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制度的优化——基于协商性法律社会化展开 被引量:1
1
作者 王平 张轩铭 《河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51,共12页
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制度所蕴藏的犯罪控制价值未得到充分挖掘。以促进个体价值观与规范价值契合为本质的协商性法律社会化,能够为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制度的优化提供方向性指引。既存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制度在程序和实体上均难以... 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制度所蕴藏的犯罪控制价值未得到充分挖掘。以促进个体价值观与规范价值契合为本质的协商性法律社会化,能够为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制度的优化提供方向性指引。既存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制度在程序和实体上均难以达成规范价值内化的旨趣,应当根据协商性法律社会化的要求进行程序与实体两个维度的整饬。在程序上,刑事司法与分级处遇在转处后的贯通上仍应围绕行政主体决定模式进行建构,并强化罪错未成年人进入至转出专门学校过程中的程序性权利保障。在实体上,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处遇制度必须认真对待保护处分的功能异化现象。宜通过措施专业化与监督机制化增强限制自由型保护处分的效能,并在实质性制裁额度下构建动态处理惩罚与保护处分并合适用的规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罪错未成年人 分级处遇 法律社会化 专门矫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社会化概念: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3
2
作者 张昌辉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2-76,共5页
法律社会化源于社会化理论,是一个事关法律、法学、法治的基础性概念。对法律社会化的解读存在着法律社会学、法律人类学、法律心理学三种角度和整体、个体两种立场,而更为可取的应该是综合性、跨学科的角度与立场。就其基本意蕴而言,... 法律社会化源于社会化理论,是一个事关法律、法学、法治的基础性概念。对法律社会化的解读存在着法律社会学、法律人类学、法律心理学三种角度和整体、个体两种立场,而更为可取的应该是综合性、跨学科的角度与立场。就其基本意蕴而言,法律社会化是整体社会化进程中个体与社会之间围绕法律而展开的经由教化与自化机制、策略而实现的法律共性与个性的成长过程。出于维护概念的独立性、严整性,不能将法律社会化混同于法律的社会化、法治社会化、普法教育等一系列与其形似神离的术语或提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社会化 普法 法律教化 法律自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社会化与经济法的归宿 被引量:6
3
作者 杨雪瑜 《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24-26,共3页
经济法的地位一直是法学界倾心关注的问题。一般认为 ,经济法的根本旨趣在于社会本位 ,本质上保护的是利益 ,这构成了经济法与其它部门法相区别的主要标志。这种观点显然是对法律社会化的漠视。社会化已成了这个时代的基调 ,传统的部门... 经济法的地位一直是法学界倾心关注的问题。一般认为 ,经济法的根本旨趣在于社会本位 ,本质上保护的是利益 ,这构成了经济法与其它部门法相区别的主要标志。这种观点显然是对法律社会化的漠视。社会化已成了这个时代的基调 ,传统的部门法也在不断地向社会复归。在此大背景下 ,要说明经济法独立的必然 ,必须把握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 ,社会需要和主观选择两个重要的因素 ,而不能简单地事后论证。本文坚持用联系、发展与系统的眼光看待经济法的地位 ,并认为独立是经济法发展的必然归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社会化 社会本位 经济法 民法 行政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法律社会化的思考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敏慧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0年第5期28-30,共3页
本文运用法律社会化理论 ,剖析了法律实践与法律效益的诸问题 ,就社会的高度览法律 ,从法律的深度觅社会 ,倡导“实践法学” ,弘扬法律实践论的法律效益论。
关键词 法律社会化 法律实践 法律效益 实践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管理创新视野下我国社会化养老的法律调整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斐民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19,共11页
养老保险分割管理的法律固化、养老资金筹集和运用的法律保障不足、养老主体法律性质不清和促进措施不力是我国养老体系法制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应通过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化养老的发展并加强相应的法律保障。应以立法打破养老保险... 养老保险分割管理的法律固化、养老资金筹集和运用的法律保障不足、养老主体法律性质不清和促进措施不力是我国养老体系法制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应通过社会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化养老的发展并加强相应的法律保障。应以立法打破养老保险的分割管理局面,通过社会管理机制兼顾养老保险的基本性和不同群体的特殊性,平衡改革的效率与公平。应以立法鼓励社会和个人参与养老资金的筹集,促进多元化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以实现养老资金保障的社会化。应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及相应的法制建设,在政府引导下鼓励各种类型的社会主体广泛参与养老体系建设,实现养老服务的社会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创新 社会化养老养老保险法律调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法律责任的社会化简论——以生态法律责任保险的社会化为视角
