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寻求法的稳定性与社会变动性的统一 被引量:2
1
作者 游伟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2,共1页
人类选择了法律,这是因为,唯有法律才能满足社会既稳定又进化的要求,在安全与灵活的价值之间求得平衡。宗教和道德规则不仅生长、传播的速度缓慢,更倾向于满足规则的稳定而牺牲社会的多样性和变革性。唯有法律才能追随社会的需要不... 人类选择了法律,这是因为,唯有法律才能满足社会既稳定又进化的要求,在安全与灵活的价值之间求得平衡。宗教和道德规则不仅生长、传播的速度缓慢,更倾向于满足规则的稳定而牺牲社会的多样性和变革性。唯有法律才能追随社会的需要不断演进,这是法律生命力的源泉。成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稳定性 变动性 宪法和法律 法律规制 法律体系 僵硬性 社会生活 “弹性” 良性违法 社会变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要有稳定性 被引量:1
2
作者 李云龙 《求实》 1986年第1期34-35,43,共3页
彭真同志在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讲话中明确指出:“法律要有稳定性,朝令夕改不行。”学习这一重要精神,从理论上探讨社会主义法律的稳定性,对于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谓法律的稳定性的基本含义,就是国家制定... 彭真同志在六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讲话中明确指出:“法律要有稳定性,朝令夕改不行。”学习这一重要精神,从理论上探讨社会主义法律的稳定性,对于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所谓法律的稳定性的基本含义,就是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法律、法令等规范性的文件,应保持其严肃性,不得任意变动和修改。法律的稳定,是指立法而言,立法是执法和守法的前提和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主义法律 法律稳定性 法律 文化大革命 党的政策 经济体制改革 美国宪法 革命任务 民主与法制 法律的尊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市场经济与相应法律体系间的关系
3
作者 宋铁军 胡佳樑 《工业技术经济》 1996年第4期8-10,共3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模式的确立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宣告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的开始。在这场宏大的社会变革和革命中,法律应当起什么作用呢?本文特提出几个有关问题以供探讨: 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模式的确立是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它宣告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的重要历史时期的开始。在这场宏大的社会变革和革命中,法律应当起什么作用呢?本文特提出几个有关问题以供探讨: 一、市场经济和相应的法律体系的建立是一个过程 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既然是目标模式,就意味着它还不是现实中的存在形式。现实存在的是什么样的体制呢?是与过去的计划经济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相适应的有不少弊端的经济体制。我们现在要做的正是从现实的体制向新的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就法律而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体系 目标模式 行为模式 法律规范 市场经济体制 法律稳定性 社会变革 运用法律 法律稳定性 计划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之“变” 被引量:29
4
作者 王轶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40-48,共9页
我国民法典的编纂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民法典编纂过程中的争议问题,依据讨论对象的不同,得区分为事实判断问题、价值判断问题、解释选择问题、立法技术问题。这四类问题也是观察民法典之"变"的... 我国民法典的编纂不是另起炉灶、推倒重来,而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民法典编纂过程中的争议问题,依据讨论对象的不同,得区分为事实判断问题、价值判断问题、解释选择问题、立法技术问题。这四类问题也是观察民法典之"变"的四个角度:从事实判断问题着眼,民法典之"变"与回应中国之问、时代之问和共识之变有关。从价值判断问题着眼,总则编确立的民事法律行为效力规则、物权编新增的居住权制度、合同编对于无权处分合同效力与保证期间的态度、人格权编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侵权责任编有关不同责任方式对应的归责原则的规定等,有"变",亦有"不变"。解释选择问题之"变"尽管会影响民法典法律条文的表述,但不会影响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问题的结论。人格权独立成编、侵权责任独立成编、不当得利与无因管理的位置安放、法人的类型区分等关系着民法典立法技术之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法律稳定性 事实判断 价值判断 解释选择 立法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由裁量及规范化的角色定位 被引量:5
5
作者 王国龙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0-86,共7页
