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法律现代性与现代法律主体制度的健全
被引量:
3
1
作者
马英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61,共9页
法律现代性的本质是在变化的社会情势下寻求确定性和秩序存在的基础,其直接要求就是法律文本的确定性。而理性构成了理解和建构法律文本确定性乃至法律确定性的根本手段。从宏观上讲,这要求我们必须建设一条超越形式法范式和福利法范式...
法律现代性的本质是在变化的社会情势下寻求确定性和秩序存在的基础,其直接要求就是法律文本的确定性。而理性构成了理解和建构法律文本确定性乃至法律确定性的根本手段。从宏观上讲,这要求我们必须建设一条超越形式法范式和福利法范式的第三条道路;从微观上讲,要以理性为基础确立自我负责为主、国家积极保护的公民身份制度;从直接要求上讲,这要求以权利能动为核心建立健全现代法律主体制度,特别是着力扩大公民身份范围、以权利能动保护公民的利益诉求、积极推进道德权利的法律化、建立健全公民身份的权利制度体系和拓展权利的实现机制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现代性
理性
法律
主体
公民身份
权利能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当前中国法律理论与民意的冲突——兼论现代性法律的局限性
被引量:
16
2
作者
孟涛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21,共11页
法律理论与民意的冲突,目前成了一种不容忽视的冲突。泸州"二奶"遗赠案反映了自由权利与社会责任的冲突;"刘涌案"反映了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冲突;"死刑存废之争"反映了法律理想图景与现实正义观念的冲...
法律理论与民意的冲突,目前成了一种不容忽视的冲突。泸州"二奶"遗赠案反映了自由权利与社会责任的冲突;"刘涌案"反映了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冲突;"死刑存废之争"反映了法律理想图景与现实正义观念的冲突。冲突的根源在于:现代性法律以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为前提预设,把人视为独立自由的平等个体,把错综复杂多样的社会关系剪裁成单一片面的法律关系,要求尽可能地限制国家权力,甚至主张以"人道"规范一切;但是,社会中的人却不是独立自由的,而是受到多种社会伦理规范的制约;国家职能和社会规范都是多元的;民意具有现实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现代性法律与中国民意的冲突,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国家社会体制的冲撞。现代性法律只能调整特定的社会关系、满足中国的部分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性
法律
自由主义
个人主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法治范式转型——以DeepSeek为例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涛
《东方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52,共16页
新质生产力正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显著特征,深刻重塑着生产关系,传统法律体系开始受到系统性挑战。立足唯物史观,新质生产力对法治变革的影响深入至法律主体地位界定、权利客体范畴拓展、法律关系重构等多个维度,使传统法理范式...
新质生产力正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显著特征,深刻重塑着生产关系,传统法律体系开始受到系统性挑战。立足唯物史观,新质生产力对法治变革的影响深入至法律主体地位界定、权利客体范畴拓展、法律关系重构等多个维度,使传统法理范式面临全面革新。应对智能革命的挑战,法治现代化须实现三重转型:一是突破人类中心主义桎梏,构建人机协同的法律本体论;二是建立开放动态的规则体系,以前瞻立法、柔性规制回应技术迭代;三是推进法律形式与技术逻辑深度融合,促进制度创新、技术赋能与文化重塑协同发展。以美国对中国的DeepSeek大模型实施技术遏制措施为研究样本,立足“技术—制度”互构的分析框架,通过“理念—规则—实践”三个维度的系统考察,剖析新质生产力语境下法治变革的理念重塑,并提出制度重构的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法律
变革
技术共生主义
全球数字治理
法律现代性
法律
价值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法社会学视野中的农村宅基地纠纷:村规民俗与法律秩序——冀北米村个案研究
被引量:
6
4
作者
黄家亮
《学习与实践》
2009年第1期123-129,共7页
宅基地纠纷是关系到当前农村安定和谐的一个热点、焦点问题。本文不否认从法律的"内在视角"所观察到的国家关于宅基地的制度存在诸多缺陷以及由此带来的秩序混乱。但本文侧重于从法社会学的视角,即法律的"外在视角"...