6
作者 刘辉 陈方淑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82-85,共4页
工业革命以来迅猛发展的生产力为人类带来了"公地悲剧"的副产品,生态法律责任的个人化是人类化解"公地悲剧"的最初努力。但由于生态法律责任的个人化面临诸多困境,从而为生态法律责任的社会化提供了运行空间。然而... 工业革命以来迅猛发展的生产力为人类带来了"公地悲剧"的副产品,生态法律责任的个人化是人类化解"公地悲剧"的最初努力。但由于生态法律责任的个人化面临诸多困境,从而为生态法律责任的社会化提供了运行空间。然而,生态法律责任在走向社会化的同时,亦面临诸多困惑。文章试图以生态法律责任保险制度为视角,探寻生态法律责任的社会化的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法律责任个人化 生态法律责任社会化 生态法律责任保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与社会断裂的法律修复路径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全兴 汪敏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7-50,共14页
经济与社会的断裂,发生于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有政策目标、市场化、消费结构、国际竞争、政治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运用法律手段修复这种断裂,应当遵循法律社会化的路径。法律社会化包括公法与私法融合、社会本位... 经济与社会的断裂,发生于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有政策目标、市场化、消费结构、国际竞争、政治体制等多方面的原因。运用法律手段修复这种断裂,应当遵循法律社会化的路径。法律社会化包括公法与私法融合、社会本位、政府与市场互动等内涵,其外延包括公法、私法的社会化,第三法域的形成和发展,以及程序法的社会化。其中,经济法与社会法的功能组合对于修复这种断裂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 社会 断裂 法律修复 法律社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法的社会化与社会化的环境法探析——从环境法侵权救济的社会化谈起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甲娜 周丹 许羚懿 《农业环境与发展》 CAS 2013年第3期18-21,共4页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各个法律部门的完备,近年来与法律的社会化现象趋势相伴出现的是,法律愈来愈以整个社会为着眼点而发挥日益扩张的功能。法律是否能够以及是否应该引导社会变迁或者法律是否应该谨慎地跟随社会变迁的步伐,这一问题一直... 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各个法律部门的完备,近年来与法律的社会化现象趋势相伴出现的是,法律愈来愈以整个社会为着眼点而发挥日益扩张的功能。法律是否能够以及是否应该引导社会变迁或者法律是否应该谨慎地跟随社会变迁的步伐,这一问题一直是学界争议的焦点问题。与此同时,社会化的法律现象也愈发明显。因此,环境法的社会化和社会化的环境法都是社会发展的现象,认识好、发展好这一现象对法学乃至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环境法侵权的社会化救济谈起,讨论环境法的社会化以及社会化的环境法这一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法 社会化 社会 法律社会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方法律运行动力机制研究——西方走上法治之路的一种社会学解释 被引量:3
9
作者 张洪涛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60-163,共4页
义务本位是人类身份法时代和机械团结社会的法律本位,形成了外部力量为主的法律运行动力机制。权利本位是人类契约法时代和有机团结社会的法律本位,形成了内部力量为主的法律运行动力机制。社会本位实现了个人本位为主、团体本位为辅的... 义务本位是人类身份法时代和机械团结社会的法律本位,形成了外部力量为主的法律运行动力机制。权利本位是人类契约法时代和有机团结社会的法律本位,形成了内部力量为主的法律运行动力机制。社会本位实现了个人本位为主、团体本位为辅的有机结合,既考虑社会和国家的需要,更注重对个人合理需要的肯定、保护和满足,形成了内部力量为主、外部力量为辅的法律运行动力机制。西方法律社会化的动力较足,保证了法律能够得到社会大众的普遍遵从,最终使之走上了现代法治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本位 法律运行动力机制 法律社会化 西方法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法与社会法关系初探 被引量:58
10
作者 王全兴 管斌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3-118,共6页
社会法作为寓于法律社会化过程中的公法与私法相融合的第三法域 ,在其发展到一定阶段 ,出现了作为经济领域法律社会化现象的经济法。因而 ,一方面 ,经济法具有广义社会法的基本属性 ;另一方面 ,经济法与狭义社会法之间 ,各自所对应的国... 社会法作为寓于法律社会化过程中的公法与私法相融合的第三法域 ,在其发展到一定阶段 ,出现了作为经济领域法律社会化现象的经济法。因而 ,一方面 ,经济法具有广义社会法的基本属性 ;另一方面 ,经济法与狭义社会法之间 ,各自所对应的国家干预在范围、宗旨和手段上都不尽相同 ,但在经济与社会趋于一体化的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中 ,需要完善其功能的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法 社会 法律社会化 国家干预 广义社会 狭义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社会法理论演进与研究路径之反思 被引量:26
11
作者 吴文芳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5-89,共15页
