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略论我国宪法司法化的若干法律条件 被引量:3
1
作者 张存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1年第4期5-9,共5页
本文是从法律层面来分析宪法司法化的几个法律条件。要想宪法司法化 ,首先必须转变错误的传统宪法观念 ,确立一种正确的、与宪法司法化相适应的宪法观念 ;其次必须完善我国现行的宪法文本 ,使它成为一部适应诉讼的宪法 ;再次必须建立一... 本文是从法律层面来分析宪法司法化的几个法律条件。要想宪法司法化 ,首先必须转变错误的传统宪法观念 ,确立一种正确的、与宪法司法化相适应的宪法观念 ;其次必须完善我国现行的宪法文本 ,使它成为一部适应诉讼的宪法 ;再次必须建立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并具有现代司法理念的宪法司法机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宪法 司法化 法律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育质量及学校保证教育质量的法律条件
2
作者 张俊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38,共2页
教育质量问题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始终被关注的问题。历史上的每一次教育改革都是为了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尽管不同时代、不同时期教育质量的标准是不同的,但为了保证为社会发展服务,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教育必须保... 教育质量问题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过程中一个始终被关注的问题。历史上的每一次教育改革都是为了保证和提高教育质量,尽管不同时代、不同时期教育质量的标准是不同的,但为了保证为社会发展服务,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教育必须保证质量。我国已把保证教育质量写入法律条文中,作为学校必须履行的义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质量 法律条件 学校 社会发展服务 社会发展需要 教育发展 质量问题 教育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条件法律行为中的“条件”及其规制 被引量:5
3
作者 袁文全 杨天红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03-108,共6页
在法律行为中,动机一般不是行为构成要素,通常也不能在法律层面对其予以规范和调整。但附条件法律行为则是将行为人的动机附加于法律行为之中,从而使动机受到法律的规范与调整。然而,法律如何对其规范与调整,在我国目前的立法中无明确... 在法律行为中,动机一般不是行为构成要素,通常也不能在法律层面对其予以规范和调整。但附条件法律行为则是将行为人的动机附加于法律行为之中,从而使动机受到法律的规范与调整。然而,法律如何对其规范与调整,在我国目前的立法中无明确条文规定,在学术研究中同样未受到应有的注意。本文通过对附条件法律行为中"条件"的梳理与检视,以期为立法层面上对附条件法律行为的规制提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件法律行为 意思表示 条件 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证人不出庭作证的法律思考 被引量:7
4
作者 张旭 易继松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82-85,共4页
在我国现实条件下 ,证人不出庭现象的大量存在有其必然性。试图以立法强化对拒不出庭的证人制裁虽有助于促使证人出庭 ,但亦不能根本解决证人不出庭问题 ,被强制出庭的证人仍然会以未看清或已遗忘等为由拒绝提供证言 ,使司法人员真假难... 在我国现实条件下 ,证人不出庭现象的大量存在有其必然性。试图以立法强化对拒不出庭的证人制裁虽有助于促使证人出庭 ,但亦不能根本解决证人不出庭问题 ,被强制出庭的证人仍然会以未看清或已遗忘等为由拒绝提供证言 ,使司法人员真假难辨无法处置。因而 ,设定必要的法律条件 ,允许证人不出庭作证和使用其庭外证言十分必要。正视证人不出庭作证现象及其存在的问题 ,合理界定证人不出庭作证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以及严格规范不出庭证人在法院之外提供证言的程序 ,应当成为完善我国证人作证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证人不出庭作证 证言 法律条件 出庭证人 证人出庭 证人作证制度 司法人员 现实条件 中国 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民监督政府需要什么样的条件——温总理“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的法理思考 被引量:2
5
作者 蒋德海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5-85,共11页
在一个民主和法治的国家,民主监督既合理又正当。但合理正当的民主监督却离不开相应的条件。在观念上,民主监督不是取决于被监督者是否愿意;在政治上,取决于权力授予制度是否真实;在法律上,取决于公民基本权利保障是否合理规范;在司法上... 在一个民主和法治的国家,民主监督既合理又正当。但合理正当的民主监督却离不开相应的条件。在观念上,民主监督不是取决于被监督者是否愿意;在政治上,取决于权力授予制度是否真实;在法律上,取决于公民基本权利保障是否合理规范;在司法上,取决于违宪机制的确立。只有在观念、政治、法律和司法四个条件都具备的时候,民主监督才会成为现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监督政府 政治条件 法律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法律责任” 被引量:3
6
作者 沈寿文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9-138,共10页
《民族区域自治法》没有规定“法律责任”条款并不意味着这部法律内容不完整,没有责任追究依据,无法实施或者实施效果不好;作为与《民法典》《刑法》等“条件模式”的法律不同的“目的模式”的法律,这部法律主要依靠低位阶的立法机关和... 《民族区域自治法》没有规定“法律责任”条款并不意味着这部法律内容不完整,没有责任追究依据,无法实施或者实施效果不好;作为与《民法典》《刑法》等“条件模式”的法律不同的“目的模式”的法律,这部法律主要依靠低位阶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通过配套立法、配套政策和措施加以实施,而无法依赖法院的司法裁判加以实施;其“法律责任”内容隐含在备案审查、公职人员惩戒等相关法律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法》 “目的模式”的法律 条件模式”的法律 法律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权代理单方法律行为的效力研究