宅基地纠纷是关系到当前农村安定和谐的一个热点、焦点问题。本文不否认从法律的"内在视角"所观察到的国家关于宅基地的制度存在诸多缺陷以及由此带来的秩序混乱。但本文侧重于从法社会学的视角,即法律的"外在视角"出发,通过对一个村庄宅基地纠纷的观察和分析,探讨了其所折射出的村庄治权、转型期农民的秩序认同等深层社会基础问题。分析表明正是"国法"与村规、现代法律与"封建思想"等多重张力,以及转型期乡土社会特殊的公正观念和秩序认同,使得农村宅基地纠纷表现得异常纷繁复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纠纷
法律现代性
村庄治权
秩序认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法律现代性与现代法律主体制度的健全
被引量:
3
1
作者
马英
机构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文法学院
出处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61,共9页
文摘
法律现代性的本质是在变化的社会情势下寻求确定性和秩序存在的基础,其直接要求就是法律文本的确定性。而理性构成了理解和建构法律文本确定性乃至法律确定性的根本手段。从宏观上讲,这要求我们必须建设一条超越形式法范式和福利法范式的第三条道路;从微观上讲,要以理性为基础确立自我负责为主、国家积极保护的公民身份制度;从直接要求上讲,这要求以权利能动为核心建立健全现代法律主体制度,特别是着力扩大公民身份范围、以权利能动保护公民的利益诉求、积极推进道德权利的法律化、建立健全公民身份的权利制度体系和拓展权利的实现机制制度。
关键词
法律现代性
理性
法律
主体
公民身份
权利能动
分类号
DF0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当前中国法律理论与民意的冲突——兼论现代性法律的局限性
被引量:
16
2
作者
孟涛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出处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21,共11页
文摘
法律理论与民意的冲突,目前成了一种不容忽视的冲突。泸州"二奶"遗赠案反映了自由权利与社会责任的冲突;"刘涌案"反映了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的冲突;"死刑存废之争"反映了法律理想图景与现实正义观念的冲突。冲突的根源在于:现代性法律以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为前提预设,把人视为独立自由的平等个体,把错综复杂多样的社会关系剪裁成单一片面的法律关系,要求尽可能地限制国家权力,甚至主张以"人道"规范一切;但是,社会中的人却不是独立自由的,而是受到多种社会伦理规范的制约;国家职能和社会规范都是多元的;民意具有现实性和综合性的特点。现代性法律与中国民意的冲突,本质上是两种不同的国家社会体制的冲撞。现代性法律只能调整特定的社会关系、满足中国的部分需求。
关键词
现代性
法律
自由主义
个人主义
Keywords
modernity law
liberalism
individualism
public opinion
分类号
DF02 [政治法律—法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法治范式转型——以DeepSeek为例
被引量:
2
3
作者
王涛
机构
西北工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法学系
出处
《东方法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37-152,共16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矿业废弃地环境风险法律规制研究”(项目批准号:22BFX12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文摘
新质生产力正以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为显著特征,深刻重塑着生产关系,传统法律体系开始受到系统性挑战。立足唯物史观,新质生产力对法治变革的影响深入至法律主体地位界定、权利客体范畴拓展、法律关系重构等多个维度,使传统法理范式面临全面革新。应对智能革命的挑战,法治现代化须实现三重转型:一是突破人类中心主义桎梏,构建人机协同的法律本体论;二是建立开放动态的规则体系,以前瞻立法、柔性规制回应技术迭代;三是推进法律形式与技术逻辑深度融合,促进制度创新、技术赋能与文化重塑协同发展。以美国对中国的DeepSeek大模型实施技术遏制措施为研究样本,立足“技术—制度”互构的分析框架,通过“理念—规则—实践”三个维度的系统考察,剖析新质生产力语境下法治变革的理念重塑,并提出制度重构的路径。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法律
变革
技术共生主义
全球数字治理
法律现代性
法律
价值论
Keywords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legal change
techno-symbiosis
global digital governance
legal modernity
legal axiology
分类号
DF41 [政治法律—经济法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法社会学视野中的农村宅基地纠纷:村规民俗与法律秩序——冀北米村个案研究
被引量:
6
4
作者
黄家亮
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
出处
《学习与实践》
2009年第1期123-129,共7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民间纠纷解决模式的法社会学研究"的中期成果之一
编号为:2007JJD840197
项目主持人:郭星华教授。
文摘
宅基地纠纷是关系到当前农村安定和谐的一个热点、焦点问题。本文不否认从法律的"内在视角"所观察到的国家关于宅基地的制度存在诸多缺陷以及由此带来的秩序混乱。但本文侧重于从法社会学的视角,即法律的"外在视角"出发,通过对一个村庄宅基地纠纷的观察和分析,探讨了其所折射出的村庄治权、转型期农民的秩序认同等深层社会基础问题。分析表明正是"国法"与村规、现代法律与"封建思想"等多重张力,以及转型期乡土社会特殊的公正观念和秩序认同,使得农村宅基地纠纷表现得异常纷繁复杂。
关键词
农村宅基地纠纷
法律现代性
村庄治权
秩序认同
分类号
C912.82 [经济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法律现代性与现代法律主体制度的健全
马英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12
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论当前中国法律理论与民意的冲突——兼论现代性法律的局限性
孟涛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
1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的法治范式转型——以DeepSeek为例
王涛
《东方法学》
北大核心
2025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法社会学视野中的农村宅基地纠纷:村规民俗与法律秩序——冀北米村个案研究
黄家亮
《学习与实践》
2009
6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