我国现有的“社会法”概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对西方法学知识的引入,并在20世纪90年代多学科学者的探讨中完成学术启蒙。法律社会化、团体社会的规则及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构成社会法的学理起源。在21世纪的三轮学术争鸣中,社会法基... 我国现有的“社会法”概念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早期对西方法学知识的引入,并在20世纪90年代多学科学者的探讨中完成学术启蒙。法律社会化、团体社会的规则及社会整体利益的维护构成社会法的学理起源。在21世纪的三轮学术争鸣中,社会法基础理论研究实现了理论演进:首先,证成社会法的独立性;其次,深化法律部门的展开逻辑;最后,以民法典制定为契机,聚焦私法与劳动法的关系,通过界定社会法与其他部门法的关系找寻自身定位。中国社会法理论的研究路径还存在着结构上的非均衡性:社会法理念与制度原理引入的不均衡、社科法理与规范法理发展的不均衡、社会发展与理论回应的不均衡。社会法既是新兴之法,也是传统之法,既是立法之法,也应是司法之法,既是理论之法,也应是教义之法。唯有合理调整才更能夯实理论、彰显社会法学科的独立品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 法律社会化 核心范畴 私法 不均衡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以人为本”的法律发展观
12
作者 郭榛树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6-28,共3页
在法学的视域中,“以人为本”是与物本、神权和官本相对立的一种理念。要在法律发展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就必须以人的权利为价值目标,以人的法律社会化为基础,以法律人才的培养为关键。“以人为本”的法律发展观必须坚持三大发展... 在法学的视域中,“以人为本”是与物本、神权和官本相对立的一种理念。要在法律发展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就必须以人的权利为价值目标,以人的法律社会化为基础,以法律人才的培养为关键。“以人为本”的法律发展观必须坚持三大发展原则,即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人的权利 法律社会化 法律人才 法律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法——对第三法域的探索 被引量:87
13
作者 董保华 郑少华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1999年第1期30-37,共8页
本文明确采用法律之三元结构的分析框架,认为将社会法作为第三法域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并进一步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论证社会法是有别于公法、私法的第三法域。在历史透视部分,主要以典型意义的西方史与中国社会发展历程来论述社会法... 本文明确采用法律之三元结构的分析框架,认为将社会法作为第三法域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并进一步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论证社会法是有别于公法、私法的第三法域。在历史透视部分,主要以典型意义的西方史与中国社会发展历程来论述社会法的凸现;在逻辑分析部分中,从规制范围、基本原则、法律规范的性质、调整模式、法律关系、法律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域 社会 法律社会化 社会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 被引量:1
14
作者 路有全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3期36-38,共3页
法律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路有全法律文化是社会总体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总体文化中的特殊文化,或者说是文化现象中的一种特殊形态。法律文化的特殊性就在于它以人类社会的法律现象为反映客体,以法律现象中的观念形态为特定内容,... 法律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路有全法律文化是社会总体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总体文化中的特殊文化,或者说是文化现象中的一种特殊形态。法律文化的特殊性就在于它以人类社会的法律现象为反映客体,以法律现象中的观念形态为特定内容,并与整个社会的法律活动相联系。在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文化 文化建设 法律制度 社会主义法律 社会主义精神 传统法律文化 文明建设 法律社会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法制文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法难行之源:国家主义抑或人本主义——从“依法收贷案”切入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洪涛 《政法论丛》 2009年第5期28-36,共9页
以前有关"依法收贷案"的研究文章都认为这里的"法"就是"现行国家法",但对此案细致分析发现并非如此,而是"王法"即中国传统法。中国国家法自古至今有一种严重的国家主义倾向(而今表现为一种现... 以前有关"依法收贷案"的研究文章都认为这里的"法"就是"现行国家法",但对此案细致分析发现并非如此,而是"王法"即中国传统法。中国国家法自古至今有一种严重的国家主义倾向(而今表现为一种现代化倾向),缺乏一种现代法律所需要的人本主义精神因素,因此,国家法只得到了国家外部力量的推动,缺乏内部力量的驱动,其社会化动力不足,其社会化程度远低于中国传统的"法"与"德",最终被"王法"置换,为中国传统的"德"所打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法收贷案 国家法 法律社会化 道德社会化 国家主义 人本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试论现代西方三大法学流派的共同倾向
16
作者 金林南 庞正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1期47-51,85,共6页
“法官立法”和“法律的社会化”是现代西方法律领域的两个重要趋向 ,反映在法学领域是传统的自然法学与分析法学、社会学法学相互靠拢、相互妥协、相互渗透的理论变化。具体表现为复兴自然法学吸纳分析法学的实证主义观点和对社会现实... “法官立法”和“法律的社会化”是现代西方法律领域的两个重要趋向 ,反映在法学领域是传统的自然法学与分析法学、社会学法学相互靠拢、相互妥协、相互渗透的理论变化。具体表现为复兴自然法学吸纳分析法学的实证主义观点和对社会现实的更多关切 ;分析法学置换自身理论前提 ,对自然法学作出重大让步以及社会学法学在战后的勃兴等等。这些理论变化背后显示出的是随着西方国家法律实践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官立法原则 法律社会化 复兴自然法学 社会学法学 分析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