法治并不反对自由裁量,但法治必须建立在保障法律统一适用的基础上。在司法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严格司法集中表现为法官对自由裁量权的规范化行使,以回应社会对个案实质公正的诉求。裁判理性是法官基于长期司法实践所形成的法律理性... 法治并不反对自由裁量,但法治必须建立在保障法律统一适用的基础上。在司法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严格司法集中表现为法官对自由裁量权的规范化行使,以回应社会对个案实质公正的诉求。裁判理性是法官基于长期司法实践所形成的法律理性和审判智慧,它要求法官对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必须充分尊重法律的权威性。不同类型自由裁量的实践要努力追求司法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在社会纠纷解决的体制和机制当中,司法治理是通过法院的个案公正来发挥其各项溢出性治理效应的社会治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稳定性 法律的灵活性 自由裁量 裁量正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行性论证是加速专利实施的催化剂 被引量:2
6
作者 张贰群 《知识产权》 CSSCI 1994年第3期19-23,共5页
专利申请,贵在实施。1992年,中国专利局有关部门对4省1市9527项专利项目(含待批专利)的调查结果是,已实施投产的有2138项,实砸率22.4%;在未实施的4511项专利项目中,由于缺乏资金找不到厂家的占81.3%。在谈到如何提高我国专利的实施率... 专利申请,贵在实施。1992年,中国专利局有关部门对4省1市9527项专利项目(含待批专利)的调查结果是,已实施投产的有2138项,实砸率22.4%;在未实施的4511项专利项目中,由于缺乏资金找不到厂家的占81.3%。在谈到如何提高我国专利的实施率时,不少人士认为,应该主要采取如下措施:①增加专利实施的资金投入;②建立专利项目的中试基地;③将专利项目的实施列入国家计划,给予财政支持;④加强信息沟通和专利法的宣传普及。笔者认为,第四条措施是必要的,切实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行性论证 专利申请 专利实施 预可行性 经济效益 工业性试验 工业化和商品化 法律稳定性 法律保护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博物馆立法原则简论 被引量:3
7
作者 史吉祥 《中国博物馆》 1998年第1期14-16,共3页
关键词 博物馆事业发展 立法原则 法制统一 社会发展 原则性与灵活性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法律稳定性 社会主义法律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立法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管仲与梭伦法治观之比较
8
作者 李怀国 陈德正 《求是学刊》 CSSCI 1997年第1期98-102,共5页
管仲与梭伦分别为中国古代先秦时期齐国和古希腊雅典城邦最有影响的改革家和立法家。法治观方面,管仲与梭伦同属“以法治国”论者,主张立法必须符合国情民意,同时还强调法律的稳定性。为使各项立法得到落实,达到目的,管仲和梭伦都... 管仲与梭伦分别为中国古代先秦时期齐国和古希腊雅典城邦最有影响的改革家和立法家。法治观方面,管仲与梭伦同属“以法治国”论者,主张立法必须符合国情民意,同时还强调法律的稳定性。为使各项立法得到落实,达到目的,管仲和梭伦都比较重视宣传、法律教育。虽然在许多方面有共同之处,但两个人的法治观又在立法权归属、执法监督、处罚制度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之处。管仲与梭伦在立法观上的巨大差异是其各自所处的政治、经济、文化背景所决定的,背景的巨大差异决定了二人的立法观不可能取得一致。管仲与梭伦两种不同的法治观分别反映了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政治发展方向:齐国是为争霸,雅典则是为了平息平贵斗争。管仲、梭伦的法治观对后世影响甚大,直至今日仍可见到影响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观 管仲 梭伦立法 执法监督 普鲁塔克 公民大会 “以法治国” 法律稳定性 雅典人 公民集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反腐促开放
9
作者 李跃平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1-21,共1页
只有政治清廉,才能更好地引进来。影响外资流入的因素很多,产权保护、政策优惠、土地价格、劳动力价格、纠纷解决机制、法律稳定性、基础设施水平等都会影响外资的流入,但所有这些因素也都可能因为腐败的存在处于不利的状态。因此,... 只有政治清廉,才能更好地引进来。影响外资流入的因素很多,产权保护、政策优惠、土地价格、劳动力价格、纠纷解决机制、法律稳定性、基础设施水平等都会影响外资的流入,但所有这些因素也都可能因为腐败的存在处于不利的状态。因此,大力推进反腐败工作,也是更好地推动引进来的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腐败工作 开放 纠纷解决机制 外资流入 劳动力价格 法律稳定性 产权保护 政策优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2
10
作者 叶永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3年第1期16-19,共4页
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和公布的新宪法,把党的民族政策,特别是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固定下来,给各族人民带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光明前景,同时也为各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工作提供了依据。... 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和公布的新宪法,把党的民族政策,特别是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固定下来,给各族人民带来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光明前景,同时也为各民族自治地方的立法工作提供了依据。而各民族自治地方认真做好本地区的立法工作,制定具有地区特点和民族特色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法规,在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今天,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自治地方立法 几个问题 立法工作 新宪法 少数民族 法律稳定性 切法 各族人民 法规 各民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