7
作者 王宁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S02期80-84,共5页
《民法总则》第171条和《合同法》第48条未作区分,概括地将无权代理的法律行为的效力交由被代理人决定。此种规范模式因忽视单方法律行为的特殊性,导致善意相对人撤销权的规范意旨不能完全实现,同时与附条件的单方法律行为的效力规制产... 《民法总则》第171条和《合同法》第48条未作区分,概括地将无权代理的法律行为的效力交由被代理人决定。此种规范模式因忽视单方法律行为的特殊性,导致善意相对人撤销权的规范意旨不能完全实现,同时与附条件的单方法律行为的效力规制产生体系评价上的冲突。无权代理的单方法律行为的效力,需结合《民法总则》第171条第2款和第158条的规范意旨予以确定,方能实现体系上的融洽。另外,有相对人的单方行为和无相对人的单方行为,其无权代理的效力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方法律行为 条件单方法律行为 撤销权 私法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行政上的即时强制 被引量:10
8
作者 朱新力 《浙江学刊》 CSSCI 2001年第5期148-152,共5页
本文从总体上对行政上的即时强制进行研究 ,文章认为行政强制可分为一般强制与即时强制 ,它们都以基础性行政决定为前提 ,以是否能够期待相对人自动履行义务 (从时间上的允许性和义务类型上的可能性两方面考察 )为人权关怀。其中 ,即时... 本文从总体上对行政上的即时强制进行研究 ,文章认为行政强制可分为一般强制与即时强制 ,它们都以基础性行政决定为前提 ,以是否能够期待相对人自动履行义务 (从时间上的允许性和义务类型上的可能性两方面考察 )为人权关怀。其中 ,即时强制以基础决定为前置条件 ,以出现紧急情况且无法期待相对人自动履行为限度条件 ,以具体法律明确授权为职权条件。即时强制的方法从实际所达对象的不同 ,分为对人身自由的限制、对财物的各种处置、对住宅等场所的进入和依职权所为的其他必要处置四类。文章最后提出 ,即时强制属于具体行政行为 ,相对人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的救济管道畅通 ;鉴于合法的即时强制常会带给相对人特别牺牲 ,所以应建立比较系统的行政补偿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法 定位 即时强制 基础决定 期待履行 法律条件 法律救济 行政救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主创新的法治视角 被引量:2
9
作者 张金来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1-4,共4页
阐明了自主创新的法律背景,认为完善的法律体系、健全的执法和司法体制是自主创新的法律条件,法律制度在自主创新的制度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并指出,促进自主创新的法律机制主要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机制、竞争法律机制、科技成果转化... 阐明了自主创新的法律背景,认为完善的法律体系、健全的执法和司法体制是自主创新的法律条件,法律制度在自主创新的制度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并指出,促进自主创新的法律机制主要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机制、竞争法律机制、科技成果转化法律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创新 法律条件 制度结构 法律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罪免刑不起诉”之辨——关涉刑诉法第142条第2款规定的思考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航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06-111,共6页
深刻理解现行刑诉法第 142条第 2款规定的不起诉类型 ,是正确认识不起诉制度的难点和关键所在。为此 ,本文对其称谓、适用条件 。
关键词 刑事诉讼法 微罪 免予起诉 法律适用条件 证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取得时效制度 被引量:3
11
作者 邓辉辉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4期347-350,共4页
“取得时效”是一项古老的法律制度 ,在罗马法、法国民法典中都作了规定。我国民事立法是否应当建立取得时效制度 ,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通过驳斥反对者的意见 ,提出建立取得时效制度是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的需要 ,具有促进物尽其用... “取得时效”是一项古老的法律制度 ,在罗马法、法国民法典中都作了规定。我国民事立法是否应当建立取得时效制度 ,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通过驳斥反对者的意见 ,提出建立取得时效制度是维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的需要 ,具有促进物尽其用、更好地发挥财产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功能 ,是立法就社会财产之归属与分配所作的强制性物权配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立法 取得时效 立法体制 物权配备 取得时效制度 立法体例 财产权 民法 法律适用条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商标法的体系性适用——在《商标法》第8条基础上的展开 被引量:24
12
作者 孔祥俊 《知识产权》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17,共15页
本文以"微信"商标行政案提出的典型法律适用问题为切入点,以体系解释方法对《商标法》第8条及其与相关法条的适用关系进行了探讨,重点就《商标法》有关商标可注册性规定的相关法条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相关规定的准确适用问题进... 本文以"微信"商标行政案提出的典型法律适用问题为切入点,以体系解释方法对《商标法》第8条及其与相关法条的适用关系进行了探讨,重点就《商标法》有关商标可注册性规定的相关法条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相关规定的准确适用问题进行了分析。本文立足于商标及商标权的本质属性,就商标的区别能力、区别能力与显著性、先申请意义和先申请利益、消费者利益与公共利益、"不良影响"及其他禁用规定的解释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本文结合"微信"商标行政案的裁判,对于商标案件的裁判思路和方法也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适用的合目的性 体系解释 法律漏洞填补的条件和限度 法律的融贯性适用法律适用的协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完善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终止制度管见
