准入制度、职业的自治、法律职业者的形成法律思维、掌握法言法语,并... 法律职业化是指以从事法律工作、法律实务等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群体在职业方面应当具备的内外在的共同要求和特点。法律职业化的主要特征包括法律职业的专业化、严格的准入制度、职业的自治、法律职业者的形成法律思维、掌握法言法语,并具备职业的技能和伦理。法律职业化对于维护法律权威、构建法制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法 法律职业化 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法律职业化的伦理精神 被引量:2
5
作者 贲国栋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218-222,共5页
法律职业伦理精神在法律职业化进程中具有重大功能和作用,进而深刻地影响着法治现代化和司法现代化进程。关注人性的伦理精神,即尊重公民权利和限制国家权力,是法律职业化的逻辑起点;正义是社会体制的第一美德,崇尚正义的伦理精神构成... 法律职业伦理精神在法律职业化进程中具有重大功能和作用,进而深刻地影响着法治现代化和司法现代化进程。关注人性的伦理精神,即尊重公民权利和限制国家权力,是法律职业化的逻辑起点;正义是社会体制的第一美德,崇尚正义的伦理精神构成了法律职业化的价值基础;法治是迄今为止人类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最好模式,忠于法律的伦理精神是法律职业化的直接动力;珍视荣誉的伦理精神从内部维系着法律职业共同体并保证共同体的社会地位和声誉,是法律职业化的内在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职业化 职业共同体 伦理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学教学中的职业化教育反思
6
作者 曾言 李祖全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 2006年第7期37-39,共3页
关键词 法律职业化 法学教学 教育反思 应用型法律人才 教学改革 技能训练 高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人丛书》总序 被引量:4
7
作者 贺卫方 《学术界》 2003年第6期248-250,共3页
关键词 知识传统 丛书 法律教育 出版物 目标定位 环节 培养学生 法律 法律职业化 总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与司法考试制度的融通 被引量:3
8
作者 聂早早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68-172,共5页
当前我国的高等法学教育面临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量不足、质不佳及法学毕业生就业难并存的尴尬境地,亟需改观。充分认识和正确对待司法考试这一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时代背景,顺应法律职业化发展方向,合理规范司法考试的专业报名... 当前我国的高等法学教育面临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培养量不足、质不佳及法学毕业生就业难并存的尴尬境地,亟需改观。充分认识和正确对待司法考试这一卓越法律人才培养的时代背景,顺应法律职业化发展方向,合理规范司法考试的专业报名资质条件,科学修订法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构司法考试与人才培养良性互动融通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我国高等法学教育现存问题、顺利推进卓越法律人才培养教育计划的有效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卓越法律人才培养 司法考试 法律教育职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选编民事案例的变化 被引量:9
9
作者 杨建军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82-193,共12页
1985-2008这24年间,《最高人民法院公报》选编民事案例存在以下变化:年度选编民事案例的数量逐渐增多、案件类型趋向复杂化。在裁判方法上,从突出国家规则强制到注重判决说理;从突出案件裁判类型的代表性、示范性到注重展示法官的裁判方... 1985-2008这24年间,《最高人民法院公报》选编民事案例存在以下变化:年度选编民事案例的数量逐渐增多、案件类型趋向复杂化。在裁判方法上,从突出国家规则强制到注重判决说理;从突出案件裁判类型的代表性、示范性到注重展示法官的裁判方法;从示范最高人民法院对法律的权威理解、严格解释法律规则的基本文义到注重对裁判规则的建构;司法裁判中的知识观由一元发展为多元。形成这些变化的原因有: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逐步建立、法律职业化、对案例作用的重视、司法裁判由单纯追求政治正确向注重知识正确的转向。合理预期、职业知识而非简单的伦理说教或单纯的意识形态灌输,应当成为中国司法未来发展的主导逻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 案例 法律方法 法律职业化 知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革时代政法人的司法使命——沃伦与王胜俊能动司法哲学观比较 被引量:2
10
作者 杨建军 《政法论丛》 CSSCI 2012年第4期22-28,共7页
从社会现实出发,寻找正确的司法哲学指导司法活动,积极回应时代的司法需求,是政法人的时代司法使命。作为中美司法能动的主要倡导者,沃伦和王胜俊都主张司法应积极回应政治和变革时代的民众权利需求,高度关注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关注社... 从社会现实出发,寻找正确的司法哲学指导司法活动,积极回应时代的司法需求,是政法人的时代司法使命。作为中美司法能动的主要倡导者,沃伦和王胜俊都主张司法应积极回应政治和变革时代的民众权利需求,高度关注弱势群体的权利保障,关注社会实质正义,注重司法结果衡平。但由于生活的政治、意识形态、文化和社会历史背景等巨大差异,二人对于能动司法的理解当然也不完全相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法 能动司法 使命 衡平 法律职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