13
作者 韩德云 《现代法学》 1987年第4期90-91,共2页
所谓法人终止,指法人资格的丧失或消灭。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终止制度,指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在何种法律条件和程序下,丧失法人资格的种种法律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较之一般意义上的企业法人,在法人资格构成上有其特殊性,即:国家是全... 所谓法人终止,指法人资格的丧失或消灭。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终止制度,指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在何种法律条件和程序下,丧失法人资格的种种法律规定。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较之一般意义上的企业法人,在法人资格构成上有其特殊性,即:国家是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的财产所有权人,国家授权它经营的财产为其独立财产,国家对全民所有制企业法人仍拥有巨大的干预权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企业法人 全民所有制企业 强制终止 法人资格 国家机构 干预权 制度 财产所有权 法律条件 独立财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嘱中限制婚姻自由条款的效力问题——张超军诉蔡丽珍遗赠纠纷案述评 被引量:2
14
作者 阳平 《交大法学》 CSSCI 2018年第3期163-170,共8页
遗嘱人在遗嘱中规定配偶不再结婚方能继承其遗产,这是一种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将身份行为作为财产行为的条件。这种遗嘱看似不当干涉了配偶的婚姻自由,实则并没有违反另一方配偶的意志,因此不构成对婚姻自主权的侵犯,没有违反法律... 遗嘱人在遗嘱中规定配偶不再结婚方能继承其遗产,这是一种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是将身份行为作为财产行为的条件。这种遗嘱看似不当干涉了配偶的婚姻自由,实则并没有违反另一方配偶的意志,因此不构成对婚姻自主权的侵犯,没有违反法律的强制性规定,也没有违背公序良俗。法院判定这种遗嘱无效,实际上不当干涉了遗嘱人合法的财产权,有违比例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婚姻自由 遗嘱 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财产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法典时代下非典型担保与所担保债权的关系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运杨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6-107,共12页
《民法典》虽然分散式引入功能主义思路,但整体上仍然是一种形式主义立法,故从解释论的角度,典型担保与非典型担保的学理区分在《民法典》时代仍然存在。对于典型担保与所担保债权的关系,《民法典》为其规定了从属性,但对于非典型担保... 《民法典》虽然分散式引入功能主义思路,但整体上仍然是一种形式主义立法,故从解释论的角度,典型担保与非典型担保的学理区分在《民法典》时代仍然存在。对于典型担保与所担保债权的关系,《民法典》为其规定了从属性,但对于非典型担保与所担保债权的关系,《民法典》虽承认了非典型担保的担保地位,但并未赋予其从属性。在解释上也不宜认为非典型担保具有从属性,因为非典型担保不符合从属性的法定性特征,而且在我国从属性被强化的背景下,若认为非典型担保具有法定的从属性将扼杀非典型担保自带的独立基因,使得当事人对物保独立性的合理诉求无法得到满足。缺少了法定的从属性,非典型担保与所担保债权之间也并非毫无关联,当事人仍可通过附条件法律行为或担保合同在非典型担保与所担保债权之间建立牵连关系。从属性担保和非从属性担保都能在担保权与债权之间建立牵连关系,只不过借助不同的教义学路径,前者通过法定的从属性,后者通过意定的法律行为,二者构成了连结担保权和所担保债权的两种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典型担保 从属性 非从属性 条件法律行为 担保合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要约 被引量:5
16
作者 孙乃伟 甄怀俊 任旭东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48-50,共3页
要约是一方当事人为设立或变更合同关系而作出的一种意思表示。虽然我国的法律对要约尚未作出具体的规定,实际上,要约却已经成为一种为法律所认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意思表示,其效力已经得到社会的承认。但是,在法学研究及司法实践中对... 要约是一方当事人为设立或变更合同关系而作出的一种意思表示。虽然我国的法律对要约尚未作出具体的规定,实际上,要约却已经成为一种为法律所认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意思表示,其效力已经得到社会的承认。但是,在法学研究及司法实践中对要约的认识尚不尽一致,有的主张,要约的对象必须是特定的,要约必须是向特定人发出的,若不是向特定人发出的,则不构成要约。在此,我们对这一观点提出异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要约邀请 意思表示 条件法律行为 要约人 特定人 合同关系 当事人 司法实践 特定化 法律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合同法的不安抗辩权
17
作者 乐瑞 《学习与实践》 2002年第11期53-55,57,共4页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合同已成为市场经济不可缺少的内容。市场经济的实质就是合同经济,而合同经济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双务合同。在双务合同中,负有先行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
关键词 法律渊源 定义 法律运用条件 法律效力 期违约制度 举证责任 合同法 不安抗辩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